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老漂族冶城市适应困境与帮扶对策研究

“老漂族冶城市适应困境与帮扶对策研究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2021年8月Aug郾2021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ChongqingTechnologyandBusiness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第38卷第4期Vol郾38摇No郾4

doi:10郾3969/j.issn郾1672鄄0598郾2021郾04郾012

“老漂族冶城市适应困境与帮扶对策研究

吴香雪a,b,李诗韩a,左瑞雪a,谭勋仙a,郑虎平a,刘胜芳a

(重庆工商大学a.公共管理学院;b.人口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重庆摇400067)

*

摘要:与近年流动人口总体规模趋降相反,老年流动人口的数量在持续上升。“老漂族冶是近些年来在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动化的双重压力之下形成的新型老年流动群体,同时也是中国式家庭生命周期历程中的特殊群体。本文以“老漂族冶城市适应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老漂族冶自身适应行为、家庭关系、社区环境、政府政策支持是影响其适应性的主要因素,其中由户籍地不同导致的“乡—城流动冶与“城—城流动冶之间异质性更大。基于社会适应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提出重构“老漂族冶流入地社会支持网络,“老漂族冶自身、家庭、社区和政府之间合作共治,共助“老漂族冶更好地适应流入地生活。

关键词:老漂族;城市适应;流动人口;老龄化;社会支持网络

中图分类号:C913郾6摇摇摇文献标志码:A摇摇摇文章编号:1672鄄0598(2021)04鄄0108鄄14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处在流动、分离和聚合的巨大变动中,随着迁徙人口的定居化和家庭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作为“从属人口冶卷入迁徙人口的大潮中。据《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在经历长期快速增长后开始进入调整期,从2015年开始,全国流动人口总数连续三年下降,农民工有从东部沿海回流到内陆省份的趋势,而老年流动人口数量持续上升。[1]如图1所示,城市“老漂族冶不断壮大是中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带有城乡二元结构和户籍区隔的特点———人户分离,同时反映出中国家庭养老模式的合理性和隔代育幼的现实性。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现有随迁老人近1800万,占全国2郾47亿流动人口的7郾2%,其中专程来照顾晚辈的比例达43%,[2]由此可以推测,未来“老漂族冶的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老漂族冶作为流动老年人口相较于青年流动人口,在中国的流动人口大军中所占比例较低,因此常常成为被忽略的对象。

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收稿日期:2020鄄09鄄05

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9CSH060)“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微观主体契约责任履行机制研究冶;重

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博士项目(2018BS45)“新时代社会契约论视域下我国社会保障责任自觉的实现问题研究冶;重庆工商大学2019年度青年项目(1951019);重庆工商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201855043)“社会保障契约责任问题研究冶

摇作者简介:吴香雪(1990—),女,湖北随州人;博士,重庆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重庆工商大学人口发展与政策研

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研究。

108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第4期吴香雪,李诗韩,左瑞雪,等:“老漂族冶城市适应困境与帮扶对策研究

无论是“乡—城流动冶,还是“城—城流动冶,“老漂族冶离开家乡来到子女工作生活的城市,原有的生活习惯、生活节奏、社会关系等必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而需要调适,就目前情况来看,“老漂族冶城市适应存在多重困境,伴随着其规模本文研究“老漂族冶城市适应状况,选取重庆市作为调研点。重庆作为中国最年轻、跨区域最大的

直辖市,以及“两地两高冶和“一带一路冶的连接点,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有目共睹,2018年重庆人口城镇化率达64郾1%,人口增速列全国第五名,[3]城市吸引力逐年增强。另外,重庆市作为区县最多的直辖市,素有“大城市、大山区、大库区冶之称,其内部跨区域流动性强,并且近年来重庆市外流入人口比例不断增强,据重庆移动发布的《2016重庆人口流动与五大功能区域发展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重庆新流出人口67万人,新流入人口97万人,净流入人口30万人,[4]并且重庆已经连续三年呈现净流入状态。重庆内外部乡—城流动、城—城流动特征明显,其中伴随子女随迁入城的“老漂族冶群体也占有相当大的数目。因此研究重庆“老漂族冶城市适应,既具有典型重庆特色,又具有普遍性,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本研究以重庆“老漂族冶城市适应为研究对象,着力探索“老漂族冶自身、家庭、社区、社会政策等方面调适情况,归纳其城市适应过程中存在的困境,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影响因素,并针对“老漂族冶的城市适应困境提出切实可行的帮扶对策,理论上有助于拓展流动人口领域研究范围,实践上改善老漂群体的生活质量,体现国家关怀老人,不断提升“老漂族冶群体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越来越大,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图1摇“老漂族冶形成机制图

二、“老漂族冶城市适应理论基础

本文研究主题为“老漂族冶城市适应与帮扶对策研究,“老漂族冶作为我国庞大流动人口中的特殊群体,对其研究关系到其自身生活质量、家庭和谐、社区团结以及政府制度设计和实排妥当与否,因此本文将在社会适应理论与社会支持理论的基础上构建本文的研究框架,探讨如何帮助“老漂族冶更好地适应流入地生活。

斯宾塞(Spencer)指出个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包括一系列自主的适应过程,表现为顺应、自制、遵从、服从、同化等具体的适应方式,而个体的存在与发展,始终是以对环境的适应为前提的。[5]而著名社会学家帕森斯(Parsons)指出社会适应是个体主动调整自己的机体和心理状态,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环境条件的要求,以及努力改变环境条件使自己能够获得更好发展的能力倾向。[6]在社会适应的维度上,帕森斯认为个体完成适应的过程就是完成行为有机体(个体)与文化系统、社会系统、人格系统之间的整合与协调的过程。综上所述,社会适应理论主要强调个体和环境的互动,强调二者相互适应以达到和谐关系所必需的个体自身和环境的双双改变,它不仅包括个体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而且也包括个体改变环境使之适合自己的需要。大多数个体能成功地适应变化着的情境,成功的社会适应使个体在社会中以及在工作和维持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中不断发挥作用并体验到舒适和满足感,但是某些对新情境的适应通常伴有压力和生理及心理上的功能障碍。在社会适应理论层面,本文将探讨“老漂族冶自身适应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在探索“老漂族冶个体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将其适应态度和行为融入社会支持层面,进而探索家庭、

109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8卷

社区及政府支持行为对其适应状况的影响。

综观国内外学者对社会支持的研究发现,社会支持的概念大体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归纳,包括社会互动关系、社会行为性质以及社会资源作用。与社会支持研究相关的是社会网络,从某种层面上说,社会支持是社会网络的功能,而社会网络是促使社会支持发生交互作用的情境,社会支持必须依靠社会网络的结构才能运转,因此,社会网络是社会支持发生作用的基础。[7]社会网络从社会支持的来源或主体上来看,也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常见的为二分法,即将社会支持分为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一般认为正式支持是国家直接干预,并用财政和法律程序来保障被支持者权益的方式。非正式支持是由亲属、邻居、朋友和社会组织等提供的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支持。[8]本研究中社会支持网络将采用这一分类方式。通过社会网络关系,个人能够链接到社会资源,并将其转化为资本支持。对社会弱势群体而言,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可以增强他们获得相关资源的能力。在本文关于“老漂族冶城市适应的研究中,“老漂族冶与一般流动人口的社会适应有所区别,其在家庭支持、社区融入、社会保障等方面具有更特殊、更迫切的需求。因此除却“老漂族冶自身努力适应流入地生活以外,还需要助其重构流入地社会支持网络,这就需要来自家庭、社区等的非正式网络支持,还需要来自政府的正式支持。只有“老漂族冶自身积极主动适应,并与家庭、社区、政府一起合作共建社会支持网络,社会支持网络的规模越大,密度越高,流入地“老漂族冶的生活满意度才会越高。

揆诸前文,社会适应和社会支持理论奠定了本研究理论基础,如图2所示,“老漂族冶社会适应与社会支持理论研究分别用来解释和分析“老漂族冶自身、家庭、社区以及政府四个层面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对策,如此多方共同发力,方能助“老漂族冶更好地适应流入地生活。

图2摇“老漂族冶城市适应理论研究思路图

三、“老漂族冶城市适应实证分析

(一)数据、变量测量与模型1.数据与样本选择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自课题小组2018年12月—2019年1月在重庆市主城九区“老漂族冶老年群体

中抽样调查所得,共计300个样本。本课题的调查对象为由乡—城流动和城—城流动两大流动范围组110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第4期吴香雪,李诗韩,左瑞雪,等:“老漂族冶城市适应困境与帮扶对策研究

成,为支持儿女事业或帮助子女照顾第三代而背井离乡的老年人群体,样本内容涵盖个人基本信息、家庭生活状况、社区交往状况、城市社会参与及社会政策等方面。本研究的样本中男性有148人,女性有152人。

2.变量选择

将“‘老漂族爷自评是否适应流入地生活冶作为被解释变量Y。将“老漂族自评是否适应流入地生活

的影响因素冶作为解释变量X,变量X包括适应流入地生活时间(X1)、流入地社会交往满意度(X2)、是否如何缴纳养老保险费(X6)。具体各变量名称、定义如表1所示。

表1摇变量的名称及含义

变量

“老漂族冶自评是否适应流入地生活

适应流入地生活时间流入地社会交往满意度

是否享有与重庆老年人相同的福利待遇

对目前养老保险政策了解多少

是否参加养老保险如何缴纳养老保险费

指标变量

YX1X2X3X4X5X6

指标简单描述0=否;1=是

1=半年;2=一年;3=一年到三年;4=三年以上1=十分满意;2=比较满意;3=不太满意;4=不满意

1=是;2=否

1=全部了解;2=大部分了解;3=一般了解;4=基本了解

1=是;2=否

1=自行缴纳;2=子女帮助缴纳;3=退休以前单位统一缴纳

享有与重庆老年人相同的福利待遇(X3)、对目前养老保险政策了解多少(X4)、是否参加养老保险(X5)、

3.模型构建

模型的因变量是典型的二分变量,据此,本研究在此选取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老漂族冶自评是否适应流入地生活的影响因素。

ey

P=F(y=1/xi)=

1+ey1-p=1-F(y=1/xi)=

(1)(2)

“老漂族冶自评是否适应流入地生活为二分类变量,分为“是冶和“否冶两类,假设“是冶为1,“否冶为0,

在(1)(2)式子中:Y表示“老漂族冶自评是否适应流入地生活;p表示“老漂族冶自评在是否适应流入地生活选择是的概率;Xi(i=1,2,3,4,5,6)表示影响“老漂族冶自评是否适应流入地生活的因素。此外,因变量Y也是自变量xi的线性组合,即:

Y=茁0+茁1X1+茁2X2+…+茁nXn+着

(3)

11+ey

在(3)式子中,茁0表示常数项;茁i表示第i个因素的回归系数;着表示随机误差。

pöç÷=茁+茁X+茁X+…+茁X+着Lnæ01122nnè1-pø

根据公式(1)(2)(3)可得到“老漂族冶自评是否适应流入地生活的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表达式为: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111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8卷

4.描述统计分析

水平为小学,有29%为初中,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超过50%的“老漂族冶在异地生活中,社会交往存在较大的困难,有25郾33%是经济困难。在内,由于生活习惯差异,容易与子女出现意见分歧;在外,不同的生活背景,交流话题存在差异,甚至小部分存在因方言产生的语言交流障碍,让“老漂族冶在异地出现社会交往困难。

“老漂族冶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照顾孙辈。在所有“老漂族冶中,有66%的“老漂族冶表示自己来到

“老漂族冶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社会交往是他们面临的主要困难。43郾3%的“老漂族冶的受教育

重庆的原因是照顾孙辈。重庆作为“两地两高冶和“一带一路冶的连接点,经济发展迅速,吸引着大量的年轻人来到重庆工作,而来自工作的压力致使年轻人无法照顾孩子,因此老年人背井离乡,通过照顾孙辈与子女日常生活,解决子女工作的“后顾之忧冶。

“老漂族冶参与社区活动频率少,自评城市生活适应度较低。在调查中发现,48郾7%的“老漂族冶表示

他们所居住的社区大多数没有设置专门供老年人休闲娱乐的活动室,22郾7%的“老漂族冶表示不清楚;在活动组织方面,少有社区会专门为老年人组织集体活动;在活动参与方面,较少“老漂族冶会选择经常参加社区活动,部分“老漂族冶甚至表示从不参加社区活动。可见,部分社区活动场所供给不足,“老漂族冶参与社区活动积极性也低。

“老漂族冶对相关福利政策的了解程度普遍不高。对当地老年人来说,超出一定年龄范围即可在某

些方面享受特定的福利待遇及相关补贴,而有75郾67%的“老漂族冶表示并没有与当地老年人享受同样的待遇,66%的“老漂族冶都表示对这些政策不太了解。

不同流动范围的“老漂族冶在适应城市生活的时间、收入来源、面临的主要困难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在适应城市生活时间方面,主要集中在一年和半年的时间选择上,城—城流动“老漂族冶适应城市生活时间选择半年的居多,而乡—城流动“老漂族冶的城市生活适应时间选择集中于一年这个选项,而适应时间在三年以上选项中,城—乡流动“老漂族冶的比例比城—城流动的“老漂族冶高2郾8个百分点。可见,城—城流动的“老漂族冶对陌生城市的适应能力更强。在收入来源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别:乡—城流动的“老漂族冶收入来源主要是子女给予(59郾4%)、储蓄存款(53郾3%)和养老金(43郾3%),而城—城流动的老年人收入来源主要是养老金(55郾8%)、退休金(51郾7%)与储蓄存款(45郾8%),其中,在经济较为困难的“老漂族冶中,乡—城流动老漂族占比为67郾1%,比城—城流动老漂族占比高34郾2个百分点。在面临主要困难方面:两个流动范围的“老漂族冶都面临社会交往方面的困难,城—城占比为60%、乡—城占比为60郾8%。在存在社会交往困难的“老漂族冶中,乡—城流动占比为59郾7%,城—城流动占比为40郾3%,可见,乡—城流动的“老漂族冶是面临社会交往困难的主要的群体。

5.模型构建分析结果

根据模型运行结果可知,流入地社交满意度、福利待遇、参加养老保险、如何缴纳养老保险费四个变

量对“老漂族冶自评城市适应与否(因变量)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参加养老保险、如何缴纳养老保险费的Exp(B)值分别为0郾173、0郾676,表示对因变量影响不明显,而流入地社交满意度、福利待遇的Exp(B)值分别为2郾061、2郾021,表示对因变量影响较大,以下是对流入地社交满意度、福利待遇影响的具体分析:112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第4期吴香雪,李诗韩,左瑞雪,等:“老漂族冶城市适应困境与帮扶对策研究表2摇社会交往、政策了解对“老漂族冶自评是否适应流入地生活的影响分析结果自变量

适应流入地生活时间流入地社会交往满意度

回归系数0郾2580郾7230郾7040郾2851郾754-0郾392

标准差0郾1510郾2370郾3040郾1680郾8570郾159

Wald检验2郾9099郾2835郾3462郾8824郾1946郾048

P值0郾0880郾002*0郾021*0郾090郾041*0郾014*

Exp(B)1郾2952郾0612郾0211郾330郾1730郾676

是否享有与重庆老年人相同的福利待遇

对目前养老保险政策了解多少

是否参加养老保险如何缴纳养老保险费

摇摇注:*表示统计检验在5%水平上的显著性

程度,则城市适应的可能性比满意程度低的增长2郾061倍。老年人是一个易产生孤独感的群体,远离原来的生活交往圈,来到城市生活,若不能很快地适应,易导致异地生活的孤独感,降低异地城市生活的期待与适应的积极性。

是否享有与重庆老年人的相同的福利待遇的Exp(B)值为2郾021,该结果表明享有与重庆老年人相同福利待遇促使城市适应的可能性是没有享有的2郾021倍。部分“老漂族冶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电子科技产品使用以及政府宣传较少等因素,难以获得相关政策信息,福利享受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他们与城市的互动,从而降低城市生活的适应度。

(二)基于扎根理论的个案访谈分析

为丰富“老漂族冶调研资料,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半结构式访谈获取个案资料,最终根据访谈记录与录音内容,选取了10名受访者的访谈笔录和录音来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综合运用扎根理论与半结构式访谈,通过运用扎根理论对整理后的资料进行了三个阶段的编码: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与选择式编码,来研究哪些因素会对“老漂族冶的城市适应产生影响,并且建立起流动老人城市适应的理论模型。通过运用扎根定理进行质性分析,可以对我们的研究进行深入探讨,也是对前述定量研究的佐证。

1.开放式编码过程

“老漂族冶在流入地的社会交往满意度的Exp(B)值为2郾061,该结果表明城市社交满意度每高一个

本研究围绕10份访谈资料,对数据进行编码,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剔除了部分语意不明、与研究无

关的语句,并将一些重复的数据进行总结归纳,生成了初步的编码。如:“还算比较满意,重庆不管从人文、地理、治安环境都挺好的,在这生活还是挺满意的,比在老家稍微好一点,冶这句话我们将其概念化为“城市满意度冶;“来到这里,生活水平比以前好了。毕竟挨着子女孙子住,就不像以前就将就自己就行因此可以将其归属为“心理状况冶。根据上述操作,最终抽象出28个概念,包括健康状况、流动范围、流动意愿、沟通频率、家庭矛盾、亲友交往、邻里交往等。具体内容见表3。

113

了。冶这句话概念化为“生活满意度冶,而诸如满意度的表述其实都从侧面反映了老人的心理的偏好程度,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表3摇开放式编码

“老漂族冶城市适应影响因素访谈资料

“男性,今年七十岁了。冶

“身体挺硬朗的,没什么大病,也就偶尔感冒,吃点药都能解决。冶

“还算比较满意,重庆不管从人文、地理、治安环境都挺好的,在这生活还是挺满意的,比在老家稍微好一点。冶

“来到这里,生活水平比以前好了。毕竟挨着子女孙子住,就不像以前就将就自己就行了。冶

“到这边以后由于口音的差异,和邻居沟通起来不太方便,而且都忙着带孙孙,也没有时间去和大家一起相处。冶

“以前条件不是很允许,国家政策相对也没有那么好,所以只能读到高中就出来工作了。冶

“子女平常有空的时候都经常教我们用的,现在也可以用微信给她们发消息。冶

“老了,适应能力没有年轻人那么强,但是毕竟来了四五年了,还是能基本适应这里的生活的。冶

“从北方过来的,老家是乡镇的,是城乡流动嘛。冶“过来帮到带孙孙,不过也想和子女孙子待一起。冶

“也算比较自愿嘛,但是以后孙子大了,不需要我们再帮忙照看的时候,还是比较愿意。冶

“平常生活方面还是每个星期都经常沟通的。冶

“没有一个固定的时间,还是要等子女不上班的时候才有时间一起出去玩。冶

“每个星期都给的,大概一个星期四五百嘛,反正平常也就是买买菜这些生活开支。衣服啊什么的孩子都经常给我们买的,我们也穿不到哪样。冶“不会经常吵,不过偶尔也有拌嘴的时候,可能从小生活的环境不太一样嘛,所以在花钱啊等方面还是会出现不一样的看法的。冶

“在带娃娃这方面,也是会有矛盾的方面的,有时候我觉得要这样的事,孩子又觉得没必要。冶

“一般是我周末的时候带母亲和孩子一起出去走走,玩一天。冶

“我们经常去公园或者城郊,也不能走太远,老人年龄大,小孩带着走远了也不方便。冶

“一个月一次到两次左右。冶

“母亲和亲戚联系还是稍微多一些,打打电话摆龙门阵,现在教她微信视频后联系更多了。冶

“邻里交往有,但是不是很多,因为都有小孩要带,买菜或者接送小孩经常一起。冶

“社区活动说实话真的很少,社区很少组织,组织的时候也不一定都有空,社区活动这一块确实比较欠缺。冶

概念化性别年龄(A1)健康状况(A2)城市满意度(A3)

第38卷

范畴化身体状况(B1)

生活满意度(A4)心理状况(B2)

社交满意度(A5)

受教育水平(A6)

微信使用(A7)文化素质(B3)

适应能力(A8)流动范围(A9)流动原因(A10)流动意愿(A11)沟通频率(A12)家庭活动频率(A13)

老人流动情况(B4)

子女关心程度(B5)

生活费给予(A14)

家庭矛盾(A15)

代际冲突(B6)

子女抚养(A16)活动组织(A17)活动场所(A18)活动举办频率(A19)亲友交往(A20)

社区氛围(B7)

邻里交往(A21)参与社区活动频率(A22)

社会交往(B8)

114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第4期续表3

吴香雪,李诗韩,左瑞雪,等:“老漂族冶城市适应困境与帮扶对策研究

“老漂族冶城市适应影响因素访谈资料

“在老家参加了养老保险,现在就异地取养老金。冶“就几十块钱,农村没有多少钱。冶

“上次看病发现有老年人绿色通道,很方便。冶

“外地老年人70岁才能办理免费公交卡,本地人65岁就能办,像是歧视外地户口的老年人。冶“全都是以前在那边办的。冶

“基本没有什么事,平时生病的话医保卡都能保证到。老人平时就是感冒什么的,就是用医保卡买点药什么的,基本上不用上医院。冶“一般小病都报不到吧,一般都是就近处理,在附近买点药什么的。大病才去医院。冶

概念化养老金领取(A23)养老金数额(A24)保健服务福利(A25)学习娱乐福利(A26)医保办理(A27)

范畴化养老政策(B9)

福利政策(B10)

报销手续(A28)

医疗政策(B11)

2.主轴式编码过程

在主轴式编码过程中,我们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文化素质这三个范畴来探究老人自身因

素对“老漂族冶城市适应的影响状况;从老人的流动情况、子女关心程度以及代际冲突来探究家庭方面对“老漂族冶城市适应的影响状况;从社区氛围以及社会交往来探究社会在老人的城市适应方面的影响:从与老人息息相关的养老政策、医疗政策以及福利政策来探究政策因素对老人城市生活的影响。因此,共归纳出4个主范畴,即老人自身方面、家庭方面、社会方面以及政策方面(见表4)。

表4摇主轴式编码

主范畴老人自身方面(C1)

对应范畴身体状况(B1)心理状况(B2)文化素质(B3)老人流动情况(B4)

家庭方面(C2)

子女关心程度(B5)代际冲突(B6)

社会方面(C3)

社区氛围(B7)社会交往(B8)养老政策(B9)

政策方面(C4)

福利政策(B10)医疗政策(B11)

范畴的内涵

个体是行为的直接实施者,在“老漂族冶城市适应中其个体因素是一个重要范畴。

在家庭方面,通过了解老人流动原因以及意愿,子女与老人的互动来侧面反映“老漂族冶在家庭适应上的困境。社会方面反映了“老漂族冶适应社区生活以及与当地居民建立联系的过程。

相较于其他因素,政策因素是“老漂族冶城市适应的硬性指标,直接决定了老人的城市生活满意度。

3.选择式编码过程

所有类属都是围绕选择式编码围绕进行的,从而对“老漂族冶城市适应影响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解

释。根据上述研究,我们最终从11个范畴归纳出了4个主范畴,基于以上四大主范畴,本文确定了“老漂族冶城市适应影响因素冶这一核心编码。扎根理论将抽样访谈、资料编码分析和理论构建作为一个有机过程,其中理论构建是扎根理论的核心部分。根据之前对访谈资料的逐级编码,可知“老漂族冶城市适应的行为结果由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政策因素共同构成,在本研究体现为“老漂族城市适应影响

115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8卷

因素理论模型冶,如图3所示。通过老漂族城市适应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可知“老漂族冶城市适应大致由内部因素(个人因素)与外部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政策因素)共同组成。

图3摇“老漂族冶城市适应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图

四、“老漂族冶城市适应困境与致困因素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研究,我们发现“老漂族冶城市适应困境集中体现在老年人自身、家庭、社会参与以及社会保障政策四个方面,具体而言:流动老年人的思想观念、性格特征和受教育水平是导致“老漂族冶个人方面在城市适应过程中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家庭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代际冲突和儿女对老人重视程度不够产生的;数量少且质量低的社区娱乐活动、城乡生活差距和养老医疗政策不够健全则是使“老漂族冶社会参与和政策方面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个人方面:思想缺乏灵活性,观念适应性较差

1.生活经历差别阻碍“老漂族冶适应城市生活。根据访谈发现,部分“老漂族冶表示从来不参与社区

的活动,在乡—城流动的“老漂族冶群体中,适应时间为一年的占比最大,达35郾5%,其次是半年,占比为32郾2%;而城—城流动的“老漂族冶的适应时间主要集中在半年,占比为46郾8%。通过适应时间的长短,可以看出乡—城流动的“老漂族冶相比较于城—城流动的“老漂族冶,其对城市的生活节奏和城市文化氛围更加感到不适应。居住在异地城市的老年人较为习惯城市生活的模式,即使来到重庆主城生活,相较于乡—城流动的“老漂族冶而言,他们适应更快;而农村老人生活环境简单,娱乐方式单一,在面对复杂多样的城市生活,农村“老漂族冶显得更加不知所措,难以适应。

2.老年群体自身性格特征阻碍“老漂族冶适应城市生活。通过访谈交流发现,“老漂族冶作为一个随

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出现的新群体,在乡—城流动的“老漂族冶群体中,大多数由于长期在农村生活的原因,他们通常以保守谨慎的态度面对一个陌生的城市生活环境和新的生活方式,部分老年人会因116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第4期吴香雪,李诗韩,左瑞雪,等:“老漂族冶城市适应困境与帮扶对策研究

为来自农村而产生自卑心理;城—城流动的“老漂族冶也有语言交流的困扰,从而不愿积极主动地参与家庭生活以外的“社会圈冶,以上原因都增加了“老漂族冶很少和邻居来往,不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了“老漂族冶对城市生活的适应度和接受度。

3.普遍偏低的受教育水平阻碍“老漂族冶适应城市生活。在本次调查样本中,年龄主要分布在65岁

到69岁之间,受教育水平大部分集中在小学,可见“老漂族冶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在访谈中我们发现,相对于没有受过教育的老年人,接受过教育的老年人在物质生活质量上具有明显优势;另一方面,教育水平的局限不利于一个人思维格局的打开和视野的扩展,这也将导致“老漂族冶难以主动学习调节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不会主动接受新的地域文化,这些都不利于提高他们在陌生环境的适应性。

(二)家庭方面:精神关怀缺乏,致使“老漂族冶孤独感日益增加

住期间会经常与其意见不合产生矛盾,而59%的老人表示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偶尔会与子女发生矛盾。“老漂族冶与儿女们长期生活在一起,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都存在较大不同,再加上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这些都是他们之间代际冲突的导火索。另外,我们在与“老漂族冶子女们的访谈中还了解到,他们认为自己与父母最大的冲突便是在育儿观念、教育子女方面,虽然两代人都是为了孩子,但各自想法不同,口角矛盾总是难免的,只有相互理解,尽量避免矛盾。

2.家庭话语权的边缘化,致使“老漂族冶家庭存在感较低。“老漂族冶离开了自己生活多年的熟悉的1.代际冲突影响“老漂族冶生活水平。从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有32%的“老漂族冶表示在与子女同

家乡,来到了儿女所在的城市、儿女所组建的小家庭,与已婚儿女共同居住。由于儿女逐渐经济独立,老年人各方面能力的减弱,甚至有些老年人完全失去经济来源,不得不依靠儿女的供给生活,这些都致使老年人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日益下降,因此他们在子女的小家庭中话语权也相对较低。调查中老人表示,子女在家庭问题的决策等方面,均很少考虑老人的意见,老人的家庭存在感和地位都逐渐降低。

3.子女关切程度不够,“老漂族冶缺乏精神慰藉。从访谈中我们发现,“老漂族冶普遍反映他们与子女

间的倾心交流屈指可数,并且找不到与子女交心谈心的机会。一方面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当前家庭中的第三代较之以往更显“金贵冶,因此青年父母往往倾向于将更多的关爱和资源给予自己的子女,而对自己的父母有所疏忽。青年夫妻无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的“重幼轻老冶都在事实上对“老漂族冶群体造成了不良影响。另一方面是子女们由于工作的忙碌与压力,疏忽了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这使“老漂族冶在家庭中仿佛只是一个局外人、一个照顾第三代的免费保姆的角色。从子女们的口中我们也得知,由于工作忙碌等原因,他们与父母深入谈心沟通的次数一个月最多两三次,对于假期少的工薪阶层来说,与父母一起的家庭集体活动也是寥寥可数。

(三)社会参与:原有社会关系网的拆解,降低“老漂族冶生活满意度

了子女所在的陌生城市,他们失去了原有的社会交际网络,因此他们闲暇时的娱乐活动也受到了很大影响。调研发现,在带孩子和家务劳动之余,只有8郾1%的“老漂族冶选择在休息时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有13郾9%的“老漂族冶会去跳健身广场舞,14郾9%的人会走访街坊邻居,然而有一半左右的人都是选择通过看电视、读书看报等单一的方式来休息娱乐。而且大部分的娱乐活动也都被限制在社区内,又因为对外界环境的不熟悉,很少有“老漂族冶主动到外面去体验其他的娱乐活动。而社区活动的有限性也直接制

117

1.社区娱乐活动量少质低影响着“老漂族冶适应城市生活。“老漂族冶离开了原来的“熟人社会冶来到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8卷

约着他们适应城市生活的步伐。

2.城乡邻里关系的差异影响“老漂族冶适应城市生活。调研发现,绝大多数老人表示不熟悉邻居,甚

至不知道邻居是谁。“中国农村的邻里关系是基于固定的思域和空间限制的生活范围而形成的,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由于生活的固定,才结成了稳定性封闭的邻里关系。冶[9]但是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邻里关系的生疏也成了“老漂族冶难以适应城市生活的影响因素。

3.乡—城、城—城生活方式的差异影响着“老漂族冶适应城市生活。在此次调查问卷中设计了“您花

了多长时间来适应城市生活?冶的题目,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的随迁老人花了一年的时间来适应城市生活,更有一位来自黑龙江的婆婆表示,来重庆10多年了至今还是不适应这里的生活节奏。此外,“老漂族冶每天三点一线“家—幼儿园—菜市场冶,与人交流在所难免,而语言交流不畅也是制约他们适应城市生活的重要原因,中国地域辽阔,民族语言和方言众多,使语言不通成了日常交流的阻碍。[10]

(四)社保政策:部分社保制度的安排阻碍“老漂族冶适应城市生活

医疗结算和补偿,但“老漂族冶跨省就医仍存在“难冶和“贵冶的问题。[11]这是因为各省市医保信息系统沟通不易致使的,没有大数据的支持,“老漂族冶没法在就医地的医保单位解决医保报销手续,制约了医保制度的良性发展。“老漂族冶在城市生活中主要涉及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而属地管理的原则和统筹范围的局限性使他们面临很多困难,从而降低老人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获得感。

2.社会福利覆盖范围不够全面。社会福利制度是指政府为有特殊困难的老人、孤儿和残疾人设立的1.“老漂族冶在流入地养老和医疗待遇受到户籍制度的制约。目前,全国31个省市虽然实现了异地

生活保障制度。它与医疗保障制度和养老制度一样都跟户籍制度相关联,异地养老人口相关待遇转接制度的不全面性,致使“老漂族冶经济压力变大,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办理城市一卡通、到公园、博物馆等游玩无法享受与当地老年群体一样的优惠,这也间接造成了许多老人宁愿“宅冶在家中读书看报看电视,也不愿意出去走走。城市的温度关乎老年人的居住体验,部分福利的缺失也难免会给“老漂族冶群体带来心理隔阂。

3.社会保障政策宣传与落实状况有待加强。调查发现,34%的老人大体了解目前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另外有66%的老人甚至不知道该法律的存在,这说明政府在政策的宣传与落实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也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首先是因为政府自身在政策宣传方面并没有足够的精力与时间,主要是依靠村(社区)干部。而基层工作人员由于政策学习和接受培训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使其不能及时吸收各类政策和新规,从而对具体业务经办造成一定影响;其次从“老漂族冶群体自身来说,他们接收信息的渠道较少,再加之低水平的生活环境、较低的文化程度,容易对政策理解产生偏差。

五、提升“老漂族冶城市适应度对策研究

由上观之,“老漂族冶由于自身教育水平低、缺乏自主适应性、子女对其关心不足、社区参与不够以及社保政策等方面的问题,致使其陷入多重困境。重构“老漂族冶社会支持网络,如图4所示,对“老漂族冶群体流入地生活状态的关怀亟须加强:充分发挥“老漂族冶群体自身主观能动性,积极适应城市生活;儿女要加强与流动父母之间的沟通,关爱老人精神生活;社区须主动帮助“老漂族冶破除社会交往坚冰,为118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第4期吴香雪,李诗韩,左瑞雪,等:“老漂族冶城市适应困境与帮扶对策研究

流动老人社交搭桥铺路;政府亟须完善养老医疗制度安排,增强流动老年人正式制度的支持,如此多方共同发力,方能帮助“老漂族冶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

(一)“老漂族冶群体自身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适应城市生活“老漂族冶参与城市生活的热情,实现城市适应在主体与客观条件之

1.引导“老漂族冶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倡终身学习理念。激发

间的良性互动。社区组织可以针对“老漂族冶这一特殊群体开展相图4摇“老漂族冶城市适应社会支持网络应的活动:例如举办社区间亲子互动等,将他们聚集起来,增进交流,充分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他们的热情,争取在现实客观条件背景下,促进“老漂族冶学习新的东西,促进他们与身边人以及和城市多一些接触,引导他们树立“活到老,学到老冶的观念,增加他们城市归属感,进而提高他们城市适应的水平。

2.激励“老漂族冶培养个人兴趣爱好,丰富晚年生活。首先,老人自身可以制订健身计划,每天定时

健身活动等,让自己动起来、忙起来,收获健康的同时也丰富了生活;其次,积极适应城市社区生活节奏,主动寻求机会加入老年群体活动当中,找到同龄群体,积极适应集体;最后,培养自身爱好与兴趣,如读书分享、棋牌游戏等,主动适应城市生活。

(二)子女须强化尊老爱老意识和行为,注重关心老人精神生活

1.尊重老人意见,聆听老人心声。子女还应该做到真正地把老人当成自己小家庭中的一员,而不仅

仅是来帮自己照顾孩子的免费保姆,应多花时间倾听老人内心的真正想法,尊重老人的意见,在家庭做决策时询问父母的意见。不要总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念强加在父母身上,多换位思考、互相理解,让老人切实感觉到自己是这个家庭中的一份子,真正适应家庭与社会。

2.给予老人关怀陪伴,构建融洽家庭氛围。陪伴是子女给老人最好的礼物,子女应多抽时间给予老

人陪伴与关怀,例如多组织家庭活动,一起买菜做饭,交流心声;或者采用周末家庭集体出游的方式,通过交流谈心与集体活动来增进与父母之间的交流与感情,让老人找到归属感与陪伴感,真正感觉到子女们是关心在意他们的,从而构建一种和谐的家庭氛围。

(三)社区积极帮助“老漂族冶破除社交坚冰,搭建社交桥梁

1.定期组织多样化娱乐活动,号召“老漂族冶群体参与。调查数据显示,半数以上的被调查社区没有

专门的老年活动室,57%的老人表示偶尔会参加社区的活动。由此可见,社区须重视“老漂族冶社交需求,在调查摸底本社区“老漂族冶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组织多样化的活动,这对“老漂族冶积极适应城市生活是非常必要的。社区可利用小孩上学的时间,定期组织一定活动。例如可以开展以文化交流为主题的娱乐活动,安排本地老人教授“老漂族冶学习当地方言,还可以让“老漂族冶向本地老人展示自己的家乡文化,积极促进“老漂族冶适应当地生活;在社区开展各类老年文化活动,积极号召老年人参与。通过以上方法有助于“老漂族冶更好地适应当地社会。

2.促进邻里沟通,营造和谐邻里氛围。城市社区中,可以依托现代数字通信传媒,通过居委会等建立

119

老年群体微信群。据统计,微信新增用户中超过三成来自老年群体,因此,通过建立同龄老人微信群,搭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8卷

建一个供老人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让他们通过微信的交流相约健身、买菜购物及接送小孩等日常事务,也可以在微信群里分享自身感悟和生活思考,促进邻里间的精神沟通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老漂族冶弥补邻里间交流和沟通的空白,提高他们的城市生活质量。

3.举办各类知识讲座,支持“老漂族冶适应网络时代发展。政府等机构部分以及社区通过举办各类

专题知识讲座,促进“老漂族冶适应现代网络时代发展。调查发现,“老漂族冶难以适应城市生活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他们与网络信息时代脱节。因此,社区可以定期举办现代通讯媒介知识讲座,教“老漂族冶怎么使用微信等现代交流工具进行交流,怎样通过微信、支付宝等进行日常消费支付等,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

(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加大正式制度的支持

老金异地领取障碍和医保报销的实际困难是提升其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政府部门可以依托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辟一些新的方式来进行资格认证,如简化“老漂族冶在流出地的手续办理以及养老保险资格认证的中间环节。建立全国医保信息数据库,提高医保报销效率。目前,各地都已初步建立医保信息平台,需要完善的是将各地的医保信息数据实现省级联网,让资源与信息真正流通起来。此外,完善各地报销手续也是帮助“老漂族冶等流动群体更好适应城市生活的重要举措,简化异地就医报销核查、结算手续,通过全网信息共享,促进医疗报销的高效化发展。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缩小城镇养老服务与户籍的关系,加快养老和医疗保险改革进程,实现省级统筹,逐步推进国家统筹。

2.积极拓宽福利覆盖面。作为公民利益的维护者,政府应充分理解“老漂族冶所面临的困境,主动承1.打破户籍壁垒,提升养老、医疗保险制度统筹层次。破除城乡二元户籍壁垒,解决“老漂族冶的养

担起“老漂族冶群体的社会保障责任,根据政府实际能力调整相应的养老、医疗和福利政策,加大公共服务资源的投入和发展,使“老漂族冶充分享受与当地老年人平等的基本社会福利,减轻他们的心理落差感。还可以向满足条件的“老漂族冶群体提供包括公交车优惠、公园优惠、电影优惠、定期免费医疗服务等各项福利待遇,让他们能够更加安心地在流入地生活,增加老年人对流入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加强政策宣传落实力度,提高基层工作人员业务经办水平。提高经办人员业务水平和政策熟知

度,推动工作更好开展。“老漂族冶处于城市中的边缘地带,加之自身接收信息的局限性,难以对当前政策制度有全面详细的了解。因此,有必要加强政策宣传,提高政府机构和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各级行政部门、医疗保险机构和指定医疗机构要加强政策的宣传和推广,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街道宣传、咨询电话等信息服务渠道,做好宣传政策工作。同时,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引导他们掌握跨省联网、非现场医疗结算系统的运行情况,保证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让非现场医疗服务顺利进行,让被保险人切实享有政府的惠民政策。参考文献:

[1]摇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司.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8.[2]摇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司.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6.[3]摇重庆统计局.重庆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

[4]摇曾睿.人口持续净流入重庆凭啥这么有吸引力?[J].重庆与世界,2017(7):48-49.[5]摇斯宾塞.社会学研究[M].严复,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

120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第4期吴香雪,李诗韩,左瑞雪,等:“老漂族冶城市适应困境与帮扶对策研究

[6]摇王丽英.“老漂冶的社会适应研究———以北京市9位“老漂冶为例[D].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3.

[7]摇郝薇薇.智障儿童家庭女性照顾者的社会支持网络建构———基于社会支持理论的实务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

学,2018.

[8]摇熊珍琴.高校贫困生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探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00-105.[9]摇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6.

[10]曹钧.“老漂族冶城市社会适应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5):128-132.[11]王成利,王洪娜.医养融合养老:供给途径、实践困境与政府责任———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的视角[J].东岳论丛,2017,

38(10):37-44.

ResearchontheUrbanAdaptationDilemmaandSupporting

CountermeasuresfortheOldDrifters

WUXiang鄄xuea,b,LIShi鄄hana,ZUORui鄄xuea,TANXun鄄xiana,ZHENGHu鄄pinga,

(a.SchoolofPublicAdministration;b.ResearchCenterforPopulationDevelopmentandPolicy,

ChongqingTechnologyandBusinessUniversity,Chongqing400067,China)

LIUSheng鄄fanga

Abstract:Whatmustbeconcernedisthat,incontrasttotheoverallsizeofthefloatingpopulationdeclininginrecentyears,thenumberoftheelderlyfloatingpopulationcontinuestorise.“TheOldDrifters冶areanewfloatinggroupoftheelderlyformedunderthedoublepressuresofagingandfloatingpopulationinrecentyears,andtheyarealsoaspecialgroupinthelifecycleofChinesefamily.Takingurbanadaptationof“theOldDrifters冶astheresearchobject,itisfoundthattheiradaptivebehavior,familyrelationship,communityenvironmentandgovernmentpolicysupportarethemainfactorsaffectingtheiradaptationdegree,amongwhichtheheterogeneitybetween“rural鄄urbanmobility冶and“city鄄urbanmobility冶causedbydifferenthouseholdregistersisgreater.Basedonthesocialadaptationtheoryandsocialsupporttheory,thispaperproposestoreconstructthesocialsupportnetworkintheareastowherethe“theOldDrifters冶migrate,requiringthepromoteeachotherandsupporteachotherandallhelp“theOldDrifters冶tobetteradaptthelifetowhichtheymigrate.

Keywords:“theOldDrifters冶;cityadaptation;floatingpopulation;aging;socialsupportnetwork

(责任编校:杨摇睿)

cooperationandco鄄governanceamongthemselves,families,communitiesandthegovernment,thefourlinks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1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