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1. 地位和作用:
《春》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主要介绍有关“美”的知识,重视引导学生欣赏“美”的事物,让学生体会“美”的散文语言并学会如何描写景物(绘形、绘声、绘色),掌握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意义与运用。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春》这个例子则是本单元的开篇,承担着让学生体会景的美以及写景的各种手法(选择角度、描写手法),为接下来学习更深的写景散文、抒情写景散文和诗歌等打下基础。而且文本也承担了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文学审美能力培养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
2. 课文简析:
本文是作者朱自清在1928年至1937年间写的,这个时期正是作者彷徨苦闷而埋头于古典文学研究的阶段,对于春天也只能作田园牧歌式的赞唱。本文通过盼春、绘春、赞春三个大层次来进行描写。第一段总起“盼春”,接下来分别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人等方面分写“绘春”,其中还穿插有昆虫、鸟儿、牧童、行人、农人、房屋、风筝和一些春天里的活动的描绘,运用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活泼,画面生动,读来让人赏心悦目;最后,作者进行“赞春”,颂扬春那充满生命和活力的力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