肌钙蛋白I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40例正常对照组、7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肌钙蛋白I(cTnI)。结果:正常对照组cTnI阴性率100%,CK-MB均在正常范围。AMI组cTnI阳性率达100%,UAP组cTnI阳性率42.67%。结论:cTnI检测诊断AMI简便、快速,特异性、敏感度高, 对AMI 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快速有效地为临床医师提供AMI患者的诊断参考依据。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压榨性胸痛向左侧上肢放射、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反映心肌损伤、缺血和坏死等一系列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临床表现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的升高以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的心电图进行性演变。正确诊断和及时抢救濒死的心肌,改善预后,对降低急性期病死率和死亡率有重要意义[1]。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通过对70例AMI、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检测肌钙蛋白I(cTnI),结合其他酶学指标,同时以40例正常健康对照组作对照,观察其临床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正常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34~67岁,平均(41.6±3.8)岁,无心脏病史,心脏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的健康体检者。AMI组70例,男41例,女29例,年龄36~71岁,平均(43.6±3.6)岁,均系本院心内科住院患者,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典型的心电图改变。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6例,男27例,女19例,年龄39~68岁,平均(42.9±3.7)岁,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缺血改变。
1.2 试剂与方法 采用胶体金法检测cTnI,用美国MaiL公司生产的试纸板条。取血清、血浆或抗凝全血150 ml缓慢滴入圆形反应池内放平,10~20 min观察结果,在方形窗内出现两条红线为阳性,出现一条红线为阴性,无红线为试剂失效。
1.3 CK-MB检测采用美国杜邦RXL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采用美国杜邦原装实试剂检测。
2 结果
2.1 正常对照组 40例cTnI检测全部为阴性,阴性率100%,CK-MB含量在正常范围。
2.2 AMI组 该组70例患者在胸痛4 h内,有44例患者cTnI为阳性,阳性
率为62.85%,而CK-MB未出现高峰。在4~10 h内AMI患者cTnI阳性率达100%,并持续5~10 d左右。
2.3 UAP组 46例患者中,CK-MB无一例异常,而cTnI有19例阳性,阳性率42.67%,其中有6例在48 h内发生心肌梗死。其他27例患者cTnI为阴性,随访短期内未发生心肌梗死。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急危重症疾病之一,发病进展快,病死率高,如不及时诊断,将延误病情,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要求有一种简便、快速、敏感、特异性强的诊断方法[2]。肌钙蛋白I(TnI)和TnC、TnT组成复合物,在肌肉萎缩和舒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大量临床研究证实,20世纪80年代末,心肌肌钙蛋白I(eTnI)作为一种新的诊断标志物被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诊断,心肌TnI(cTnI)为心肌损伤最特异、最敏感的血清标志物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3]。此后,cTnI因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而成为诊断急性心梗、围手术期心梗、心肌挫伤及其他心肌组织损伤疾病的血清标志物[4]。
临床观察和研究均证明,AMI患者由于典型症状表现不明显,又不出现有诊断意义的心电图表现,胸痛发作4~6 h之内很少能检出CK活性超出正常值,因此,及早发现和诊断,对AMI的治疗和护理尤为重要。正常情况下外周血cTnI的水平很低(0~0.3 g/L),AMI发作后,由于其分子量小,很快释放入血,浓度迅速升高[4]。
cTnI是目前心肌损伤最特异、最敏感的指标。正常血液中cTnI含量很低,当心肌细胞受到可逆性损伤时,游离的cTnI首先释放到血液中,构成短暂而迅速的上升高峰,如发生不可逆损伤,结合部分的cTnI继而纤维降解下来,导致血液中cTnI的持续升高[5]。 张建华等[6]对36例AMI和70例非心肌梗死患者同时检测血清CK-MB等6项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分别对AMI和非心肌梗死组各项指标间的差异做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cTnI诊断AMI的敏感性91.7%,高于CK-MB的63.9%。梁伟等[7]对205例就诊的急性胸痛患者联合检测心肌酶谱(AST、LDH、CK、CK-MB、HBDH、Mg2+)和肌钙蛋白I(cTnI),比较检测结果对于诊断急性心梗死的特异性和灵敏性。结果205例就诊的急性胸痛患者中,确诊120例为AMI,其中103例心肌酶谱升高,敏感性为85.8%,112例肌钙蛋白阳性,敏感性为93.3%。120例阴性对照中,10例心肌酶谱升高,特异性为91.7%,56例肌钙蛋白阳性,特异性为95.8%。也有研究对患者在不同阶段cTnI和CK-MB检验结果进行比较,表明AMI早期1~4 h cTnI阳性率比CK-MB高,在8~24 h两者阳性率均高,超过3 d仍有部分患者血液中检出cTnI阳性,而CK-MB不能检出。证实当心肌受损时,游离胞浆内的cTnI快速释放入血液循环。血浆水平于4 h左右升高,其后心肌原纤维不断崩解、破坏,cTnI不断释放,于12~20 h达高峰,5~10 d后降至正常。而CK-MB在4~6 h升高,24 h前达高峰,48~72 h恢复正常。可见血清中cTnI 达到高峰值时间与CK-MB基本平行,但前者在AMI早期1~4 h的阳性率比CK-MB高,且持续时间长。
故cTnI和CK-MB两者结合用于诊断AMI有较高价值[8]。陈荣健等[9]研究,对因胸痛发作发病3~6 h,临床疑诊为AMI的患者120例,入院后即刻在床边采集静脉血测定Mb和cTnI,比较Mb、cTn I诊断AMI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Mb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均为100.0%,cTnI为94.4%和92.0%,Mb明显高于cTnI(P<0.05或P<0.01);而cTnI的准确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0%、95.8%和97.1%,Mb为83.3%、58.3%和78.3%,cTn I明显高于Mb(P<0.05或P<0.01);采用Mb联合cTnI检测,其特异性达到100.0%,高于单纯Mb和cTn I检测,Mb及cTn I快速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或排除AMI,方法简便快捷,适合于急诊及院前急救。贝宁[10]比较分析TNT和TNI的测定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表明,cTnT和cTnI诊断价值基本一致,且优于CK-MB,同时其特异性不受骨骼肌的损伤、剧烈的运动和肾脏疾病的影响。本组观察发现,正常健康体检者 cTnI检测全部为阴性,阴性率100%,CK-MB含量在正常范围;而AMI组70例患者在胸痛4 h内cTnI阳性率为62.85%,而CK-MB未出现高峰。在4~10 h内AMI患者cTnI阳性率达100%,并持续5~10 d左右。UAP组 46例患者中,CK-MB无一例异常,而cTnI有19例阳性,阳性率仅42.67%。此结果也充分表明cTnI检测在诊断AMI上有特异性。
本研究结果表明,cTnI检测简便、快速,特异性、敏感度高,对AMI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并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较宽的诊断时间,可快速有效地为临床医师提供AM患者的诊断参考依据,以便于对患者采取及时有效治疗措施,降低病死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如结合心肌其他酶谱,特异性更高,可作为一种指标广泛应用于AMI的诊断[11]。
参考文献
[1]张凯民.心肌肌钙蛋白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和进展[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1,16(3):129-130.
[2]魏玉红.血清肌钙蛋白I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 2011,8(11):178-179.
[3]王晋军,李远乾,刘卓敏,等.心肌肌钙蛋白I和T检测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0,21(3):96-97.
[4]安卫国.心肌肌钙蛋白I的研究进展[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9,22(2):154-156.
[5]曾红莲,李露明,班正贺.心肌肌钙蛋白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J].当代医学,2011,17(1):29-30.
[6]张建华,林加峰,王毅,等.心肌肌钙蛋白I快速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2001,3(5):307-308.
[7]梁伟,易伟莲.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I联合检测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学,2010,6(12):81-82.
[8]杨长顺,周秀萍,石书伟,等.心肌肌钙蛋白I和肌钙蛋白定量检测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7):791-792.
[9]陈荣健,赖兆新,卢焕兴.肌红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I联合快速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5(11): 941-942.
[10]贝宁.比较分析TNT和TNI的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J].健康天地,2010,4(8):20-21.
[11]杨杰,张连胜.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7):36-37.
①山东省曹县县立医院 山东 曹县 274400
②山东省曹县中医院
通讯作者:李秀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