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哲 解读《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 ——探究叙事如何制造隔膜 张莉(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以下简称《像》)是西西的 部爱情小说,运用独特的叙事形式向.,k4J'J传达出现代人之间的异常 关系,即不理解、隔膜、不信任等。本文试图从叙事视角、人称、时 间和语言四个方面,探讨《像》如何利用叙事方式表现现代人之间的 一隔膜关系。 . 关键词:《像》;叙事;隔膜 一、隔膜的人际关系状态 物” 。小说开端提到“此刻,我坐在咖啡室的一角等夏……” 接下来的故事都是等的时间里“我”的回忆。这样的叙事时间是 如何造成隔膜?因为“追述的部分成为了主体” ,一切都是在 过去,不是现在和将来。但“我”却直接下结论:~切必将结 束。“有的把过去和未来去掉……干脆把时间斩了首……” 在 《像》里,过去影响现在,而未来却被去掉——“他坐下来喝咖 啡”,故事就结束了。叙述时间的限制让我们没有办法找到谁误 会了谁的答案。也许夏“因为爱,所以不害怕”的举动使有情人 “我看来是那么的快乐,但我的心中充满隐忧,我其实是极 终成眷属,亦或是同样被吓的“魂飞魄散”,我们无从知晓,因 度的不快乐的”,现代人之间隔膜疏离的关系状态跃然纸上。我 为叙事时间到这里就停止了,留给我们的是永恒的思考。 们可以发现这种疏离隔膜不是“刀尖对麦芒”的争锋相对或置若 (四)叙述语言 罔闻的冷漠,而是表里不一的处世哲学——表面“快乐”和内心 在《像》中,语言特色鲜明。内心独白的叙述反复重复;对 “极度不快乐”的分裂。这种表面和谐实则疏离的状态,是我和 话简短;音形意混淆。这些形式的语言一次次制造了误会。夏的恋爱状态,也是自我的生存状态和人际关系状态,体现在充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其实(原)是不适宜和任何人恋爱 满着“不明白”的故事中:为什么非要从事这样的职业;兄弟的 的。”三次重复;“害怕”是整个故事的高频词汇:“命运”也 恋人为什么嫁给别人;怡芬姑母的恋人为什么惊慌逃走。选择没 萦绕着读者……在这些罗嗦的重复里,我们看到人将自己困在自 有是非,没有嫉妒、仇恨和名利的工作和生活,只因死去的人才 己的想法中,不去关心他人的想法;因为害怕而逃避;宁愿相信 是“优秀的听众”“第一等的保密者”,才能让人找到安全感、 所谓的命运,也不相信拥有充分的主动性来创造命运的人。 理解和信任。 人物对话简单凝练,引号被省略,引导词单独成行。有的分 析将其判断为直接引语④,笔者不能苟同,认为这是自由间接引 二、叙事制造的隔膜 (一)叙述视角 语。这样“对话的‘内容’被保留下来,但在语法形式上却变成 按照胡亚敏在《叙事学》中关于叙述视角的划分, 《像》 小说叙述者的讲述” 。把“我”的“主体意识置入了”夏的语 采用的是内聚焦型叙述视角 。符合“被叙述的事件通过单一人 言中,用“我”的“风格”对夏的“语言加解释和改造”,不可 物得以实现出……视角来自一个人物。” 整个故事从主要人物 避免地有背离夏原意的可能性。这种界限分明的自由间接引语对 “我”的视角开始讲述: “我”坐在咖啡馆里等着恋人夏的到 话模式使人站在对立面一问一答,疏离而又冷漠。 来,去参观“我”工作的地方。在夏来之前,从“我”的“感受 《像》利用汉语音形意之间的关系来造成人交流的障碍。例 和意识”为起点展开,所有的故事都是由“我”的感官来看、 如:化妆,包括为新娘和死人化妆;朴素,可以是不化妆和工作 听、想,而对夏作为恋爱的另一主体,他的思想感情是猜度、臆 影响的结果; “她们会介意吗?”,由于他们、她们、它们是音 测而来,丝毫没有辩白的机会,一直被“我”的意识绑架压迫着 同,字和意不同,而“我”直接的选取了“她们”来解释夏的提 从而制造出隔膜。 . 问。这样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还能很好地交流吗? (二)叙述人称 根据捷克结构主义者多莱泽尔关于叙述者类型的划分 , 《像》属于第一人称主观叙事。文章充满了“我想”“我 猜”“我觉得”“我知道”等主观色彩的表达,剥夺了他人自我 表述的机会,如何能够达到人与人沟通? “我”的工作是替人化妆,“在他的想象中……”与其说是 三、结语 独特的叙事制造了人物的隔膜.,反映了现代人的迷茫。要 想改变,或许作为女子,不再“掩饰愧失了的贞节和虚长了的年 岁”,勇敢的面对:我就是这样的~个女子。所有的夏都怀抱鲜 花——和世俗告别——并说:因为爱,所以并不害怕!因为我们 坦诚相待,因为我们互相信任,因为我们彼此相爱。 “在他的想象中”,不如说是在“我”自己的想象中,他是这样 想象的,而非他真的这么想。特殊的香水——防腐剂:纯洁素白 参考文献: 的衣服——方便工作;不为自己化妆——朴素的脸。“夏却是一 ①②④⑤分别来自胡亚敏:叙事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4、 无所知的”,这不过是“我”主观认为,或许夏早已知道。夏这 3O、3O、67页 . 么问,只是尊重“我”,让“我”说出来。试想一下,当他惊讶 ⑧多莱泽尔:捷克文学的叙事模式,多伦多,1973年。 于朴素的脸、奇特的香水,表态“喜欢朴素的脸”,直接说“想 萨特:《福克纳小说中的时间:<喧嚣和骚动>》,载李文俊编选 看那些新娘和送嫁的女子们热闹的情形……”都是一步步引导 《福克纳评论集》,中国货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164页。 “我”解释以实现我们之间的沟通。当然,这样的解释谁也无法 ⑦孔岩:《倾听另一种声音——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西安文理学 证实,因为我“毫不考虑的答应了”。这将是结束吗?“在我们 院学报,2005年4N 8卷2期。 这个行业中,花朵,就是詈别的意思。”夏,是要詈别“我”, ⑧托多洛夫:文学作品分析,载张寅德编选《叙述学研究》,中国社 还是这个世俗,成为“具备勇气而不畏惧的人”?到底谁误会了 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61页。 谁?这样的误会不是无心而是有意。这就是第一人称主观叙事带 给故事人物的隔膜。 作者简介: (三)叙述时间 张莉,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为中国语言文 《像》采用逆时序中的整体闪回叙述。这样的叙述作品 学。 “主要由人物追忆自己的过去,或叙述者追述昔日的事件和人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