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白鹭》教学设计

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白鹭》教学设计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白鹭》教学设计

一、 课文内容分析

《白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开篇“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句即给读者的心里留下了诗意的期待。接下来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白鹭的赞赏之情。文章的结尾与篇首相呼应,赞美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给读者以余音袅袅之感。

《白鹭》是郭沫若先生的作品,作者没有用繁复的语言来渲染白鹭,仅用寥寥数笔便流畅而传神地勾勒出了几幅清新的画面,营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浓郁悠远的意韵,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

本文的教学除了带领学生学会生字新词并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借助具体事物,体会“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的丰富内涵,从而感受白鹭的美,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和美的陶冶。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刚刚跨入高段学习的时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直接抒发的情感的能力,但是,对于体会寄托在人事景物中的感情以及文本的独特审美性还有所欠缺,因此,本课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

法。

三、学习目标

1.认识“鹭、嫌、喙”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鹤”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3.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2.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诵读描写白鹭的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徐元杰《湖上》

这几首诗中都描写了一种美丽的形象——白鹭,或翱于蓝天,或翔于山前,或飞于水上,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

2.播放视频:“三亚白鹭”,宛转悠扬的音乐,配以美仑美奂的图片,师生一起进入优美的情境之中。

3.师过渡: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这样说:白鹭因为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今天,让我们走进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诗《白鹭》,去领略他笔下白鹭如诗般的美丽。

【设计意图:通过诵读古诗,欣赏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初步感受白鹭之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勾画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3.重点指导:

(1)区分翘舌音“朱、澄”,平舌音“增”。

(2)读准易错音: 蓑(suō)毛 长喙(huì) 镜匣(xiá) 嗜(shì)好

(3)指导“鹤、嫌”的书写。 4.质疑交流。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与重点指导相结合,扫清字词障碍。】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整体感知:默读全文,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3.理清脉络: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和最后一个部分的关系是什么?

第一部分(1)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部分(2—5) 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十分精巧。

第三部分(6—8) 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第四部分(9—11)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设计意图:在默读中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结构。】

(四)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默读课文,画出自己不懂之处,提出问题,交流探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