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11月 第6卷/第33期Vol.6, No.33 Nov. 2019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护理中的推广与应用
秦 静,张 婧
(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漯河 462000)【摘要】目的 通过实验说明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护理中的价值,为提升急诊科护理质量奠定基础。方法 按照医院实验的纳入标准,由电脑随机机选出2018年上半年来院接受急诊治疗的120名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以患者挂号时的单双号为基准,将120名患者等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以常规护理的方式展开工作,称之为常规护理组,另一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添加针对性的优质服务,称之为优质护理组,最终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过治疗护理后,优质护理组中组员的各项数据均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 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应强调优质护理模式,从病人的病情出发,实现针对性护理。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急诊科护理;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7882.2019.33.72.02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护理手段也朝着更加先进的模式发展,在医疗改革大潮中,医院应该不断深化改革,强调各科室的护理工作,积极响应国家卫生部门召开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为病患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通过身心护理缓解其痛苦,推动患者病情痊愈。
家人,确保患者身份的唯一性;二是用药安全监管,急诊科患者病情具有突发性,病情发展迅猛,为缓解病情临时给药较多且药品成分结构复杂,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表征,防治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三是预防跌倒或坠床,有时患者病情较重,需要做的诊疗项目颇多,患者心烦气躁容易出现不可控问题,尤其在等待影像检查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跌倒或坠床现象,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思想,责任护士要加强安全防范工作,避免因此出现医患纠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按照医院实验的纳入标准,由电脑随机机选出2018年上半年来院接受急诊治疗的120名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以患者挂号时的单双号为基准,将120名患者等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以常规护理的方式展开工作,称之为常规护理组,另一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添加针对性的优质服务,称之为优质护理组。参与实验的患者中有急诊内科49例、急诊儿科28例、急诊妇科26例、急诊外科17例。
1.2 方法首先,常规护理组采用普通护理模式,对来院病人进行有质量的护理,并根据患者的需求为其提供适当服务。
其次,优质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的标准下开展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强化基础护理。待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就患者的来院意图和病情表征介绍就诊环境,根据医生对病情的诊断迅速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手段。对无家属陪同的患者要格外注意,尤其是年老的患者应加强沟通,用亲切的态度、诚恳的话语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度。对暂时不能住院治疗的患者展开医疗宣教,普及基本护理知识,将注意事项一一列举告知家属,使病人回家后也能得到来自家人的护理。
第二,心理护理。急诊患者往往带有病情的突发性,病情发展迅速,患者受疾病折磨易出现不良情绪,尤其一些年龄较大或较小的患者本身存在沟通难问题。医护人员要帮助患者摆脱不良心理,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转移病人的消极话题,帮助其分析病情建立治疗自信心,使之能正确面对疾病、正确面对护理工作。
第三,安全护理。安全护理具体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对身份不明的患者严格执行身份识别制度,根据患者来院时身边所具有的手机、钱包等工具了解患者身份并联系
作者简介:秦 静(19-),女,汉族,河南漯河人,大专,中级作者简介:张 婧(1983-),女,护师,本科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根据不良反应、健康知识掌握、焦虑评分生成护理效果对比表,结果如下。
首先,常规护理组中,出现不良反应7例,健康知识评分良好率为81.67%,焦虑评分平均分为79.12±0.83;其次,在优质护理组中,出现不良反应3例,健康知识评分量良好率为93.33%,焦虑评分平均为91.33±0.79.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首先,常规护理组中,非常满意23位,满意30位,不满意7位,总满意率为83.33%;其次,优质护理组中,非常满意30位,满意28位,不满意2位,总满意率为96.67%。
3 讨论与分析
优质护理是近几年国家倡导的护理模式,通过优质护理,医护人员可以更好的了解患者的病情与既往病史,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模式可提高护理质量,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加速病情好转,是未来护理工作的必要模式。急诊科是医患纠纷频发的地带,开展优质护理既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对医护人员的本质工作负责,在急诊室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使广大病患感受到医院治疗病情的诚意,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在本实验中,通过对120名患者的数据分析发现,常规护理组的各项指标均弱于优质护理组,两组的护理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在对比中发现优质护理组更能贴近患者实际需求,在大量的沟通中降低矛盾的出现,且所有统计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在急诊科护理中不断拓展优质护理服务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未来护理工作的
(下转76页)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76Electronic Journal Of General Stomatology
2019 年11月 第6卷/第33期Vol.6, No.33 Nov. 2019
随着人工流产率的增加、初次性行为年龄提前,宫外孕的发病率显著增高,腹腔以及输卵管是宫外孕常见部位,对孕妇生命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4-5]。手术是当前宫外孕的主要治疗手段,对患者生育功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心理负性情绪普遍较重,现已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表2 术后首次通气、通便、住院时间两组比较结果
(x±s)
组别观察组(n=37)对照组(n=37)
tP
首次通气(h)10.26±1.2518.62±1.8522.77580.0000
通便(h)18.66±2.6222.62±2.846.23400.0000
住院(d)5.26±0.367.62±0.8415.70790.0000
的关系,可有效规避护患纠纷,与当前护理服务模式要求更为吻合。黄文欢[6]等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接近。
综上所述:宫外孕患者围术期实施综合后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心理焦虑情绪,促进术后排气、排便,加快机体康复,值得进一步推广该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赵亚莉.急诊宫外孕患者应用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J].临
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3):1-190.
[2] 于胜艳.综合护理干预在宫外孕患者腹腔镜手术中的应
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6, 22(19):81-82.
[3] 梅吉会.宫外孕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J].实
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 22(4):110-112.
[4] 袁季兰.综合护理在急诊宫外孕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究
[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5):225-226.
[5] 黄文欢,尹月娥,贾玉娥.护理干预对宫外孕围手
术期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6,36(2):294-296.
[6] 黄文欢,尹月娥,贾玉娥.护理干预对宫外孕围手
术期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6,36(2):294-296.
本文编辑:李 豆
综合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法,与传统护理最大的区别、优势在于重视患者心理、精神健康,强化心理疏导、健康教育,调整患者心理状态,尽可能消除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同时加强对患者疼痛护理,合理使用镇痛药物,避免盲目镇痛而给机体带来毒副作用,通过饮食指导,改善患者饮食结构,显著提高了机体免疫功能,有助于切口愈合。综合护理干预让患者有一种被关爱、被重视的感觉,更加信赖护士,护士、患者之间构建良好、和谐
(上接69页)
于改善生存质量及其优化护理质量。
本次数据研究显示,观察组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生活质量对比常规组数据指标,P<0.05,显示数据指标之间的统计学验证意义。
综合以上结论,将整体护理干预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中与常规护理服务相比较的作用更显著。
参考文献
[1] 马翠芹.整体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生
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9,(25):161.
[2] 王丽红.整体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生
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心理月刊,2018,(12):65.
本文编辑:李 豆
(上接72页)核心内容。
[2] 丘宇茹,王吉文,卢玉贞,等.急诊患者就诊特点对护理人
力资源管理的启示[J].现代临床护理,2010(02):34.
[3] 程建云,曹 静,林素兰,等.我院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
病房”的做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5(09):617-618.
本文编辑:李 豆
参考文献
[1] 巩越丽,刘春艳,赵淑玲,等.质量控制在急诊护理质量管
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06):55.
(上接73页)
3 讨 论
本次数据研究显示,试验组糖尿病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参照组数据指标,P<0.05,数据指标之间显示统计学验证意义。
综合以上结论,将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用于糖尿病护理
干预中与基础护理服务相比较的作用更显著。
参考文献
[1] 姜媛媛,卜晓艳,吴 敏.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
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19(36):76.
本文编辑:李 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