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电表改装系列中考专题

电表改装系列中考专题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电表改装系列中考专题

(2014-07-02 09:17:01) 转载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电表改装系列中考专题作者:邾永辉

近几年,安徽省中考中电学压轴题都涉及到电源、电流表、电压表的内阻等电学一系列计算,命题明显向高中物理的一些知识靠拢。因而本人认为在复习冲刺中很有必要和学生探讨电流表、电压表的改装知识,一方面符合安徽省中考的命题趋势,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真正掌握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分压、分流的特点,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是由灵敏电流计加电阻组装而成的。它们都是根据电流的磁效应制作的。表内都有一个磁铁和一个导电线圈,通电后,在磁铁的作用下会旋转。通过的电流越大,所产生的磁力越大,表的指针摆动幅度越大。这就是电流表、电压表的表头部分。因为灵敏电流计,允许通过的电流很小,两端所能承受的电压也很小,所以,要使电流表和电压表能测实际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就必须并联或串联一定阻值的电阻,已起到分流或分压的作用。 一、改装电流表:

电流表是将灵敏电流计与一个阻值较小的电阻并联,并联的电阻起到分流作用。这样,就会使大部分电流通过并联的电阻,小部分电流经过表头。而并联的电阻的阻值R1,可根据灵敏电流计的线圈阻值R、灵敏电流计最大量程I、电流表最大量程I1来计算。计算公式是:R1=R/[(I1/I)-1]。

1、将一灵敏电流计改装成电流表:如图所示,将一灵敏电流计改装成电流表。若电流计的满偏电流Ig=200μA,内阻Rg=100Ω,则R1与R2的大小分别是: A.R1=30.625Ω R2=22.5Ω B.R1=22.5Ω R2=30.625Ω

C.R1=53.125Ω R2=8.125Ω D.R1=8.125Ω R2=53.125Ω

分析:当接公共和2接线柱(量程是1mA 时),

R1、R2串联后与Rg并联,则有

Ig×Rg=(1×10-3- Ig)(R1+ R2),即20×10-6×102=(1×10-3-20×10-6)(R1+ R2)

当接公共和1接线柱(量程是10mA 时),Rg、R2串联后与R1并联,则有 Ig×(Rg+ R2)=(10×10-3- Ig)R1, 即20×(102+ R2)=(10×10-3-20×10-6)R1

通过上述内容列一组满偏值方程得:R1=30.625Ω R2=22.5Ω 故答案为 A

2、将两个相同的灵敏电流计改装成量程较大的电流表A1和A2,A1的量程是0.6A,A2的量程是3 A。测得灵敏电流计的内阻为Rg=200Ω,表头显示其满偏电流为Ig=1 mA。

(1)要完成电流表A1的改装,需要给灵敏电流计_ __联一个阻值为___ __Ω的电阻。

(2)将电流表A1、A2改装成功后,一位同学欲进行以下操作,则将会看到的实验现象是:若将两表串联起来接入电路,A1指针偏角______A2指针偏角(填大于、小于、等于),若将两表并联起来接入电路,A1指针偏角____A2指针偏角(填大于、小于、等于)。

(1)并联;0.33 (2)大于 等于 二、改装电压表:

电压表是将灵敏电流计与一个阻值较大的电阻串联,串联的电阻起到分压作用。这样,即使两端加上比较大的电压,大部分电压都加在串联的大电阻上,表头上的电压就会很小。而串联的电阻的阻值R,可根据公式:

U=Ig(Rg+R)来计算(其中,U为电压表最大量程、Rg为表头的内阻、Ig为满偏电流、R为应串联的电阻)。

1、实验室常用的双量程电压表的电流表改装而成的。图甲是一个量程为0~6mA的电流表,其内阻为RG=10Ω。在电路中,我们可以把小量程的电流表看成一个定值电阻RG与能显示电流的表盘G串联在一起(如图乙),同样遵从欧姆定律。当有电流通过时,电流可以从表盘G上读出,这时两接线柱A、B之间有一定的电压,此时小量程电流表实际上也可以当成一个小量程的电压表。

(1)如图丙所示,若将这电流表串联一个定值电阻RA后,在A、B之间就相当于一个量程为0~3V的电压表,求串联的定值电阻RA的大小。

(2)若将这电流表改为量程0~15V的电压表,求再串联的定值电阻RB大小。

分析解答:

如图丙所示,若将这电流表串联一个定值电阻RA后,在A、B之间就相当于一个量程为0~3V的电压表,此时就相当于把A、B分别接在电压为3V的电源上,Rg与RA串联在电路中,电流表G满偏, 故:R总1=RA+Rg 而由欧姆定律可知:I总1=U总1/R总1=U总1/(RA+Rg) 代入数据:6mA=3V/(RA+10Ω) 解得:RA=490Ω

如图丙所示,同理,若将这电流表串联一个定值电阻RA,再串联一个定值电阻RB后,在A、C之间就相当于一个量程为0~15V的电压表,此时就相当于把A、C分别接在电压为15V的电源上,Rg与RA、RA串联在电路中,电流表G满偏。

同理可得:I总2 =U总2/R总2=U总2/(RA+RB+Rg) 代入数据:6 m A =15V/(490Ω+RB+10Ω) 解得:RB = 2000Ω

2、如图所示,电压表由灵敏电流计G与电阻R串联而成.某同学在使用中发现一块电压表的读数总比真实值偏小一些,若要调准,可采用的措施是( )

A.在电阻R上并联一个比其小得多的电阻

B.在电阻R上并联一个比其大得多的电阻 C.在电阻R上串联一个比其小得多的电阻 D.在电阻R上串联一个比其大得多的电阻

解:电压表由表头G和电阻R串联而成,发现此电压表的读数比准确值稍微小一些,说明加上相同电压时,要使电流适当大些,故需要略微减少电阻R的值,可以与电阻R并联电阻实现,但电压表的读数比准确值稍微小一些,故并联电阻要比R大得多,故ACD错误,B正确。

3、一个电流表的满偏电流Ig=1mA,内阻Rg=500Ω,要把它改装成一个量程为3V的电压表,则( )

A.应在电流表上再串联一个阻值为3kΩ的电阻 B.应在电流表上再并联一个阻值为3kΩ的电阻 C.改装后的电压表内阻是500Ω D.改装后的电压表内阻是3kΩ

解:改装成电压表要串联电阻的RX:则Ig(Rg+Rx)=U 即:1×10-3A(500Ω+Rx)=3V 解得:Rx=2500Ω 故选:D

补充:改装欧姆表:

1、 小明同学展示了自己的小制作的原理(如图所示),内由电压恒定的电源和一个定值电阻R1串联组成,电源内阻不计,只露出两个接线柱A、B。若将一电流表直接接在A、B两接线柱上,电流表的示数为2.0A;若将一只阻值为12Ω的定值电阻R2与电流表串联后接在A、B两接线柱上,电流表的示数为0.5A。求:

(1)电源电压和

电阻R1的阻值;

(2)如果利用这个装置,和一个量程为0~0.6A、最小刻度为0.02A的电流表,改装成一个欧姆表,则R1的阻值应该换成一个阻值为多大的电阻?这个装置测量电阻的范围是多少?

分析解答:(1)U=8V R1=4Ω (过程略) (2)欧姆表测电阻应该从零开始,即当R=0时,I最大=0.6A ∴R1=U/I=8V/0.6A=13Ω

电路中最小电流应该是电流表的一小格代表的数值,否则无法显示数值,求出这时的总电阻,即R=U/I=8V/0.02A=400Ω 待测电阻R2=R-R1=400Ω-13Ω=387Ω 所以测量范围是0~387Ω

2、下图是把量程为3mA的电流表改装成欧姆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电压U=1.5V,经改装后,若将原电流表3mA刻度处的刻度值定为零位置,则2mA刻度处应标____Ω,1mA刻度处应标_____Ω。

分析:电压

1.5V、3mA的时候标度为零,即外加电阻为零,内带电阻为R1,R1=1.5V/0.003A=500Ω,∵ 总电阻=外加电阻+内带电阻 ∴2mA的时候总电阻1.5V/0.002A=750Ω, 则外加电阻=750- R1=750Ω-500Ω=250Ω ∵1mA的时候总电阻1.5V/0.001A=1500Ω, ∴外加电阻=1500-R1=1500Ω-500Ω=1000Ω

3、拓展:欧姆表的刻度不均匀,且随电阻Rx增大刻度变密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