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2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必背篇目情境默写汇总练习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2022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必背篇目情境默写汇总练习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2022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必背篇目情境默写汇总练习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必背篇目情境默写汇总

《屈原列传》情境默写及答案

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

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屈原,。

4.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节选)》中有形象的描述:,。

5.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

6.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

7.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分析了屈原《离骚》用来列举事实讽刺当世政治的包括“,,”这三方面。

8.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练、用辞精到的两句是:,。

9.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

10.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1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

1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对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安定与动乱的前因后果,没有不作充分反映的的句子是:,,。

13.《屈原列传(节选)》中说屈原出淤泥而不染的句子是:“,,,,。”

答案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4.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5.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6.《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7.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

8.其文约,其辞微

9.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10.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11.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2.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13.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过秦论》情境默写及答案

1.《过秦论》中的“,,”极言秦始皇的功业之大,与下文的“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

死人手,为天下笑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2.《过秦论》中,秦始皇继承前代功业、靠武力征服天下的两句是:,

3.《过秦论》中,最能揭示秦始皇奴役天下百姓的一句是“”,而最能表现秦始皇对待北方少数民族的一句则是“”。

4.在完成统一天下大业后,为了北方的长治久安,秦始皇采取了“,”(《过秦论》)等系列行动。

5.《过秦论》中,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防御措施,其中写他对南部边境的措施是:,。对北部边境的措施是:,

6.《过秦论》中,诸侯国曾经想凭借他们雄厚的实力攻打函谷关从而灭掉秦国的句子是:,,。

7.蒙恬驻守边防、击退匈奴后的结果是:,。

8.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到秦始皇为了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所采取的措施是:,,,,。

9.《过秦论》中,描写秦国趁着有利的形势控制天下的句子:,,。

10.《过秦论》中,连用三个比喻句来说明秦国有吞并天下的野心的句子是:,,。

11.《过秦论》中,商鞅采取了“,,,”一系列对内对外的措施,使轻易就取得黄河以西的土地。

12.《过秦论》中,描写秦国四面扩充领地的句子是:,,,。

13.贾谊《过秦论》通篇采用对比论证,在对陈涉和九国的对比中,体现二者军力差距的语句是“,”。

14.《过秦论》中,用“,,”几句说明诸侯国联盟用重金招纳天下优秀人才。

15.《过秦论》中,点出战国四公子的句子是“,,,”。

16.《过秦论》中,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写秦国大方迎敌而诸侯国却惧怕而不敢进攻的句子是:,,。

17.《过秦论》中,秦国控制天下之后以华山、黄河为天然屏障的句子是:,。

18.《过秦论》中,秦始皇自认为“,,。”能守住华山。

19.《过秦论》中,秦孝公时期,对内采取的政治策略是:,,。

20.《过秦论》中,描写战国四公子的特点是:,,。

21.《过秦论》中,总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时秦国强大盛况的句子是:,。

22.《过秦论》中,秦孝公时期,对外采取的政治策略是:。

23.《过秦论》中,写秦孝公时期占有有利地势的两句是:,。

24.《过秦论》中,九国之师虽拥兵百万,可面对强秦的迎敌之势却犹豫不决的句子是:,,。

25.《过秦论》中,写秦始皇自以为江山永固的语句是:,,。

26.《过秦论》中写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巩固江山,派遣精兵良将驻守军事要塞的句子是:“,。”

27.《过秦论》中,用“,”两句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派遣得力将领、精锐的士兵守卫要害之地的情形。

28.《过秦论》中,用“,,”三句来具体描写秦始皇的愚民措施。

29.《过秦论》中,描写陈涉起义所使用的武器与秦国相比的句子是:,。

30.《过秦论》中描写陈涉起义时一呼百应的句子是“,。”

31.贾谊用“,,,”短短的四个句子就写出了陈涉举义旗并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况。

32.《过秦论》中,作者用“,,,”寥寥四句总结了秦占地由小到大,势力由弱到强,最终统治诸侯,长及百年的历史。

33.《过秦论》中结尾一段在列举了陈涉的诸多弱点后,总结出了陈涉与当年诸侯联盟

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的结论:,,。

34.陆机《文赋》指出,写作的奥秘之一是“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贾谊《过秦论》点明秦亡原因的警策语是:。

35.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如贾谊的《过秦论》:“,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借言秦的过失,为汉文帝谋“长治久安”之策,施仁义于民。

36.《过秦论》的主旨句是“。”

37.《过秦论》中,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文化上采取措施是:“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38.《过秦论》中,描写陈涉出身是“,,”;其个人素质财力是“,,,。”

39.《过秦论》中,描写陈涉起义时作战之术远不及九国之士的句子是“,,。”。

40.《过秦论》中,描写秦末起义的结果是句子是“。”

41.《过秦论》中,描写六国盟约失败,争着贿赂秦国的句子是:,。

42.《过秦论》中,“,”两句形象地描述了秦国没有任何消耗就把九国军队陷入困境之中。

43.《过秦论》中,秦国利用诸侯国的弱点,乘胜追击,把诸侯打得“,”。

44.《过秦论》中,写陈涉起义导致秦国灭亡,被天下人耻笑的句子是:,,。

45.《过秦论》中,描写诸侯国联合起来,互相配合,成为一体的句子是:,。

46.贾谊在《过秦论》中“,”写秦焚书坑儒以愚民。

47.《过秦论》中“,,”三句极言陈涉的出身贫寒和地位低贱。

48.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陈涉起义队伍的武器装备极其简陋的两句是:,。

49.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陈涉起义队伍数量少、不堪一击的两句是:,。

50.贾谊在过秦论中论述秦国毫不费力取得河西之地,得益于“,,。。”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正确的战争策略,为以后秦王扫六合、吞八荒奠定了基础。

51.体现秦始皇在重要的军事战略之地严防紧守的句子是:,。

答案

1.《过秦论》中的“振长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极言秦始皇的功业之大,与下文的“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2.《过秦论》中,秦始皇继承前代功业、靠武力征服天下的两句是: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3《过秦论》中,最能揭示秦始皇奴役天下百姓的一句是“执敲扑而鞭笞天下”,而最能表现秦始皇对待北方少数民族的一句则是“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4.在完成统一天下大业后,为了北方的长治久安,秦始皇采取了“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过秦论》)等系列行动。

5.《过秦论》中,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防御措施,其中写他对南部边境的措施是: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对北部边境的措施是: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6.《过秦论》中,诸侯国曾经想凭借他们雄厚的实力攻打函谷关从而灭掉秦国的句子是: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7.蒙恬驻守边防、击退匈奴后的结果是: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8.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到秦始皇为了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所采取的措施是: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以弱天下之民。

9.《过秦论》中,描写秦国趁着有利的形势控制天下的句子: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10.《过秦论》中,连用三个比喻句来说明秦国有吞并天下的野心的句子是: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11.《过秦论》中,商鞅采取了“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一系列对内对外的措施,使轻易就取得黄河以西的土地。

12.《过秦论》中,描写秦孝公去世后的三个国君都能够延续先王策略的句子是: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13.《过秦论》中,描写秦国四面扩充领地的句子是: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14.贾谊《过秦论》通篇采用对比论证,在对陈涉和九国的对比中,体现二者军力差距的语句是“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15.《过秦论》中,用“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几句说明诸侯国联盟用重金招纳天下优秀人才。

16.《过秦论》中,点出战国四公子的句子是“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17.《过秦论》中,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写秦国大方迎敌而诸侯国却惧怕而不敢进攻的句子是: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18.《过秦论》中,秦国控制天下之后以华山、黄河为天然屏障的句子是: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19.《过秦论》中,秦始皇自认为“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能守住华山。

20.《过秦论》中,秦孝公时期,对内采取的政治策略是: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21.《过秦论》中,描写战国四公子的特点是: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22.《过秦论》中,总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时秦国强大盛况的句子是: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23.《过秦论》中,秦孝公时期,对外采取的政治策略是:外连衡而斗诸侯。

24.《过秦论》中,写秦孝公时期占有有利地势的两句是: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25.《过秦论》中,九国之师虽拥兵百万,可面对强秦的迎敌之势却犹豫不决的句子是: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26.《过秦论》中,写秦始皇自以为江山永固的语句是: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27.《过秦论》中写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巩固江山,派遣精兵良将驻守军事要塞的句子是:“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_。”

28.《过秦论》中,用“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两句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派遣得力将领、精锐的士兵守卫要害之地的情形。

29..文中“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形象地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30.《过秦论》中,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三句来具体描写秦始皇的愚民措施。

31.《过秦论》中,描写陈涉起义所使用的武器与秦国相比的句子是: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32.《过秦论》中描写陈涉起义时一呼百应的句子是“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33.贾谊在《过秦论》中,用云、回声和影子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示出陈涉起义的巨大号召力的句子是“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34.贾谊用“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短短的四个句子就写出了陈涉举义旗并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况。

35.《过秦论》中,作者用“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寥寥四句总结了秦占地由小到大,势力由弱到强,最终统治诸侯,长及百年的历史。

36.《过秦论》中结尾一段在列举了陈涉的诸多弱点后,总结出了陈涉与当年诸侯联盟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的结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37.陆机《文赋》指出,写作的奥秘之一是“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贾谊《过秦论》点明秦亡原因的警策语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38.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如贾谊的《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借言秦的过失,为汉文帝谋“长治久安”之策,施仁义于民。

39.《过秦论》的主旨句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40.《过秦论》中,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文化上采取措施是:“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41.《过秦论》中,描写陈涉出身是“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其个人素质财力是“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42.《过秦论》中,描写陈涉起义时作战之术远不及九国之士的句子是“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43.《过秦论》中,描写秦末起义的结果是句子是“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44.《过秦论》中,描写六国盟约失败,争着贿赂秦国的句子是: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45.《过秦论》中,“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两句形象地描述了秦国没有任何消耗就把九国军队陷入困境之中。

46.《过秦论》中,秦国利用诸侯国的弱点,乘胜追击,把诸侯打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47.《过秦论》中,写陈涉起义导致秦国灭亡,被天下人耻笑的句子是: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48.《过秦论》中,描写诸侯国联合起来,互相配合,成为一体的句子是:合从缔交,

相与为一。

49..贾谊在《过秦论》中“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写秦焚书坑儒以愚民。

50.文中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三句极言陈涉的出身贫寒和地位低贱。

51.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陈涉起义队伍的武器装备极其简陋的两句是“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52.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陈涉起义队伍数量少、不堪一击的两句是:“率疲敝之卒,将数百之众”。

53.贾谊在过秦论中论述秦国毫不费力取得河西之地,得益于“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正确的战争策略,为以后秦王扫六合、吞八荒奠定了基础。

54.体现秦始皇在重要的军事战略之地严防紧守的句子是:良将劲驽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燕歌行》情境默写及答案

1.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汉将带兵出征时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刻画了一位临战轻敌的统帅形象,为下文的战败被困作反衬。

2.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战士在前方杀敌的出生入死与汉将在军帐中的轻歌曼舞作对比,控诉了汉将不懂得体恤士兵,为下文写战败埋下了伏笔。

3.有战争就会有别离,甚至是生死离别。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思妇和征夫分别后对对方的思念,从侧面折射出战争的残酷。

4.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实一虚,既写出了战士们打仗的辛苦,又写出了家中妻子对远征战士的思念之情。

5.在初唐时期,在战场上建立功业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标,奔赴边塞为国建功也一度成为一种社会风气,高适的《燕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就是很好的证明。此外,对于敢于为国效力人,最高统治者表现出来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直接推动了这种风气的形成。

6.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通过前方的急报侧面写出了敌人进攻速度之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则直接描写了敌军侵袭时的来势汹汹。

7.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边塞黄昏时风景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暗示着战争的失败。

8.李广是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王昌龄在《出塞》中用“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表达对其仰慕与赞颂之情,高适的《燕歌行》也提到了李广,这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委婉地表达了对如今带兵出塞边疆打仗的将军的不满。

答案:

1.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3.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4.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5.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6.校尉羽书飞瀚海。胡骑凭陵杂风雨。

7.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8.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李凭箜篌引》情境默写及答案

1.《李凭箜篌引》中的“”和“”,分别交代李凭弹奏箜篌的时间和地点。

2.《滕王阁序》“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描写音乐响遏行云之魅力,《李凭箜篌引》中也有类似的句子:,。

3.凄伤是李凭箜篌曲的主色调,从总体描写音乐效果的“”一句可以读出。

4.《李凭箜篌引》运用比喻、通感修辞描写乐音清脆和缓惨淡清丽的诗句是:,。

5.凄清美妙的箜篌曲让唐都长安的秋天多了一份寒意,也打动了大唐皇帝唐宪宗李纯。有关语句是:,。

6.在李贺的笔下,李凭弹奏的箜篌声具有惊天裂石的力量,有关语句是:,。

7.在李贺笔下,美妙的箜篌曲迷住了月宫的吴刚和玉兔,吴刚没了睡意,玉兔被露水打湿身体竟也不知。有关句子是:,。

8.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客人箫声“舞幽壑之潜蛟”,《李凭箜篌引》中也有类似的效果:。

9.在《李凭箜篌引》中,李贺想象李凭弹奏箜篌的乐声刚起就使得“”,甚至让“”,可见其巨大的感染力。

10.李贺《李凭箜篌引》中,通过比喻直接描写乐声变幻多端的诗句是:,。

11.在《李凭箜篌引》中,李贺通过对月宫中情景的想象从侧面烘托李凭所弹奏的箜篌

声所具有的巨大感染力的诗句是:,。

12.在李贺《李凭箜篌引》中,李凭弹奏的箜篌声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因乐声而“”,水中也出现“”的景象。

答案:

1.吴丝蜀桐张高秋李凭中国弹箜篌

2.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3.江娥啼竹素女愁

4.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5.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6.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7.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8.老鱼跳波瘦蛟舞答案

9.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

10.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11.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12.石破天惊逗秋雨老鱼跳波瘦蛟舞

《书愤》情境默写及答案

1.追忆往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书愤》一诗中“,”一联,就是对抗金历史的回忆。

2.陆游在《书愤》中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观场面的诗句是“,。”

3.《书愤》中的,”两句,作者感叹世事艰难,追述了年轻时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

4.《书愤》中表达作者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的诗句是:“,。

答案:

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3.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4.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锦瑟》情境默写及答案

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锦瑟》一诗的颈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李商隐的《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凄迷的笔触委婉地写出了追怀人生的理想与幻灭、相聚与分离的哀怨之情。

4.《锦瑟》用典的四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4.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5.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