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赏析
提要:《沁园春·雪》以其雄伟磅礴的气势和既苍凉厚重又不失华彩的艺术风格,自问世以来,一直被国内诗坛推崇为“沁园春”词牌的极品之作。作者以其纯熟的技巧,在万里疆域、千年时空中纵横驰骋,游刃有余。
关键词:沁园春·雪;写景;议论
1936年2月,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东北三省以后,又将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则迎合日本帝国主义的要求,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国家和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秋。与此同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命笔,写下了这一首千古佳作——《沁园春·雪》。
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阙,上阙描写祖国北方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河山务无比壮丽,显示中华民族英勇斗争的气魄。从一开始便给人一种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感觉。首句点明地域,二三两句点明季节及其特色。这三句概括写出了祖国北方那坚冰封结大地、雪花漫天飞舞的景色。用“千里”、“万里”描写北国的疆土,使人感到祖国的辽阔广大。用“冰封”和“雪飘”,写出“北国”冬季的风光。“千里冰封”是静景,“万里雪飘”是动景,动静交织,使北国雪景显得雄伟壮丽而生气勃勃。短短12个字,一下子就把读者引入冰天雪地的“北国”奇景之中去了。有了总括的印象,还需细致的刻画。此处先用一个“望”字领起,直贯四句,产生开阔的感觉。“长城内外”、“大河上下”是上文“千里”、“万里”的进一步描写,“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又是上文的“冰封”、“雪飘”的细致化呈现。这里不仅写出雪势之大,而且显示了河山之壮阔,一个“惟”字说明了景象的单一性,一个“顿”字说明景象变化的快速。而下面两句对于雪景的描绘则运用了贴切的比喻。“蛇舞”、“象驰”的写法,把原来都是静态的群山和高原写成了动态,刻画的十分生动形象。而且“欲与天公试比高”更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进一步传神而细腻的描绘出大雪茫茫、天低野阔、上下相接、一片银白、渺无际涯的景色。这样的描写方式,既有真情实感,又不乏天马行空的想象。采用拟人手法,更是不仅写出了祖国河山的美丽景色,更是写出了它的内在气魄。祖国不仅雄伟壮丽,而且生机勃勃,充满奋发向上的气质,是中华民资英勇顽强斗争精神的体现。而结尾三句使得意境又更深入一层,“须晴日”将词境转入一个新的境界。“须”说明这种情景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等候才能出现,“晴日”指时间,指雪霁天晴的日子。接着一个“看”字带出两个队描写当时景象的句子,也表现了惊羡、赞赏之情。“红妆素裹”和“妖娆”原来是描写美丽之少女的,此处用来描写雪后的祖国河山,也是拟人手法,将雪后景象写得血肉丰满,栩栩如生,极富感染力。这里的描写不仅写出雪后的祖国河山更加绚丽多彩,而且写出了革命胜利后的伟大祖国犹如旭日东升、灿烂辉煌。
下阕评论祖国历史人物,借以鼓舞当今革命人民为祖国创造无产阶级英雄业
绩。一开始以“江山如此多娇”承接上文,总结上文描写的景象,又领起下文,转入对英雄人物的评论。第二句“引”字,一方面反映出“江山如此多娇”具有的强大吸引力;另一方面又是以它转入对英雄精神的议论,说明在祖国美好山河中孕育着无数英雄豪杰,他们热爱着祖国美好的江山,为她倾倒,为她的更加美丽而奋斗献身。然而英雄辈出,豪杰无数,一一尽数既不可能也无必要。作者在此只举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杰出人物。秦始皇是历史上第一个完成全国统一大业的封建皇帝。汉武帝在位时做了许多巩固统治和增强国力的工作,制止了战国以来匈奴对中国北方的侵扰,扩大了汉帝国的统治区域。唐太宗是唐代的第二个皇帝,是杰出的军事家,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在数年间陆续镇压了各地的反叛割据势力,他还战败东突厥,解除了外族对北方边境的威胁,太宗统一全国,整顿内政,形成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宋太祖是建国皇帝,他削平唐末割据的藩镇,实行中央集权,结束了五代纷争的局面。这几个人物,从他们对历史所作出的贡献,从他们在“武功”方面的建树,都可算是显赫一时的英雄人物,但是他们在文治方面都差了一些,因为她们都是封建时代剥削阶级的代表人物,他们的统治实质,只能是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只能是对封建主义思想体系及社会制度进行维护和巩固。作者在此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用艺术的语言,准确的选用了“惜”、“略输”、“稍逊”等比较性的词语,指出了他们的未及当世英雄的局限性,对他们给予了恰如其分的评价。一个“惜”字领起,贯穿着这四句。既肯定和赞赏他们的才能,又叹息和点出了他们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接着作者又提出了一个在其统治时期征服了众多国家、版图曾扩及欧洲,声威赫赫不可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然而他虽是“一代天骄”,却也不过是只懂得弯弓射雕的一介武夫罢了。他只讲武功,对文治方面更是不通,毫不足取。“只识”一词比“略输”、“稍逊”更有分量,对成吉思汗的批判显然更有力量。批判历史上“英雄”人物是为了衬托下文的“今朝”中的“风流人物”,所以这首词的结尾部分,意义更为深广。“俱往矣”三字结束了上文所叙的已经过去的几千年历史,总述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笔力雄健。这样便从古转到了今。“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两句,清楚地表明作者歌颂的是今天的无产阶级和革命人物。祖国无限美好的江山经过无产阶级人民群众的建设,将变得更加壮丽雄伟。这两句也清楚地表明作者鼓舞和期待着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相信他们会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斗争,为祖国统一、繁荣和富强,创造出前无古人的英雄业绩。这充分地抒发了作者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豪迈气概。
总之,《沁园春·雪》上阙以写景为主,下阕以议论为主,但都和抒情紧密地结合。《沁园春·雪》的美学成就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大气磅礴,景象非凡,睥睨六合,纵横八荒,情与景、诗与论高度融合,崇高的现实主义与唯美的浪漫主义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