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请描述在OSI参考模型中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
答:1)应用进程A的数据传送到应用层时,加上应用层控制报头,组织成应用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然后传输到表示层
2)表示层接收后,加上本层控制报头,组织成表示层的服务数据单元,然后传输到会话层。依此类推,数据传输到传输层
3)传输层接收后,加上本层的控制报头,构成了报文,然后传输到网络层 4)网络层接收后,加上本层的控制报头,构成了分组,然后传输到数据链路层 5)数据链路层接收后,加上本层的控制信息,构成了帧,然后传输到物理层 6)物理层接收后,以透明比特流的形式通过传输介质传输出去 二.多路复用技术主要有几种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三种类型:频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 频分多路复用:在一条通信线路设计多路通信信道,每条信道的信号以不同的载波频率进行调制, 各个载波频率是不重叠的,相邻信道之间用“警戒频带”隔离。 波分多路复用:光的频分多路复用,同时传输很多个频率很接近但波长不同的光载波信号。 时分多路复用:通过为多个信道分配互不重叠的时间片来实现多路复用,更适用于数字数据信号的传输,可分为同步时分多路复用和统计时分多路复用二种。 三.IP地址分为几类?各如何表示?IP地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5类 每个IP地址又可分为两部分。即网络号部分和主机号部分:网络号表示其所属的网络段编号,主机号则表示该网段中该主机的地址编号。按照网络规模的大小,IP地址可以分为A、B、C、D、E五类,其中A、B、C类是三种主要的类型地址,D类专供多目传送用的多目地址,E类用于扩展备用地址。
A类IP地址:一个A类IP地址由1字节的网络地址和3字节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0”, 地址范围从1.0.0.0 到126.0.0.0。可用的A类网络有126个,每个网络能容纳1亿多个主机。 需要注意的是网络号不能为127,这是因为该网络号被保留用作回路及诊断功能。
B类IP地址:一个B类IP地址由2个字节的网络地址和2个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0”,地址范围从128.0.0.0到191.255.255.255。可用的B类网络有16382个,每个网络能容纳6万多个主机。
C类IP地址:一个C类IP地址由3字节的网络地址和1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10”。范围从192.0.0.0到223.255.255.255。C类网络可达209万余个,每个网络能容纳254个主机。
D类地址用于多点广播(Multicast):D类IP地址第一个字节以“lll0”开始,它是一个专门保留的地址。它并不指向特定的网络,目前这一类地址被用在多点广播(Multicast)中。多点广播地址用来一次寻址一组计算机,它标识共享同一协议的一组计算机。
E类IP地址:以“llll0”开始,为将来使用保留, 全零(“0.0.0.0”)地址对应于当前主机;全“1”的IP地址(“255.255.255.255”)是当前子网的广播地址
IP地址是32位的二进制数值,用于在TCP/IP通讯协议中标记每台计算机的地址。通常我们使用点式十进制来表示,如192.168.1.6等。也就是说IP地址有两种表示形式:二进制和点式十进制,一个32位IP地址的二进制是由4个8位域组成。 四.TCP的拥塞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实现拥塞控制?
答:如果发送端发出的报文过多,会使网络通信负荷过重,由此引起报文段的延时增大,将使主机不能及时的收到确认,就会重传更多的报文段,产生并加剧拥塞。方法:大小可变的窗口是TCP协议进行流量和拥塞控制的重要方法。
第 1 页/共 6 页
五.根据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与规模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哪几类?各自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按覆盖的地理范围进行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
局域网:1.覆盖范围有限。2.提供高数据传输速率(10Mbps~1Gbps),低误码率的高质量数据传输环境。3.一般属于一个单位所有,易于建立,维护与扩展4.可分为共享介质式局域网与交换式局域网或使用有线介质与无线通信信道的无线局域网。可以用于个人计算机局域网,大型计算机设备群的后端网络与存储区域网络,高速办公室网络,企业,学校的主干网。
城域网:城市地区网络常简称为城域网。城域网是介于广域网与局域网之间的一种高速网络。城域网设计的目标是要满足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互连的需求,以实现大量用户之间的数据、语音、图形与视频等多种信息的传输功能。
广域网:广域网也称为远程网。它所覆盖的地理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广域网覆盖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形成国际性的远程网络。广域网的通信子网主要使用分组交换技术。广域网的通信子网可以利用公用分组交换网、卫星通信网和无线分组交换网,它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六.检错码和纠错码有什么不同?
答.检错吗所带的冗余信息不多,只能检测出错误;纠错码不但可以检测出错误,而且可以改正错误。
七.列出局域网的几种拓扑结构,并说明各自特点。
答:局域网的主要拓扑结构有:星型、环型、总线型、树型。(1)星型:每个站点通过点对点链路连接至一个公共中心,任意两点间要通信必须通过公共中心。(2)环型:通过中继器形成一个环状的封闭回路,数据绕环延一个方向传输。(3)总线型:所有站通过合适的硬件连接至一个线状传输介质上,任一站发送的数据都能被总线上的其他站接收。(4)树型:树型拓扑结构是总线拓扑结构的一般化。 八.在广域网中,直接交付和间接交付有何不同? 答 :当主机A要向另一个主机B发送数据报时,先要检查目的主机B是否与源主机A连接在同一个网络上。如果是,就将数据报直接交付给目的主机B而不需要通过路由器。 但如果目的主机与源主机A不是连接在同一个网络上,则应将数据报发送给本网络上的某个路由器,由该路由器按照转发表指出的路由将数据报转发给下一个路由器。这就叫作间接交付。
九.简述什么是虚拟局域网(Vlan)及其特征。
答.虚拟局域网(VLAN):是指网络中的站点不拘泥于所处的物理位置,而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加入不同的逻辑子网中的一种网络技术。特征:(我理解为优点) 1.方便用户管理 2.提供更好的安全性3.改善网络服务质量
十.简述RFC、URL、SMTP、FTP、E-Mail对应的中文简称分别是什么?
RFC (Request for Comments) 请求评注
URL (Universal Resource Locator) 统一资源定位
SMTP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Foil Twisted Pair) 文件传输协议 E-mail (Electronic Mail) 电子邮件
十一.请按照资源共享的观点定义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并简述其应具备哪几个特征?
答:定义: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第 2 页/共 6 页
特征:1.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
2.互连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自治计算机”; 3.连网计算机在通信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同的网络协议。
十二.请分别画出OSI参考模型、 TCP/IP参考模型以及IEEE802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物理层 TCP/IP参考模型 应用层 传输层 互联层 主机--网络层 IEEE802参考模型 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 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 物理层
十三.在数据帧的传输过程中,为什么要采用0比特插入/删除?试说明它的基本工作原理。
答:由于规定了一个特定字符作为标志字段F,传输帧的比特序列中就不能出现于标志字段F相同的比特序列,否则就会出现判断错误。在传输时,在两个标志字段为F之间的比特序列中,如果检验到有连续5个1,不管它后面的比特位是0或1,都增加一个0比特位;那么在接收过程中,在2个标志字段为F之间的比特序列中检查出连续的5个1之后就删除一个0。
十四.什么是虚拟局域网?虚拟局域网的基本组网方法有哪些?
答.虚拟局域网是指在交换局域网的基础上,采用网络管理软件构建的可跨越不同网段不同网络的端到端的逻辑网络。
方法:用交换机端口号定义虚拟局域网;用MAC地址定义虚拟局域网;用网络层地址定义虚拟局域网;IP广播组虚拟局域网。
十五.为什么在TCP/IP协议体系中,进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同时,解决服务器处理并发请求的方案主要有哪几种?
答:因为网络中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主要表现在硬件、软件和数据等三个方面;其次就是网络环境中进程通信的异步性。主要有两个方案:一就是采用并发服务器的方法;二就是采用重复服务器的方法。客户与并发服务器建立传输连接的工作过程是主服务器在公认的端口号上准备接受客户机的服务请求,跟着客户机向主服务器发送服务请求,主服务器在接收到客户机的服务请求后,激活相应的从服务器,主服务器通知客户机从服务器的端口后,并关闭与客户机的连接;从服务器准备接收客户机的服务请求;客户机向从服务器发送服务请求。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分组交换采用 存储转发 原理,但引起一个新的问题 时延 。
2、从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双方的数据传输方向来看,主要有 单工 、 半双工 、 全双工 三种通信方式。
3、非屏蔽双绞线由__4____对导线组成,10BASE-T用其中的____2___ 对进行数据传输。 4、以太网利用 ARP__协议获得目的主机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
第 3 页/共 6 页
5、IP地址由___32_个二进制位构成,其组成结构为:____网络号+主机号__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计算机网络的目标是实现(D )。
A.数据处理 B.信息传输与数据处理 C.文献查询 D. 资源共享与数据传输 2、在数据链路层中,( C)用于描述数据单位,作为该层的数据处理单元。
A. 数据报 B. 报文 C. 帧 D. 分组 3、在使用ATM技术的网络中,选择固定长度的( C)作为信息传输的单位,有利于宽带高速交换。
A. MAC帧 B. IP数据报 C. 信元 D.报文
4、将物理信道的总频带宽分割成若干个子信道,每个子信道传输一路信号,这种信道复用技术是(B)。
A.码分复用 B.频分复用 C.时分复用 D. 空分复用
5、在OSI参考模型中能实现路由选择、拥塞控制与互联功能的层是( B )。 A.传输层 B.网络层 C.应用层 D.数据链路层 6、下列关于集线器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
A.集线器可以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 B. 集线器具有信息过虑功能
C.集线器具有路径选择功能 D.集线器具有交换功能 7、目前大型广域网和远程计算机网络采用的拓扑结构是(D )。 A.总线型 B.环型 C.树型 D.网状
8、当A类网络地址34.0.0.0使用8个二进制位作为子网地址时,它的子网掩码为( B )。 A.255.0.0.0 B.255.255.0.0 C.255.255.255.0 D.255.255.255.255 9、下面不是数据报服务的特点:( D ) A. 尽最大努力将分组交付给目的主机。
B. 不保证按源主机发送分组的先后顺序交付给目的主机。 C. 是一种没有质量保证的服务。 D. 是一种面向连接的服务。
10、为了保证连接的可靠建立,TCP通常采用( A )
A. 3次握手法 B.窗口控制机制 C.自动重发机制 D.端口机制 三、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共15分)
1、资源子网: 由计算机系统、终端、终端控制器、连网外设、各种软件资源与信息资源组成。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业务,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和网络服务。 2、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3、基带传输:模拟信号经过信源编码得到的信号为数字基带信号,将这种信号经过码型变换,不经过调制,直接送到信道传输,称为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4、误码率:是衡量数据在规定时间内数据传输精确性的指标。
5、冲突检测:发送站点在发送数据时要边发送边监听信道,若监听到信道有干扰信号,则表示产生了冲突,于是就要停止发送数据。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计算机网络可从哪几个角度进行分类?
答:从网络的交换功能进行分类: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和混合交换;从网络的拓扑结构进行分类:集中式网络、分散式网络和分布式网络;从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广域网WAN、局域网LAN、城域网MAN;从网络的使用范围进行分类:公用网和专用网 2、协议与服务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之间又有何区别?
第 4 页/共 6 页
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某层上的协议包括两个方面,即对上层协议提供的服务和该层协议本身的实现。某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该层的服务而无法看见该层的协议。在 N 层协议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 N 层能够向 N+1 层提供服务;要实现 N 层协议,需要使用 N-1 层提供的服务。
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服务是垂直的,协议是水平的。协议为了提供服务,要在水平方向上与通信对等实体间进行协议通信,而服务主要是指一个系统中的上下两层之间的服务和使用之间的关系,通过接口上相邻上下两层实体交换信息之处(即服务访问点SAP)来提供、使用服务。
3、简述脉冲编码调制(PCM)的工作过程。
答:脉冲编码调制的工作过程包括三部分:抽样、量化和编码。抽样: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采集模拟信号的瞬时电平值作为样本。抽样频率以奈奎斯特抽样定理为依据,如果以等于或高于通信信道带宽两倍的速率定时对信号进行抽样,就可以恢复原模拟信号的所有信息。量化:将取样样本幅度按量化级决定取值。经过量化后的样本幅度为离散的量化级值,根据量化之前规定好的量化级,将抽样所得样本的幅值与量化级的幅值比较,取整定级。编码:用相应位数的二进制代码表示量化后的采样样本的量级。 4、局域网为什么要设置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
答:由于局域网采用的拓扑结构与传输介质多种多样,相应的媒体访问控制方法也各不相同,这就使得数据链路层存在与传输媒体有关的与无关的两部分。为了使局域网中的数据链路层不致于过于复杂,降低连接不同类型介质接口设备的费用,就应当将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功能中与传输媒体有关的部分和无关的部分分开,即应当将数据链路层分为两个子层。 5、TCP的拥塞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实现拥塞控制?
TCP使用滑动窗口来解决流量控制,使得接收方可以根据其缓冲区的大小来指定窗口的大小,发送方遵守此窗口大小的限制,从而接收端就不会发生缓冲区溢出的问题。有时候,由于中间传输网络的带宽或其它的问题,导致数据在中途发生拥塞,使得实际发送数据时,不能按照双方协商的窗口大小来传输数据。为了防止中间链路产生的拥塞,TCP引入了拥塞窗口(cwnd)的概念,实际发送数据的窗口采用发送方和接收方协商的窗口与拥塞窗口中的最小值。
五、应用题(共30分,其中第1题8分,第2题8分,第3题5分,第4题9分) 1、对于带宽为4000HZ通信信道,如果采用16种不同的物理状态来表示数据,信道的信噪比S/N为30dB,按照奈奎斯特定理,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是多少?(4分)按照香农定理,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是多少?(4分)
2、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11011。采用CRC的生成多项式是P(x)=x4+x+1 。试求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4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2分)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2分)
3、请利用Dijkstra算法求出从节点A到所有其他节点的最短路由,链路旁边标注的数字代表链路的长度,如下图所示(要求写出计算过程)。(5分)
3 B C 2 2 A 2 2 3
4 5 D E 1 第 5 页/共 6 页
F
4、设有 A,B,C,D 四台主机都处在同一个物理网络中:
A主机的 IP 地址是 193.168.3.190 B主机的IP 地址是 193.168.3.65 C主机的 IP 地址是 193.168.3.78 D主机的 IP 地址是 193.168.3.97 共同的子网掩码是 255.255.255.224
(1)A,B,C,D 四台主机之间哪些可以直接通信?为什么?(2分) (2)请画出网络连接示意图,并写出各子网的地址。(5分) (3)若要加入第五台主机 E,使它能与 D 主机直接通信,其 IP 地址的设定范围应是多少?(2分)
1、解:本题中,B=4000HZ,V=16,S/N(db)=30db,S/N=1000
根据奈奎斯特定理,R=2*B*LOG2V=2*4000*LOG216=32000(b/s)=32(kb/s) 根据香农定理,R=B*LOG2(1+S/N)=4000*LOG2(1+1000)=40000(b/s)=40(kb/s 2、解:(1)添加的检验序列为1110 (11010110110000除以10011) (4分)
(2)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11010110101110除以10011,余数为011,不为0,接收端可以发现差错。(2分)
(3)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11010110001110除以10011,余数为101,不为0,接收端可以发现差错。(2分) 3、解:A->B 2 直达 (1分) A->C 5 经过B (1分) A->D 4 经过B (1分) A->E 4 经过B (1分) A->F 7 经过B、C (1分) 4、解:(1)B和C可直接通信,因为处于同一个子网中。 (2分) (2)
(3)193.168.3.98~193.168.3.126 (2分) 防火墙、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分别工作在哪一层?请简要说明 1.集线器:物理层设备,用于信号的放大和连接多个终端。
2.交换机:数据链路层设备,有多个冲突域和广播域,有多个端口以用于连接各个主机,使用物理地址(MAC地址),转发数据较快。
3.路由器:网络层设备,阻止广播,安全性高,使用逻辑地址(IP地址),转发数据较慢。 4.防火墙:有软件防火墙和硬件防火墙之分,是网络安全设备被放置在网络的入口处,不属于OSI的哪一层。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专业路由器都有部分防火墙功能。
第 6 页/共 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