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一第五单元第2节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练习 含答案 精品

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一第五单元第2节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练习 含答案 精品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第2节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一、选择题

1. 以德∙安∙沃尔科戈诺夫为首的俄国右翼学者曾指责列宁和十月革命把俄国“从文明的康庄大道上”推开,使之“脱离了普遍的和平发展道路”.据材料分析( ) A.“普遍的和平发展道路”指社会主义道路 B.十月革命促进俄国社会转型的迅速完成 C. 俄国的十月革命不利于其和平发展 D.俄国开创了不同于西方的新的现代化道路

2. “1917年的俄国革命最重要的教训就是:当国内有数百万人处于贫困状况时,不能无限制地寻求与资本家妥协。如果你们不进行内科治疗,那么更激进的力量就会到来,他们将会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材料中的“外科手术的方法”是指( ) A.迅速发展俄国资本主义经济 B.临时政府反击德国侵略者 C.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D.人民起来推翻沙皇政权

3. “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 ) A.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 B.促进了俄国社会转型的迅速完成 C.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 D.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

4.俄国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相比较,其最主要的不同在于( ) A.布尔什维克党起了领导作用 B.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 C.工人阶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D.以暴力革命为主要形式

5.马克思曾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应该首先在欧洲比较发达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但十月革命却发生在比较落后的俄国,对此你的看法应该是( ) A.马克思对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预言是错误的 B.俄国十月革命在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C.俄国十月革命是“早产”的,其结果已经证明

D.十月革命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

6.列宁《四月提纲》出现后,普列汉诺夫评价为“梦话”,并称“俄国的历史还没有磨出能烤制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这表明( ) A.他正确地分析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B.他为俄国革命实现向第二阶段过渡指明方向 C.他认为俄国现阶段的任务是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他认为俄国还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条件

7.二月革命发生时,布尔什维克的力量和影响还比较小,但到十月革命时它已得到了民众广泛的支持,主要是因为布尔什维克党( )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政治目标深得民心 B.是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C.掌握了国家政权和军事力量 D.“和平”、“面包”的口号深得人心

8.俄国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再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的道路。形成这一特点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 A、沙皇专制制度的统治重心在中心城市 B、小农经济仍占优势,城市敌对势力薄弱 C、俄国是个帝国主义国家,城市率领农村 D、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集中在中心城市

9.以下是一组反映20世纪初期中、俄两国社会变革的图片。它们所代表的历史事件共同之处是( )

A.都推翻了专制王朝B.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都改变了社会性质D.都掀起了国内革命浪潮

10.俄国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其结果却超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围,

其最重要的表现是( )

A.推翻了极端专制的政权 B.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无产阶级掌握了政府的权力 D.工人群众拥有革命武装 二、材料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俄国当时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第一阶段向革命第二阶段过渡…… ——《四月提纲》

材料二 ……因此中央委员会认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成熟。中央委员 会建议各级党组织以此为指针,并从这一观点出发讨论和解决一切实际问题。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关于武装起义(1917.10.23)》

材料三 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后,俄国工农最明确、最坚决地要求的和约,就是立即缔结 没有兼并……没有赔款的和约。 ——《和平法令》

材料四 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土地法令》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革命第一阶段”和“革命第二阶段”各是什么性质的革命?各自的主 要任务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此结论是怎样得出的?(2分) (3)材料三、四反映了俄国人民当时的什么要求?(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十月革命的爆发不是偶然的(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脱离了普遍的和平发展道路”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俄国的十月革命通过暴力的方式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利于俄国的和平发展,故C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把俄国“从文明的康庄大道上”推开”体现了B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而没有说明十月革命的影响,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

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1917年的俄国革命最重要的教训就是:当国内有数百万人处于贫困状况时,不能无限制地寻求与资本家妥协。……他们将会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史实,即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故C正确。迅速发展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符合“不能无限制地寻求与资本家妥协”,故A排除。材料中“他们”指无产阶级,故“临时政府反击德国侵略者”错误,故B排除。人民起来推翻沙皇政权,属于二月革命,故D排除。 3.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故A正确。促进了俄国社会转型的迅速完成,过于笼统和绝对,故B排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借鉴资本主义的民主制,故C排除。社会主义模式和西方资本主义模式并存,故D排除。 4. 【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政权,属于社会主义革命,而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故本题选B。而A、C、D是共同点。 5.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诞生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A、C错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提出与当时社会发展形式密切相关,只是随着社会发展需要该理论需要与时俱进。而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具有历史必然性。D错误,因为材料重点讲述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中的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差别,这说明了俄国十月革命在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因此本题选B。 6.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俄国的历史还没有磨出能烤制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来分析。“馅饼的面粉“代表经济条件,因此俄国还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条件,故D项正确。普列汉诺夫评价恰恰说明他没有正确地分析了俄国的社会矛盾,故A项不正确。B项是列宁《四月提纲》内容,故不正确。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是推翻沙皇统治,这个任务已经完成,故C项不正确 7.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A不对,二月革命已经完成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政治目标;C不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十月革命结束后实施;“十月革命时布尔什维克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主要是因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帝国主义战争,违背了广大人民“和平”、“面包”的愿望,而布尔什维克提出的这些口号却深得人心,因此选D。 8.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十月革命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由于俄国是个帝国主义国家,垄断组织在中心城市,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也集中在城市,城市就具有了特殊地位,它的变革必然引起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的响应。所以答案选C。 9.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图片可知图一是中国的武昌起义,图二是俄国的十月革命。ABC项只符合第二张图片,只要D项才是两者之间的共同点,故本题选D项。 10.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学生依据历史事实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查点。要解决本题必须知道

二月革命后俄国的政治状况,二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即一个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它是武装起义的领导机关,革命后是革命权力机关;另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而一般而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功后,由资产阶级掌权,但很明显俄国二月革命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共同掌管国家事务,这是二月革命与其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不同的。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二、材料题 11. 【答案】

(1)第一阶段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革

命;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制造了“七月事件”。 (3)对和平与土地的要求。

(4)不是偶然的。二月革命后,列宁发表了《四月提纲》,向布尔什维克党和革命群众提出了

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反动军队的叛乱被平定后,布尔什维克党 中央通过了在近期举行武装起义的决议,并在革命危机时刻发动了武装起义;广大的人民群 众迫切要求和平与获得土地,但沙皇政府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能给予满足。 【解析】

本题是对十月革命背景、过程等相关内容的考查。

第一问:主要考查了《四月提纲》的内容,对革命两个阶段不同任务的考查; 第二问:考查十月革命的过程;

第三问:要求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指出俄国人民当时的要求:材料三——和平、材料四——土地;

第四问:考查十月革命的背景,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