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愚人节”的故事

“愚人节”的故事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愚人节”的故事

江苏省沭阳县怀文中学 汤敏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一个发生在我和学生之间的真实故事。如果说这个故事是我教书生涯中的一个“里程碑”,一点也不算夸张。因为这个“残酷”的故事给我的教训太深刻了„„

故事发生在2003年4月1日——西方国家一个传统节日“愚人节”。那时,我刚走上工作岗位,承蒙领导信任,做了初三毕业班的班主任。

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对西欧国家的一些节日当然是比较熟悉的。那天早晨,我照例起得很早,一边骑着我那吱呀作响的“铁骑”,一边盘算着今天怎样过个开心的“愚人节”。我这个人啊,虽然性格外向,和同事们爱说爱笑,但在学生面前却总习惯地板着脸,因此学生背地里给我起了个绰号“铁面虎”。也许是“童心未泯”,也许是“崇洋媚外”的心理在作怪,也许是想活跃一下气氛,达到缩短师生之间心理距离的目的,也许是„„总之,不知何故,等到我快要到学校的时候,竟然心血来潮,鬼使神差地想起要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跟视我为猫的“老鼠”们开一个“国际玩笑”,给他们一个“惊喜”,让他们知道,平时不苟言笑的“老班”是何等的“幽默” 和“平易近人”!等我匆匆赶到操场的时候,学生们正陆续地从宿舍涌向操场准备晨练。好的,机会来了!我径直去了教室,打开前门并让它虚掩着。然后,我又从墙角找了三把干净的笤帚放在虚掩着的门上框——这是我的第一步计划,这叫“请君入瓮”,这招可是我中小学时代那些爱搞恶作剧的男生们惯用的“伎俩”。做好这一切,我若无其事地去了操场。晨练结束后,学生们蜂拥着奔向教室准备早读。突然,走在前面的同学传来一阵尖叫:“哎哟,哪个缺德鬼干的好事?!”哈,有人中计了,原来是小王和小李两位同学头上下了一阵“笤帚雨”,他们挨整的“惨像”恰巧被我“逮”个现形,我差点笑出声来,却又马上故作严肃地大声呵斥:“谁干的好事?班长呢,课后给我查清楚!”

初战告捷,我准备实施我“处心积虑”的第二个“整蛊计划”。晨读课结束,课间十分钟我仍留在教室里“伺机作案”。我从一个张姓女孩面前经过,突然猛一回头像想起什么事似的走到她的近前,“噢,张××,你妈刚才托人给你带点衣服和吃的,放在我办公桌上,现在还未上课,你„„”我话还未说完,只见这个张姓女孩的脸上立刻聚拢了一层阴云,两眼噙着泪水,显出很痛苦的样子,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急忙关切地问:“怎么啦,是不是身体不舒服„„”附近的几个学生都被这突发的“事件”弄懵了。教室里顿时死一般沉寂,女孩已嘤嘤地哭着,继而变成强烈地抽泣了,我茫然不知所措。这时,女孩的同桌小孙怯生生地对我说:“老师,她妈妈已经去世两年了„„”“什么„„”,小孙的话不啻一

声惊雷,我几乎惊叫起来,既震颤,又窘迫,呆呆地站在那里,犹如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听侯“处置”一样,半晌说不出一句话来„„

读着这位女孩的来信,我不禁陷入对上述往事的回忆中。特别是每年一度的“愚人节”这一天,每每想起这件事,我都是特别的酸楚和惭愧。作为班主任,我太缺乏对学生必要的了解和关爱了。后来,这件事一直警醒我:为人师者,必须真正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慎言慎行,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真正关爱我们的每一位学生,从而减少我们工作中的失误,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绩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