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懂得阅读较难的课文时,可以运用一些方法来帮助自己理解。
2.学习一些古代小说中的词语。
3.学习赏析古代小说中外貌描写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不同特点。
4.学习王维的《鸟鸣涧》,理解诗意,想象画面,感受意境,领悟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积累古代小说中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
1.体会不同的外貌描写对塑造不同人物形象的作用。
2.学习王维的《鸟鸣涧》,能够理解诗意,背诵全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一)谈话导入
古典名著中的语言和现代文不太一样,内容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如果掌握一些方法,阅读起来就能更加顺畅。下面,请同学们交流一下当你遇到不懂的词句时会怎么做呢?
(二)交流学习名著的方法
1.学生思考整理各自理解难句的方法。
2.个别学生汇报交流。
3.全班朗读交流平台中给出的课文的范例。(课件出示)
4.总结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1)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
(2)遇到一些较难理解的语句,不用反复琢磨,知道大概意思就好。
(3)借助资料了解历史背景,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容。
(4)结合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加阅读的乐趣。
(三)学以致用
1.用总结出来的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师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很多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可以尝试着去运用这些方法,帮助自己更好的阅读。
二、词句段的运用
(一)学习第1小题
1.(课件出示词语)同学们自由大声朗读词语,力求读准确。
(榜文、客官、钱铺、印信、驿站、伙计、郎中、店家、客舍、货郎、墨客)
2.猜猜词语的大致意思。
(1)同桌之间交流自己所理解的意思,并说出猜测理由。
(2)查词典确认意思,指名分享成果。
明确:榜文——告示、公告 客官——客人 印信——政府机关的图章
驿站——休息、住宿的地方 伙计——服务员 郎中——医生
店家——旧时指旅店、酒馆、饭铺的主人或管事的人。 客舍——旅馆
货郎——旧时民间在农村或城市小街僻巷流动贩卖日用杂货的商贩,有的兼收购土特产品。
墨客——旧时指文人
3.拓展。
钱铺——钱店 掌柜——老 板官府——指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二)学习第2小题
1.读句子,猜猜加点词语的意思,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2.学生运用“交流平台”所学的方法猜测“请勿自误”“喜不自胜”“瞑目蹲身”在句中的意思。
3.指名分享答案,师相机指正。
(1)但有过往客商,可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通过字面理解词语的意思。请勿自误:请不要自己伤害或耽误自己。)
(2)石猴喜不自胜,忽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
(3)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
(三)学习第3小题
1.句子描写的都是本单元课文中的人物,读一读,猜猜写的是谁,说说你的理由。
(1)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挺挺身材变化多,声音响亮如钟磬。
(2)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2.拓展延伸,学生描述班上的同学,让其他同学猜一猜。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词句段运用
1.下面句子描写的都是本单元课文中的人物,读一读,猜猜写的是谁,说说你的理由。
课件出示句子:
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
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挺挺身材变化多,声音响亮如钟馨。(孙悟空)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慨。(诸葛亮)
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话语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武松)
2.读一读,猜猜你读出是本单元课文中哪个人物,说说理由。
3.学生交流要说的内容,汇报。
二、日积月累
(一)直接导入
1.学生齐读古诗题目,释题。(鸟鸣涧:有小鸟不时鸣叫的小溪沟。)
2.简介作者。王维的山水诗造诣极高,《鸟鸣涧》是他山水诗的代表作,苏轼曾经夸他的诗“诗中有画”。
(二)整体诵读,初识诗文
1.自由读《鸟鸣涧》,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教师范读,学生标出节奏。
3.借助工具书,尝试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1.品读诗句,想象古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2.与文本对话,理解诗句的意思。
(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寂静的山谷中,只有桂花在无声的飘落,夜半更深,万籁俱寂,似空无一物。)
(2)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息的鸟,它们在春天的溪涧里不时地鸣叫。)
3.读古诗,想象画面,这样的景色,给你一种什么感受?(同桌交流)
(四)拓展写作背景
1.我们学习古诗,通过了解它的时代背景就能更深刻的理解这首诗。你们觉得盛唐时期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2.让我们带着对盛唐时代和谐安定生活的闲适心情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3.学生背诵古诗,教师检查背诵
情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