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国民经济水平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城市道路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道路规划设计是保证城市生活舒适、布局美观的关键。良好的城市道路规划不仅能保证城市交通的发展还能促进城市市容建设。在城市建设中,城市道路作为一项重要的构成部分,和城市居民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将对我国城市道路设计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人性化;措施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城市道路建设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于交通设施以及交通道路等需求也逐步提高。城市道路作为城市生活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不仅关系着人们日常出行,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并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发展。目前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还是一个较新方向,所谓人性化设计就是将人看作考虑的第一因素,且所有设计均要在符合人的实际需求来进行。然而要想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真正做到人性化设计,除了要满足传统道路建设的需求与规范以外,同时还要注意道路安全以及美学等方面的内容,把人、周围环境以及车等相关内容有机结合,以此确保城市道路满足安全、舒适、快速、便利以及经济等一系列需求,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与生产环境。
1、概述
人性化设计即为以人为本,它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所在,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利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来实现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其核心主要体现在:以人民最迫切、最根本的利益为本,走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来发展并且由人民来共同分享发展成果,这是社会主义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人文精神的最高体现。我党把它作为新的理论来指导人民实现自由发展,把它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思想来贯彻和实施,并把它作为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
2、人性化市政道路设计的意义
2.1、能使市政道路设计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
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不仅能使政府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并且能使我们党的执行能力进一步加强。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是在基于感情的前提下,消除人们的隔阂,缩短人们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团结,积极向上,友好的社会氛围的形成。
2.2、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以人为本的市政道路建设原则,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这样能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并且起到优化的作用。以人为本的市政道路建设原则就是以为人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为目标,把城市变成适合人们居住和创业的地方。
2.3、能促进社会的和谐
市政道路建设中依据以人为本的原则,不仅能让广大群众的利益得到充分体现,而且积极推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主体,人民群众也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主要推动力。实现以人为木的价值追求、满足人的种种需求是社会发展目的所在。
3、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因素体现
3.1、生活服务型道路
城市生活服务型道路主要的服务对象是上下班车流,也附带包含购物娱乐等出行,因此要充分考虑人的需求,通常采取主干道路搭配两条支路的形式。公共交通是道路服务的主要形式,因为上下班人群更多选择公交车作为交通工具,所以要专门规划公交车道,同时也要考虑自行车上下班或步行人群的安全,所以还要规划出较宽的人行道。考虑到自行车的行驶,需要在主干道进行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离,在人行道上还需要进行绿化,改善行人的步行环境。道路的支路车流量较小,宽度可以稍窄,不设置非机动车道,但要增加人行横道,以方便行人过马路。
3.2、商业服务型道路
这种道路一般位于城市重要的商业圈,两侧的店铺、购物广场、大型超市较多,主要服务对象是购物的行人,因此道路的宽度和车流量不是考虑的重点,行人的安全和道路的通达能力是规划设计的重点。因此在商业区域有限的道路宽度条件下应尽可能满足行人的交通目的,机动车道不需设置太多,双向四车道能充分满足行车需要。除此之外要考虑购物人群的乘车问题,因此还要设置港湾式公交站,并在道路上开辟人行横道,方便行人自由通过。商业型道路服务对象是购物人群,因此行人的安全要放在首位,人行道和机动车道间需要有足够间距作为缓冲带,保证行人安全。
3.3、园林景观型道路
现代城市在考虑上下班交通和商业交通之外,还要注重市民娱乐休闲的需求,因此道路沿线绿化景观不仅能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还能极大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风貌。此类道路在满足行车需求的基础上,服务于市民生活休闲,因此步行市民是其服务的主体,通常的设计采取两幅路布置形式,一般绿化率要达到40%以上,并设计成开放式绿地广场形式,人行道宽阔,其两侧的绿化应尽量自然。另外考虑休闲人群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便利性,还要设计港湾式车站以及地铁站口。
4、市道路人性化设计方法
4.1、线形设计
在城市道路的设计过程中,首先应确保线条的协调。目前在城市道路线形设计上,常用线形有两种,即平面线形与立体线形,其中在平面线形中又包含曲线与直线,在平面线形中常用线形为直线,该线形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其自身所独有的线形特点给人一种简洁和整齐的感觉,有利于设计以及选择,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直线在视觉上单调且呆板,缺乏一定的变化,同时过长直线还易导致驾驶者疲劳,引发一系列交通事故。对此,在设计时,应尽量将直线段的长度进行缩短,而在应用曲线线形时,则应结合所建地形的实际情况,要便于平面地物以及障碍物的绕越,这种线形具有一定的动感,可形成良好道路景观。
4.2、横断面设计
在人性化设计过程中,应结合路幅实际宽度,结合城市道路交通变化的趋势,确保和两侧建筑相协调,符合路面分幅远近期过渡的要求。其次要根据交通组织特点所存在的差异,可将道路的横断面分为四幅路、单幅路、三幅路以及双幅路等形式,其中单幅路因其造价相对比较低,因此广泛应用于交通量不大的干道或者支路。
4.3、道路设施设计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施主要包括安全护栏、交通信号灯、标线以及标志等,在进行设计时,应设置一定的标志,基于此进行人性化设计,增设相应的情景标志,如“一路顺风”或者“请系好安全带”等。对于城市道路附属设施的设计。在规划设计城市道路的附属设施时,应体现出对于人的关怀,将环境景观和功能有机结合,在设计上体现出特色以及意境,丰富城市道路空间的内容,继而使人们在活动时能够产生一种和谐、舒适、自然以及方便等感受。
4.3、城市道路交通工程的设计
道路设计中的两个显著问题是人行道平整度和人行过街横道的合理设置。平整度与道路使用性能密切相关。而人行天桥能够缓解道路运行压力,是行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其设计要特别注意选址问题以及人性化设计。比如可在天桥上设置残疾人坡道,甚至在繁华地区直接以修建自动扶梯,降低人们购物以后的物品负担,利于疏通人流。
综上所述,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扩张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道路规划建设成为现阶段城市发展的核心问题。在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上,应按照人性化设计原则,不仅要加强道路线形、横断面和其周围附属设施的人性化设计,同时还应注意城市道路和其附近环境之间的协调,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以确保城市道路便捷、安全、舒适以及实用等功能的统一,继而获得最大化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肖恒,冯臻臻.谈以人为本下的市政道路设计[J].门窗,2014,02:73-74.
[2]代林洁.探析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J].门窗,2014,02:233.
[3]张伟.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J].门窗,2014,02:367-368.
[4]傅诚.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4,06:96-9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