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笔者依据多年物理教学的实践经验,对初中物理课堂中的情境教学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究。在本文中,笔者阐述了初中物理课堂中实施情境教学的原则以及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情景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080-01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能够被动的接受,不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长期以往,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都会被扼杀,不能够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究其原因,教师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不能够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式,而是学生停留在学徒制的模仿中,学生只能够从表象对知识加以理解,不能够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因此,作为当代一线的教师,我们必须要落实情景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从而不断的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1 初中物理课堂中实施情境教学的原则 1.1 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
在创设物理情景时,老师要以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认知结构为依据,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物理思想以及物理的学习方法,还有利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本质,完成物理知识的内化过程。
1.2 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时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能力,促使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1.3 要具有科学性、探究性、趣味性以及发展性
情境内容、结构以及表述要具有科学性;情境的材料或者活动应该具有探究性;在内容与问题信息量上应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开拓学生的思维。 1.4 要生活化
创设的物理情境应该生活化,减少学生学习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2 初中物理课堂中实施情境教学的策略 2.1 创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部分组成,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其往往是教学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活动。建立师生平等的关系,既可以使课堂学习氛围变得轻松愉悦,学生更易接受新知识,加深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还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能够给予学生展示个性的机会,使学生体验成功带给自己的喜悦之情。
2.2 创设实验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可见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其往往是以物理实验为基础的,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视实验教学,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思维作为学习过程中智力活动的核心,其发生和发展一般要经过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三个阶段,其中动作思维是以个体探索外界物体的动作为前提条件的,因此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通过各感官系统,如,听、看、触,满足其感知的第一阶段需求,这为经验的获得和理论的理解、升华及新理论的内化创造了条件。
2.3 创设探索验证情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是通过“做科学”来“学科学”,需要学生从情境中认识问题、提出疑问、分析问题实验验证、解决问题,这些都需要学生完成内化,形成自己的体系。因此,探索验证过程创设类似科学家的研究情境,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以假设为基本方法,以质疑验证为基本手段,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网络,直至问题的最后解决,其中既有形象思维、动作思维,又有抽象思维;既有聚合式思维,又有发散式思维,可以让学生在学到物理基础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受到科学作风的熏陶,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科学能力。 2.4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创设情境,将抽象转化为具象
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我们面对往往要面对一些比较抽象的事物,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到教育的各个领域,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现象和概念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另外,老师还能够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课件,将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新的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慢慢的形成知识网络,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2.5 联系生活,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精选、精讲一些与物理有关的信息,而更多的信息、更多的物理知识则可以通过学生阅读教科书和其他补充材料(包括视听材料),去收集各种形式的信息。也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准备一些相关的小课程让学生去调查研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起学生回忆平时经常会见到一些现象来创设物理情境。我们就可利用这些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还可以利用生活资源进行物理实验。只要老师在生活和教学中,时刻做有心人,充分利用身边的生活资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实践,发挥聪明才智,常见的生活资源便可变废为宝,让生活资源成为课程资源。其方法是:第一,看见一个生活物品,就立即想,这个物品能做什么实验,它有什么特殊的功能,联想它在自己教学实验中的用处;第二,课本中或是探究过程中的实验,思考要用什么日常生活资源,能否可使实验效果明显、可见度大、具有奇
异性、成功率高或能否设计出另一个巧妙的方案等。 3 结语
创设情境能够丰富课堂的教学信息,使学生的内心产生学习的动机,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在采用情境教学法时,要放下身份,走入到学生中间,成为学生的好朋友,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兴趣爱好、学习特点等等。情境教学法比较适应现在学生的发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活动中,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作为当代的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优化教学,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董德明.提高物理探究教学的实效性[j].中学物理,2011(13):26-27.
[2] 刘廷厚.初中物理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探究[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12):227.
[3] 孙永宁.初中物理教学中情境创设的体会[j].考试周刊,2011(7):17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