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唐代妇女的经商活动
唐代妇女的经商具有被动性,多因寡居,生活无着不得已而经商。由于她们经济力量不足,只能选择投资少、资金周转快的行业,所以经商的行业面相当狭窄,仅限于旅店、餐馆、酒店等少数服务性行业。经商的规模较小,经营的地域范围也较为狭小。在经营过程中,不少人利用女性的特点经商,同时注意商品的质量问题。一些女子有胆识、有气度,颇具侠肝义胆。
标签:唐代;妇女;经商活动
唐代妇女与其他朝代的妇女相比,在许多方面都以其引人瞩目的特有风貌独领风骚,所以评述、研究唐代妇女的论著明显多于历代Ⅲ。从总的研究状况看,对唐代妇女地位、观念、生活等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对妇女在经济方面的活动尤其是经商活动则关注较少。高世瑜的《唐代妇女》与李斌城等人的《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都涉及了妇女的经商问题,但由于两书选题各有侧重,未对这一问题展开论述。宁欣《唐代妇女的社会经济活动——以(太平广记>为中心》一文,以《太平广记》的史料为主对唐代妇女的经济活动进行了论述,如个体小生产和家庭手工业、商业旅店业与餐饮业、娱乐业及娼妓业、信贷业,以及以出卖劳动力为主的个体小生产者、个体小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指婚媒中介女巫占卜经纪人一类)和官私婢女等所参与的经济活动,对妇女参加经济活动的特点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但由于题目的关系,该文对妇女的经商问题没有展开探讨。在本文中,笔者拟就唐代妇女经商涉及的行业、经商的特点等问题略作梳理,就教于方家。
一、妇女经商的类型
唐代妇女由于经济实力、社会地位及个人能力的关系,经商的规模、行业门类也不相同。她们经商的规模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即较大规模的经商与中小规模的经商。
(一)较大规模的经营
地域辽阔的唐代中国,商人的活动通常是进行地区性的贸易。如太原人石宪、郏城人姜崇贵之父、巫峡的尔朱氏等都属于这种情况。唐代妇女也有跨地域经商且经营规模较大的,俞大娘是一典型。当时江湖语云:“水不载万。”是说大船的载重量不过千石,然则大历、贞元年间,俞大娘航船最大,居者养生送死嫁娶悉在其间。开巷为圃,操驾之工数百,南自江西,北至淮南,岁一往来,其利甚博,此则不啻载万也。俞大娘所率的商船十分巨大,往来于江西、淮南之间进行长途贸易。船上俨然是个小社会,住有人家、建有街巷、种有菜蔬。资料中对这位俞大娘的描述可能有些夸张,但“凡大船必为富商所有”,她的船队规模大、经商地域广、交易额较大应是没有问题的。豫章估客女谢小娥,“嫁历阳侠士段居贞。居贞负气重义,交游豪俊。小娥父畜巨产,隐名商贾间,常与段婿同舟货,往来江湖。时小娥年十四,始及笄。父与夫俱为盗所杀,尽掠金帛。段之弟兄,
谢之生侄,与童仆辈数十悉沉于江。小娥亦伤胸折足,漂流水中,为他船所获”。这段史料至少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谢小娥父、夫进行的是跨地域经营,且经商规模较大;二是谢小娥应参与了父、夫的经营,因为其父、夫遇害时,她也在场,可能是作为父、夫的帮手参与了经商。此后,谢小娥为报仇女扮男装到申兰家为佣并取得申兰的信任,“金帛出入之数,无不委娥”。谢小娥早年应参与了父、夫的经营,对经商业务比较娴熟,才会使申兰对她委以重任。天宝年间,荥阳的卢氏“干于治生家颇富……”为了娶太原王氏女,与财数十万,奴婢数人。这位卢氏应当不是只靠农业收入致富的,可能进行了商业经营,并且经营规模比较大才会如此富裕。此外,皇室及贵族妇女直接参与经营性的商业活动,是唐代经济活动的特色之一。由于她们往往恃权弄势、与民争利,以至开元时皇帝曾下诏“凡诸王公主及官人,不得遣官属亲事奴客部曲等,在市肆兴贩,及于邸店沽卖出举”。虽然不知道她们经营的具体情况,但经商的规模也应该比较大,才会引起皇帝的重视,以至于专门下诏禁止。
(二)中小规模的经营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唐代妇女中像俞大娘那样的大规模经商者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妇女经商都属于中小规模的经营。中小规模的经营中又以经营饭店、
旅店和酒店的妇女为多。这三种行业之间有关联,不大容易严格区分,因为不少酒店可以住宿和吃饭,“河边酒家堪寄宿,主人小女能缝衣”,就是酒店兼营旅店。旅店的主要任务当然是安置旅客住宿,但与住宿相关也负责旅店的饮食。如司马正彝“行溧水道中,去前店尚远,而饥渴甚,意颇忧之。俄而遇一新草店数间,独一妇人迎客,为设饮食,甚丰洁”,这就是旅店兼营饭食。所以,在下面论述中,我们只能将饭店、旅店、酒店做一大致区分。
饭店。唐代农业、商业、交通的发展促进了饮食业的发展与繁荣。唐德宗时,长安“两市日有礼席,举铛釜而取之,故三五百人之馔,常可立办也”。可见唐代餐饮业发展盛况之一斑。唐代妇女从事餐饮行业的也比较多,各种饭店酒楼都有妇女的身影。
旅店。旅店是设在道路两旁或城郭内供客人住宿、饮食的地方,大部分为私人经营,隋唐五代时,已经发展得比较兴盛了。旅店在当时有各种称呼,如逆旅、客舍、邸舍、馆舍、旅舍、旅馆、旅邸、旅店、邸店、村店等,用得比较多的是逆旅、客舍、旅店和村店。从现在的习惯出发,我们统一称为“旅店”。开元盛世时,“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可见唐朝盛世,东西南北广大范围内,沿途都设有旅店,热情接待过往来客。
酒店。这一时期的酒度数低、有甜昧,既具有刺激性又能解渴,是当时人的重要饮料。“长安自昭应县至都门,官道左右村店之民,当大路市酒,量钱多少饮之,亦有施者,为行人解之,故路人号为歇马杯。”唷妇女十数人结伴逛市场,饮酒大醉”。妇女竟然大醉于市中,可见当时人饮酒成风。唐代中小城市乃至草市都设有酒店,当时从南到北都有妇女卖酒。
唐代妇女除经营餐饮、旅店、酒店外,还有不少妇女经营生活必需品和日用品,基本也都属于小规模的经营。如不少妇女也从事茶叶的经营。唐以前人们饮用的茶大约是野生的,因为很难看到人工栽培的记载,茶在社会生活中也不占重要地位,唐代则“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于人所资,远近同俗”旧。各地卖茶妇女也多了起来,如广陵茶姥,“常如七十岁人,而轻健有力,耳聪目明……每旦,将一器茶卖于市,市人争买”。元和初,三门峡一带有孤姥鬻茶之所,这个孤姥大约是开茶铺售茶的。此外,还有许多妇女从事其他日用品经营。贞观时。清河宋城南的菜市中有除氏卖菜,“鬻蔬以给朝夕”。洛阳有一老妪以卖履为生。南方有一些妇女以鲜花营利。岭表盛产朱槿花,茎叶皆如桑树,其花深红色,南人又叫弗桑。”俚女亦采而鬻,一钱售数十朵。”唪使至广陵的鄂州小将“舍于逆旅,见一妇人卖花”。僧珉楚在广陵也“遇一妇人卖花”。《太平广记》卷二七四《买粉儿》载,有一富家子弟喜欢上一名在市中卖胡粉的女子。“胡粉”是当时一种可化妆的粉,这名女子经营的是化妆品。《唐代墓志汇编》载,皇甫宾之妻杨氏,在丈夫死后,“经营财产,会陶公之法,固得水旱无惧,吉凶有资”旧。“陶公”应指陶朱公范蠡。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宋人刘清夫在《水调歌头》中也称范蠡为陶公,“选甚范侯高爵,遮莫陶公钜产,争似五湖舟”。杨氏既然会“陶公之法”,应该不是纯粹务农,而是以商业营利,才
会“水旱无惧,吉凶有资”。
当时的妇女还有涉足于信贷业的。开元中,张、李二公同于泰山学道。张有故席帽,谓李曰:“可持此诣药铺,问王老家,‘张三令持此取三百千贯钱,彼当与君也’。”李遂持帽诣王家求钱,王老问家人是否张老之帽,其女云:“前所缀绿线犹在。”李问张是何人,王云:“是五十年前来茯苓主顾,今有二千余贯钱在药行中。”李领钱而回。王老经营的药铺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王家女根据帽上所缀线就能辨认出是张公旧物,可见也是参与了信贷业的经营活动。
还有的妇女借人们的猎奇心理,以稀有之物牟利。“玄宗幸蜀,至马嵬驿,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一马嵬店媪收得锦勒一只,据说是杨贵妃遗物,“过客每一借玩,必须百钱,前后获利极多,媪因至富”。端午节时,番禺街中喧然,有老妇人叫卖相思药,众人“讶笑观之”。
二、唐代妇女经商的特点
我们将唐代妇女经商的资料整理成表格(表1),以期较明晰地反映唐代妇女经商的特点。表格分为经商年代、家庭状况、经营内容、经商地域等几个方面。资料来源一栏中的卷数,采用阿拉伯数字以节约篇幅,年代则按时间顺序排列,年代不详者排在表格最后。
应当承认,表1的统计很不完备,不可能全面反映唐代妇女的经商活动,但根据表1并结合相关材料,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唐代妇女经商大致有以下这样几个特点。
(一)唐代妇女从事经商活动有明显的被动性
从表1显示的家庭状况来看,唐代经商妇女孤身一人的较多,她们大多是因寡居、孤苦无靠和生活无着而经商的。我们统计到的经商妇女共32名,其中未见有家人情况记载的妇女19人,有家人情况记载的妇女中只有杨丽有丈夫,其余多是夫死寡居或丈夫情况不详者。可见,唐代妇女经商多是出于不得已,带有明显的被动性。如板桥三娘子“寡居,年三十余,无男女,亦无亲属”。贾人之妻在“旗亭之内”经营饮食店,是因丈夫去世后生活无着,只得以此谋生。溧水道中,司马正彝“遇一新草店数间,独一妇人迎客”。这个妇约也是孤身一人,才以开店为生。洛阳毓财里的郭大娘,“以当垆为业”,“其夫姓王,作河南府吏,经一年,暴卒”。封丘县的李姓老妪“年七十,孤老无子”,所以“家镇沽酒”以维持生活。女商人荆十三娘曾“为亡夫设大祥斋”,也是寡后。一鄂州小将谋害其妻及婢女未遂,后主仆二人只得卖花为生,居于一贫舍中,生活极其艰难。王积薪“因沿溪深远,寓宿山中,孤姥之家,但有妇姑”。这“孤姥之家”只有婆媳二人相依为命。元和初,河阴县“有孤姥鬻茶之所,茅舍两间”,从“孤姥”的称呼看,应是一个孤苦无靠的单身老妇。鬻衣之妇张十五娘“肌体凝洁,釜常悦之”,被信安王李棉之外孙韦釜看中,为韦釜牵线的任氏说,“是某表娣妹,致之易耳”。“旬余,果致之”,直至“数月厌罢”。这位张十五娘可能是因生计窘迫,才会让韦轻易得逞。还有些经商妇女由于孤身一人,轻易随人出走,如“酒母,阙下酒妇”,遇到
一个名叫于老的人,便与其相随上了华阴山;陈市上的酒妇“女儿随仙人去”;阳都市酒家女与号为犊子的人一同出走。她们可能都是因为孤身一人,无牵元挂,才会轻易随人而去。可见,当时的妇女经商大多是因为面l临生存压力而做出的不得已选择。宁欣先生就曾指出了妇女参与经济活动的被动性。
此外,唐代妇女经商还有地域原因。如巴楚之交的峡江地区,由于农业生产的条件有限,地形破碎,谷底狭窄,可耕地相当稀少,该地居民不能依赖农耕。同时这里地扼楚蜀咽喉,交通相当发达,商业在该地的经济结构中占有异乎寻常的比重。在当地的商业活动中,女性是主角,前所叙及的卖薪女即属于这一地区。杜甫在《负薪行》中还记录了该地女子的经销内容:“筋力登危集市门,死生射利兼井盐。”前者指卖薪,费力而利薄;而后者则是贩私盐,剩厚却有较大风险。在岭南地区,女子是卖酒的主力军,前面提及的《岭表录异》记载的广州卖酒妇女的情况即可说明。
(二)唐代妇女经商活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她们经商的行业面狭窄、经营的地域范围狭小和经商规模较小等方面。从经商的行业面来看,唐代经商妇女的局限性很明显。唐帝国是一个泱泱大国,当时的商贸情况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国内商贸、边境互市商贸和对外贸易几种。从现有的资料看,唐代妇女的经商活动仅限于国内贸易,边境商贸和对外贸易中看不到她们的身影。即使是国内贸易,唐代也有众多行业,如绢布、粮食、食盐、木材、瓷器、珠宝等,但妇女经商仅限于旅店、饭店、酒店及部分日用品的经营,行业面十分狭窄。我们统计到的经商妇女32人,经营内容不详的4人,俞大娘与谢小娥虽是跨地域经营,但具体经营内容并不清楚,所以经营内容不详者共计6人。剩余26人中,从事旅店、饭店和酒店经营的是13人,占50%;从事卖花卖药等日用品经营的是10人,占38.5%。两项相加近90%。显然,唐代妇女经商活动的行业面是非常之狭窄的。从经营的地域范围来看,妇女的经营范围也十分狭小,地域辽阔的唐代中国,商人的活动范围很大,通常是进行地区性的贸易。但从表1来看,唐代妇女跨地区经商的十分少见,仅见俞大娘、谢小娥两例,经商妇女一般只在十分有限的区域内进行商贸活动。就全国范围看,经商妇女的分布也十分集中,长安、洛阳两京及其周围地区分布较多。表1统计到的经商妇女32人,19人分布在长安、洛阳两京及其周围地区,占总数的59.4%,超过半数。这大约是因为两京是政治、经济中心,商业较为繁荣,在这里经商赢利的机会较多。同时由于唐代经商的妇女大都孤身一人,而京城的治安状况会相对较好,对于处于弱势的单身女子较为合适。从经商规模看,唐代经商妇女中,除俞大娘等数人外。基本都是小规模经营,属于小本买卖。这大概是因为她们大多因寡居、生活无着而经商,经济实力有限,只好从事这些投资少、见效迅速、资金周转快的服务性行业。
(三)唐代经商妇女注意利用女性的特点经商
从某种意义上说,男性和女性致富的方法是有区别的,男性常常靠果敢和行动取胜,女性则要靠细心周到、周旋应酬的魅力取胜。唐代许多的经商妇女注意洞察顾客心理,善于周旋。如,板桥店的三娘子不仅供给诸客甚厚,且“夜深致
酒,与诸客会饮极欢。季利素不饮酒,亦预言笑”,这位三娘子是善于应酬不同客人的。马周妻未嫁时是一卖缒媪,当马周“祈觅一馆客处,媪乃引致于中郎将常何之家”。后马周代常何为疏,“为何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事皆合旨”,备受太宗赏识,令直门下省。马周受太宗重用是因他客居常何家时代常何上疏,他能客居常何家却得益于卖健媪的引导,这卖缒媪不仅服务周到并且见识不凡,预料到马周可能会受到常何的重视。贾人之妻在选人王立因贫困滞留京师时资助他,王立“阅其家,丰俭得所”,说明她善于持家,经营状况也较好。“每出,则必先营办立之一日馔焉,及归,则又携米肉钱帛以付立,日未尝缺”,体现了她的细心周到。当王立“悯其勤劳,因令佣买仆隶”时,她没有直接拒绝,而是“托以他事拒之”。她这样做,既不会因“佣买仆隶”而增加经营成本,又不会伤害王立的面子。可以推想,这位贾人之妻在经商过程中,也一定是这样细心周到、善于周旋的。建康江宁县的沽酒王氏,在店铺打烊时,“朱衣数人,仆马甚盛,奄至户前”,王氏知其势力不可犯,所以设“酒食甚备,又犒诸从者”,使得这些朱衣因“主人相待甚厚”而过意不去,结果“此店四邻皆为煨烬,而王氏独免”。王氏的机敏应变在这次事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使她的店铺免去了一场灾难。
(四)唐代妇女在经营过程中比较注意商品的质量问题
在商业经营中,质量是商家的立足之本,唐代不少经商的妇女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女几者,陈市上酒妇也,作酒常美。”女几是陈市上的酒妇,她酿造的酒以质量取胜,香醇味美,很受欢迎。“建康江宁县廨之后,有沽酒王氏,以平直称。”王氏卖的酒价格比较公平,为众人称道。司马正彝遇到的那个妇女经营的草店,“为设饮食,甚丰洁”。这个妇女经营的食物丰美干净,质量颇佳。广陵的茶姥,“每旦,将一器茶卖于市,市人争买”。茶姥的茶“常如新熟”,质量较好,才会出现“市人争买”的场面。前提及的板桥三娘子以经营餐饮为主,还为客人提供脚力,又让利与人,很注意服务质量,所以,“人皆滑之有道,故远近行旅多归之”。有一些不讲诚信的妇女,为谋利而短斤缺两,如雍州万年县阎村的谢氏,生前自制小升沽酒,受到了惩罚。
(五)不少女子有胆识、有气度,颇具侠肝义胆
经商需要冒险精神,女性经营者和男性经营者一样需要决断、勇敢的行动。唐代经商妇女中不少人有胆识有气度,颇具侠肝义胆。寡居女商人荆十三娘在苏州一带经商,因爱慕“以豪侠为事”的进士赵中行,“遂同载归扬州。赵以气义耗荆之财,殊不介意”。可见荆十三娘轻财仗义,绝非掂斤掇两、斤斤计较之辈,她后来得知“其友人李正郎弟三十九有爱妓。妓之父母夺与诸葛殷,李怅怅不已”,便说,“此小事,我能为郎仇之”,后“荆氏以囊盛妓,兼致妓之父母首,归于李”,之后复与赵中行同人浙中。这是一个敢爱敢恨、见过世面的江湖侠女。前面提到的谢小娥在父、夫被害后,“誓将访杀二贼,以复其冤”。谢小娥为报仇女扮男装到申兰家为佣,“娥心愤貌顺,在兰左右,甚见亲爱”,取得了申兰的信任。再如,三原县的店妇孟妪,丈夫张眢从军去世后,她的相貌与其夫相似,“遂伪衣丈夫衣冠,投名为警弟”,以丈夫弟弟的名义从军,也是一颇具豪气的女子。玄宗驾至马嵬,杨氏一族被军士尽灭,“无少长皆死”,洛阳一卖履老妪却在乱兵中保护了杨门的一个孩子,“兵散后能出及得儿者,皆此老妪导引保护”。前所述贾人妻
在选人王立因贫困滞留在京师且被迫乞讨时。自愿资助他,表现了她的慷慨与豪放。这些妇女的胆识气度虽然并不全是经商过程中的直接表现,但是从这些表现可以推测,她们在经商过程中,也一定是颇具豪气、胆识的。
综上所述,唐代毕竟是中国古代较为宽松的时期,妇女地位相对较高,她们在经商活动中,没有受到过多的干预。加之当时受少数民族的影响,男装、胡装在唐代妇女中相当流行,合身利索的服装更适合妇女的外出活动,有利于妇女在公开场合活动或进行商业性活动。同时,也应该看到,唐代妇女的经商活动带有非常明显的被动性,并非妇女积极、主动参与社会活动的结果,多是因为生活无着不得已而为之。她们经商的行业门类及活动的地域都十分狭窄,经商规模也较小,多数属于小本生意,惨淡经营。她们的经商活动在商业领域中并不占主要地位,只是当时商贸活动的一个补充而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