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谈多媒体辅助课件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谈多媒体辅助课件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

人和九义校 吴红梅

信息技术给我国的教育事业带注入了新鲜血液,它的发展冲击着传统的“以教室为环境、以教师为中心、以纸介教材为工具”的封闭式、单向传输的课程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那么,如何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实现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融合,下面浅谈一下自己的实践与理解。

作为一门中学主要学科数学,教学手段一直以来似乎就是那么单调,黑板加粉笔,偶尔加一些模型。由于学科自身的特点,的确没有某些学科形象、生动、具体,所以学起来比较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此身为数学老师也不得不苦思瞑索,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然而往往是美中不足,事与愿违。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数学改革带来一片生机,值得数学教师积极推广。

如今的数学教学中,一直都在强调创设情境,如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思维情境,创设学习情境等等,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愿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愉快,促进创造思维的发挥,而多媒体课件在创设情境方面有独到的长处: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模拟仿真各类情境,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化不可见为可见,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多变为简洁明了,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不但可以创设情境,而且可以充分表现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学习。例如:数学课中函数图像的移动变化过程、勾股定理的形成原理、各种公式的变形过程,几何学中的物体的立体图形,应用题中各种现实问题如何转化为数学模型等等,这些问题学生不易理解,但运用视频或动画手段展示其过程,则可顺利地引导学生突破思维障碍,使

原本艰难的数学教学活动充满了魅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具有良好的交互性。教师的\"一言堂\"使学生丧失了许多亲自操作的机会,故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弱,而多媒体辅助课件教学时内含的现代声传技术,可以复制、再现、编排不同人的声音,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口语训练条件,利用计算机虚拟技术开辟各种仿真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实验操作环境,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操作实践机会较多,而教师则可以更多地担负起辅导员的角色。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不仅可以在内容的学习使用上提供良好的交互控制,而且还可以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学习,更好地体现出“因材施教”的原则。

信息技术具有极大的共享性。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信息的自由传输,使得教育在全世界的交换、共享成为可能。以网络为载体的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资源的共享成为可能。

信息技术具有巨大的容量。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开拓学生视野,提高教学效率。如:在数学课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欣赏图片资料、视频剪辑,对每章的有关阅读材料中进行切实宣传;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再现历史,特别是有关数学科学家的人生经历及其科研成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大量的巩固练习,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其练习效果非常之好,能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传统练习方法不可比拟。

信息技术还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在中学数学中有很多内容适合于进行多媒体教学:比如函数图像问题,例如研究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图像,对参数赋予不同的值就有不同的图像,充分体现了数学中的数形结合的动态效果;定值问题,例如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不论其形状如何变化,结论始终保持不变;轨迹问题,如平面解析几何中有关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的问题;空间图形问题,如截面问题,立体图的展开问题等;另外,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图形或较难画出的图形利用计算机作出来,也很有优势,例如,正、余弦函数的图像,圆的渐开线,等速螺线等,这些都让学生深深体会到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着很多的优点和长处,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信息技术有着这么多的优点就一味地追求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课件去上课,也不能为了用信息技术而用信息技术去上课,我们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辅助教学正是因为其有着很多的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长处,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我们还应该注意一些问题:

1) 设计数学课件要力求简洁,清晰,能促进理解,对于可用可不用或根本就不适合用的内容,则没有必要强加使用计算机。例如,一堂课只是需要书写文字或公式,那就不如不用;又如初中讲授尺规作图时,如果用电脑演示则缺乏真实感,效果反而不好,倒不如教师在黑板上用直尺和圆规作图印象深刻;再如,用动画将一个容器中的液体倒入其它容器中探求两几何体的体积关系的方法,不如用实物演示直观可信。

2) 选好材料后,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再由计算机知识比较好的教师来进行课件的设计。课件的设计一定要符合数学原理,不要让学生产生误解。例如,在设计三角函数y=A?sin(w x+ j )的图像变化规律的课件时,把周期改变之后,却忘了把相应的j值也进行改变,导致平移位置不准确。

3) 尽量不要在课件中加入太多声音,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于动画,在不同的年级可以有所不同。对于初中生,在课件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动画,以增强趣味性,因为初中生贪玩,追求新奇。而对于高中生,则没有必要搞得太多。

4) 使用课件要注意控制节奏,重视学生的思考与参与,如果用电脑给出例题或习题的解答过程的话,必须注意要一步一步的给出来,而不应一下子给出全部答案,否则学生上课就会象看电影一样,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例如讲授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时,在得到结论:“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之后,继续向学生提问“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如何?”此时不急于把结果在电脑上显示出来,而是先让学生想一想再给出答案,通过这种方式来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

5) 提高课件的利用率,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课件放到互联网上供学生下载(或直接让学生用软盘拷贝回家),同时也可供其他教师借鉴。把课件拷贝给学生,让他们回家边操作边复习,可以强化知识的获取过程,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自己探索一些新的结论,这种做法会受到多数学生的欢迎。

多媒体课件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改善了老式教学媒体的表现力和交互性,促进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提高了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注意处理好选材、节奏、制作方法及课件的利用率这些问题。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的话,多媒体辅助教学下的数学教学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