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复习(表格)(总6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
肠结核,肠伤寒,细菌性痢疾和肠阿米巴的相互比较
部位 病因 炎症特征 溃疡形状 与肠轴关系 溃疡边缘 侵犯组织 病变特点 溃疡深度 并发症 肠结核 回盲部 结核杆菌 慢性增生性炎症 腰带形 垂直 鼠咬状 淋巴管 干酪样坏死和结核性肉芽组织 深达浆膜层 狭窄,肠瘘 肠伤寒 回肠末端 伤寒杆菌 急性增生性炎症 椭圆形 平行 花坛状 淋巴小结 坏死物和伤寒小结 浆膜层 出血,穿孔 细菌性痢疾 乙状结肠,直肠 痢疾杆菌 纤维素性炎症 地图状,有假膜 无关 不规则 黏膜 假膜和炎症 肠阿米巴 直肠,升结肠 阿米巴原虫 变质性炎 烧瓶状 无关 边缘隆起,底部潜行 黏膜及黏膜下 无炎症反应,小血管有时有阿米巴原虫 可达黏膜下层 穿孔,出血 表浅,不到黏膜肌层 慢性形成息肉
原发性肺结核病和继发性肺结核病的异同
结核杆菌感染 发病人群 特异性免疫 病理特征 起始病灶 病变性质 播散方式 病程 对侧肺 原发性肺结核病 初次感染 儿童 先天无,病程中发生 原发综合征 继发性肺结核病 再次感染 成人 有
甲状腺腺瘤和
病变多样,新旧病灶并存,较局限 上叶下部,下叶上部,近胸膜处 肺尖部 以渗出和坏死为主 多为淋巴道或者血道 短,大多自愈 可无结合病变 甲状腺腺瘤 完整 基本大小一致 2
以肉芽肿形成和坏死为主 多为支气管 长,波动性,需要治疗 常见结合播散病灶 结节性甲状腺肿 不完整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异同
包膜 滤泡 数量 周围甲状腺组织 边缘甲状腺组织 多为单个 周围甲状腺组织较正常 滤泡大小不一,一般比正常大 为多个结节 邻近甲状腺组织与结节内相似 有挤压现象,使滤泡萎缩变无挤压现象 小
肾小球肾炎和肾盂肾炎的异同
病变性质 病因 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 发病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循环免机制 疫复合物沉积 致病弥漫性肾小球损伤,双侧肾同特点 时受累 临床急性肾炎综合症,肾病综合表现 症,慢性肾炎综合症 结局 治愈或者转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肾炎 变态反应性炎 肾盂肾炎 化脓性炎 细菌,上行性和血源性感染 细菌直接作用 肾盂,肾间质化脓性炎 发热,寒战,腰痛,脓尿,蛋白尿,菌尿 治愈或转化呈慢性肾盂肾炎
急性肾炎,新月形肾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理特点
病因 大体 急性肾炎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 大红肾,骚咬肾 新月体性肾炎 原因不清,多与其他肾小球疾病伴发 体积大,色苍白,表面可有出血点 新月体形成 慢性肾炎 来自各型性肾炎的晚期 慢性肾盂肾炎 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化脓性炎症 颗粒性固缩肾双侧肾对称 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变,残存肾单位代偿 多尿,低比重尿 瘢痕性固缩肾双侧不对称 球周纤维化,间质炎症明显 多尿,低比重尿 镜下 内皮细胞,系膜细胞增生 少尿,蛋白尿 水钠猪留 尿的变化 高血压 少尿,无尿 肾素-血管紧张素增多,水钠猪留 3
肾素-血管紧张素增多,水钠猪留同时出尽动脉硬化,加重肾缺血 重度 肾素-血管紧张素增多,水钠猪留同时促进动脉硬化,加重肾缺血 重度 贫血 无 轻度
阿米巴肝脓肿和细菌性肝脓肿的比较
病因 部位 脓肿数量,大小 脓肿壁 阿米巴肝脓肿 阿米巴原虫 右肝 单发较大,可至儿头大小 细菌性肝脓肿 化脓性菌如葡萄球菌 左右肝均可 多发,可达十余个,大小不一
大叶性
脓液性质 炎症反应轻,无肉芽组织,可见阿米巴原虫和残留血管,胆管等结构 粘稠,咖啡色,见液化坏死组织 炎症反应重,如血管扩张,炎细胞浸润,可见肉芽组织 稀薄,黄白色,见细菌,纤维素,脓细胞,液化坏死组织 肺炎的病理变化及其临床病理联系
分期 发病时间 肉眼观察 镜下观察 充血水肿期 发病后1-2天 病变肺叶肿胀,暗红色 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大量浆液及少量细胞渗出 寒战,高热,咳泡沫状痰,外周血白细胞增多 病变处呈片状分布的模糊状阴影 红色肝样变期 发病后3-4天 病变肺叶肿大,暗红色,质实如肝,切面颗粒状 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大量的红细胞和较多的纤维素 稽留热,咳铁锈色痰,发钳,呼吸困难,胸痛 大片致密阴影 灰色肝样变期 发病后5-6后 病变肺叶肿大,灰白色,质实如肝,切面颗粒状 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闭合,肺泡腔内有大量的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 同红肝期,但发钳,呼吸困难,咳铁锈色痰减轻 大片致密阴影 溶解消散期 发病后1周左右 肺叶呈灰红色,质地变软 中性粒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素溶解吸收,肺组织结构恢复正常 体温下降,症状和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正常 病变处阴影密度减弱至消失,恢复正常 临床症状 X线检查 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的比较
病原菌 发病年龄 大叶性肺炎 肺炎链球菌 青壮年 4
小叶性肺炎 多数由细菌混合型感染 小儿,老人,体弱及久病卧床者 病变性质 急性纤维素性炎 急性化脓性炎 5
病变范围 病理变化 以肺段或者肺叶为病变单位 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性期,溶解消散期 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肺小叶为病变单位 两肺散在分布大小不一的灰黄色实质病灶,镜下见细支气管及相邻的肺组织的化脓性炎,病变周围肺组织的代偿性肺气肿 常肿大,呈急性炎症反应 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 支气管旁淋巴结 临床表现 一般无病变 起病急,高热,寒战,胸痛,咳嗽,咳铁血色痰,呼吸困难及肺实变体征 绝大多数痊愈 肺肉质变,胸膜肥厚和黏连,肺脓肿及脓胸,败血症或者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 结局 并发症 多数治愈,少数体弱者预后差 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脓肿和脓胸,脓毒血症,支气管扩张等
良性和恶性胃溃疡的大体形态鉴别
恶性溃疡(溃疡性胃癌) 胃窦部小弯侧 不整齐,皿状或者火山口状 溃疡直径常大于2cm 较浅 不整齐,隆起 凹凸不平,有坏死,出血明显 黏膜皱襞中断,呈结节状肥厚 良性溃疡(胃溃疡) 好发部胃窦部小弯侧 位 外形 圆形或者椭圆形 大小 溃疡直径一般小于2cm 深度 极深 边缘 整齐,不隆起 底部 较平坦 周围黏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 膜 动脉粥样一个化的复合型病变 病变 斑块内出血 斑块破裂 血栓形成 钙化 动脉瘤形成 血管腔狭窄 形成原因 斑块内新生血管破裂 斑块表面纤维冒破裂 斑块破裂遗留溃疡,胶原暴露 纤维帽和粥瘤病灶内钙盐沉积 中膜平滑肌萎缩和弹性降低,管壁局限性扩张 弹力肌型动脉因粥样斑块而致管腔狭窄 后果 动脉管腔进一步下载甚至闭塞 形成胆固醇栓子引起栓塞 器官梗死或者引起栓塞 管壁变硬变脆 破裂致大出血 相应器官缺血性病变
5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病理类型及特点 病程 肉眼观 肝细胞变质 肝细胞再生 炎细胞浸润 纤维组织增生 结局 急性 半年以内 轻度慢性 半年以上 中度慢性 半年以上 重度慢性 半年以上 急性重型 10余天 亚急性重型 数周至数月 亚急性黄/红色肝萎缩 肝肿大,表肝肿大,表肝肿大,表肝肿大,表急性黄/红面光滑 面光滑 面较光滑 面颗粒状 色肝萎缩 水变性,嗜酸性变,点状坏死 有 点状坏死,轻度碎片状坏死 有 中度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 较明显 重度碎片状弥漫性大片大片坏死 坏死,桥接坏死 坏死 明显 不明显 结节状再生 轻,小叶轻,小叶较明显,小明显,小叶内,汇管区 内,汇管区 叶内,汇管内,汇管区 区 无 轻,汇管区 较明显,汇明显,汇管管区,小叶区,小叶内 内 多数治愈,多数恢复 部分可以恢多数发展为少数转为慢复 门脉性肝硬性 化 明显,小叶明显,小叶内,汇管内 内,汇管区 无 明显,汇管区,小叶内 大多数死于大战为坏死肝功能衰竭 后行肝硬化
试以肉眼形态特点区别胃的良、恶性溃疡。
外形 大小 深度 边缘 底部 周围黏膜
良性溃疡(胃溃疡) 圆形或椭圆形
溃疡直径一般<2cm 较深
整齐、不隆起 较平坦
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
恶性溃疡(溃疡型胃癌) 不整形、皿状或火山口状 溃疡直径常>2cm 较浅
不整齐、隆起
凹凸不平、有坏死,出血明显 黏膜皱襞中断、呈结节状肥厚
试比较癌与肉瘤的区别。
组织来源 发病率 发病年龄 大体特点 组织学特点
癌
上皮组织 较常见
多见于40岁以上
质较硬、灰白色、较干燥
多形成癌巢,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常有纤维组织增生
肉瘤
间叶组织 较少见
多见于青少年
质软、灰红色、湿润、鱼肉状 肉瘤细胞多弥漫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 6
网状纤维 转移 癌细胞间多无 多经淋巴道转移 肉瘤细胞间多有 多经血道转移 试比较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组织分化程度 核分裂 生长速度 生长方式 包膜
与周围组织分界
继发改变 转移 复发
对机体的影响
良性肿瘤
分化好,异型性小、与原有组织的形态相似
无或稀少,不见病理性核分裂 缓慢
膨胀性和外生性生长 有 清楚
很少发生出血、坏死 不转移
手术后很少复发
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作用,如果发生在重要器官亦可引起严重后果
恶性肿瘤
分化不好、异型性大、与原有组织的形态差别大
多见,可见病理性核分裂 较快
浸润性和外生性 无
不清楚
常发生出血、坏死、溃疡形成 常有转移
手术后较多复发
较大,除压迫、阻塞外,还可以破坏原发和转移处的组织,引起出血、坏死、感染,甚至造成恶病质
举例说明伤口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有何区别?
条件 坏死组织 炎反应 表皮再生 肉芽组织 伤口收缩 愈合时间 瘢痕
一期愈合
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的伤口 少
轻
伤后24~48小时再生上皮覆盖伤口
第三天从伤口边缘开始长入少量肉芽组织 不明显
5~7天达临床愈合(短) 少、规则、线状
二期愈合
组织缺损大,创缘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 多
重
异物清除、感染控制、肉芽组织形成后才开始
伤口边缘或底部长入多量肉芽组织 明显 时间长 大、不规则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