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2016.11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百舸 沉疴 苛捐杂税 一气呵成 ....B.遏止 揭晓 残碑断碣 竭泽而渔 ....C.寒暄 渲染 煊赫一时 喧宾夺主 ....D.憔悴 淬火 出类拔萃 心力交瘁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难道我不该与土地息息相通吗?我自己不也是一部分绿叶与青菜的泥土吗? ....B.即使是愤世嫉俗的可怜人和最最忧悒的人也能在大自然中找到最甜蜜、最天真和鼓 ....舞人的伴侣。
C.狼的嗥叫使那些在夜里听到声音,白天去察看狼的足迹的人毛骨悚然。 ....
D.我们的团支部是一个特别能战斗的集体,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总是不甘落后,首当 ..其冲,多次受到学校的表扬。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人类还未有家的意识与家的形式之前,几乎是在无休止的迁徙中生活的。
B.被名利弄得鬼迷心窍的人,理智已经无法支配他,于是他一头栽进那不可抗拒的欲念,驱使他这样去做。
C.若遇到风和日丽的午后,不但你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奇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D.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读者心中唤起新的共鸣。 4.在下面一段文字画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桥真是奇妙的东西。 。于是你超然世外,不为物拘,简直是以桥为鞍,骑在一匹河的背上。河乃时间之隐喻,不舍昼夜,又为逝者之别名。然而逝去的是水,不是河。 ①但是人上了桥,却不急于赶赴对岸,反而耽赏风景起来
②让重吨的魁梧把你凌空托在波上,背后的岸追不到你,前面的岸也捉你不着 ③不但可以仰天俯水,纵览两岸,还可以看看停停,从容漫步
1 / 10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④它架在两岸,原为过渡而设 ⑤原来是道路,却变成了看台
⑥爱桥的人没有一个不恨其短的,最好是永远走不到头
A、④①⑤③⑥② B、⑤④⑥②③① C、⑤③①④②⑥ D、④①⑥②③⑤ 5.将下面的五句诗删去一句,再将余下的排序组成七绝,顺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绿阴冉冉遍天涯 ②青草池塘独听蛙 ③秋庭暮雨类轻埃 ④林莺啼到无声处 ⑤门外无人问落花 A、③②④⑤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6~9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①顾安所得酒乎 ②道士顾笑,予亦惊悟 ..B.①履巉岩,披蒙茸 ②至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C.①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2 / 10
B、⑤①④②
C、①②⑤④
D、⑤③②①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D.①攀栖鹘之危巢 ②正襟危坐 ..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归而谋诸妇 ②侣鱼虾而友麋鹿 ..B.①凛乎其不可留也 ②洋洋乎与造物者游 ..C.①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②醉则更相枕以卧 ..D.①予亦悄然而悲 ②輮使之然也 ..
8.下面是关于《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的比较,说法有误的一组是(3分) A.前赋写江上秋月,景色宁静清爽;后赋写江岸冬景,境界寥落幽峭。 B.前赋以谈玄说理为主,议论风生;后赋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奇境迭出。
C.前赋以入梦结,表现作者暂得解脱的旷达;后赋以梦醒结,表现作者内心的矛盾与苦闷。 D.前后二赋都是以情感变化为线索,情、景、理浑然一体,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曲折变化及心理矛盾的解决过程。
9.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3分)
⑵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3分)
⑶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3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渔翁①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②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此诗为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②欸(ǎi)乃:拟声词,摇橹声。 ⑴全诗按时间顺序叙写了渔翁的生活场景,请简要概述。(3分)
3 / 10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⑵“欸乃一声山水绿”一句中,“绿”虽是一字之微,而全境俱活。请简要赏析。(4分)
⑶此诗与《江雪》中都出现“渔翁”形象,两首诗中作者借“渔翁”所抒发的情感各有侧重。请作简要分析。(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沁园春.长沙》) ⑵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⑶ ,无以至千里。(《劝学》)
⑷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师说》) ⑸位卑则足羞, 。(《师说》)
⑹ ,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庄主人》) ⑺ ,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 ⑻驾一叶之扁舟, 。(《赤壁赋》)
五、现代文阅读(一)(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华阴老腔 邢小俊
⑴这一群人,似乎刚刚从田地里疲惫归来,在自家的院落里放稳锄头,把牛儿拴牢在槽上,身上分明还沾满了泥土的新鲜和芬芳。
⑵他们静默地在那里歇息,或蹲或站,横七竖八,像一群姿势各异的泥塑,神情沉稳。身后,是大片的玉米地,更远处是连绵的像馒头一样的黄色土丘,丘与太阳平行,中间是死一样静寂。
⑶“繁花似锦地,八水把城绕!”猛地,似乎天上滚过一声惊雷!一人啸起,满世界帮腔。这些人像忽然惊醒的兵马俑,全都充满力量地扭动起来。从无到有,之间没有一点迹象,从无到盛,之间没有一点过渡——这小小的场地瞬间就蒸腾起巨大的势能,静谧的空气也立即变得燥热不安起来,先前困倦的世界突然变得亢奋异常,浑圆连绵的黄土沟壑似乎也被激活了,黄尘漫天……
4 / 10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⑷吼叫中,扭动中,他们成了当年汉唐帝国的子民。青布裹头,悬汉罐烹调,独尊儒术,吼老腔自娱,显古国的荣耀和自信。
⑸定睛看,他们手中分明操着家伙——自制的板胡、大号、手锣、勾锣、铰子、梆子、铃铃等乐器,粗糙、简易,却有力。那个精廋的老头,没有乐器,却坐在那条四尺长的四腿木板凳上舞动着他的铜烟袋,像指挥着他的千军万马。
⑹“太阳圆月亮弯都在天上,男人笑女人哭都在炕上…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天在上地在下你娃甭牛……”说不尽生活的简洁而厚重,命运的斑驳与苍凉。
⑺“一颗明珠卧沧海,浮云遮盖栋梁才。灵芝反叫蓬蒿盖,聚宝盆千年土里埋……”说不尽的英雄落魄,明珠暗投。
⑻ “将令一声镇山川,人披盔甲马上鞍,大小三军齐呐喊,催动人马到阵前,头戴束发冠,身穿玉链环,胸前狮子扣,腰上跨龙泉……”一声吼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紧锣密鼓的敲击,恍惚间髯口黑面的将军上了阵,刹那间,重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剑戟撞击,马蹄踏踏,尘烟弥漫,人喊马嘶。
⑼你看,这些歌者,他们无一例外地全投入进去,容不得羁绊,容不得压抑,容不得委屈,容不得平庸! 所有人都在表现,所有人都是主角!
⑽观者无不惊愕!小小的心胸无不被强烈激荡和震撼着。被俗世生活压迫而变得逼仄窄狭的心胸,瞬间开阔舒坦,英雄之气喷薄而出,恨不得挥刀催马与贼厮杀!
⑾此时,领首者情绪愈发激烈,他仰天长啸,唱词激昂,豪迈奔放,像在倾诉,似在号哭。受到感应,那位蹲坐在板凳上的精瘦老人猛地跳将起来,疯了一样抄起板凳,抡过头顶,举起,举起,再举起,像竭力要用四腿长凳撑起天。板凳再放下来时,一手狠狠地摁着,腾出来另一只手,抓起一块惊木狠狠地击打板凳面,那令人惊诧的哐哐响声不啻惊雷轰鸣,围观者、帮腔者齐声吼叫。
⑿拉坡号子冲破天,枣木一击鬼神惊!观者的眼睛睁大了,头发竖起来了,额上的青筋跳蹦,视觉、听觉都在经受着最大的冲击和撕扯!
⒀轰隆隆,轰隆隆,轰隆隆,千里的乌云万里的闪电,千军万马冲撞与撕咬,嚎叫,乞求,呻吟,大笑,哭诉,痛苦抑或快乐,悲欣抑或麻木,世界在战栗着……你已听不到了唱腔,你已看不见了人,你只感觉一团躁动的热量和能量在呼啸,在聚集,在奔突,在疯狂而执拗地寻找某一个出口……
⒁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不知天底下发生了什么事情——像一阵狂风骤雨猛地刹住了阵脚,说停,它就戛然停止了,似乎什么也不曾发生过。
⒂在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静!世界似乎毁灭过了,又似乎重生过了!
5 / 10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⒃“姓姚,家住桃园桃花坞,人面桃花相映红……”一耄耋老翁分开众人,走到人前,穿青衣,面容清秀,身材精瘦,吱吱呀呀,唱词寥寥,简洁而意味深长。
⒄他描述的家在渭、洛、黄河交汇处,这里曾是重要的水路码头,千帆竞进,逆水行舟,千百纤夫,光膀赤脚,拉纤曳船,叩舷而歌——这些来自生活最本源的歌吟,散发出黄土地的激情、豪迈。
⒅人如蝼蚁,河流滔滔!他们世世代代站在这厚土上呐喊、啸叫,直起直落、宽音大嗓,这中国古代酣畅淋漓充满阳气的“摇滚”啊——好一个华阴老腔!
⒆朝代更迭,人事兴覆!他们一茬茬出生、茁壮、老去,重归泥土,好一个黄天厚土啊——好一个华阴老腔!
⒇大地却总是默然无语!以沉睡的姿态,吞噬一切,悲欣交集!
(摘自2015年9月5日第8版《人民日报》,有删改)
12.开头两段文字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4分)
13.本文中间画线部分写的“精瘦老人”属于“歌者”还是“观者”?文中是怎样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6分)
14.文中运用大量笔墨细致描绘了“华阴老腔”的演唱场景,请简要概述“华阴老腔”的丰富内涵。(4分)
15.文章最后说“大地却总是默然无语!以沉睡的姿态,吞噬一切,悲欣交集!”作者为什么说“悲欣交集”,试结合全文探究。(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语词的化石 周国平 6 / 10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⑴尼采对于理性的批判,还有一个不可不提的方面,就是对于语言的批判。
⑵语言对于真实意义的遮蔽作用及其所引起的混乱,已经引起现代西方哲学界的普遍注意。逻辑经验主义由此而把哲学的使命归结为分析语词的意义,使命题得到澄清。由此,语义学一时风行。存在主义、现象学等非理性主义流派也愈来愈重视语言问题,试图探索某种对话式直接沟通的途径。尼采的作用是提出了问题,揭露语词的遮蔽、迷惑和歪曲作用,至于如何解决问题,则要留待后人了。
⑶尼采说,古人造一个词,便以为他们有了一种发明,但在事实上不是这样。他们触到一个问题,警告后人不去解决它,于是造了解决的障碍物。现在我们碰撞到许多化石似的语词,即使碰断一条腿,也不能破一词。他说:“看到事物如何称呼比起它是什么来远为重要,这使我极为劳神而且不断地极为劳神。事物的称呼、名字和外貌,价值、流行尺度和权衡,原来多半是一种错误,一种任意性,像一件衣服加于事物,与其实质乃至表皮全然无关——由于对它们的信仰,以及一代代的生长,渐渐长到事物之上和事物之中,化作了事物的躯体;开始的现象最后几乎总是变成本质。” ⑷语词只能表示事物的一般,不能表示个别。在尼采看来,问题不止于此。更严重的问题在于,语词在形成之初就带有任意性,可是一旦形成就取得了支配我们思想的威力,我们把语词看得比事物本身还重要。生活在语词之中,与事物本身却越来越隔膜了。
⑸尼采指出,语词中只有描写各种极端程度的内心生活的词。因此,我们就惯于在没有语词的状态中不再作精密地观察了,因为在这状态中较严密地思考是很痛苦的;甚至以为语词终止之处,我们存在的领域也随之终止。愤怒,仇恨,爱,同情,贪婪,认识,快乐,痛苦,这些都是极端状态;较和缓中度却常常呈现在前的内心状态,是没有语词表示的,而恰恰是这些状态织出了我们的性格和命运之网。”“我们真正的经验全然不是饶舌的。它们即使想要,也不能够传达自己。因为它们缺乏语词……即使是自己的思想,也不能用语词完全表达出来。”
⑹人的大部分内心生活是无意识的,它们当然不能用语词表达。即使是被意识到的东西,例如自己的思想,或某种情绪状态,也不能用语词完全表达出来。语词夺去了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个人性,把它们一般化了。就拿那些有语词可表示的极端心境来说,一种痛苦不同于另一种痛苦,一种欢乐不同于另一种欢乐。你一旦用语词来表达你的痛苦或欢乐,每个人都将按各自的经验来理解,结果还是夺走了你的痛苦或欢乐的个人性。愈是独特的思想和情感,就愈是难以表达。有独特个性的人每每感觉到这种不能表达的痛苦。
⑺使尼采感到不满的是,人们不但不去揭穿语言的遮蔽作用,反而有意无意地借助语言的遮蔽作用来逃避自我,逃避深刻的内心生活。“大家都需要语言的闹铃,人生有了这些闹铃,就似乎热闹而繁荣了……大家都害怕任何回忆或任何内向的凝视。”在现代西方社会中,语言的非个人性使
7 / 10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它成了操纵个人的有效工具。商业广告,新闻广播,竞选演说,大众传播媒介,各式各样的语言闹铃响成一片。人人争着说话,可是谁在思想呢?愿意思想的人又到哪里去找一块安静的地方呢?……
(选自《南方周末.文化》,有删改)
16.第3段中尼采感到劳神的原因是什么?请作简要概括。(6分)
17.尼采为什么把语言比成“化石”“闹铃”?
18.结合全文,概括尼采所揭示的语言的两个遮蔽作用及其后果。(6分)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70分)
鲁迅先生说: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是的,这就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与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充满了太多的未知和梦想,也有着太多的责任和追求……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感想?
要求:请以“远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立意自定;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8 / 10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2016.11
1.D(A:gě/kē/kē/hē B:è/jiē/jié/jié C:xuān/xuàn/ xuān / xuān D:cuì) 2.D(“首当其冲”,指首先受到冲击,多指不好的事情,与语意不合。)
3.D(A:缺主语,把“在”与“人类”对换位置。B:主语不一致。C:把“你”和“不但”互换位置)
4.A 5.B
6.B(A:前者作“但是”讲,表转折;后者作“回头”讲,动词。B:披:拨开。C:前者作“恰巧、正好”讲,副词;后者作“共同享用”,动词。D:前者作“高耸”讲,动词;后者作“端正”讲) 7.B(A:前者表承接关系,后者表并列关系。B:都用于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C:前者表目的连词,可译为“来”;后者用于修饰与被修饰之间,相当于“而”。D:前者用于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后者是代词,译为“这样”)
8.D(后赋非情、理、景交融,也不是以情感变化为线索,更没有写出矛盾解决过程。)
9.⑴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听”“休”及句意通顺,各1分。)
⑵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族是不屑与他们并列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竟然反而赶不上他们。这真是很奇怪啊!(“不齿”“乃”及句意通顺,各1分。)
⑶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与麋鹿为友。(状语后置、“渔樵”词类活用、“侣”“友”意动用法,各1分。)
10.⑴首句写渔翁夜宿西山,静谧、安详;次句写清晨醒来,汲水燃竹,生火做饭,清新、轻松;后四句写渔翁日间摇橹行舟,顺流而下,闲适、自在。(一点1分,共3分)
⑵此句中着一“绿”字,不仅写出山水之清新自然之态,同时也呈现出动态之美(“欸乃一声”打破山水的清寂,增添几份活力)(2分)。表达了诗人对眼前山水美景的喜爱和对悠闲恬静生活的向往。(2分)
⑶《渔翁》一诗中作者借“渔翁”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超然世外,志趣高洁,又略显孤寂失意的情怀。而《江雪》中诗人借助歌咏隐居山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怀,抒发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和压抑。(一点2分,共4分)
11. ⑴万类霜天竞自由 ⑵吾尝跂而望矣 ⑶故不积跬步 ⑷犹且从师而问焉 ⑸官盛则近谀 ⑹柴门闻犬吠 ⑺浩浩乎如凭虚御风 ⑻举匏樽以相属
12.交代本文叙写的对象是一群普通庄稼人,写出了这群人劳作之后的疲惫慵懒及所处环境,(2分)
9 / 10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和下文演奏华阴老腔时的充沛酣畅形成对比(2分)。
13.老人起先属于“观者”,但由于“歌者”的激昂演奏,老人受到感应,也成了“歌者”一员。(2分)主要通过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2分)写出了老人的激情投入,一系列的动词极其传神,极富画面感(2分)。
14.展现了生活的本源状态,简洁而厚重;呼喊出命运的斑驳和苍凉;再现了古代英雄人物的激情豪迈;叹惋了朝代更迭、人事兴覆。(一点1分)
15.(1)“华阴老腔”来自生活最本源,散发出黄土地的激情、豪迈,是中国酣畅淋漓充满阳气的“摇滚”,让人觉得欣喜。
(2)“华阴老腔”塑造了人借歌势,歌借人威的艺术形象,调动所有人的热血、激情,蕴含了激昂勃发的生命力量,让人觉得欣喜。
(3)目睹朝代更迭人事兴覆,美丽的传唱中包含对历史人事的深沉叹惋,对芸芸众生沉浮荣枯的悲悯。美越真,伤便越痛,作者隐匿在美丽背后的悲悯可想而知。(一点2分)
16.事物的现象被误解为事物的本质;人们把事物的名称看得比事物本身重要。(每点3分) 17.⑴把语言比成“化石”,是说语言作为符号脱离了活生生的事物本身;并且坚硬无比,阻止了人们探究所以然。(3分)
⑵把语言比成“闹铃”,是说语言造就了人们需要的热闹,帮助人们逃避安静的思想。(3分) 18.语言的遮蔽作用,表现在对外部事物的遮蔽上,也表现在我们内心世界的遮蔽上。(4分) 后果:造成人们认识的混乱,使得人们逃避自我。(2分) 19.作文(略)
10 /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