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五章进入退出壁垒
进入、进入壁垒的种类及影响
进入
所谓进入,是指一个厂商或企业进入新的业务领域,也
即开始生产或提供某一特定市场上原有产品或服务的充
分替代品。
进入某一市场或某一产业领域至少包含两个要素
进入的程度:市场份额的变化。
进入的速度:企业规模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从以下四个方面考察进入
进入率
净进入率
进入的渗透率
进入者的平均寿命周期
2
1 100%
2 100%
3 100%
4
= ´
+
-
= ´
+
= ´
=
新进入厂商数量
()进入率
原在位厂商数量新进入厂商数量
新进入厂商数量退出厂商数量
( )净进入率
原在位厂商数量新进入厂商数量
新进入厂商的销售额
( )进入的渗透率
整个市场的销售额
( )进入者进入后的生存时间进入者的平均寿命周期
进入、进入壁垒的种类及影响
进入的方式
从进入者采用技术的角度:模仿和创新。
从进入者创立企业方式的角度: 全新进入、收购进入、
内部发展
进入的阶段
准备期
进入期
持续期
后进入期
进入、进入壁垒的种类及影响
3
进入壁垒
从经济学角度,进入壁垒是新企业进入所面临的各种
不利因素
进入壁垒分为两类
结构性进入壁垒、策略性进入壁垒
法律或政府的规制壁垒
进入、进入壁垒的种类及影响
进入壁垒是产业重要的结构性特征,
影响产业的竞争程度和绩效。
产业组织理论对进入壁垒的分析
产业组织理论对进入壁垒的分析可以划分为三个派
别和阶段
贝恩的结构主义分析
贝恩强调的经济壁垒有4种
在位厂商的绝对成本优势
产品差异
规模经济
特有资源
贝恩提出面临进入威胁时在位厂商的三种策略
进入封锁
进入遏制
进入容纳
4
贝恩之后的厂商主义分析
斯蒂格勒提出了一个建立在在位者与进入者之间成本不对称基
础上的进入壁垒概念。
维茨塞克从福利效果的角度定义进入壁垒
波特强调政府在产业进入与退出中的作用
德姆塞茨提出“所有权进入壁垒”概念
博弈论的最新发展
重视信息的不完全性对厂商进入退出的影响,认为在位厂商可
以利用它自己掌握的较多信息阻止新厂商的进入或诱其退出,
从而影响经济福利的变化。
对进入壁垒理论的评述
纵观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其对进入壁垒的分析
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其演进有两条非常清晰的主线,即质的分
析和动态化。
产业组织理论对进入壁垒的分析
进入对价格和利润的影响
进入对厂商定价行为有两方面的影响作用
只要市场上价格高于完全竞争水平就会不断有新厂商进
入,后果可能导致价格战
即使进入事实上并未发生,只要在位者预期现在进入会
迫使在位者的价格下降,在位者就会在进入发生之前主
动降价以遏制进入
进入对生产率与创新的影响
在位者对进入的第一反应是减少经营管理中的浪费、松
懈等X非效率
进入可以促进创新和新技术的扩散
进入对运行绩效的影响
5
O
A
产量
平B
均
成
本
C
平均成本曲线
上方的任一点
对工厂而言显
然都是可能
的,但却不是
最低成本水
平,说明存在
着一定程度的
管理低效和浪
费现象,即X
非效率。
退出
所谓退出,指的是一个厂商从原来的业务领域中出来,即放弃生产
或提供某一特定市场上的产品或服务。
退出某一市场或某一产业领域至少包含两个要素
退出的程度
退出的速度
一般情况下从以下两个方面考察退出
退出率
净退出率
退出的三种方式:
全部退出
逐步退出
同一产业中企业间的横向兼并
退出、退出壁垒的种类及影响
6
退出壁垒
是指当某一产业的在位厂商不能赚取到正常利润而决定
退出时所负担的成本,或者说是已经投资还未收回的那
部分投资在退出时依然还不能收回,即沉淀成本。
形成退出壁垒的因素。
经济因素
政府干预
法律法规
退出与运行绩效
进入退出壁垒理论的启示
退出、退出壁垒的种类及影响
制度性进入退出壁垒与国有企业亏损
制度性进入壁垒导致认为垄断产业的形成,而过度进入
与制度性退出壁垒则造成了我国许多产业的过度竞争格
局,从而导致厂商的高产量和低价格及亏损
只有尽快从根本上破除制度性壁垒,才能真正使国有企
业摆脱亏损的困境,国有企业才能具有自身能力,而其
他由于自身能力诱发出来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退出、退出壁垒的种类及影响
7
流动壁垒
流动壁垒是指那些阻碍厂商进入或退出某一产业、从某一产
业的某一细分市场转向另一细分市场的所有因素。
广义的流动壁垒是进入壁垒、退出壁垒和在同一产业内转移
壁垒的总称。狭义的流动壁垒是指同一产业中的厂商从某一
细分市场转向另一细分市场时遇到的障碍。
流动性壁垒从另一个重要方面拓展了进入壁垒的分析
如果存在流动壁垒,那么进入者选择在什么市场位置上竞争、
选择什么样的进入路径就显得至关重要
进退无障碍理论与潜在竞争
完全竞争市场与效率最优。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福利分析与效率。
进退无障碍理论
进退无障碍理论是指厂商可以自由地、无任何损失地进入或退
出某一行业
进退无障碍理论结论成立的前提条件
进入完全自由
进入是绝对的
进入是可逆的
潜在竞争与效率
8
沉没成本极其对进入退出的影响
沉没成本(沉淀成本)
一旦投入、承诺了专用用途就不能收回的成本。
沉没成本与固定成本。
沉没成本、进入壁垒、进退无障碍理论之间的关系。
进入决策市场竞争
沉没成本的外生影响
同质产品情形下沉没成本的作用及影响
两阶段博弈:
在第一阶段,每个潜在进入者选择是否进入;
在第二阶段,进入者再就各自的价格做出决策。
9
异质产品情形下沉没成本的作用及影响
需求方面的特性。市场扩张效应(价格一定,销量变
化)、竞争效应(产品数量一定,价格变化)。
成本方面的特性。沉淀成本的分摊,厂商倾向于多样化
经营,市场将更加集中。
策略的非对称性。先动者凭借先动优势通过生产范围足
够宽广的产品抢先占领市场,以达到阻止进入的目的
一旦存在水平的产品差异,厂商生产多种产品,均
衡结果如何就取决于特定的市场结构。
沉没成本的外生影响
沉没成本的内生影响
10
第四节产品差异化
一、产品差异的涵义
二、企业的产品差异化决策
三、产品差异化与市场结构
一、产品差异的涵义
1、产品差异化的基本涵义
产品差异一般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真实或客观的产品差异;另
一类是人为或主观的产品差异。
Δ真实或客观的产品差异主要包括:
产品的性能和设计差异。
销售地理位置差异。
Δ人为或主观的产品差异主要包括:
买方的主观差异。
买方的知识差异。
卖方的推销行为造成的差异。
11
2、广告是形成产品差异的主要手段
狭义广告与广义广告。
广告的积极意义。提供关于产品的价格、质量、功能、销售条件等多方面
的信息,降低购买者搜寻成本。
广告的消极意义。造成资源浪费,包括企业自身资源的浪费,消费者时间
的浪费。
不同产品,不同的广告策略。
-先验品(search goods),就是在购买之前质量、性能可以检验的
产品,如服装。
-后验品(experience goods),就是在购买之前难以检验其质量和性
能的产品,如罐装食品。
二、企业的产品差异化决策
1、垄断企业的最优广告策略
一般而言,增加广告会提高任何价格水平上的需求量。在最
简化的垄断情况下,企业的利润公式可以写成:
正常情况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垄断企业会调整产品价格和
广告量,以使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下面分别从价格因素
和广告因素分别分析。
A p = PQ- cQ- F - P A
12
(1)对于利润函数中的价格因素来说,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这
个条件写成公式则为:
QΔP + PΔQ = cΔQ
企业采取降价策略,即ΔP<0,产生的边际收入包括两部分:没能
以较高价格出售所造成的损失(QΔP);降价增加销售量所带来
的收入(PΔQ )。
(2)对于利润函数中的广告因素来说,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这
个条件写成公式则为:
PΔQ = cΔQ + PA ΔA
式中左边表示的是通过增加广告所增加的销售量所产生的边际收
入,而增加广告的边际成本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生产额外产
量而增加的生产成本(cΔQ),第二部分是增加的广告成本(PA
ΔA )。
PΔQ = cΔQ + PA ΔA 可以变形为:
广告支出占销售额的比例,包括两方面的因素:毛利率和需
求的广告弹性。
这个公式表明:销售的边际单位产品带来的收入越多,就应
多做广告;同时,需求量对广告越敏感,或者需求的广告弹
性预告,就越应多做广告。
A P A P-c
=( )η
PQ P
η
_Q/Q
η
_A/A
为需需需需需为需, 其其其其为
=
13
利润极大化的最优广告水平
假定厂商收取的价格P是它的产出Q和广告α的函数,
即反需求函数是:
P=P(Q, α)。厂商的成本包括生产成本C(Q)广告成本
α,(假定做1美元的广告成本是1美元)。在单期模
型中,不考虑广告对未来购买行为的效果,求厂商的
最佳产量和最佳广告水平。
2、广告与绝对成本优势
如果广告能够持续较长时间,原有企业的产品在购买者心目中
有一定的地位。这样,新企业就不得不花费更多的广告费用才能
达到可与原有企业相比的需求曲线。正是这个意义上说,广告可
以创造绝对成本优势。
广告的“噪音效应”。
市场渗透成本(Market Penetration Cost)在新老企业之间产
生一种能够起到阻止进入作用的价差,而这正是一种构成进入障
碍的产品差异化问题。产品差异化是可使原有企业保持并运用市
场支配力的基础之一。
(见下图分析)
14
广告与进入条件
数量
P,C
ACa
AMPC
ACp
ACo=ACa+ACp
ACn=AMPC+ACP
q1 q2 q3
Po
Pn
0
阻止
进入的
价格
差额
MES
3、产品差异化的规模经济
如果只有达到一定数量的促销费用才能引起消费者的足够注
意,这就说明存在广告的规模经济。这种最低数量的广告成本属
于固定成本,它与企业的数量无关。同一般的固定成本一样,产
量越高,单位广告费用就越低,这就意味着存在广告的规模经济
性。这种广告的规模经济性又称为“门槛效应”。
重复广告的规模经济性。
15
4、买方信息与产品差异化。
产品差异化策略是否成功,不仅取决于卖方的努力,还要
看买方对有关信息的掌握情况。
完全竞争条件下,卖方不能人为地移动需求曲线或者降低
需求的价格弹性。
买者的分类与广告密度。企业购买者与家庭消费者。先验
品与后验品。(四种情况)
◎生产者购买先验品;(低)
◎生产者购买后验品;(中)
◎消费者购买先验品;(中)
◎消费者购买后验品。(高)
三、产品差异化与市场结构
1、产品差异化对需求的影响
成功的产品差异化可以产生两种效应:一是移动消费者的需
求曲线,从而在同一价格条件下增加销售额;二是改变需求
曲线的斜率,从而能够适当提高价格又不过多地失去客户
(图示)。
从产品差异化与市场结构的关系看,产品差异化能够增大卖
方的市场支配力。
d1
d2
P2
p1
q2 q1 q3
d2表示采取差异化措
施后的需求曲线。
16
2、产品差异化的社会影响(福利效应)
以垄断情况的简化分析为例:消费者剩余的增加?消费者支付
的增加?垄断企业利润的增加?社会福利的净变化?(未分摊广
告成本)
Q Q’
D’
D
C A
P
P’
F
E’
E
G
B
Q
P
H
I
ΔW=ΔΠ-QΔP
现假设广告服务市场是高度竞争的。为了更清楚地表明广告引起
的社会福利净变化,将上式两端除以ΔA,得
为了获取最大利润,垄断企业会不断地调整广告密度,以使上式
右端第一项,即广告变化的边际利润等于零,这样上式又可变成
W P Q A A A p = -
ı ı ı
ı ı ı
W P Q A A = -
ı ı
ı ı
17
上式表明:当垄断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广告密度一定时,减少广告
( ΔA <0)可以增加社会福利( ΔW>0)。就是说从社会角度看,
垄断企业广告支出过多。
寡头垄断市场的广告支出会更多。
W P Q A A = -
ı ı
ı ı
3、市场结构对产品差异化的影响
企业的最优广告销售率等于毛利润率(价格成本边际)与需求的
广告弹性的乘积。也就说毛利润率和需求的广告弹性都影响广告
费用的支出。(HOW?)影响需求的广告弹性的因素有:
市场集中与广告密度
需求因素与广告密度
增长因素与广告密度
A P A P - c
= ( ) η
P Q P
η
_ Q /Q
η
_ A /A
为需需需需需为需, 其其其其为
=
18
实证方法:
ASR=a1+a2PCM+a3CR4+a4(CR4)2+a5GR+a6CDS
式中,ASR——广告销售率(广告密度)
PCM——毛利润率
CR4 ——前4个企业的市场集中率
GR ——行业销售额的平均年增长率
CDS ——出售给最终消费者的比率
ai (i=1,2,3,4,5,6)表示相应解释变量的参数。
复习思考题
1. 为什么在位企业赚取经济利润是衡量进入壁垒的前提
条件?
2、通过例子比较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
并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3、试比较结构主义与行为主义关于进入壁垒的学术观点。_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