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认识动物教案
【篇一:福建省幼儿园小班可爱的小动物主题教案】
小动物聚会
活动目标:
1.愿意用完整句向同伴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
2.能够用肢体语言表达对动物的喜爱。
3.巩固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物体。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幼儿每人带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玩具或动物图片、照片来园。
活动过程:
一、参加联欢会。
1.以组织幼儿参加“动物联欢会”的形式引人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2.引导幼儿带着自己的动物玩具或动物图片、照片参加“动物联欢会”。
二、介绍小动物。
1.出示小兔图片,向大家介绍:我最喜欢的小动物是小兔。
2.鼓励幼儿用完整句“我最喜欢的小动物是xx”介绍自己带来的小动物的名称。
小结:今天我们带来了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每位小朋友喜欢的小动物都不一样,有的小朋友喜欢小兔,有的小朋友喜欢小狗,有的小朋友喜欢小乌龟??这些小动物都很可爱。
三、和动物交朋友。
1.引导幼儿对自己的小动物说一句“悄悄话”,并用肢体语言表达对动物的喜爱,如抱抱小动物、亲亲小动物等。
2.提醒幼儿带着自己的小动物寻找其他小朋友的小动物做朋友,引导幼儿向同伴相互介绍自己带来的小动物的名称、外形特征。
3.鼓励幼儿与同伴学一学自己带来的小动物的叫声和走路的姿态。
四、送动物回家。
1.出示教育挂图,引导幼儿说出图片中动物的名称。
2.鼓励幼儿将自己带来的小动物摆放在相应的图片下方,布置成“小动物展览会”。如:小鸡玩具或照片摆放在教育挂图小鸡图片下方,挂图中没有的动物分类摆放在边上。
3.引导幼儿操作《数数小动物》,教师给予指导。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利用“小动物展览会”玩“动物园”的角色游戏,丰富幼)l对动物的认识。
2.语言区提供《认识动物》的教育挂图,供幼儿观察讲述。
3.操作区提供各种小动物的拼图,让幼儿操作。
可爱的小兔
活动目标:
1.观察、了解小兔的外形特征。
2.尝试模仿小兔跳。
3.体会亲近小动物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1)小兔一只, 小白兔、小灰兔、小黑兔图片各一张,青菜、胡萝卜若干
(2)音乐《小兔跳》,播放器。
活动指导
一、认识小兔。
1.以有个“小客人”要来班级做客为话题,引导幼儿猜猜:眼睛红红的、耳朵长长、尾 巴
短短、长着三瓣嘴的小动物是什么?
2.出示小白兔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兔的外形特征,并借助看一看、摸一摸等方式进一步感知小兔的眼睛、耳朵、皮毛和尾巴,了解小兔的外形特征。
3.提问:小兔子是什么样子的?小兔子的毛都是白色的吗?
4.依次出示小灰兔、小黑兔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感知各种兔子的基本特征。
小结:兔子是一种温顺的动物,它们都有长长的耳朵和短短的尾巴和三瓣嘴,兔子身上的皮毛不全是自色的,还有灰色和黑色的。
二、喂喂小兔。
1.提问:小兔子最喜欢吃什么?
2.鼓励幼儿选择青菜、胡萝卜等给小兔子喂食,看看小兔子爱吃什么?吃东西时嘴巴是怎样动的?
小结:小兔子最爱吃胡萝卜、青菜等食物,小兔子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关心爱护小兔子。
三、学学小兔。
1.引导幼儿观察:小兔子是怎么走路的?
2.提出大家都来模仿小兔蹦跳走路的建议,引导幼儿边学念儿歌“小兔小兔真可爱,长长耳朵竖起来,短短尾巴摇摇摆,蹦蹦跳跳真可爱”,边做相应的蹦跳动作。
3.播放《小兔跳》音乐,引导幼儿学习“小兔跳”。
动作说明:
两脚自然开立,屈膝微蹲,同时两臂屈肘举在胸前,手心向前,模仿兔子状。
①一②小节:面向左前方跳一次,再向右前方跳一次。
③一④小节:动作同①一②小节。
⑤小节:面向正前方,原地屈膝两下,同时左手叉腰,右手放头上(手心向前),竖起手指向前挥动招两下。
⑥小节:动作同⑤小节,左右手动作交换。
⑦一⑧小节:两臂屈肘举在胸前,向前连跳三次。
活动延伸:
1.将小兔子饲养在自然角中,让幼儿喂养一段时间,激发幼儿爱小动物的情感。
2.欣赏故事《小兔乖乖》,并指导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3.请家长阅读亲子手册《小兔挂饰》,与幼儿一起做做、说说。
小狗汪汪
活动目标:
1.对折纸活动感兴趣。
2.喜欢哼唱歌曲,熟悉歌曲旋律。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1)每组各种彩色正方形纸若干张;油画棒数盒。(2)已折成的小狗样品若干。
(3)音乐《哈巴狗》,播放器。
活动指导
一、神秘的脚印。
出示教育挂图《小狗汪汪》,以神秘口吻请幼儿猜测:这是谁的脚印?
二、学习折小狗。
1.引导幼儿认真观察范例,说出折纸小狗头的主要特征(三角形、耳朵弯下来等)。
2.引导幼儿折纸,重点学习对角折法,提醒幼儿折三角时要角对角、边对边、抹平,折好后要涂上小狗的眼睛。
3.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完成后请个别幼儿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
三、哼唱歌曲。
1.启发幼儿说说与学学小狗的叫声。
2.教师播放《哈巴狗》音乐,示范用“汪汪”声哼唱歌曲。
3.鼓励幼儿学用“汪汪”声哼唱歌曲,熟悉歌曲旋律。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学唱歌曲《哈巴狗》。
鱼儿游呀游
活动目标
1.认识鱼的外形特征和习性。
2.尝试随音乐旋律做动作,体验模仿鱼儿游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1)自然角饲养金鱼、泥鳅、娜鱼等。(2)每桌提供一盆鱼及少量饲料、面包屑等。(3)螃蟹、虾、螺、贝等的图片。
活动指导
一、观察小鱼。
2.启发幼儿思考:鱼儿喜欢吃什么?
3.指导幼儿取少量饲料、面包屑喂鱼,观察鱼儿吃食的情形。
二、鱼儿的秘密。
1.提问:鱼儿住在哪里?它们喜欢吃什么?它们是怎样游来游去的?
小结:鱼儿住在水里,它们喜欢吃水里的一些浮游生物、小虫子,也喜欢吃面包屑和饲料。鱼游来游去的时候,尾巴会一摇一摆地摆动。
2.组织幼儿讨论:鱼儿有朋友吗?有哪些朋友?
3.出示螃蟹、虾、螺、贝等动物图片,帮助幼儿了解小鱼的朋友。
三、鱼儿游游游。
1.教师朗诵儿歌《鱼儿游》,鼓励幼儿随着音乐自由模仿鱼儿游的各种动态。
2.提醒幼儿小心地将鱼缸送到饲养角中喂养,提出继续观察鱼儿生活的要求。
活动延伸
1.教室一角或走廊的墙面上布置池塘或小溪的背景图,让幼儿在背景图上绘画或撕贴小鱼、小虾、螺或水草等,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水里动物的生活习惯。
2.组织幼儿玩音乐游戏“捉鱼”。
小乌龟
活动目标:
1.了解乌龟的外形特征。
3.2.尝试表现乌龟的动作。
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乌龟若干。
一、实物激趣。
1.出示乌龟,引起幼儿兴趣。
2.将手中的乌龟放在地板上爬行,引导幼儿观察。
二、观察乌龟。
1.在与乌龟近距离的接触中,重点引导幼儿观察乌龟的外形特征与爬行方式,鼓励幼儿尝试用手指轻轻碰碰小乌龟的头,看看它所做出的反应。
2.启发幼儿用语言描述看到的乌龟,引导幼儿学说“伸”“缩”“慢慢地”等词语。
小结:乌龟有四条短短的腿,它的头可以伸缩,有一条小小的尾巴,还有硬硬的龟壳。当乌龟遇到危险的时候就会把头缩进龟壳里,等安全后再把头伸出来活动。
三、模仿游戏。
1.提出游戏建议:教师和小朋友分别扮演龟妈妈和龟宝宝,大家一起来玩乌龟外出游玩的游戏。
2.引导幼儿随音乐节奏慢慢地爬行,提醒幼儿手膝着地、动作协调,不时地做一些伸缩脖子、翘翘屁股等动作;增强游戏的趣味性。
3.游戏玩法:幼儿随音乐模仿乌龟爬,当听到“敌人来了”的口令时,应赶紧将头和脚都收缩起来,安静不动,等听到“敌人走了”的口令时,才可伸出头、脚继续爬行。
4.游戏反复进行,根据幼儿动作的敏捷性、协调性调整游戏的速度。
活动延伸:
1.美工区提供纸碗、瓶盖、图画纸、彩纸、水彩颜料、棉签、核桃壳、橡皮泥、纸碟、塑料碗,已裁剪好的乌龟四肢、尾巴和头等,让幼儿制作乌龟。
2.请家长阅读亲子手册《龟兔赛跑》,与幼儿一起做做、玩玩。
3.在自然角饲养小乌龟,提醒幼儿隔几天给乌龟喂一次食,并启发幼儿观察乌龟喜欢吃什么。
4.组织幼儿进行“乌龟走迷宫”小实验。
鸡码妈和鸡宝宝
活动目标
1.知道母鸡会下蛋、孵小鸡。
2.巩固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物体。
3.体验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1)母鸡下蛋的视频,小鸡破壳而出的视频或图片。(2)小鸡图卡若干,大点数卡两套。(3)分别画有1条虫、2条虫、3条虫的卡片若干。
活动指导
一、鸡妈妈下蛋。
1.模拟母鸡下蛋的声音,引导幼儿自由交流:这是谁在叫?鸡妈妈在做什么呢?
2.组织幼儿观看母鸡下蛋的视频,指导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出鸡妈妈下了几个蛋。
3.引导幼儿操作《点数鸡蛋》,教师巡回指导。
二、帮助找小鸡。
1.幼儿观看小鸡破壳而出的视频或图片。
3.组织幼儿到贴有小鸡图卡的草丛中与同伴一起玩“找小鸡”的游戏,并交代游戏规则。
4.幼儿分享交流:我找到了x只小鸡。我在图卡上贴上了x个圆点。
三、捉小虫喂鸡。
1.将小虫的图卡随意洒落在地上,引导幼儿玩游戏“捉小虫”。
2.幼儿动手捉“草地上”的小虫,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捉到了几条虫。
3.引导幼儿将捉到的小虫送给鸡宝宝吃,要求一只小鸡吃一条小虫,两条小虫的卡给两只小鸡吃。
猜猜它是谁?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常见动物的认识。
2. 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1)“奇妙的口袋”一个,内装有鱼、乌龟、兔、鸡、鸭等图卡 。(2)各种动物的拼图若干。
活动指导
一、看一看、猜一猜。
1.教师模仿某一动物的动作,引导幼儿根据动作猜一猜是哪种动物。
2.出示“奇妙的口袋”(口袋里放有鱼、乌龟、兔、鸡、鸭等动物的图卡),请幼儿轮流从袋子里抽出一张图卡,并说出图片上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引导其他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动物。
【篇二: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认识动物】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认识动物”
活动目标: 认识小动物
1、认识动物,并且了解熟悉动物
2、 乐意并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能在活动中大胆发言,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准备:
教具:各种动物的图片
活动过程:(律动)
一、认识动物。
教师出示卡片。师:小朋友,你们你们能告诉老师你们喜欢动物吗?
幼儿:
教师:那小朋友们都喜欢那些动物啊。
幼儿:
教师:老师这里有几张动物的图片,不知道小朋友们认识它们吗?{出示动物图片,并让幼
儿一个一个回答}
教师:小朋友们知道青蛙喜欢吃什么吗?
幼儿
教师:那青蛙就是益虫对不对啊。
幼儿
教师:那小朋友们知道青蛙的天敌是谁吗?
幼儿
教师:小朋友们真聪明。
(依次拿出 蜻蜓 兔子 大象 老鼠 等)
教师:小朋友们了解这些动物了吗?
幼儿
小朋友们真聪明,那老师带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好吗?
幼儿
二、游戏活动。
(1)、师:小朋友,既然你们说你们了解动物了,那老师请出两位小朋友上台来做游戏,老师来出示图片,让下面的小朋友来提示,但是不能说出动物的名字,下面的小朋友只能提示3次,让两位小朋友来猜 好不好。回答对的小朋友 ,老师这里有奖励的! 幼儿:
(出示图片,并且让小朋友们来猜, 鹅 狐狸 考拉 松鼠 麋鹿)
注意夸奖幼儿
例如:小朋友们真聪明,真棒。
教师:小朋友们觉得这个游戏好不好玩? 那小朋友们还想不想在玩一个游戏呢? 那请4位小朋友们上台来! 老师出示一张图片由第一个小朋友来看,其他3位小朋友不许看,看完小朋友画在黑板上,画完以后由第二个小朋友看,看完老师把第一个小朋友画的擦掉,由第二个小朋友画,一次类推下去,一直到最后一个小朋友画完,大家看最后一个小朋友画的对不对。
(出示麋鹿图片)
小朋友们都知道今天学到了什么了吗?
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了!
【篇三:小班游戏活动教案:《认识小手》】
小班游戏活动教案:认识小手
一、活动背景
小手是幼儿最常用、最熟悉的身体部分,他们每天用小手做许多事情。但幼儿对自己的小手认识还不是很明确,不能分辨和说出自己手指的名称。因此借小手这个主题我设置了本次游戏活动——认识小手。主要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认识小手,喜欢小手,知道保护自己的小手。这个主题活动融合了游戏式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来体验活动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参与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掌握五根手指的名称。
2.能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相关音乐、视频。
四、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举你的双手摆一摆”进场
师:今天来到了大活动室,看看后面是不是有很多的客人老师啊?现在我们就以特殊的方式向客人老师们打声招呼,好吗?(师幼一起边说边做:拍手、跺脚,一起点点头。拍手、跺脚,扭扭小屁股。拍手、跺脚,转个小圆圈。拍手、跺脚,问声老师好!)
(二)游戏:听我说,跟我做“请你像我这样做”
师:嗯,我们小二班的宝贝们真有礼貌!首先,我们先来活动活动我们的身体。
师幼一起做(教师边说边带幼儿做动作: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依次拍头、拍肩、掐腰、拍屁股、拍腿坐好)。
师:嗯,宝贝们做得真棒!刚刚你们都用身体的哪个部位拍的啊?
小结:嗯,我们的小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小手朋友。
(三)认识小手,说出其名称
师:老师今天要考考宝贝们,看看你们能不能说出它们的名字?依次出示右手、左手,问这是哪只手呀?
幼:右手,左手。
师:宝贝们都有几只手呀?(两只手)
小结:两只手,我们也叫它一双手。一起说一下,一双手!那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右手。(出示右手,幼儿依次认识手心、手背、手掌、手指头。)
师:它们都是好朋友,老大叫什么呀?(大拇指)
师:边做动作边唱大拇指歌(此时幼儿和教师一起做)。
师:依次认识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
师:都认识了小手,现在我们来做一套手指操。请小朋友们跟着我把手指一个个伸出来。大拇指睡了,食指睡了,中指、无名指、还有小拇指大家都睡了。(嗯,大拇指醒了,食指醒了,中指、无名指、还有小拇指大家都醒了,伸伸腰都醒了。)五、手指游戏:“剪刀、石头、布。”
师:啊,我们都认识了小手朋友,我们的小手不仅能做很多事情,而且还会变魔术。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玩一玩,伸出你们的小手,一起来玩游戏。(教师一边念儿歌,一边带幼儿做游戏。)
儿歌:
剪刀石头布,剪刀石头布,一把剪刀,一块石头,我是小白兔。
剪刀石头布,剪刀石头布,一把剪刀,两把剪刀,亲亲小白兔。
剪刀石头布,剪刀石头布,一把剪刀,一块布,抓住了小白兔。
剪刀石头布,剪刀石头布,一把剪刀,一块石头,我是蜗牛,不是免。
剪刀石头布,剪刀石头布,一块布,二块布,我是章鱼,不是免。
游戏反复玩两遍。
六、播放视频歌曲:走路
师:我们的小手可真神奇啊!它不仅可以变小白兔、小蜗牛、章鱼,还可以变出很多的小动物,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一首歌曲,听听看除了小白兔,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来了。(播放歌曲,
走路。)
师:谁来了?
幼:小鸭子、小乌龟、小花猫。
师:嗯,你们的小耳朵真灵巧,都听出来了,那下面我们就跟着音乐一起再表演一遍给客人老师看好吗?(师幼一起表演走路。)
七、总结
师:小朋友们表演得真好,那下面你们就拉着自己的好朋友,开着小火车一起出去做游戏好吗?(“开火车”游戏结束。)
八、活动延伸
1.在一日活动中让幼儿反复练习伸手指、说指名游戏。
2.在日常生活中,知道保护自己小手的一些方法。
3.开展“我的小手真能干”的活动,鼓励幼儿用自己的小手在家里为爸爸妈妈服务,为自己服务,为集体服务。
九、教学反思
选择这节课是因为小班幼儿初入园,生活常规没有形成,不会保护自己的手。所以我选择
“认识小手”这节集体教育活动,希望能帮助幼儿认识和说出手的名称及其作用。本活动以“幼儿的手”为切入点,在施教过程中,主要采用了观察法、游戏法、谈话法和感知操作法等教学方法。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孩子们对玩手指游戏非常感兴趣,也非常认真。活动开始,我带领幼儿做游戏“请你像我这样做”一边拍手
、一边做动作,来感受小手的灵活和有趣,进一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诱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观察,让他们自己发现手上有什么,有几个手指,并进行手指名称的认识。在游戏活动中加入了幼儿常做的有关小手的小游戏,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小手的能干。幼儿的主动参与性强,又大大地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