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打造服务型城市广电融媒体

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打造服务型城市广电融媒体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智慧广电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 打造服务型城市广电融媒体

戴晓浩 常州广播电视台印兴娣 常州工学院人文学院

摘要:城市广电在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中可以利用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将业务延伸到信息化领域,形成新的广电运行模式,以智慧型城市建设为契机,打造城市广电服务型融媒体,形成具有广电特色的“智慧城市”服务平台。关键词:智慧城市建设 城市广电 媒体融合2016年4月19日,*总书记在全国网信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的概念,他指出,“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发展电子政务,构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在时隔不足半年的10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总书记强调要加快网络信息技术创新和加快网络信息技术在数字经济、社会精准治理领域应用。习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意蕴深刻,对新时期深化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作为传统媒体的城市广电在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中应该说是大有可为,可利用自身的政治属性、用户资源、本土优势等,辅以信息化、数字化等融媒体手段,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以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推进媒体融合,打造城市广电服务型融媒体。1 城市广电在建设智慧城市中具有的优势“智慧城市”的概念最初来源于IBM公司首席执行官彭明盛于2008年11月提出的“智慧的地球”理念,其核心表现是“网络化”、“感知化”与“智能化”。“智慧城市”被认为是有意识地主动驾驭、渗透城市化这一进程,其实质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梳理信息资源,实现城市管理的智慧化运作,保障城市和谐发展,进而为社会公众带来更多的“便民”、“利民”和“惠民”服务,有效促进城市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自“智慧城市”这一概念提出以来,智慧城市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发展。2013年1月,住建部

市试点目前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各具特色的智慧城市建设方案,并在持续推进实施过程中。

虽然不同行业、不同机构、不同个体站在不同的角度都会对智慧城市的概念的诠释产生一定的差异,但事实上,对于正处在体制机制变革期的城市广电而言,无论是传统与创新的碰撞,还是信息管道的汇总集成与竞争,都与智慧城市建设有着紧密的关联。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无疑将是城市广电行业现阶段最为重要的发展机遇之一,同时也符合党和政府对传统广播电视行业转型升级的战略要求。城市广电参与智慧城市的建设具备几大优势。1.1 政治属性

城市广电一直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宣传阵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公布了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从而启动了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截至目前,我国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已达到290个(区、县、镇),智慧城市发展步伐日渐加快。每个智慧城

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城市广电在引领舆论导向、传播主流声音、凝聚社

68

《有线电视技术》 2017年第11期 总第335期

《有线电视技术》 2017年第11期 总第335期

智慧广电会共识等方面扮演着主流媒体的角色,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城城市建设,实际上也是迎合市场,“融”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城市广电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既可促进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又有利于“智慧城市”战略的顺利推进。

1.2 用户资源

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是面向所有居民,最终目标是让居民能够更快捷、高效地享受城市公共服务。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有线电视用户规模为2.6亿户。作为固定于家中、最常用的也是最具有家庭属性的产品,电视也是智慧城市建设中智慧家居最理想的流

量入口。此外,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2016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了1.84亿辆,预测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有望达到2.5 亿辆。艾瑞咨询发布的《2017年中国车载媒介场景白皮书》显示,有40.5%的车主用户选择车载收听。由此可见,虽然新兴网络媒体正在分流传统媒体的受众,但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政务信息传播、民生服务等涉及面广,广播电视仍然是传播最为广泛的媒体之一。

1.3 信息资源

城市广电旗下的传统媒体与移动客户端应齐头并进,将城市广电的内容全方位、融媒体形式呈现,集成播控平台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播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并通过集成播控平台和相关内容提供方的互联互通,在保持城市广电新闻属性的同时,凸显其公益性和民生性,在地方区域特色

信息服务的提供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智慧城市建设引入城市广电,将满足新时代社会公众对城市广电新的期待和新的需求。

市广电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网台联动,创新传播业态,不断提升媒体融合力度,在音视频媒体服务和广电行业信息化和城市信息化服务中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2 城市广电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定位选择城市广电主要是为地方用户服务,在参与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内容更要做到与地方用户的需求深度融合,紧紧黏住用户。城市广电的内容优势在于其地域的亲近性特点,可以引起

更多本地人的关注。以传统媒体的电视为例,除了央视以外,城市广电在本地的收视份额是最高的。这充分说明了受众除了关注中央级媒体的宏观信息之外,更多的还是关注本地身边的信息。正因为如此,城市广电在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时,更应该在内容上突出本地特色,体现为本地公众服务的特点,本土化定位,以本土化的内容让公众获得节目的本土归属感。而且城市广电机构多年来立足地方,深耕本地文化,与区域用户同喜同乐,已经形成了“自家人、身边人”的媒体形象,并且这种形象已经深深扎根在本地用户心里,这也是城市广电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群众基础。

2.1 突出内容的地方性

作为城市广电,其核心竞争力是地域性传播。做强做活地域性内容是城市广电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依据。过去是这样,媒体融合更应该如此。站在受众的角度,选择地域性内容,不仅是角度的创新,更是理念和思维方式的创新。城市广电参与智慧入受众需求。如果广电提供的内容与受众需求脱节,称不上真正的主流媒体角色。没有市场号召力、没有受众认可的广电是毫无价值的。地方内容的选择,要充分与用户关联。“跟我有关系吗?”这是城市广电在内容选择时必须站在本地用户角度考虑的问题。地方法规、地方热点事件、地方民生问题等都是能够引起高度关注的内容。如常州广电的移动客户端常州手机台,在直播内容的选择上就充分挖掘地方性。2017年7月13日晚,常州首次司法执行融媒体直播,20多名干警连夜抓“老赖”,2个多小时的执行过程全程直播,众“老赖”们被执行的画面,通过直播传了出去,在线观看的人数达到23万,20万+的阅读量是现如今城市广电无法企及的收视效果。这也是紧贴地方内容产生的效果。

2.2 突出内容的服务性

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利用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将业务延伸到信息化领域,形成新的广电运行模式,形成新的“智慧城市”服务平台。

民生服务是城市广电获取本地用户的抓手。围绕民生服务,做好融媒体的内容推送,满足所在区域广大用户的生活刚需,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长期以来,城市广电都开办了大量的民生栏目,如苏州广电开办了多个“帮忙”、“热线服务”类节目,常州广电开设了《90帮帮忙》《常州老娘舅》等。如今,这些栏目都已经开始打造成媒体社交平台,让用户通过智能手机参与节目,发表评论,及时交流,也成为本地用户的生活好帮手。通过内容平移并加以网络语言的

69

智慧广电改造和编排,就能够很好地黏住用户,获得较高的点击量、阅读率和互动度,增加用户活跃度的有力抓手。

常州新北区法院的大型司法行动《夜“擒”老赖》直播节目荣获了排行首位。3.1 智慧政务平台

原来栏目的“粉丝”自然也就成为新媒体的用户。这是实现深度融合的坚利用城市广电长期以来积累的政实基础,是打造服务型城市广电融媒府及行业客户资源,构建智慧政务信体在智慧型城市建设过程中很好的体息平台,融合政府各职能单位部门、现,也使得城市广电兼具了城市社群各辖区、街道、社区信息;市委市政的社交功能,城市广电的影响植入到府的决策文件、城市发展规划的新动城市的底层。

态,通过智慧政务平台,实现政务信息公开透明。能够支持PC端、移动客3 城市广电在智慧城市建设户端等多种智能终端登录,公众只需中的实际应用和探索要通过智慧政务平台的交互界面,便可以了解政务动态,或者可以直接办

智慧城市的本质是通过整合渠道,理所需业务,实现政务信息的数字化组建一个可以共同分享的城市信息平和网络化运作。

台,对城市管理实现智能化运行,让市新华报业传媒集团2015年11月民可以实现快捷便利的智慧化生活。智上线的移动客户端“交汇点”主打“新慧生活遍布公众的吃穿住行等方方面闻+服务”的特色,与江苏省经信委面。具体而言,城市广电参与智慧城市等政府部门密切合作,积极整合政务建设可以是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智慧资源,提供政府采购招标信息、企业交通,甚至是智慧金融、智慧教育、智查询等移动政务功能;充分发掘政府慧旅游等。智慧城市是城市广电拓展空资源“富矿”,整合地方政务服务资间、促进自身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可以源,组建智慧政务平台,从而有效服提升自身信息集成的服务水平,加强广务于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交汇点”电用户黏性。就目前而言,城市广电参与江苏省政务服务中心也有密切合作,与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实际应用主要体作为一个重要入口,可以通过这个平现在智慧政务和智慧民生这两个方面。台办理很多电子政务的业务。

学者喻国明认为:“以传媒影响此外,2017年5月正式上线的力为依托,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大局常州广电融媒体平台——常州手机台造势、做局,将自己的服务链、价值APP,对接强化政府资源,利用政务链深深植入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的运资源中的文化教育、卫生医疗等大量作逻辑之中,一方面盘活了社会资源、数据,强化自身智慧政务平台的标签。商业资源与消费资源,另一方面媒体目前这款APP下载量也将近100万。自身也会在这种植入中赢得更多的价同时常州手机台通过与常州相关政府值接入点,从而使媒介回归其社会资职能部门合作,直播本地热点事件、源汇流节点的本质,超越传统的内容公众普遍关注的内容等,进一步提升服务,开创一种全方位服务的价值模了常州广电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公信式”。“政务服务+地方民生”的组力。在2017年7月31日的“全国一

合是城市广电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切周城市广电新媒体直播策划综合排行”入点,也是媒体融合中强力吸附用户,

中,常州手机台联合常州中级法院、

70

《有线电视技术》 2017年第11期 总第335期

常州手机台除了7×24小时独家权威的新闻资讯以外,主打版块“壹直播”更以本地城市和本地人群为内容和用户依托,设有“第一现场”、“一起看”、“DJ直播间”等专栏,上线以来已经开展过上百场直播。其中,“第一现场”定位新闻传播力和舆论引导力,通过全市重大政经活动、重大社会突发事件、重要新闻发布会、重要政策听证会、执法部门大型执法活动等内容的直播,让市民通过常州手机台进行“围观”。也正因为政务性质的直播推出,扩大了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热情,使常州手机台获得了广泛好评与公众认同。

智慧政务服务在给公众以便利的同时,也给政府职能部门和各相关单位工作带来强有力的推动,从而促进政府的职能转变。智慧化的政务服务也为公众提出诉求给予了便利,使公众与政府之间更加紧密地联系。而城市广电在参与智慧政务平台的运行中也更新升级了自己的运行模式,更加重视服务理念和民众的诉求。

3.2 智慧民生平台

主要利用城市广电、手机移动客户端构建一个智能网络,建立智慧民生信息平台,发布水、电、煤气等与公众密切相关的民生信息、通知公告等信息,报道民生新闻、城市文化活动等。总而言之,智慧民生业务为公众提供多样性、贴心、快速便捷、精确、专业化的一站式服务。

苏南地区的城市广电较早引入智慧城市概念,以“两微一端”成功的把新闻宣传、民生服务和政务服务结

合。苏州广电自主研发的“无线苏州”客户端是一个全国化、服务化、市场

《有线电视技术》 2017年第11期 总第335期

智慧广电化的APP,截至2016年底,在全国50多个城市进行了拓展和落地,用户规模已经超过了400万。“无线苏州”客户端以“掌握城市生活”为宗旨,论的重要平台,也是无锡市民重要的新闻信息中心、城市生活服务的贴心助手与无锡智慧城市的信息主平台。市民通过手机就可及时方便地读新闻、突出本地生活服务功能,构建广泛覆盖和深度互联的城市信息网络,对城市资源、环境、基础设施、产业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智慧感知,整合构建协同共享的智慧城市信息平台,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智能决策依据,为企业和市民提供智能信息资源及开放式信息应用服务。从市民生活、公共服务、文化产业等多个方面提供服务:(1)新闻资讯整合传播平台:在移动互联网终端,通过视频、音频、图文等多媒体传播方式,同步直播本地广播电视节目,打造社交互动电视媒体。(2)公共文化信息发布平台:借助城市信息化平台,打造智慧城市

文化系列,包括文化演出、电影产业等。(3)市民生活信息服务平台:为公众

生活提供包括天气、物价、文化、社保、实时路况等实用信息,实现城市综合生活信息的智能汇总。2013年6月,苏州广电与苏州公安共同打造的智能交通智慧平台“违章查询”应用上线,仅仅两周就拉动了近5万下载量,成为“无线苏州”的热门应用。(4)移动电子商务运营平台:全面推进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通过O2O电子商务模式启动城市旅游、汽车等垂直行业电子交易平台。2017年,苏州广电又继续和一些大企业合作,拓展服务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无锡广电旗下的新媒体平台“智慧无锡”不仅呈现无锡广电各主流媒体的优质内容,还有效嫁接无锡交通、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成为无锡广电深耕本土、贴近民生、引导舆

听广播、看电视、查公交、知天气;拥有“我的银行”、“打车”、“地铁”、“违章”、“黄页”等模块功能;实现用户在线金融、一键招车、车辆违章查询、地铁导乘等热门服务功能;并对接交通、医疗、教育、社区、旅游等各个行业领域,为市民提供全面的智慧民生服务。

就城市广电而言,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特别是近年来大力推进“互联网+”战略,“大数据”成为新时代主题词。大数据催生了海量数据的搜集、存储、管理、分析、挖掘与运用的全新技术体系,智慧城市建设其根本就是利用这些技术服务

于各行各业。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城市广电在做好传统广电业务的基础

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城市广电现有平台,以资源融合为特征,以视频、音频、数据等融媒体为途径全方位服务,努力为受众打造内容更丰富、功能更全面、渠道更多样、互动更便捷、服务更贴心的智慧平台,使城市广电逐渐成为各种新兴应用中最实用、最有效的载体。

参考文献

[1]邓本奇.“无线苏州”:苏州广电的App之路[J].视听界,2013(11).

[2]葛湘.以用户思维打造有用的信息主平台——无锡广电“智慧无锡”的实践和思考[J].视听界,2017(5).

[3]李蕾.广电智慧城市的发展及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5(12).

[4]黄江,钱彬.常州手机台打造区域新型主流媒体的模式探索[J].视听界,2017(9).

[5]陈乐,汪翔,史孝洁.“互联网+”大数据下广告公司服务空间拓展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7(5).CATV

7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