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约会经典,来一场传统文化之旅。
往事越千年,自从有文字开始,我们民族的有识之士便开始有意识的记录,记录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记录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发出的声响,记录下这绵延数千年的文化脉络。
跟随至圣先师孔夫子,我们可以在宫廷悠扬华贵的典乐声中陶醉,在庙堂庄严虔敬的祝祷声中沉吟,在田间青年的求爱声中欢欣,感受繁盛几千年的中华诗歌最初的模样。接着,我们一路往南踏入荆楚大地,领略屈原茕茕孑立在汨罗江边,悲愤歌唱《离骚》的傲岸身姿。诚然,他没有阻止楚国走向衰亡的命运,但却给中华民族永远地留下了无与伦比的文化瑰宝。
赳赳老秦,雄心万丈,他们完成了历史交给他们的使命,统一了国土,统一了车轨、度量衡,更重要的是统一了文字,让民族文化的传承有了更有力的载体。为四处奔走跋涉、寻找历史遗迹的太史公司马迁省去了大量翻译文字的时间,也为我们的鸿篇巨制《史记》的流传提供了文字支持。
东汉末年天下三分,造就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也催生出无数异彩纷呈的文化作品。跟随曹操,我们可以见识这个一代枭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也能看到他那才华卓绝的两个儿子在文学上各领风骚。曹植才占八斗、七步成诗,曹丕一篇《典论·论文》也不遑多让,以一句“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为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留下了一座丰碑。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纵马南下入蜀,我们还能见到为无数后世文人所讴歌的一代名相诸葛亮。先主已逝,北伐-未酬。他拖着老迈的身躯,在昏暗的烛火下为后主刘禅写出不朽的《出师表》,而后带领蜀军第六次踏出岐山,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画下了悲凉的句点。三国之后晋统一,可晋朝无力带给这片土地片刻的和平。国力虽衰文脉不衰,顽强的中华民族即使身处苦难之中,创造文化的步伐也从未停止。我们可以跟着竹林七贤在山间纵酒狂歌,跟着老谢小谢在庄园下棋对诗,还能扛着锄头跟着陶渊明在南山锄豆,一起等待着那个辉煌的黎明。
随着唐太宗在中原战场上的高歌猛进,我们的旅程也来到了强盛的大唐。随手翻看手边的《唐诗三百首》,一会身在冰天雪地的大漠,触摸着岑参披挂着的冰冷铠甲;一会来到长安,为进士及第、走马观花的孟浩然鼓掌欢呼;再一转头,看到浔阳江边的江州刺史白居易在游船上泼墨挥毫。必须要仔细寻找,才能在山东的草地上找到正在放马打猎的大唐双壁,李白和杜甫,两个将诗歌境界带到全新高度的伟大诗人,他们的出现也意味着属于文学的盛世到来了。他们的作品如同《诗经》、《离骚》一样,启迪着无数后辈诗人的灵感,在今天仍
然熠熠生辉。正是先贤们留下的无数经典,才催生了一个又一个的文学高峰,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虽然各有千秋,但文脉相承从未间断,因为,滋养这些文化生长的,是历经风雨飘摇却永远屹立不倒的中华民族。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早已融入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是源源不断滋养我们民族精神的养料,是促使我们民族迈步向前,创造一个又一个时代奇迹的力量之源。因此,学习好、传承好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位学子应尽的责任,更是我们圆梦未来的不竭动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