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特点分析:

1、试卷形式:本次考试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两部分各占50分。

2、考试范围:高一地理必修2的全部内容 。 二、试题特点

1、.知识点覆盖广,侧重能力的考查。

本试卷的试题基本覆盖了地理必修2所有的知识点,但是比较侧重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学生读图能力的考查。本试卷共有试题30道,其中15道题配有图表,平均每两道题就配一副图。大部分题干信息隐藏在图表中,学生必需通过阅读图表才能完成试题。部分图表题还出现两幅图进行对比的情况,增加了读图的难度和解题的思考量。

2、试题背景新颖,贴近学生生活。

本次命题充分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新课程理念,将生活中的事例大量引入试卷,成为试题背景。例如第(6)题,以漫画的形式引出城市问题,题目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又如第(18-20)题,以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读表,探究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

3、试题具有探究性,答案开放程度高。

试题探究性,答案开放性程度的提高体现了地理教学改革的方向,也符合地理高考改革的方向。例如第(22)题设置了新丝绸之路的问题。第(25)题设置了绿色食品的问题。28题所给的低碳经济,都能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并引发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和探索。都大大提高了试题的开放程度。 三、考试情况分析

(一)、选择题答题情况分析:

1、本次选择题共25题,为单选。人均得分达到32.8分。 2、失分情况分析:

第(1)、(2)、(5)、(6)、(7)、(12)、(18)、(19)、(22)、(25)题正确率均在80%以上,学生答题情况较好。

第(3题):有26%的学生选择B。是由于学生读图不认真,将人口自然增长率当成总量来判定。

第(9)题:有将近72%的考生错选(判定城市盛行风向)出现错误的原因不能很好的整合图中的信息,对城市布局和风向的关系不清,这说明我们平时训练不够,学生读图能力和审题能力有待提高。

第(16)题:该题考察工业区位的主要影响因素。给出技术,交通通达度和环境三个方面,判定工业部门。54%的学生对于选项中的工业部门主导因素不清。判断失误。

第(17)题同上 。

(二)、综合题答题情况分析:

由于我校为普通中学,学生普遍基础很差。本次综合题侧重于能力考察。尤其是知识的整合性很高。因此。学生答题情况很糟糕。第二卷绝大部分在12-20分之间。

第(26)题:考生的错误主要表现在①对早期城市的形成原因表述不清。答不到要点上。②对株洲、九江等城市不认识,形不成地理概念。

第(27)题:考生的错误主要表现在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分布不清,而对于商品谷物农业的特征基本没答。

第(28)题:共12分,绝大多数学生得分在4-5分。主要失误在于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与臭氧层的破坏原因分不清,更谈不上提出对策。2、中美在减排上的观点是总量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大部分学生仅把材料抄了一遍。对于原因,只有大约8%的学生谈到。

第(29)题:学生的主要问题还是审题不准,找不到要点,语言表达不清。

四、问题分析:

通过学生的试卷我们可以看出,得分率高的试题绝大多数是设问较简单,牵涉知识点少的问题,属于常规性的试题。而得分率很低的试题大都属于理解、运用性的知识,或是选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或是属于阅读分析的试题,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地理思维分析过程和知识面才能正确解答。从主观试卷中可以看出学生的问题主要表

现在:

1、基本概念掌握不好,基本原理理解不到位。 2、学生的读图能力有待提高。 3、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存在知识的盲点。 4、学生的地理表达欠规范。

5、学生心浮气躁,答题没有耐性。题目往往没有读完就盲目作答。

6、考试技巧仍然欠缺,非智力因素错误很多。错别字,语言不规范,答非所问„„

五、改进措施:

1. 立足学生实际,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我们面对的学生,基础很差,学习习惯也不好,作为高中学

生应有的地理读图能力、分析能力根本就不具备,即使一部分学生想好好学习,也感觉难道较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立足实际,心态放稳。将基础知识砸实,尽量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减轻障碍。同时在练习时,尽量降低难度,以建立学生学习自信心为主。

2.加强审题、读图能力训练

考生因审题失误而失分的情况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不认真”,而应当多考虑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是否掌握了科学的审题程序、审题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是否已经养成了科学的审题习惯。 本次考试失分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的读图能力太弱。学会阅读、使用和绘制地图,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通过地图判断地理事物的相互联系,理解地理现象的成因及其规律,这是地理学科教学的特色。因此在平时授课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读图习惯,对于不同类型的图形、图表按类进行归纳,按类讲解读图的技巧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3. 重视规范化答题和思路点拨

学生逻辑推理、理解分析方面的能力还不成熟,对于已学知识的迁移应用,以及通过阅读地图和文字材料,提取有用信息去回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较弱,许多学生往往理不清答题思路,地理语言组织表达的能力也较差。因此,在进行适量的练习训练基础上,应加强答题方法和答题思路的指导,规范学生用科学性的学科语言进行答题,以提高学生的地理表达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