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类型与营造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类型与营造手法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类型与营造手法

作者:杜贞星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03期

摘要 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概念和类型,分析了意境的营造手法,以期为我国的现代造园思想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国古典意境;概念;类型;营造手法

中图分类号 TU986.1;TU-0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3-0252-02 近年来,许多园林景观设计对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认知不足,在意境营造时,都是依照诗词韵文作表面文意,未深入追溯传统文化中的意境创造。在新时期的今天,对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仍然有必要进行研究分析。 1 园林意境的概念

意境是指抒情表意在歌舞、画、诗、戏剧及园林等艺术中的审美境界,是情与景、心与物、意与境的交融,其为中国美学中具有民族特色的范畴之一。周谷城先生曾经说过:理想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就成为历史,在艺术作品中实现,就叫做意境。 2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类型 2.1 色境

色境是指以园林景物的色彩巧妙地通过构图的方式将特定的意境表达出来。如长沙岳麓山爱晚亭,其在色境方面应用得较好,周围遍植枫树,形成了“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艺术境界。大片枫树、樱花传达热烈、欢快的动境;断桥残雪传达恬静、清幽之意(图1)。 2.2 香境

香境是指因植物的芳香而达到的意境。如苏州拙政园的远香堂,其在香境方面的应用较好,其前有荷花池,在花开时节,清香四溢,红裳翠盖,因此荷池的周围布有“香洲”一景,更有“荷风四面亭”等以荷香为主题的景观,将一幅怡人的自然风光展现在游人面前。 2.3 声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声境是中国古典园林所擅长利用的意境类型。利用自然界的各种声音,或有意识地制造一些声响,如雨声、树声、风声、水声、钟声、鸟声等,使之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动感,成为静态景物空间中的画龙点睛之笔,意境创造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对水声的利用。中国园林中,对树声、风声等进行利用,以创造意境的实例很多,其经典之作有苏州拙政园留听阁、杭州市的“柳浪闻莺”等。 2.4 朦境

朦境是以星月云雾等气象景观形成朦胧美之意境。园林中的美与雨是分不开的,雨是云的化身,烟雨朦胧,犹如仙境,具有文人士大夫追求的远离尘世的意境[1],苏州网师园、月到风来亭、嘉兴南湖烟雨楼皆属此类。 3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营造手法 3.1 借鉴诗文典故,引用神话传说

中国古典园林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比较密切,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人们对虚构的神话传说很感兴趣。因此,很多神话传说或文化典故在园林意境中被大量地应用,常被用以表达意境。如水漫金山的神话传说,以此设景,引发游人的无限遐想。中国古典园林中,很多景致选择了以鱼为主题,如:无锡寄畅园有知鱼槛、杭州西湖有花港观鱼等。这些以鱼为主题的景观均出自《庄子·秋水篇》中知鱼乐的对答。在古典园林中设置观鱼景点,就是借鉴了庄子的“濠梁观鱼”这一文化典故。中国古典园林中还经常通过相应景物与布局的选择将诗文的某些场景及境界以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例如:陶渊明的散文《桃花源记》中,对理想的生活画卷进行了描述。圆明园在设计时,就移植了该描述,建构了“武陵春色”一景,成为园林主人表达人生理想和道德情操的方式。

3.2 运用自然风景式园林表现意境

模仿自然的布局是园林造景从自然山水中选择素材,突破有限的空间,将植物、山水、建筑等在有限的空间内融合为一个整体,对大自然中的景色进行模拟,充分地对自然条件进行利用,并人为地进行加工、提炼及创造,重构了自然美和人工美,形成“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艺术环境。

3.3 运用比喻拟人和联想的手法,使意境更为深远

在中国美学史上,“比德”的审美现象在很早就已经存在。不仅园林中的植物能比德,其他的园林要素也可以。如松、荷、兰、竹、梅、菊以及山水泉石等均被赋予了一定的品格,其作为一种观赏植物,在园林中备受欢迎。在中国园林意境的创造中,还可应用联想的方法,以对园林的意境空间进行无限扩展。 3.4 借助听觉、味觉及季相变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园林意境随着时间而演替变化,园林上称“季相”变化;有生命植物的变化,称“龄相”变化;朝暮的变化,称“时相”变化;阴晴风雨霜雪烟云的变化,称“气象”变化;还有物候变化等。

3.5 运用营造空间手法

园林空间的变化,主要是通过对空间进行分隔与联系的不同处理所造成的。通常采用对景、敞景、分景、框景、漏景、夹景、借景等处理方式将景物与视线巧妙地组合起来,具体介绍如下。

3.5.1 分景。将景区按一定方式划分与界定,使各景区相互不干扰,各具特色,形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景中有情的构景。如北京颐和园,其就是利用山体达到将苏州河景区与其他景区分开的目的。

3.5.2 敞景。敞景即为视线开阔,完全不限制与约束视线与景物,使景象一览无遗,如在拙政园的远香堂对岸观看中部景区时,可使视线开阔,景像一览无余,很好地体现了敞景的特点。

3.5.3 漏景。漏景是由框景发展而来,漏景若隐若现,通过围墙或走廊的漏窗来透视园内风景。如狮子林中“琴棋书画”中的“棋”漏窗,整体外形象一个自然的花形,构图流畅,为园林增添了无限美感。

3.5.4 框景。框景就是把真实的自然风景用类似画框的门、窗洞、框架,或有乔木的冠环抱而成的空隙,从而把远景围绕起来,形成类似于“画”的风景图画,这种造景方法称之为框景。

3.5.5 借景。借景就是延伸空间的手法,即运用虚复与延伸空间的特殊手法,将空间重新组织,以扩大空间,强化园林中的景深,以丰富游人的美的感受。借景可分为多种方式,如远借(图2)、近借、俯借、仰借和因时而借等。如:北京颐和园的“湖山春意”,向西望去,近处有昆明湖和西堤,远处有玉泉山和其上的宝塔,使游人有一种山外有山、景外有景的感觉。 3.6 运用匾额、楹联、诗文、碑刻

中国园林善于抓住景观特点,结合景象和历史作出形象化、诗意浓、意境深的园林题咏。其形式多样,有园额、楹联、石碑、石刻、诗文等。这些手法直接将造园者的思想情绪、世界观和生活经历等传递给游人,表现出园林意境的特定效果[2]。

3.6.1 题名、题咏。园林中无论是亭台楼阁、大门小桥、假山泉水、名木古树还是自然景象都可给以题名、题咏,如南天一柱、花港观鱼、碑林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6.2 用“额题”点出园林的特色。园林造园中运用景名、匾额、楹联、诗文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接点题。园有园名,景有景名,中国传统十分重视取园名与景名。如颐和园的园名,寓意颐养精神,使人心平气和;北大的勺园、郑板桥的十笏园以及苏州的残粒园等是寓意小中见大。

3.6.3 园林楹联。杭州瘦西湖李亚如题小金山联“借得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言简意赅,直白如话,道出了瘦西湖以小见大的特征。

3.6.4 摩崖石刻。一般刻在山石上,主要说明景点来历、特色和观感。如古代园林中的“渐入佳境”、武夷九曲溪中的“应接不暇”。 4 结语

园林意境是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中國古典园林意境具有非常广泛的创造手法,文中仅从几个主要的方面对园林意境的类型和表现手法进行了论述[3]。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典园林是文学艺术的有机组合,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作为一个设计师,只有不断地努力学习,才能提升园林设计的品位[4]。 5 参考文献

[1] 余树勋.园林美与园林艺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2] 屠苏莉,范泉兴.园林意境的感知、时空变化与创造[J].中国园林,2004,20(2):58-60.

[3] 徐峰,刘永明,巩玲.园林意境的感知[J].中国科技博览,2010(35):67.

[4] 吴余青,熊兴耀.中国文人对园林意境设计的影响分析——以苏州园林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2):78-7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