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名篇《陋室铭》赏析

名篇《陋室铭》赏析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名篇《陋室铭》赏析

名篇《陋室铭》赏析

  刘禹锡,唐代中叶著名的⽂学家、朴素的唯物论思想家。其诗⽂是我国思想⽂化遗产中的重要财富。

  刘禹锡的诗⽂流传下来的有⼋百篇左右,《陋室铭》便是其中之⼀。  全⽂如下:

  ⼭不在⾼,有仙则名;⽔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丁。可以调素琴,阅⾦经。⽆丝⽵之乱⽿,⽆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云亭。  孔⼦云:“何陋之有?”

  第⼀段的意思是:⼭不在乎⾼,有了仙⼈便有名⽓;⽔不在乎深,有了神龙就有灵验;这虽然是⼀间陋室,但是我的道德是芳⾹的。这⼀段,点明了⽂章的主旨:我有⾼尚的道德操守,所以住的陋室也不显得简陋。这个主旨,⽂章开篇并没有点明,⽽是分成三层,徐徐写来,逐步点题。作者先⽤⼀组形式匀齐的排句作为两层铺垫,再引出揭⽰主旨的第三层。⽂章⽤⼭和⽔⽐附室,⽤不⾼和不深⽐附陋,⽤仙和龙⽐附主⼈,⽤名和灵⽐附德馨。这样写,⽂章有波澜,有曲折。这种⼗分新颖的“旁起”的写法,别开⽣⾯,具有独创性和引⼈⼊胜之妙。所谓“⽂似看⼭不喜平”就是这个道理。

  第⼆段的意思是:苔痕爬上台阶,满阶碧绿;草⾊映⼊眼帘,满⽬⽣机。谈谈笑笑,都是博学多才的⼠⼦;来来往往,没有⽂化浅薄的布⾐。在这⽃室中可以弹弹素琴,看看佛经;没有丝⽵的繁响扰乱我的清听,没有官府的⽂书劳累我的⾝体。这⼀段,承接上段的⽂意,正⾯描写与陋室有关的.情况,点明陋室不陋的原因,并落实“惟吾德馨”四个字,是全⽂的中⼼。

  本段也分三层:“苔痕上阶绿,草⾊⼊帘青”是第⼀层,除了表明作者⼀切听其⾃然,怡然⾃得的⼼境之外,还说明作者不愿⼴为交游,前来造访的⼈不多。这个对偶句中的“上”和“⼊”两个字,⽤得⾮常传神。有了这两个字,便把静景写得既有精神,⼜有韵味。从中流露出作者对陋室周围景⾊的喜爱之情。“谈笑有鸿儒,往来⽆⽩丁”,这是第⼆层,前⼀句实写,后⼀句虚写。这两句在于衬托主⼈德才兼备,表明主⼈⾼雅脱俗的情怀。“可以调素琴,阅⾦经。⽆丝⽵之乱⽿,⽆案牍之劳形”是第三层。前者⽤散⾏句式,是从正⾯说的;后者⽤的是骈俪句式,是从反⾯说的。骈散句之中,⼜有呼应,有对照:“可以调素琴”与“⽆丝⽵之乱⽿”相呼应,相对照;“阅⾦经”与“⽆案牍之劳形”相呼应,相对照。⼀正⼀反,相映成趣,⾏⽂的缜密,从这⾥可以看出。这⼀层还写出了陋室主⼈的清⼼寡欲,随遇⽽安。

  第三段,作者采⽤类⽐的⼿法,以著名的政治家诸葛亮的茅庐和著名辞赋家扬雄的草⽞堂和⾃⼰的陋室作⽐,意思是说,南阳诸葛庐和西蜀⼦云亭也都是陋室,由于它们的主⼈品德⾼尚,因⽽陋室不陋;那么⾃⼰的陋室难道不是如此吗?丰富了⽂章的内容,加重了主题的分量,使作品⼜多了⼀层波澜。  第四段只有⼀句话:孔⼦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出⾃《论语⼦罕篇》(“⼦欲居九夷。或⽈:‘陋,如之何?’⼦⽈:‘君⼦居之,何陋之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各朝代多把孔⼦创⽴的儒学奉为⾄⾼⽆上的经典,把孔⼦的⾔论视为⾦科⽟律。本⽂以孔⼦的话作结,是为了“援古以⾃重”,⽤来突出“君⼦居之”、陋室不陋的主旨。作者有意不引“君⼦居之”四个字,只引“何陋之有”,⽽把“君⼦居之”这层意思暗含其中。这样写,不露痕迹,很有余味。

  《陋室铭》是⼀篇脍炙⼈⼝、流传百代的佳作,它的思想内容⽐较复杂,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中所表现的作者重视道德品质的修养,强调洁⾝⾃好,不羡慕富贵荣华,不追求物质享受,都是有进步意义的,应当肯定。但是,其所表现的⾃命清⾼,与⼈⽆患、与世⽆争的情调却是消极的。

  《陋室铭》尽管只是仅有⼋⼗⼀个字的短⽂,它的⽴意、布局、语⾔都很有特点。从⽴意来看,虽然是为陋室作铭,但没有直接描述陋室如何简陋,⽽是采取因⼈及物的⼿法,从其它⼏个⽅⾯加以映衬,因⽽感到新颖脱俗,不落窠⾅。从布局来看,本⽂是⽤议论的的笔墨开篇。以双重⽐喻起兴,作为蓄势⽽后揭⽰主旨;主旨⼀经揭⽰,便层层扣紧,先⽤衬托的⼿法,再列举史实和引⽤古语的的写法,逐步加深主旨,句句坐实主旨,使得全篇⾸尾呼应,统体浑成。从语⾔上看,有排句,有对偶,有散⾏;以四⾔句为主,中间杂有五⾔句和六⾔句;除⽤单句结尾不押韵外,通篇押的是⼀个韵脚,⽽且两句⼀押,两句构成⼀个完整的意思。这样写,语句参差错落,⾳调铿锵谐美,节奏鲜明顿挫。  《陋室铭》篇幅虽然短⼩,但内容精粹,情味隽永,不愧出⾃⼤家之⼿的佳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