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心理健康?标准有哪些?
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
标准:了解自我,悦纳自我;接受他人,善与人处;正视现实,接受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工作;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情良好;人格完善、和谐;智力正常;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2、叙述我国大学生的健康状况。
(1)部分体能指标水平持续呈下降趋势:我国大学生的速度、爆发力、力量等体能继续出现下降趋势,除反应速度素质的50米跑成绩下降幅度较小外,其余各方面体能下降幅度明显;(2)肺活量指标水平持续呈下降趋势;(3)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已成为城市学生的重要健康问题;(4)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仍高居不下。
3、以上午10:00的运动和晚间8:00运动为例,叙述运动前的最佳进食时间
(1)上午10:00的运动:前一天晚餐必须富含糖类,喝充足的水。在当天7:00左右吃丰富而高糖类的早餐没,3小时的时间足够消化这些食物,这样既补充了肝糖,且不会造成肠胃不适,但是因该避免油腻的食物。
(2)晚间8:00运动:当天吃丰富而富含糖类的早餐和午餐,下午5:00吃丰富而富含糖类的晚餐,或是下午6:00吃少量但是高糖类的晚餐,避免吃高脂肪的食物(油炸的食物、肥肉)。运动前20—30分钟喝200—300毫升运动饮料或果汁,在一天中都要摄取充足的水。
4、以午间12:00的运动和午后4:00运动为例,叙述运动前的最佳进食时间
(1)午间12:00的运动:前一天晚餐必须富含糖类,喝充足的水。若是8点吃早餐,在11点左右可以再吃一些少量的高糖类点心(面包、果汁和水果)。若是9点吃在餐,运动前30分钟左右可以再补充一些运动饮料。
(2)午后4:00的运动:前一天的晚餐必须富含糖类,喝充足的水。当天早餐要丰富,午餐要吃高糖类,下午3点再吃些高糖类的点心,同时在一天中要补充一天重要补充的水分。
5、简述运动不同阶段的正确喝水方法
(1)运动前正确喝水:运动饮料主要是为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选手补充能量、水分、电解质及维生素等,以预防能量消耗过多导致低血糖等现象。在较长的运动过程中,出汗量可能达到每小时2—4升,因此在耐力幸运动前两小时最好饮用600毫升左右的水(可做两次喝),缺水将导致身体散热作用降低。(2)运动中正确喝水:运动及比赛期间的饮水,大部分的研究者认为每隔15—20分钟喝200至300毫升的饮料较为适宜。(3)运动后喝水:研究表明,运动后越早开始恢复越好,利用饮料中添加的葡萄糖聚合物及麦芽糖精,以增加糖类来补充肌肉肝糖量,促进恢复期缩短。
6、叙述肌肉酸疼原因和征象及处置预防
(1)原因和象征:原因是运动中肌肉的活动量过大,引起局部肌肉纤维及结缔组织的细微损伤,以及部分肌肉纤维的痉挛。这种酸痛一般发生在运动结束1-2天,因此也称延迟性酸痛。(2)处置和预防:当已经出现肌肉酸疼后,可采用热敷、伸展练习。按摩。口服
维生素C来恢复。(3)预防:锻炼时,应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安排锻炼负荷,尽量避免局部肌肉负担过重。锻炼时,要充分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和运动后的整理活动。
7、叙述运动中腹疼原因和征象及处置预防
(1)原因和征象:运动中腹疼多发生在中长跑时,主要原因是准备活动不够充分,开始时运动过于剧烈或跑的过快,内脏器官尚未达到运动状态,致使脏腑功能失调,引起腹疼;也有的因运动前吃的过饱、饮水过多以及腹部受凉,引起肠胃痉挛;少数因运动时间过长或过于剧烈,使下腔静脉压力上升,引起血液回流受阻,或者因肝脾淤血,膈肌运动异常,致使两肋部胀痛。(2)处置和预防:如果没有器质性病变的迹象,一般可采用减慢跑速、加深呼吸、按摩疼痛部位或弯腰跑等方法处理。如疼痛仍不减轻,甚至加重,就应停止运动,并口服十滴水或普鲁本辛,或揉按内关,足三里等穴位。如仍不见效,应送医院做进一步检查。饭后一小时后才可进行运动,做好准备活动,运动量要循序渐进,并注意呼吸节奏,夏季运动要适量补充盐分。由各种慢性疾病引起的腹痛应在医生和体育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锻炼。
8、叙述运动中中暑原因和征象及处置预防
(1)在高温环境中长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易发生中暑,尤其在温度高、通风不良、被烈日直接照射的情况下,最容易发病。中暑早期可有头晕、头痛、呕吐现象,逐步发展成为体温升高,皮肤灼热干燥,严重者可出现精神恍惚、虚脱、抽搐、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甚至昏迷、危及生命。(2)处置和预防:首先将患者扶送道阴凉通风处休息,同时采用降温消暑手段,如揭开衣领,额头冰敷,喝些清凉饮料,并补充生理盐水或葡萄糖。严重者及时送往医院治疗。在高温炎热的夏季锻炼时,应适当减少运动量和锻炼时间;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锻炼,夏天在室外锻炼应戴白色凉帽,穿宽敞薄衣。在室内锻炼时,应保持良
好通风,并备有低糖含盐的饮料。
9、简述挫伤发生的部位、征象、原因和处理方法
(1)损伤部位及征象
多发生在头部,胸部和四肢,因为这些位置最有可能受到碰撞,受伤后局部红肿,疼痛。
(2)发生挫伤的原因
首先是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够充分,肌肉关节没有得到充分的活动,其次是活动时运动过量,超过了肌肉,关节,韧带的负荷程度,再次是参与的人数过多。
(3)处理
应根据情况及时处理。如皮肤出血应及时停止活动,消毒时包扎。如红肿可用冷水或冰块进行局部冷敷。24小时后改用热敷,按摩来消肿,活血。待伤势好转后要及时采取针对性活动,防止肌肉萎缩。
10、简述骨折发生的征象,原因及处理方法。
(1)损伤征象
骨折可分为完全性骨折(骨完全断裂)和不完全骨折,是运动中比较严重的损伤,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肿胀和皮下淤血,疼痛,功能障碍,骨出现畸形,压痛和阵痛。
(2)发生损伤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是身体某部位受到直接或间接暴力,或肌肉强烈收缩所致。产房间的骨折部位有肱骨,尺骨,手指,小腿和肋骨。
(3)处理
一旦出现骨折,切忌随意移动患肢,应采用夹板或其他代用品固定伤肢,动作要轻巧,缓慢,不要乱拉乱拽,以免造成错位,影响整复。
11、什么是运动强度?如何计算运动心率
指单位时间内的运动量,反映的是运动的剧烈程度。运动强度可用每分钟的心率来表示。一般认为,大学生心率120次/分钟以下为小强度,120—150次/分钟为中强度,150—180次/分钟或以上为大强度。测量运动强度的简单办法是,测量运动后10分钟内的脉搏再乘以6,就是一分钟的运动强度。最适宜运动心率为:心率储备*75%+安静时心率。其中心率储备=最大心率—安静时心率;最大心率=220-年龄。
12、运动促进健康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在体育运动中,为了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我们因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自觉积极性原则;超量恢复原则;却别对待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持之以恒原则;全面锻炼与发展原则;安全第一原则;环境监控原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