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康定斯基抽象画的形成

论康定斯基抽象画的形成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论康定斯基抽象画的形成

摘要:绘画在今天所处的位置,让我们众多人感到迷茫。二十一世纪文化、艺术领域的变化及社会的发展迫使我们接受那些千奇百怪、层出不穷的所谓文化的“观念”与“态度”。事态发展最明显的变化趋向便是艺术的生活化,艺术的大众化,及艺术底线的弱化。众多人便开始了为时代艺术中的“先锋”而“先锋”。众多人便在精神文化的泛滥中而失去方向。在此并不绝对某个艺术家必须具备哲学家或者思想家的素质与头脑,但然起码需要有深厚的文化与生活的基奠。或许绘画在今天所处的位置,便是需要我们敞开自己的内心,打开自己的情感,在绘画中求得“存在”的意义。当然任何人都无法预言艺术这条路会向什么方向延伸,面对时代的迥异,或许我们该回头看看,感受我们曾经的大师。曾经的东西即使它很老,但那被肯定的光芒也定会照亮你前进中的路标。

关键词: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精神

引言:绘画可以来源于对抽象的强烈要求,而不是受客观世界面貌的约束。至于想象就是对于存在关系的一种主观透视,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形式象征符号与色彩的和谐。绘画犹如各种不同世界的大相撞,在相互的斗争中,由此产生出一个新的世界。每一幅作品的起源如同宇宙的起源一样,是大灾难之后的一个产物。其结果如同在各种乐器的杂乱无章的噪声之中,提炼一部交响曲。创作出一幅作品,如同一个世界。

――――康定斯基 一、 现代主义――二十世纪的西方美术

十九世纪末在各种纷繁的文化思潮影响下,西方美术已经呈现出以前从未出现过的这种矛盾和对抗的倾向。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在文学领域内也普遍泛滥起一股与传统彻底决裂的浪潮,在美术上也出现了各种主义和流派。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展现,物质结构和基本粒子学说,直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一切令人眼界大开,引起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变化,当然也必然改变着人们的审美观点。

就绘画方面来看,摄影术的发明使再现自然物象的任务从画家的手里转让给了照相机。二十世纪的理论认为:艺术家再也不能以模仿人所共知的自然造物的表面形状来引起人们的共鸣了,他必须深入到感情世界中去,像电影改变了舞台剧一样,摄影和印刷术也改变了绘画的面貌。

现代哲学思潮,尤其尼采、柏格森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佛罗依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也是现代艺术的主要思想之柱。在绘画艺术中,佛罗依德学说主张潜意识的表露中求得精神的平衡,从而引导艺术家把描写的对象转向精神世界的东西。他们把描绘艺术家的饿主观世界的艺术称为“内向的艺术”,而把过去那些描绘艺术家自身之外的世界的艺术称为“外向的艺术” 资本主义生产使一切变成商品,艺术也不例外。正是从这个意义出发,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对于某些生产部门是敌对的,例如艺术和诗歌,就是如此”。艺术的商品化,是我们在研究西方世界当代艺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时,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前提。它给艺术带来的刺激或作用,应当说是矛盾着的双重作用。

所有这一切,都给正在探索新形式的现代艺术家以莫大的鼓舞和深刻的启迪。所有这一切也证明了他们所探索的道路并不是孤寂而荒凉的。不论过去或现在,也不论在哪一块有人居住的大陆上,都有许许多多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普通人在这条路上走着,探索着,创造着。由于这些,现代艺术家终于抉择了自己的道路。现代艺术家是这样,康定斯基也是这样。康定斯基便是在这所有的一切中产生的。 二、画家诞生――康定斯基走过的路

瓦西里康定斯基,一个画家,一个有创造性的天才,一个抽象主义的理论家和实践者。从立体派,表现主义及整个现代绘画简史只要稍加以回顾,就能看到他对现代绘画史的贡献

的充分意义。他不仅仅是一个画家,还是一个哲学家,而且甚至是一个幻想家。在他的绘画生涯中,他走过了一个画家所应该走过的路。在经过许多次的实验性阶段之后,他最终确定他所追求的目标,他的影响远比通常我们所承认的大得多。这种影响在今天比他在世时更为活跃。

1.康定斯基的成长

瓦西里康定斯基,生于1866年12月4日,他的父亲是西伯利亚人,他的一个曾祖母是亚细亚公主,母亲则是莫斯科人。康定斯基最初是想成为一个音乐家。但在20岁是,他进入了莫斯科大学学习法律和经济,在这个时期他地一次接触俄罗斯的古代艺术。他往往坚持说中世纪俄罗斯的圣像画所给予他的深刻印象,影响了他的整个艺术发展。我想这必定是得益于他从小的家庭教育和传统文化的熏陶,他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德语。祖母常常向他讲述宗教的神话故事,对于俄罗斯的古代艺术他从一开始就抱有崇敬与热爱。另外一个早年的影响是俄罗斯民间,他是1889年在北方各省研究人种异志的过程中熟悉它们的。同年他研究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老一辈大师的作品,同时第一次旅行巴黎 。

1895年即29岁时,他第一次参观了法国印象派展览会,对于一个内心充满激情的人来说那次展览经历着决定性的作用。他抛弃了法律的前程,第二年到莫尼黑学习绘画,在这里对于人生的命运来说,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事业成就总是在一念之间,现在的决定总是把握着将来的命运。他在慕尼黑度过了有决定性的九年。康定斯基在十二年的漫游从师中积累了许多的经验,他见到了塞尚和野兽派――在1902-1906年的巴黎所能见到的他都见到了,在那个阶段他认为自己成为一个野兽派画家。但是一回到慕尼黑,他就顺从他自己的本性,结果使他自己完全从所受的影响中解放出来,其实康定斯基由印象派最终走向完全抽象的过程还是比较复杂的。确切的说他是1910年彻底转向完全抽象的。他把马蒂斯当作最伟大的“年轻的法国人”,而比加索则是“巴黎的另一个伟大的青年艺术家”。在他的作品中“从未有过任何因袭美的嫌疑”。“马蒂斯――色彩,比加索――形式”两个伟大的路标指向一个伟大的目的。

2.康定斯基――“抽象”之路

1909年,康定斯基加入德国表现派社团“慕尼黑新艺术家协会”,并担任首届主席。次年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关于抽象艺术的重要理论著作《论艺术的精神》,并创作了第一幅抽象作品《即兴创作》。在这期间,康定斯基关于非客观物体的绘画或者没有实际主题的绘画正在萌芽。

康定斯基的早期绘画,历经印象主义和新艺术运动装饰等各个阶段,但都以对色彩的感受为特征,许多是以叙事的童话性为特点的。这些童话,是他早年所感兴趣的俄罗斯民间故事和神话的怀旧。继印象主义之后的是搞新印象主义的图案和色彩,而后又在更加自由奔放的野兽主义里涉猎了一番。《蓝山,第84号》,就是一件浪漫的点彩派作品。他把色点组织在几个大的、平涂山形和树形的轮廓之中。骑士的轮廓清楚,呈正面化组成一幅运动的图案。技法上的特征,可以追溯到高更的色彩空间和修拉的点彩主义;其装饰的程式,提示了新艺术运动的东西。在《构图, 2号》里,骑手和其它人物,已经变成色点或线条图案了。画面的空间,排列着颤动的、急速运动状的色块,故事也就淹没在这抽象的图案之中。此时,已经在吸取野兽派色彩组织含意的康定斯基,开始用从音乐那里得来的加标题的方法来表达意图,像“构图”、“即兴”、“抒情”等等。大约在1910年,他画了一幅粗野、激荡,色彩和线条形状相互穿插的水彩。从这幅画开始,所有的描绘性和联想性的要素似乎都不见了,大概这是抽象表现主义形式的第一个例子。这幅画是不是康定斯基画的第一幅全抽象绘画,看来这个问题似乎永远不会有答案了。但是,毫无疑问,是他给了这一类型的绘画以原动力。他运用了与音乐相类似的性质,发现了抽象表现主义的课题,这个课题就是:艺术家的意图,要通过线条和色彩、空间和运动,不要参照可见自然的任何东西,来表明一种精神上的反应

或决断。

康定斯基在第一次涉足于抽象之后,就再继续坚持这个方向了。回顾青骑士派其它一些成员,并不是共同的风格上的原则把有关人员聚集在一起,而是一帮年轻艺术家,出自对新探索的热情,出自有统一的反对目标,才组成了一个松散和团体。除了个人之间的友谊之外,他们的追根寻源和成熟的头脑,以及康定斯基的个性,给了这个组织以内聚力和方向。由康定斯基和马克所编辑的年鉴《青骑士》,于1912年出刊,成为这一派观点的论坛。年鉴详细讨论了毕加索和马蒂斯在巴黎的探索,记载了这个新的德国艺术团体的目标和冲突。在新文化的创建中,以及在对待绘画的新态度中,其重要性就在于各种原始和天真艺术的影响。 到1920年,康定斯基还是继续以自由抽象的手法作画。他在莫斯科追溯往日的岁月,他开始在一些绘画里搞规则形状、直线或几何曲线。1921年,还是接着搞几何图案,并进入了他生平的另一个主要阶段。康定斯基受过马列维奇、罗德琴柯的几何抽象和构成主义的影响,这可以说是毫无疑问的。尽管从自由形式变成了以规则、僵硬的线条勾边的彩色形状,但康定斯基的绘画依然保持着剧烈的节奏感,保持抽象形式的继续不断的冲突活动。这个时期的《白线, 232号》,是一件过渡性的作品,主要的色块,是以一种松散的和气氛性的手法来处理的。但这些色块被一种很强烈的直线条图案和规则的曲边色块所强调,使作品有一种受几何形控制的轻快感。圆是一个中心母题,从1920年代中期以来他就乐于此道。大概这是可以用来表现宇宙空间和星系的相互作用的主题,而且具有历久不衰的魅力吧。

1921年,康定斯基返回德国,于1922年加入了包豪斯学院。前几年,在俄国至上主义和构成主义的影响下,他的绘画逐渐从自由抽象转向一种抽象的形式。这种变化,可以从1919、1920年、1923年的三幅画里看出来。《灰色,第222号》几乎完全是自由的,非几何形的。《白线, 第232号》显示了一些有规则的形状、直线条和一些边缘轮廓分明的弯曲形状。在《强调的是角, 第247号》这幅画中,这一切便被有规则的坚硬轮廓所取代了。 这并不是说,康定斯基在1921年之后抛弃了他早期风格的表现主义基础,他那通神论的思想仍然存在着。甚至在几何形体最僵硬的时期,他的绘画在结构上也是富有动势的,三角形、圆形和线条以及不稳定的斜线,忽隐忽现地互相闪现。在继续采用杂色的色块,与几何线条形成对比。偶尔情绪变得平静下来:在《几个圆形,第323号》里,透明的圆形色块,在黑色的空间里,宁静地互相擦肩飘过。这期间,康定斯基强调了他对于抽象表现力所倾注的热情。他仍然认为,他的绘画是浪漫的。他写道:“艺术的目的和内容是浪漫主义,假如我们孤立地、就事论事地来理解这个概念,那我们就搞错了„„我的作品中,一直大量用圆,这里要出现的浪漫主义是一块冰,而冰里燃烧着火焰。”

1933年末,康定斯基在巴黎定居,一直到逝世。对他来说,最后这个时期,无论是在作品的数量上,还是在思想与形式的发展上,都是丰富多彩的。他继续追求更自由、更有生物形态的造型和色彩,偶尔还创造生物形态的质感,但这种质感,比他以往抽象表现主义作品的质感,更加辉煌、多样。形状依然是轮廓鲜明,但是,这些形状似乎是从微观世界的幻想中浮现出来的。他在《构图九,第626号》里,用了两个相同的三角形,一正一倒,把画面的两端截开,建立了一种数学模式的色彩基础。两个三角形之间的平行四边形,又被分为四个更小的同样大小的平行四边形。在这个严格限定但色彩缤纷的背景中,他散布了一些各色各样象是疯狂起舞的小形体:有圆形、棋盘方块形、窄长的矩形和变形虫式的图案。在大的几何图案上面,排列小而自由的形状,这在那些年里,一直是他感兴趣的手法。有时背景是几个大的交替的竖直矩形,有时是黑白色的棋盘格,不过,这种自由与约束的对比,是从他毕生贯注直觉表现和有意的抽象形式之间的关系而得来的。

个人的抽象幻想,是他后来那些年的主要出发点。有时他把小而自由的形状,任意散布在统一的色彩背景上;但又一些时候,便回到一种尽可能少的要素安排,好象是在净化他的手法。康定斯基最后的一批绘画表明,现代艺术中一批最杰出、最有影响的人才已告成熟。

在这里我不得不提的是康定斯基对三种作画形式的概括。这是他理论中对于绘画最确切的概述了:

1,外在世界的直接印象,这一点称之为“印象”

2,内在特性,非物质(即精神)世界的,主要是无意识的,自发的表现。这一点称之为“即兴之作”。

3,对于逐渐形成的内在感情,反复加工,几乎是带有学究气味而作出的表现。这一点称为“构图”。在构图中,理性,意识和目的起伏着巨大的作用,但是要显示的东西不是推敲,加工,而是感情。

实际上 这三个作画形式,是它艺术成长的整个过程,由“印象”开始到“即兴”最后到 “构图”。 三、影响和探索

康定斯基所给我们留下的是一股子精神,一股赋予创造性的、执着的、艺术精神;一股绘画中利用新形式的象征符号,来与色彩求的统一的精神;一股‘非理性的、神秘的“文化精神。在我们现在的绘画中,实际上康定斯基的这种精神是我们绝对值得学习的。在另一方面也可以这样说这股子精神是我们作画的指导原则之一。康定斯基作品中的强烈情感的表达,是他一生绘画的目的。他的任何一幅作品几乎都是以表达他强烈情感而存在。或许我门今天的绘画,也应该这样,从麻木中找到自己的情感所在,从而表达内心深处的东西。我想这便是绘画的意义,这便是康定斯基的意义。我门决不能“为画画而画画”,试想当一幅没有思想的艺术作品冠冕堂皇的摆在很大的展厅内,即使画面是如此的写实逼真,如此的整洁而无瑕疵,我想它是决不会打动任何观看者的心的。没有生命的东西是不可能与有生命的东西产声共振的。

参考文献

[1]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2] 约翰·拉塞尔,《现代艺术的意义》[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康定斯基《,康定斯基论点线面》[M],罗世平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 陈正雄,《抽象艺术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 H.H.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2月第二版。 [6] 蔡江宇:《新设计与物品艺术——重新解码德国当代艺术与设计》,《美术观察》[J]2005,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