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专技天下专业技术人员保密教育试题及答案 2017专技天下专业技术人员保密教育答案
1.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正确错误
2.涉密人员上岗前要经过审查和批准,并接受保密教育培训。正确错误
3.单位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借阅协作范围内的绝密级图纸,该单位接待人员可电话请示有关领导同意后,为其办理借阅手续。
正确错误
4. 涉密人员脱密期满后,对所知悉的国家秘密仍然要承担保密责任和义务。
正确错误
5. 涉密人员与境外人员通婚或者接受境外机构、组织资助的应当向单位报告。
正确错误
6. 机密级国家秘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
正确错误
7. 涉密人员离岗后,应当遵守脱密期管理规定,核心涉密人 员脱密期3-5年,重要涉密人员脱密期2-3年,一般涉密人员脱密期1-2年。
正确错误
8. 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正确错误
9. 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正确错误
10. 绝密级事项的保密期限为25年。 正确错误
11.我国的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和内部。正确错误
12. 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应当根据工作需要限定在最大范围。 正确错误
13. 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和保密期限一经确定,就不能改变。正确错误
14. 绝密级国家秘密载体应当在符合国家保密标准的设施、设备中保存,并指定专人管理。
正确错误
15. 禁止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未采取保密措施 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 正确错误
16. 不准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泄露国家秘密。 正确错误
17. 政党的秘密事项都不属于国家秘密。 正确错误
18. 员工在商务谈判、技术谈判、出国出境访问、学习交流、展览演示等公务活动中,要严格遵守保密纪律,做到内外有别;会谈中要有记录,不该让对方知道的事项和数据绝对不外泄露。
正确错误
19. 涉密计算机删除硬盘上的秘密信息后,可介入国际互联网。 正确错误
20. 国家秘密事项在保密期限内不需要继续保密的,原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的机关、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应当及时解密。正确错误
21. 用于上公共信息网的计算机在未上网时,可用于处理国家秘密信息。
正确错误
22. 在与公司以外单位、人员经济交往、技术交流等活动中,涉及到对方商业秘密的,未经许可,不得向第三方泄露。
23. 对工作秘密加以保护所适用的法律规范主要是《保密法》。正确错误
24. 已经在公开出版物或者其他媒体上公开披露的信息,不构成不为公众所知悉。
正确错误
25. 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正确错误
26. 专业技术人员很多都属于涉密人员。 正确错误
27. 以磁介质、光介质记录国家秘密信息的载体形式是目前最常见的国家秘密载体。
正确错误
28. 除设备原因外,人为因素也是重要的泄密途径。 正确错误
29. 保密要害部位是指机关、单位日常工作中产生、传递、使用和管理绝密级或较多机密级、秘密级国家秘密的内设机构。
正确错误
30. 无国际竞争力且不涉及国家防御和治安能力的科学技术事项,不得确定为国家科学技术秘密。
31. 计算机的保密防范措施主要包括技术检查措施和技术监控措施。 正确错误
32. 生产和使用低辐射计算机设备是防止计算机电磁辐射泄密的较为根本的防护措施。
正确错误
33. 作为数据交换的主要方式之一,移动存储介质正成为数据和信息的重要载体。
正确错误
34. 手机只能通过发送信号泄密。 正确错误
35. 跳频技术是一种防止窃收方跟踪接收的通信保密技术。正确错误
36. 公文传阅应该以文秘部门为中心点进行传阅。 正确错误
37. 办公自动化设备主要有计算机及其辅助设备。 正确错误
38. 保密检查是保密工作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加强保密工作的重要措施。
正确错误
39. 在保密检查中如发现有严重违反国家保密法规,危及国 家秘密安全的情况,检查人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向被检查单位的主管领导提出立即采取应急整改措施的要求。
正确错误
40. 保密行政奖励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但主要为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两种。
正确错误
41. 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多数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正确错误
42. 国家秘密受法律保护。 正确错误
43. 机密级国家秘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
正确错误
44. 军事方面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由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
正确错误
45. 确定国家秘密的密级,应当遵守定密权限。
正确错误
46. 机关、单位对在决定和处理有关事项工作过程中确定需要保密的事项,根据工作需要决定公开的,正式公布时即视为解密。
正确错误
47. 某些情况下,可以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正确错误
48. 机关、单位不得将依法应当公开的事项确定为国家秘密,不得将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公开。
正确错误
49. 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的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只能确定秘密级国家秘密。正确错误
50.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年4月29日修订通过。
A:2008 B:2009 C:2010 D:2011
51. 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A:根据实际需要B:依照法定程序C:按照领导的意图 52.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自()年10
月1日起实施。 A:2008 B:2009 C:2010
53. 《保密法》规定,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年。
A:100 B:50 C:30
54. 凡涉及()内容的公文,一律不得在单位或公司的办公自动化网上运转。
A:国家秘密B:商业秘密C:工作 秘密
55. 《保密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A:公务员B:共产党员 C:领导干部D:公民
56. 机密级涉密计算机的系统登录如采用用户名加口令的方式,则系统口令更换周期不得长于()。
A:一周B:十天C:半个月 D:一个月
57. 一份保密期限为2年的秘密文件,正确的密级标注为()。A:★秘密2年B:秘密★2年C:2
年★秘密D:秘密2年★
58. 各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依照保密范围的规定及时确定密级,最迟不得超过()。
A:7天B:10天C:15天D:30天
59. 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由确定密级的()标明密级。
A:机关、单位B:办公室C:主要 领导 D:承办人
60. 凡泄露国家秘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有关机关、单位应当依照规定并根据被泄露事项和行为的具体情节,给予()。A:批评教育B:诫勉谈话
C:党纪处分D:行政处分
61. 个人参加会议带回的涉密文件资料应()。 A:由个人妥善保管B:交保密室登记、管理 C:自行销毁
D:退回主办会议的单位
62. 书面形式的载体应在()做出国家秘密标志
A:封面或首页B:封底或版权页C:书脊 D:扉页
63. 摘录、引用国家秘密内容形成的涉密载体,应()。 A:按新生成密件管理,重新确定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B:按原件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管理C:按秘密级密件管理
D:按机密级密件管理
64. 国家秘密区别于其他秘密的关键是()。
A: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B:依照法定程序确定C:在一定时间内保密
D: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
65. 管理绝密级涉密载体,未经原定密机关、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批准,()。
A:可复制,但不能摘抄B:可摘抄
C:但不能复制只能复制一份D:不得复制、摘抄66. 法定的定密责任人,是指法律明确规定作为定密责任人的人员,即机关、单位负责人。机关、单位负责人一般是指机关、单位的(
)。
A:正职负责人B:领导班子 C:保密委员会主任D:纪委书记
67.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存在党、政各有—把手的情况。这些单位在确定法定定密责任人时,()。
A:只能确定党委一把手作为法定定密责任人B:从两人中选举产生一位法定定密责任人C:可以
确定两人同为法定定密责任人D:应报请上级主管部门确定法定定密责任人
68. 承办人,是指根据机关、单位内部岗位职责分工,负责具体处理、办理涉及国家秘密事项的工作人员。承办人
是()。
A:定密业务培训的组织者B:定密流程中第一个环节工作的执行者C:拟公开发布信息的保密审查者D:定密异议的受理者
69. 某机密级文件2012年确定保密期限为20年。5年后的2017年,该文件根据工作需要降低为秘密级国家秘密,其保密期限最长还有
()年。
A:20 B:15 C:10 D:5 70.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或经营信息。
A:新颖性B:专有性 C:创造性D:实用性
71. 绝密级国家秘密载体()携带出境。 A:按需要B:审查后C:不得 D:可以
72. 突出重点是保密检查的原则之一,关于突出重点,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A:把服从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作为重点B:把关系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战略性、全局性核心国家秘密作为重点C:把所有机关单位和涉密人员作为重点D:把发生重大泄密事件的机关、单位,以及工作中容易发生泄密的薄弱环节作为重点
73. 下列不属于违反保密法律应承担的责任的是()。 A:行政责任B:刑事责任 C:民事责任D:党纪处分
74. 机关、单位定密工作的直接依据是()。
A: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B:国家秘密事项一览表C:上级文件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D:保密法及有关规定
75. 国家秘密标志由国家秘密的标识、密级、()三部分组成。 A:单位名称B:电话C:保密期限D:联系人
76. 保密期限按照绝密级事项()年、机密级事项()年、秘密级事项()年执行。
A:30 20 10 B:25 15 5 C:20 15 10 D:50 40 30
77. 工作秘密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在其公务活动和内部管理中 产生的,()国家秘密而又不宜对外公开的事项。 A:属于B:不属于C:部分属于D:多数属于 78. 商业秘密可以分为技术信息和()信息。 A:保密B:价值 C:投资D:经营
79. 任用、聘用涉密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 A:考试B:审查C:学习 D:培训
80. 一般情况下,核心涉密人员的脱密期为()。 A:1~2年B:2~3年C:3~5年 D:5~8年
81. 携带绝密级国家秘密外出办事时,必须()人以上同行,不得使国家秘密载体离开本人。
A:2 B:3 C:4 D:5 82. 绝密级载体在市区内投递,应派()进行或者交由机要交通部门投递。
A:双人B:专车
C:专车单人D:专车双人
83. 发往市区外的涉密载体,要通过机要交通或()投递。A:快递B:机要通信部门C:邮政D:专车
84. “黑客”通过寻找并利用网络系统的脆弱性和软件的漏洞,窃取(),或者绕过计算机安全控制机制,非法进入计算机网络或数据库系统,窃取信息。
A:计算机口令B:身份标识码 C:计算机口令、身份标识码D:信息
85. ()是计算机及其信息系统的第一道防线,涉密计算机通过口令验证用户身份,区分和控制访问。
A:口令B:软件C:硬件 D:网络管理员
86. 计算机电磁泄露的主要途径:一是通过辐射方式向空中发射电
磁辐射信号;二是通过(),如经过电源线、信号线、地线等向外泄露。
A:软件B:硬件
C:人的因素D:传导方式
87. 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管理实行“()”的原则,做到严格管理、责任到人、严密防范、确保安全。
A:首长负责制B:谁主管、谁负责C:岗位负责制 D:一岗双责
88. 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对外提供国家科技秘密的,应当在()个工作日内向同级政府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A:3 B:5 C:10 D:15
89. 处理秘密级信息的口令长度不少于()位。
A:8 B:6 C:4 D:3 90. 移动存储介质的安全隐患不包括()方面。
A:数据清除B:非法侵入C:使用保管 D:病毒传播和木马摆渡
91. 在更换手机或需要删除相关信息时,可以选用具备()功能的手机软件。
A:数据粉碎B:数据加密 C:视频D:加密
92. 公文传阅要由()负责到底,其他人员均不得代行其职。A:专人B:主要领导
C:送阅部门D:主管领导
93. 不得在涉密公务活动中开启和使用手机()功能。 A:飞行模式B:位置服务C:下载D:加密
94. ()的保密检查是指保密检查工作的组织者要求被检查对象就某一时期的保密工作情况或某一具体事项所涉及的
保密问题。
A:突击性B:预知性C:书面形式95. 实施保密奖励的主体是国家,体现了保密工作是()责任。
A:国家B:地方 C:单位
96. 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处()年以上10 年以下有期徒刑。
A:5 B:4 C:3
97. 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是指以()、刺探、收买方法,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行为。
A:窃取B:抢夺C:抢夺
98. 非法获取军事秘密罪的犯罪主体是()。 A:公务员B:军人C: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99. 过失泄露国家秘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百万元以上的,可定性为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的特大案件。
A:一B:二C:三D:四100. ()与党纪处分一样,都是组织行为,有着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的关系。
A:组织处理B:行政处罚C:司法审判
101. ()是司法机关对违反国家法律的人员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和判处刑罚。
A:司法处理B:组织处理 C:行政处罚
102. 对于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人员违反《保密法》规定的,应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A:《保密法》B:《公务员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103. ()国家秘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
A:绝密B:机密C:秘密
104. 秘密级国家秘密是()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
A:最重要B:重要C:一般
105.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不超过二十年。
A:绝密级B:机密级C:秘密级106. 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已满的,()。
A:自行解密B:报告申请解密C:延迟一段时间解密
107. ()地方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在上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指导下,主管本行政区域的保密工作。
A:县级以上B:市级以上 C:省级以上
108.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关键保密科技产品的研发工作。
A:县级以上B:市级以上 C:省级以上
109. 定密授权应当以()形式做出。 A:书面B:口头 C:书面、口头都可以
110. 机关、单位应当按照保密法的规定,严格限定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对知悉()国家秘密的人员,应当做出书面
记录。
A:绝密级B:机密级C:秘密级111. 机关、单位发现国家秘密已经泄露或者可能泄露的,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在()内向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
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A:24小时B:48小时C:72小时112. 地方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接到泄密报告的,应当在()内逐级报至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A:24小时B:48小时C:72小时113.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受理鉴定申请后,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内出具鉴定结论。
A:15日B:30日C:7日
114. 不能按期出具鉴定结论的,经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日。
A:15日B:30日C:7日
115. ()是全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主管部门。
A:国务院办公厅B: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C:国务院
116. ()地方人民政府办公厅(室)或者()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本行政区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A:县级以上县级以上B:市级以上市级以上C:省级以上省级以上
1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这是我国()所规定的。
A:《刑法》B:《保密法》 C:《宪法》
118. 以下不应属于保密主体范围的是()。 A:接触商业秘密的员工B:全体员工 C:知悉商业秘密的员工
119. 企事业单位应与()签订保密协议。
A:接触、知悉、掌握商业秘密的员工B:全体员工C:普通员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