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转载:中药糊丸配制方法

转载:中药糊丸配制方法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转载:中药糊丸配制方法

中药糊丸配制方法

中药丸剂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常见的中药丸剂有蜜丸、糊丸、水丸、蜡丸、糖丸、水蜜丸、浓缩丸、多层丸等。丸者缓也,因丸剂所含药量较少,崩解吸收较慢,故力微而缓,乃慢性病常用剂型。苏和、牛黄则不在此例,予亦常用丸剂。近因蜂蜜造假疯狂遂弃用蜜丸,唯用水丸、糊丸二种剂型,水丸泛制殊难采用渐少,糊丸相对较易所用较多,糊丸配制与蜜丸近似,比较简单。现将在下配制糊丸的方法介绍给大家。聊供参考。

1)照方抓药,日晒至干或低温烘干,粉碎过100目箩筛(如果想偷懒可以过80目箩筛),记住要过两遍到三遍,要不然做出药丸可能有毛。

2)称量过筛后药粉重量,记住重量,放入光滑盆中。

3)以小锅称取药粉相等重量的冷水。

4)在水中加入十分之一重量的面粉或二十分之一重量的糯米粉,并搅匀,气泡都要搅破。

5)将搅匀后的面糊水在火上煮开,边煮边搅勿令糊底 煮开后便成糨糊。

6)将糨糊倒入药粉中搅匀和成面团,多揉几遍,以拧干的湿毛巾或湿棉布或塑料纸盖住,略醒片刻。

7)用指头抠取少许面团轻轻捻成药丸 放入牒扁或大盆中 并不时滚动。

8)将捻好的药丸晒干或烘干,紫外线照射消毒后,密贮备用注意:

1)药粉和水和面粉的重量比是10:10:1 ,千万要记住这个比例刚合适,水多水少都不好捻丸。

2)药粉中如有矿物类甲壳类丹类等不吃水的材料 则要从药粉重量中扣除这部分原料的重量 然后按扣除后的重量按比例加水。

3)如配方中含有油脂含量较大的药物 则需从药粉重量中扣除这些药物的一半重量计重按比例加水 因为含油脂的药物不吃水 或吃水较少。

4)在和面和捻丸过程中手上常常粘附大量药面 此时可将手在清水中沾湿在大面团上轻轻拍打手上的药面自然会附到大面团上 但不可频繁操作 否则面团水分增加太多不利捻丸。

5)如果用小型制丸机制丸 药粉和水和面粉的比例则需调整到10:9:1 同样扣除不吃水药物重量然后按比例配水 水分过多 常常粘附机器 麻烦多多。

6)手工捻丸耗时费力 粒度大小不均很难控制 没有耐心不可合药。

手工制作水丸的方法

1.器械:小型粉碎机一台,圆竹匾一只,大,中,小三种型号的铁丝筛各一只,喷壶一只。

2.制作:a,把所制丸剂的处方按分量称准,晒干燥,并打成细粉。

b.取白芥子适量(按药粉的比例,具体自己摸索),加少量水浸泡透,滤去水入竹匾中,撒上药粉少许,并用毛刷轻轻把白芥子打散开来,轻轻旋转竹匾,让药粉均匀粘在白芥子上,然后,把多余的药粉用细筛子筛去。

c.把粘上药粉的白芥子,放入竹匾,用喷壶喷少许水,以白芥子药丸表面微润,且互不粘连为度,再撒药粉—过筛—喷水—再撒药粉,等药丸稍大些,各用中,大号筛子选丸,如此反复循环操作,你想要多大的都可以,呵呵!

d.把制好的,大小一样的药丸摊放,晒干。

e.把晒干的药丸上色—打蜡——抛光。制作完毕!多动脑子,多动手,经验是摸索的,想当年俺可是费大劲,出大汗了的。可一看到自己的杰作,还是很欣慰的,自己制的药丸用的往往是自己的验方,再按要求把各药精心炮制,呵呵,临床上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疗效刚刚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