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全国各地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地质运动六

全国各地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地质运动六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地质运动(六)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孤东近岸海域位于黄河三角洲附近,下图示意孤东近岸海域不同年份5m等深线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孤东海域岸线1976~2014年冲淤变化规律是( ) A.强淤积~弱淤积~弱侵蚀~强侵蚀 C.强侵蚀~弱侵蚀~弱淤积~强淤积

B.弱淤积~强侵蚀~弱侵蚀~强淤积 D.强侵蚀~弱淤积~强淤积~弱侵蚀

在贵州的花溪、镇宁、安顺一带,山上到处可见硬度适中、节理分层的页岩片石。

- 1 -

当地的布依族人把薄的片石铺盖屋顶(如下图),把厚的片石切割成块垒砌成墙,整座房屋除檀条椽子是木料外,其余全是石料,甚至家庭日常用的桌、凳、灶等,都是石头凿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铺盖屋顶的片石属于( ) A.岩浆岩 C.沉积岩

B.变质岩 D.火成岩

3.该地区居民大量使用石材建房的根本原因是( ) A.冬暖夏凉 C.防潮防火

B.坚实耐用 D.取材方便

辽西北地区土壤沙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土壤风蚀,其侵蚀的主要营力是风。如果可以掌握沙地土壤风力侵蚀的形式及类型,对于防止土壤沙漠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下图示意辽西北某地区风速与流动沙丘及固定沙丘迎风坡各部位剥蚀深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沙丘剥蚀深度最大的部位是( )

- 2 -

A.流动沙丘坡脚 C.流动沙丘坡中

B.固定沙丘坡中 D.固定沙丘坡顶

5.流动沙丘和固定沙丘的剥蚀深度存在差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植被

B.风速

C.坡度

D.土壤

第四纪冰期时,中国东部海平面下降了130-150m,裸露的渤海陆架呈现荒漠化景观,在外力作用驱动下,沉积形成了多种黄土地貌。随着冰期结束,海平面上升,部分黄土理藏于海底,部分黄土出露在沿岸(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第四纪冰期海退期间,出露的渤海陆架( ) A.坡度较大 C.表层湿润

B.黄土质地均匀 D.风蚀强烈

7.随着冰期结束,海平面上升将导致( ) A.出露黄土面积扩大 C.黄土平均粒径减小

B.沿岸黄土逐渐蚀退 D.黄土矿物成分改变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左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 3 -

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玄武岩属于右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9.根据侵蚀程度,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按形成从早到晚的次序依次为( ) A.构成台地的玄武岩、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 B.构成台地的玄武岩、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 C.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 D.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

落水洞是客斯特地就地区自地表通向地下暗河或溶洞系统的垂直通道。由垂直裂隙经水溶扩大地下时河顶部精陷而形成。水流与冰川的相遇,会形成一个神奇的景,通过,川靠水河。冰岛是世界上冰川洞穴较多的国家,下图示意冰川落水洞形成的三个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4 -

10.冰川落水洞的形成过程为( ) A.I→II→Ⅲ

B.II→I→Ⅲ

C.Ⅲ→II→I

D.Ⅲ→I→II

11.冰川落水洞形成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冰川侵蚀 C.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D.岩浆活动

12.冰岛地区的冰川洞穴随时面临着消融,其独特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文

D.地热

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河流阶地主要分为基岩阶地、堆积阶地和基座阶地。完全由基岩组成的阶地叫做基岩阶地,也叫侵蚀阶地;完全由河流沉积物组成的阶地叫做堆积阶地;下部为基岩,上部为河流沉积物的阶地叫做基座阶地。下图示意黄河中游某河段河谷横剖面,该河段西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阶地T1、T2、T3、T4。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属于堆积阶地的是( ) A.T1

B.T2

C.T3

D.T4

14.据图判断,黄河该河段( ) A.流向是自北向南 C.东岸是曲流凸岸

15.河流下切作用最弱的时期是( )

B.流向是自西向东 D.西岸是曲流凸岸

- 5 -

A.T1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3形成时期 D.T4形成时期

太平洋板块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广泛发育海山链(海底山脉)或孤立海山(即图中洋底火山)。1963年,地质学家约翰·威尔逊为夏威夷-天皇海山链的起源提出假说,认为它们是在太平洋板块漂移时,由一个静止不动的火山活动热点顺次形成的。下图为太平洋夏威夷—皇帝海山链位置及火山年龄分布图(1Ma:1百万年)。完成下面小题。

16.据图中信息判断,近3000万年,该区域太平洋板块主体的移动方向是( ) A.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D.东南方向

17.根据该假说,以下推测,最可信的是( ) A.8000万年前,板块俯冲成阿留申海沟 B.4700万年前,太平板块移动方向改变 C.夏威夷岛链是太平洋大洋地壳诞生处 D.皇帝海山链表层岩石组成多为花岗岩

2019年4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安徽九华山地质公园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

- 6 -

织世界地质公园。九华山主体为花岗岩山岳型地貌,其南缘为石灰岩地貌。下左图为“九华山景观图”,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九华山主体的岩石类型对应右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19.九华山地质公园形成过程中,所受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A.沉积作用一固结成岩一岩浆侵入一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沉积作用一固结成岩-地壳抬升一外力侵蚀一岩浆侵人 C.岩浆侵人一沉积作用一固结成岩-外力侵蚀一地壳抬升 D.岩浆喷出一沉积作用一固结成岩一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孤东近岸海域位于黄河三角洲附近,下图示意孤东近岸海域不同年份5m等深线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0.图示①~④处距黄河河口三角洲最近的位于( )

- 7 -

A.①处

二、非选择题: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源头通天河段流经青海省曲玛莱县境内,河水在高原山谷间急速转了个弯,因形似马蹄,被称为“马蹄湾”。马蹄湾的水面因季节的不同呈现不同色彩,有人形容其“冬如碧玉,夏似糖玉”,美不胜收。据科学考察表明,青藏高原在抬升到现在高度之前,曾经是低海拔、起伏和缓的古平原,平原上河道弯曲。(注:糖玉,颜色似红糖)。

(1)从地质作用的角度,描述“马蹄湾”的形成过程。 (2)简述马蹄湾“冬如碧玉,夏似糖玉”的原因。 (3)说出马蹄湾景观的最佳观赏方法。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克拉玛依市位于我国准噶尔盆地西缘,地貌多以戈壁为主。南部的独山子区分布有多座泥火山口。最近几年,泥火山上不断有水和石油涌出地表,或涌动成泉,或汇聚成沼,成为了独特的地质景观。更神奇的是,在荒山上生长着一圈圈绿植的地方,往往都能发现新的石油涌泉。下图示意克拉玛依独山子石油涌泉。

- 8 -

(1)说明该地地貌多以戈壁为主的原因。 (2)分析该地石油涌泉的成因。

(3)试对绿植圈与石油涌泉相伴而生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河流位于我国四川盆地东部丘陵地区,为嘉陵江的支流,自汇水口向上依次出现“V型谷”、“U型谷”、瀑布地貌,其中“V型谷”河段河床紫色土和泥岩(岩性较软)发育;“U型谷”是类似冰川刨蚀作用形成的两岸陡直的谷地,该河段河床砂岩(岩性较硬)盖顶于泥岩(岩性较软)之上,形成“砂岩在上,泥岩在下”的岩层分布;瀑布高38m,丰水期水落高度可达30m以上,下方形成巨大的岩腔和深度超过3m的水潭,水潭周围堆积着大量的崩塌巨石。下图为该河部分河段示意图及瀑布纵剖面图。

(1)分析该河上游河段形成U型河谷,而下游河段形成V型河谷的原因。 (2)在下图中画出瀑布形成之初的河流水位线(用一条水平虚线表示)。

- 9 -

(3)指出瀑布下切作用最强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4)在现有变化趋势下,推测未来瀑布的位置变化,并分析其落差变化。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20:ACDCA DBCCC BDADA BBBAD 二、非选择题:

21.(1)河流侧蚀形成曲流,地壳抬升,山脉隆起,落差加大,河流下切加深河床,形成曲流与山脉并存的马蹄湾。

(2)夏季该地区降水量大,地表径流流量大,流速快,搬运能力强,水中含沙量大,形成糖玉色泽。冬季降水量少,河中含沙量少,水质清澈如碧玉。 (3)选对观赏位置,注意观赏时机。

22.(1)该地深居亚欧大陆内部,且为盆地地形,海洋水汽难以进入,降水少,气候干旱;离冬季风源地近(或地处西风带),大风天气多,风力侵蚀作用强。

(2)该地在地质时期曾经生物繁茂,后形成富含石油天然气的沉积岩层;由于地壳运动,岩层碰撞挤压,形成断裂带;当地石油埋藏较浅;地下石油在压力作用下沿裂隙上升,涌出地表,形成石油涌泉。

(3)当地气候干旱少雨,植被难以生长,地表多荒漠;近些年由于气候变暖,冰川融化量增

- 10 -

多,地下水补给增加,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在压力作用下与石油涌泉一起沿岩层裂隙到达地表,使涌泉周边土壤湿度增加,利于植被生长,形成一圈圈绿植。所以绿植圈与石油涌泉现象相伴出现。

23.(1)该支流汇入口处水位比嘉陵江要高得多,此处流速较快,下切作用强,下游河段(靠近河C河段)紫色土、泥岩发育,抗侵蚀能力差,溯源侵蚀速度快,快速向上游推进,深切成V形,上游河段泥岩与砂岩相间分布,且上层砂岩岩性较硬,抗侵蚀能力强,下层混者抗侵性能力弱,下层先被侵蚀,上层砂岩垂体在重力作用下崩塌,形成两岸垂直的U型河谷。 (2)

注:①河流水位线必须面在图中砂岩范围内,低于或高于都不得分。

(3)夏季。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水位高,增大瀑布相对高度。流速加快,河水动能增强,提高下蚀能力;河水搬运能力强,搬运泥沙和砾石多、对河床有较强的掏蚀作用。

(4)向该河上游移动(或远离该河与嘉陵江交汇处)。河水出高处向低处流动、或上游地区海拔较高),瀑布向上游后退,使瀑布高差增大,瀑布高差增大,流水下泄速度加快下蚀作用增强,进一步增大高差。

- 11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