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述
根据北京现代制造业和煤炭行业对机电高技能人才的要求,本专业设臵两个专业方向:机电一体化系统方向、煤矿机电技术方向。机电一体化系统方向主要面向北京机电一体化产业和汽车制造业,培养机电高技能人才;煤矿机电技术方向主要面向华北主要产煤地区,培养煤矿机电高技能人才。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进一步深化与完善“校内产学一体”、“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入手,以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修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以能力为主线、双证融合的课程体系;以项目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重点建设《电气控制与PLC》、《单片机控制技术》、《自动化生产线安装维修》3门优质核心课程;培养自动化生产线方向、机电一体化设备方向专业带头人2名;培养骨干教师6名;注重培养专职教师的双师素质,“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5%;聘请12名企业机电技术方面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自动化生产线、机电一体化设备、工业机器人等5个实训室(中心),建成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和生产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学习型生产性实训基地;与北京现代汽车公司、北汽福田、北京嘉昌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首钢集团、京煤集团、中煤北京煤矿机械责任有限公司等10多家北京制造企业和煤炭企业建立深度合作的校外实习基地,与60多家企业签定顶岗实习协议,保证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开展机电一体化、低压维修电工等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2000多人次,为首钢集团等企业转岗职工再就业进行技术培训300人次,为北京现代制造企业和华北地区煤炭企业培训矿、厂长和技术人员300人次,开展技术服务项目10项;建设专业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本专业示范建设项目总需资金为1370万,其中,中央财政465万,北京市905万。项目建设资金主要用于教学实训条件、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一、建设基础
(一)社会需求
1.北京现代制造业快速发展急需机电高技能人才
现代制造业是北京工业的支柱产业。北京下一步将重点发展机电一体化产业、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基础产业、医药产业、都市产业六个制造业领域,预计到2008
1
年,现代制造业将完成工业总产值6300亿元以上。其中,以北京现代、北京吉普、北汽福田等汽车制造企业为代表的汽车产业,预计到2008年,将实现工业总产值1400亿元,以昌平科技园、顺义开发区、通州产业园、亦庄开发区、丰台科技园为代表的机电一体化产业,预计到2008年,将实现工业总产值950亿元以上。
据调查,目前北京现代制造业中,高级工及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职工总数的18.2%,技师和高级技师只有4%,发达国家高达40%。技能人才的总量较少,高技能人才的比例低、存在年龄断层,已经成为制约首都现代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2.煤炭行业安全生产急需矿山机电高技能人才
近几年,煤炭行业人才匮乏,已成为影响煤炭工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据调查,目前全国煤炭行业普遍缺乏技能型专业技术人才和产业技术工人,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为16.3%,没有达到全国17.2%的平均水平。按照煤炭产业的发展规划目标和各地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需求,有88%的煤炭企业急需采矿专业人才,96%的企业缺少机电等技术类人才。近几年煤炭类高职毕业生的供需比为1: 1.5以上,而且供需比还会持续紧张。
加快培养煤炭紧缺技能型人才,提升煤矿从业人员素质,是煤炭工业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2006年4月,教育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下发《关于加强煤矿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要求通过开展校企联合办学,采取委托培养、对口单招、订单培养、提前批次录取、设立定向奖学金、偿还助学贷款、提高就业待遇等措施,加大煤矿人才培养力度。
(二)专业定位
根据北京现代制造业和煤炭行业对机电高技能人才的要求,本专业设臵两个专业方向:机电一体化系统方向、煤矿机电技术方向。
1.机电一体化系统方向
面向北京机电一体化产业和汽车制造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素质,掌握相应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安装调试、维护维修及技术管理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毕业生主要工作岗位:
(1)自动化生产线操作、安装调试、维护维修; (2)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护维修; (3)机电一体化设备的销售和售后技术服务。
2
2.煤矿机电技术方向
面向华北主要产煤地区煤矿企业,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留得住、用得上的机电高技能人才。
毕业生主要工作岗位:
(1) 煤矿采掘、运输、提升、通风、排水、压气等机电设备运行、调试、维修; (2) 煤矿供电系统的运行、调试、维修; (3) 煤矿机电设备技术管理。
(三)专业现状及优势
本专业为我院主干专业,建立于1956年,为我国煤炭行业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学院划转北京市管理后,为适应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实施了“共平台,多方向”的培养模式,为北京市机电一体化产业和汽车制造业培养人才,同时继续采用“订单培养”方式,为煤炭行业培养紧缺技能人才。
2002年本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高职高专精品专业”,2001年确定为“国家级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突出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在精品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中,重点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研究。
(1)形成了“订单培养”、“校内产学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紧紧抓住机电专业适应性强、需求量大的专业优势,推进 “订单培养”。多年来,与首钢集团、SMC(中国)有限公司、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神华集团神东公司等大型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联合培养机电高技能人才。近3年“订单培养”情况见表4-1-1。
表4-1-1 近3年“订单培养”情况
合作企业 首钢集团 SMC(中国)有限公司 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 中煤北京煤矿机械责任有限公司 北京京煤集团 神华集团神东公司 工作岗位 自动化生产线维护维修 自动化生产线维护维修 机电设备维护维修 自动化生产线维护维修 煤矿机电设备维护维修 煤矿机电设备维护维修 订单培养人数 40 20 40 20 120 90
3
充分利用校内实习工厂,采用“校内产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专业教学。学生直接参与北京煤炭矿用设备厂和斯凯尔机电技术开发公司的生产,以工厂的高低压开关、煤电钻综合保护器、照明综合保护器、电子皮带称等产品的安装调试作为项目展开教学,坚持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加强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2006年,在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创新大赛中,本专业学生取得1个金奖、2个银奖、3个铜奖。
(2)“双证书”纳入教学计划,实行双证融合。
从1996年开始推行“双证书”教育,逐步将“机电一体化职业技能培训证”、“低压运行维修电工证”、“国家制图员”等职业考证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生产技能训练,采用“以证代考”的考核方法,检验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实现学历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的双证融合。
2.课程改革和建设卓有成效
根据相关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能力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逐步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以工作任务为目标的课程体系。
(1)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2005年,《高职机电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教学成果,获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机械技术》系列教材2004年获北京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北京市精品课程2项。《单片机控制技术》、《机械技术》课程分别于2005年、2006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课程。
(3)主编并出版了《机械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电机与拖动》、《电气控制与PLC》、《单片机控制技术》、《金工实习》等6门高职教材。在“全国网络课程与多媒体课件大奖赛”中,《机械技术》多媒体课件获二等奖,《机械工程材料》、《公差与配合》课件获三等奖。
3.结构基本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职专业教师20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高级工程师3人,工程师3人,讲师7人;具有硕士学位9人,博士4人;具有企业生产工作经历的占50%以上,双师素质教师占87.5%。拥有兼职教师14名,主要承担专业实践技能课程教学工作。
专业教师中,“全国优秀教师” 1名,“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 1名,“北京市优秀
4
教师” 2名,“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 2名。2005年,获“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学术创新团队”称号。
4.校内外实训条件较为完备
(1)拥有自动化生产线实训中心、液压气压实训室、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训室、电气控制与PLC实训室等20个专业技能实训室,其中4个实训室配有相关软件,可完成100多个虚拟实验和仿真加工;
(2)拥有2个可进行专业技能实训的校办实习工厂:北京煤炭矿用设备厂和斯凯尔机电技术开发公司;
(3)与首钢集团、北京机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SMC(中国)有限公司、北京京门电气有限公司、神华集团、北京京煤集团、中煤北京煤矿机械责任有限公司建立了7个校企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与北京北科奥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天地玛珂电液控制系统有限公司等30多家企业签定顶岗实习协议;
(4)建立了“机电一体化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点”、“低压运行维修电工培训鉴定点”、“国家制图员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点”。
5、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逐步增强
以“机电安全技术”学术创新团队和“机电设备检测与故障诊断”科技创新平台为依托,积极开展技术服务。三年来,承担科研项目16项,在专业刊物发表相关论文39篇。
开发的“自卸车密闭苫盖驱动装臵”、“安全节电器”、“智能型高压开关综合保护装臵”、“矿用隔爆兼本安型电子皮带秤”和“智能型电机综合保护装臵”等新产品,取得良好的效益。其中,“KJD-N型电子秤计量监控系统”在2006年通过了北京市科委的产品鉴定,填补了国内防爆电子皮带秤的空白,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安全节电器”在2005年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技术。
积极开展社会培训和职业鉴定,近三年,为地区相关企业培训矿、厂长和技术工人2000多人次。
6.社会声誉好,就业率高
专业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订单”教育不断拓宽,带来了良好的招生、就业势头,招生逐年扩大,连续多年保持招生第一志愿报考上线率180%,录取新生报到率大于98%,首次就业率98%以上。
5
二、建设目标
(一)建设思路
根据北京现代制造业和华北煤炭行业对机电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以“工学交替”、“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深化与北京现代制造企业和华北地区煤炭企业的合作,完善“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以建设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为重点,构建体现“工学结合、双证融合”的课程体系;聘请企业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生产一线技术能手,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和生产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学习型生产性实训基地,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满足岗位综合能力课程教学和顶岗实习需求。到2009年,将本专业建设成北京市现代制造业和华北地区煤炭企业机电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2.具体目标
(1)进一步深化与完善“订单培养”, 探索“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其中机电一体化系统方向主要采用“实训中心+生产企业”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三年不断线全过程工学结合,煤矿机电技术方向主要采用“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
(2)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入手,以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修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以能力为主线、双证融合的课程体系。
(3)与企业合作,以项目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重点建设《电气控制与PLC》、《单片机控制技术》、《自动化生产线安装维修》3门优质核心课程。
(4)培养自动化生产线方向、机电一体化设备方向专业带头人2名,培养骨干教师6名,注重培养专职教师的双师素质,“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5%,聘请12名企业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5)建设自动化生产线、机电一体化设备、工业机器人等5个实训室(中心),建成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和生产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学习型生产性实训基地,与10多家北京制造企业和煤炭企业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与60多家企业签定顶岗实习协议,保证学生半年以上顶岗实习。
6
(6)拓展专业服务功能,开展机电一体化、电工和国家制图员等职业技能鉴定2000多人次,为首钢集团等企业转岗职工再就业进行技术培训300名,为地区相关企业培训矿、厂长和技术人员300余名,开展技术服务项目10项。
(7)引进国外成熟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完善专业岗位综合能力和基本能力课程全套教学文件,拍摄2部实训教学录像片,建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开放式教学网站,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三、建设内容
(一)实施“工学交替”和“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
1.深化“校内产学一体”,实施“实训中心+生产企业”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机电一体化系统方向,在原有“校内产学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和企业对机电人才知识能力结构要求的变化,深化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实训中心+生产企业”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如图4-1-1所示。
文化素质培养(1个学期) 课堂 (英语、计算机、高等数学、写作、两课…) 工学交替 社会实践 专业基本技能训练(3个学期) 专业基本技能实训中心 (以项目展开教学) 电工与电子实训室 电机实训室 …. 校内实习工厂 (机电设备组装与调试) 工学交替 岗位综合能力训练(2个学期) 机电一体化生产性 实训基地 (以工作任务展开教学) 自动化生产线实训中心 机电一体化设备实训中心 工学交替 …. 校外合作企业 (顶岗实习) 北京现代汽车公司 首钢集团 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 …. 职业素质培养 职业技能考证
图4-1-1 “实训中心+生产企业”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7
人才培养分三个阶段进行: (1)文化素质培养
学生首先在学校学习文化素质课程,然后选择一定社会工作岗位进行社会实践,在课堂和社会之间完成工学交替,教学时间为1个学期。
(2)专业基本技能训练
以机电设备组装与调试为依托,在校内专业基本能力训练中心和校内实习工厂交替完成专业基本技能训练,教学时间为3个学期。
(3)岗位综合能力训练
在校内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和校外顶岗实习企业交替进行岗位综合能力训练,教学时间为2个学期。
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特点:
(1)实现三年不断线全过程工学结合
学习过程中,学生交替在课堂、社会、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进行技能实训和顶岗实习,三年不断线,有利于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
(2)实现“双证融合”
在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岗位综合能力训练结束后,根据岗位能力考核标准和职业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完成“机电一体化职业培训证”、“低压运行维修电工证”、“国家制图员”等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实现学历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的融合。
(3)全过程职业素质培养
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技术知识、操作技能和基本职业素质的全面养成,将职业素质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同时,积极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2.“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
煤矿机电技术方向主要采用“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如图4-1-2所示。 在整个“订单培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员工,企业和学校全程合作育人。企业首先根据岗位需求,提出人才培养标准,然后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开发课程,建立考核标准,经考核合格,学生上岗就业。
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完成必要的基本素质课程和思维能力训练课程学习后,根据企业对岗位能力的要求,选择相应课程模块,在学校和企业交替进行有针对性的岗位能力培养,参与企业生产,学习企业管理规范,培养职业素质。
8
建立与 “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制度。
企业岗位订单需求 企业与学校共同监督管理 学院校园 文化 煤炭企业 文化 校内实训基地 知识学习 技能训练 学生 员工 身份 企业机电岗位 技能训练 生产劳动 学校 和企业共同完成教学 职业技能考核 学生上岗就业 图4-1-2 “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
(二)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1.建立以能力为主线、双证融合的课程体系
以岗位能力训练为主线,构建双证融合的课程体系,如图4-1-3所示。
根据岗位要求和职业考核标准,分解职业能力,形成基本素质和能力、岗位基本能力、岗位综合能力三个层次的能力体系。
根据能力目标,形成三个课程模块:文化素质课程模块、岗位基本能力训练课程模块、岗位综合能力训练课程模块。
文化素质课程模块的教学,以校园文化、素质培养社团为依托,主要在课堂与社会实践岗位完成;岗位基本能力训练课程模块、岗位综合能力训练课程模块,按照“工学交替”方式,在专业基本能力训练中心、机电一体化能力实训基地、校内实习工厂和实习合作企业完成课程模块的教学,根据机电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设计教学内容,以项目、机电产品制作、工作任务为载体展开教学,保持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实训与企业工作的一致性。
9
岗位能力 训练课程 训练场地 技能认证 基本 素质 和 能 力 创新能力 外文技术资料阅读、翻译能力 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职业道德和人生观 身体素质 创新教育 英语 写作 文 化 素 质 课 程 “两课” 体育 数学计算能力 计算机应用能力 高等数学 计算机应用 课堂 社会实践 素质培养社团 英语及计算机等级证书 岗位基本 能力 机械制图、识图能力 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修能力 机械设计与加工基本能力 电动机故障分析维修能力 液压气动技术 机械技术 机械制图 机电一体化 技术专业岗位能力 岗 位 基 本 能 力 训 练 课 程 电机与拖动 电工与电子 专业基本能力训练中心 国家 制图员 钳工 车工 焊工 低压运行维修电工证 校内实习工厂 电工操作与电子线路焊接与调试基本能力 机电一体化设备(产品)电气控制能力 传感器识别、选用能力 单片机控制技术 电气控制与PLC 传感器检测技术 岗位综合能力 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修及技术管理能力(机电一体化系统方向) 自动化生产线 机电一体化设备 机电设备管理 煤矿机电设备生产运行、维护检修及技术管理能力 (煤矿机电技术方向) 岗位综合能力训练课程 煤矿机械设备 煤矿电气设备 机电一体化能力实训基地 实习合作企业 机电一体化职业技能培训证 图4-1-3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示意图
10
在岗位基本能力训练课程模块、岗位综合能力训练课程模块学习结束后,完成机电一体化职业培训证、低压运行维修电工证、国家制图员等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实现学历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的融合。
2.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与首钢集团、北京京门电气有限公司、北汽福田等企业合作,以项目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重点建设《电气控制与PLC》、《单片机控制技术》、《自动化生产线安装维修》3门优质核心课程。核心课程的建设架构见图4-1-4。
课程建设思路为:
(1)依据职业岗位要求,与企业专家共同制定课程标准; (2)按照职业标准,将岗位能力分解为若干个能力模块; (3)结合生产实际和能力训练要求,开发相应的项目任务;
(4)制定融合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能力训练模块考核标准、考核方法; (5)编写适合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教学的工学结合校本教材。
优质核心课程 能力训练模块1# 项目任务 能力考核标准 课程 综合能力测评 能力训练模块2 #项目任务 能力考核标准 ┆ ┆ 能力训练模块N# 企业人员参与能力测评 项目任务 能力考核标准 项目任务开发 考核标准建设 教材建设 师资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 图4-1-4 核心课程的建设架构
其中,《单片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设计见图4-1-5。
11
项目任务 课程内容 霓虹灯控制 单片机的组成、引脚 单片机的时钟电路、复位电路的设计 传送指令和转移指令 单片机I/O的使用方法 开关控制 单片机存储器分配 单片机的中断系统使用方法 逻辑运算指令 单片机控制技术 报警器 单片机定时器/计数器的使用方法 算术运算指令和位操作指令 按键电路的设计 直流电机控制 PWM脉冲产生 LCD显示电路设计方法 步进电机控制 8155I/O扩展芯片使用方法 LED显示电路设计方法 串行通讯的设计方法 红外线发射器的使用
红外线遥控器 图4-1-5 《单片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核心课程建设计划见表4-1-2。
表4-1-2 优质核心课程与教材建设规划表
课程名称 负责人 合作企业 建设内容 电气控制与PLC 刘光起 单片机控制技术 自动化生产线 安装维修 张春芝 张普庆 1、分解职业能力,开发课程项目任务; 2、建设课程标准; 3、编写电子教案和教学讲义; 4、建设课程能力考核标准; 北京京门电气有限公司 5、完成课程课件,建立课程网站。 6、建立课程评价体系; 7、建立教学素材库。 北汽福田 首钢集团
12
3.改进教学方法
(1)课堂与实训室(中心)一体,实现真实情境下的教、学、做;
(2)以实际机电一体化设备(系统)的组装和调试为依托,重点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
(3)核心职业能力,设臵单独实训环节,强化训练。 4.建立适应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教学管理制度
(1)建立学生顶岗实习企业标准,制定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和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和机制,明确校企双方的责、权、利;
(2)试行与工学结合模式相适应的学分制和弹性学制;
(3)将产品质量监控体系引入教学质量过程管理,建立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监控体系,改进与完善学生能力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三)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自动化生产线方向、机电一体化设备方向专业带头人2名;培养骨干教师6名;聘请12名企业机电一体化系统和煤矿机电方面的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注重培养专职教师的双师素质;建设一支由20名专职教师、26名兼职教师组成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1.专业带头人培养
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其中,自动化生产线方向1名、机电一体化设备方向1名。 选拔2名教学水平较高、创新能力较强、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实践、技术项目开发、出国培训等途径培养成专业带头人。
专业带头人应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国内外的发展趋势,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能够运筹、统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工作;理论水平高,生产实践经验丰富,具有高级工程师或副教授以上职称;能对行业开展技术合作、咨询或培训,具有行业或企业工作经历,有独立开发产品能力和科研能力;能承担本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好,能够指导骨干教师。
专业带头人培养措施见表4-1-3。 2.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
聘任在企业界具有影响力的机电技术方面高级技术人员5名,帮助专业设计和更新课程,指导专业建设,评价检查专业的教学活动,向专业提供岗位技能要求和人才需求
13
资讯,指导教师和学生开展岗位综合能力训练。
聘任高级技术人员规划见表4-1-4。
表4-1-3 专业带头人培养措施
培养 项目 培训 地点 境外培训 德国 澳大利亚 1.学习高职办学模式 2.学习高职职业课程体系开发 3.学习国外先进职教经验 4.带课程开发课题考察国外职业教育 5、作为访问学者参与科研项目 国内培训 深圳、上海、天津师资培训基地 机电技术开发公司 1.学习高职办学模式 2. 学习先进职教经验 3. 学习高职职业课程体系开发 4. 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 项目开发 合作企业 学院 1. 参与企业开发新产品,主持机电科研项目 2. 解决企业技术难题 3. 进行机电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教研项目 4. 进行机电课程开发研究教研项目 企业实践 北京现代汽车公司 中煤北京煤矿机械责任有限公司 学位进修 北京高校 培养 内容 1、学习先进机电技术 2、参加生产实践提高技能 3、联系合作办学 4、参与企业员工培训 攻读机电技术方面博士学位 表4-1-4 聘任高级技术人员规划表
序号 1 专业领域 自动化生产线 人数 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技师)各1名,共2名 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技师)各1名,共2名 高级工程师1名 意向企业 首钢集团 SMC(中国)有限公司 北汽福田 北京现代汽车公司 北京机场维修公司 北京京门电气有限公司 中煤北京煤矿机械公司 人才要求 在企业界有一定的影响力; 熟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核心技术; 掌握行业先进技术动态; 具有制定行业有关标准的能力; 能够结合生产实际研制和改造机电设备; 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能指导学生完成岗位综合能力训练。 2 3 机电一体化 设备 煤矿机电设备 3.专业骨干教师培养
培养骨干教师6名。其中,电气控制与PLC方向、单片机方向、自动化生产线方向、检测技术方向、液压与气压传动方向、工业机器人方向各1名。
骨干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课程开发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成为专业课程教学的主力军,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和科研横向课题研发的核心力量。
骨干教师培养措施见表4-1-5。 4.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生产实践活动,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类技能等级考试,使其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运行、维护维修专业技能,2009年底双师素质教师所占比例达到95%以上。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措施见表4-1-6。
14
表4-1-5 骨干教师培养措施
培养项目 培训地点 境外培训 德国 新加坡 香港 1.学习高职办学模式 2.学习高职职业课程体系开发 3.学习国外先进职教经验 4.带课程开发课题考察 国内培训 深圳、上海、天津师资培训基地 机电技术开发公司 1. 学习先进教学方法 2. 学习先进职教经验 3. 专业专项技能训练 4. 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 项目开发 合作企业 学院 1. 参与机电科研项目 2. 解决企业技术难题 3. 进行机电课程开发研究教研项目 企业实践 北汽福田 首钢集团 1、学习先进机电技术 2、参加生产实践提高技能 3、参与企业员工培训 学位进修 北京高校 培养内容 攻读机电技术方面硕士学位 表4-1-6 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措施
实践 企业 人数 时间 北汽福田 首钢集团 北京现代汽车公司 2 半年 1.参加生产实践,主要岗位: 自动化生产线操作工 自动化生产线维修工 车间工作长 电气控制室操作员 生产线主控制室操作员 2. 学习自动生产线新技术、新知识 3、参与企业自动化生产线技术改造 北京京门电气公司 北京机场维修公司 北科奥博科技公司 3 3个月 1. 参加生产实践,主要岗位: 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制作 机电一体化设备销后技术服务 机电一体化设备原材料采购 机电一体化设备销售 机电一体化设备维修 车间管理 2. 学习机电专业新技术、新知识 3、参与企业机电一体化设备研发 京煤集团 中煤北京煤矿机械责任有限公司 神华集团 3 3个月 1. 参加生产实践,主要岗位: 煤炭机电设备生产制作 煤炭机电设备销后技术服务 煤炭机电设备原材料采购 煤炭机电设备销售 煤炭机电设备维修 车间管理 2. 学习煤矿机电新技术、新知识 3、参与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研发 培养 内容 5.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做专业兼职教师
聘请精通企业生产过程,熟悉机电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护维修及管理工作的,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的技师、工程师以上资格专门人才,通过教学培训,参与专业教研活动,建成完备的专业兼职教师人才库。
兼职教师建设规划见表4-1-7。
表4-1-7 兼职教师建设规划
兼师方向 液压与气压 传动技术 自动化生产线 电气调试 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 煤炭机电设备 制造 总 计 数量(人) 1 2 兼师来源 北京天地玛珂电液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中煤北京煤矿机械责任有限公司 首钢集团 北汽福田 北京现代汽车公司 北京开关厂 北京京门电气有限公司 北京机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 京煤集团 中煤北京煤矿机械责任有限公司 从事教学工作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 电气控制与PLC、自动化生产线安装维修、工业机器人等课程教学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维修、机电管理等课程教学 煤矿机电设备等课程教学 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工程师及以上职称。 资格 2 2 7
15
(四)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实习合作企业、机电一体化能力实训基地、专业基本能力训练中心、素质培养社团4个层次进行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职业技能培训要求相适应,融合现代技术,提升技能训练水准,建立新型共享实训平台,突出实训基地的多功能作用,在满足专业教学要求前提下,发挥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应用研究、教师实践锻炼等功能。实训体系构建如图4-1-6所示。
1.校内实训基地
在现有实训条件的基础上,新建实训室1个:工业机器人实训室;扩建实训中心(室)4个:机电一体化设备实训中心、自动化生产线实训中心、电工与电子实训室、液压和气压传动实训室。
拓宽实训中心(室)的功能,加大社会服务能力,建成完善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成为集教学、技能鉴定、科研、生产、培训为一体的产学研基地。
实训室(中心)建设内容见表4-1-8,设备清单见附表4-1-3。 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在现有7家校外实训基地基础上,再建立6家左右稳定的校企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完成岗位综合能力训练课程的教学任务、顶岗实习、教师实践锻炼、机电技术应用研究和项目开发。在现有30多家企业的基础上,再与30多家企业签定顶岗实习协议,满足顶岗实习要求,确保100%学生有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工作经历。6家校企深度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如表4-1-9所示。
3、建设素质培养社团
进一步建设机电一体化协会、机器人协会、网络协会和电子协会等一批社团,通过“机电一体化大赛”、“机器人大赛”、“创新大赛”、“电子大赛”等国内、国际高水平技能竞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培养专业学习兴趣,扩展视野,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4、职业技能鉴定
保证毕业学生“双证书”100%获取率,提高双证书的层次和拓展专业技能考核门类,增加电工工种培训鉴定,扩大社会培训项目。项目内容如表4-1-10所示。
5、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加强实训基地的管理,完善学生和教师实习管理制度,开发技能培养项目,制订标
16
准。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自动化生产线操作、安装、维修能力 北京现代汽车公司 首钢集团 北京机场维修工程公司 北汽福田 北京京门电气有限公司 北京开关厂 斯凯尔机电技术开发公司北京煤炭矿用设备厂 中煤北京煤矿机械公司 北科奥博科技公司 实习合作 企业 机电设备组装、调试、维修能力 机电设备管理能力 煤矿机电设备生产运行、维护检修及技术管理能力 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维修能力 机电一体化设备实训中心 机电一体化能力实训基地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维修能力 煤矿机电设备组装调试能力 机械制图、识图能力 自动化生产线实训中心 煤矿机电设备实训中心 技能 训练 社会 培训 技能 鉴定 应用 研究 师资 培养 生产 制造 计算机绘图实训室 机械设计与加工能力 机械技术实训室 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修能力 电工操作与电子线路焊接、调试基本能力 液压与气压传动实训室 专业基本能力训练中心 电工与电子实训室 传感器识别、选用能力 传感器与检测实训室 电机拆装和维修能力 电机实训室 机电一体化设备电气控制基本能力 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单片机应用实训室 PLC电气控制实训室 英语协会 机电一体化协会 网络协会 机器人协会 素质培养社团 机电一体化产品基础设计能力 计算机应用能力 创新素质与能力 图4-1-6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体系构建图
17
表4-1-8 新建、扩建实训中心(室)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液压综合实训台6套; 气压综合实训台6套; 液压气动元器件; 液压气动软件; 实训室相应软件建设。 供电系统操作控制屏、电工技能实训柜、照明电路实训柜、低压配电柜、高低压开关电器、综合保护器、各种继电器、各种导线和电缆等。 实训室相应软件建设。 功能 完成时间 负责人 1 液压和气压传动实训室 (扩建) ①机电专业和专业群开展技能训练、虚拟实验和课程教学②对企业员工、社会人员进行培训③开展机电一体2009.9 解同信 化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④为液压和气压科研项目提供试验研究场所 ①机电专业和专业群开展技能训练和课程教学②对企业员工、社会人员进行培训③开展电工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④为机电产品科研项目提供试验研究场所⑤为电子协会和电子大赛提供仪器仪表、元器件、技术服务和场所 2 电工与电子实训室 (扩建) 2009、9 杨锦忠 3 工业机器人实训室 (新建) 创新实践平台建设; 创新仿真软件; 各类机器人; 实训室相应软件建设。 ①开展工业机器人操作安装维修能力训练②为工业机器人科研项目提供试验研究场所③对企业员工、社会2009.9 张普庆 人员进行培训④为机器人协会开展活动和机器人大赛提供一定的设备、技术服务和场地 4 机电一体化设备实训中心 (扩建) ①机电专业和专业群开展技能训练和课程教学②开展机电一体化高级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实训装置; 职业培训认证中设备组装调试、故障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仿真软件; 诊断与维修培训及鉴定③对企业员社会人员进行培训④为机电设备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检测仪器工、控制科研提供研究场所⑤为机电一设备及工量; 实训中心相应软件建设。 体化协会开展活动和机电一体化大赛提供仪器仪表、元器件、技术服务和场所 构建货架、堆垛机、输送机、AGV小车、搬运机器人、条码和射频识别设备、库存管理软件及控制系统; 实训中心相应软件建设。 ①开展自动生产线操作安装维修能力训练②对企业员工、社会人员进行培训③开展机电一体化高级职业培训及鉴定④为自动化生产线科研项系统仿真分析软件及其工作站。 目提供试验研究场所 2009.9 刘光起 5 自动化生产线实训中心(扩建) 2009.9 张春芝 表4-1-9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规划表
序号 1 2 3 合作企业名称 北京现代汽车公司 北汽福田 北京开关厂 北京天地玛珂电液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北科奥博科技公司 北京嘉昌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合作内容 顶岗实习、师资培养、提供兼职教师、培训员工 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师资培养、提供兼职教师、培训员工 顶岗实习、师资培养、开发项目、参与教学改革、提供兼职教师、培训员工 顶岗实习、课程建设、参与教学改革、提供兼职教师、培训员工、培训员工 顶岗实习、综合实训、师资培养 顶岗实习、综合实训、开发项目、培训员工 专业技能训练内容 自动化生产线操作、安装调试、维护维修 自动化生产线操作、安装调试、维护维修 通用机电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护维修及管理 通用机电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护维修及管理 通用机电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护维修及管理 通用机电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护维修及管理 实训学生数 15 15 15 4 5 6 10 10 10
18
(1)制定、完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实训基地设备管理制度、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学生校内实训管理制度、兼职教师实训指导管理制度、实训教学组织管理制度、教师校内实训与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制度。
表4-1-10 职业技能培训鉴定项目一览表
时间 培训鉴定工种 国家制图员 2007年 机电一体化职业技能培训鉴定 电工 国家制图员 2008年 机电一体化职业技能培训鉴定 电工 国家制图员 2009年 机电一体化职业技能培训鉴定 电工 鉴定等级 中级 中、高级 初、中级 中级 中、高级 初、中级 中级 中、高级 初、中级 鉴定人数 250 200 250 250 200 250 250 200 250
(2)编写技能训练指导教材,开发技能培养项目,完善考核标准。 ①开发岗位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训练项目100个; ②编写实训项目操作流程和工艺标准100个;
③编写和完善岗位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训练指导教材; ④编写重要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
⑤完善岗位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考核标准。
(五)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1.引进国外成熟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
收集国外同类院校现有教学资源,进行内容的翻译、整合、引用和消化吸收。 2.完善专业岗位综合能力和基本能力课程课程全套教学文件
重点建设岗位综合能力和岗位基本能力课程模块全套教学文件,包括课程标准、电子教案、工学结合教学进度表、试题库、多媒体课件、教材、专业书籍、资料和教学标准等。
3.教学资源库内容的整合
将分散于教师手中的资源收集整理,梳理分类,补充更新,并整理入库,最终形成一个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研究的资源中心,供全国同类专业的师生共享。
4.拍摄2部实训教学录像片
19
以生产中的技术或技能运用为内容,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摄制2部实训教学录像片。 5.开发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开放式教学网站
开发《单片机控制技术》、《自动化生产线安装维修》、《电气控制与PLC》、《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机与拖动》、《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和《电工与电子技术》等7门网络课程,建立专业教学网站。所建成的专业教学资源库见图4-1-7。
专业教学资源库 多媒体课件 习题库 综合题库 专业 视频 动画 库 专业技术资料图片 典型 项目 案例 专业 教学 网站 专业 教学 文件
图4-1-7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构成
(六)社会服务
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在对外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方面有所突破。通过与企业交流平台的建设,加强信息交流与技术合作。社会服务项目内容如表4-1-11所示。
表4-1-11 社会服务项目一览表
项目类别 培训社会人员 和企业员工 为企业开发项目与技术服务 对口支援 2007年~2008年项目内容 为首纲集团等企业转岗职工再就业进行技术培训200名; 为北京现代制造企业和华北地区煤炭企业培训矿、厂长和技术人员200余名。 技术服务项目5项,经费数6万 支援西部地区院校数:1个,联合培养学生数:10 2009年项目内容 为首刚集团等企业转岗职工再就业进行技术培训100名; 为北京现代制造企业和华北地区煤炭企业培训矿、厂长和技术人员100余名。 技术服务项目5项,经费数8万 支援西部地区院校数:1个,联合培养学生数:10 1.开展职业培训。以首钢集团转型为契机,开展校企合作,为企业转岗职工再就业进行技术培训,至2009年达到300人次。为北京现代制造企业和华北地区煤炭企业培训矿、厂长和技术人员300人次。
2.开展企业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与中煤北京煤矿机械责任有限公司、首钢集团等企业合作,开展技术服务项目10项。
3.共建西部职业院校。到2009年,共建西部1个院校,联合培养学生20人。通
20
过优质教学资源网络共享平台,使区域职业院校和对口院校相关专业能够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四、专业群建设
(一)专业群现状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龙头,带动及辐射的专业有3个,分别是数控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三个专业均服务于北京现代制造行业,在基础课程、实训室、师资力量相互联系和依存,课程相互交叉渗透,技能训练项目内容相近,进行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重点的专业群建设,可以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做到资源、成果共享。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如图4-1-8所示。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 机械制图 计算机绘图实训室 机械技术 机械技术实训室 电工与电子 电工与电子实训室 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 液压与气压传动实训室 单片机控制技术 单片机控制技术实训室 数控技术 专业 共享课程和实训室 电气自动化 专业 图4-1-8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
(二)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
1.建设目标
集中各专业优势建设《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2门共享平台课程,从而带动专业群共享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在专业群平台课程的基础上建设各专业的优质主干课程《数控机床编程、操作与加工》(数控技术专业)、《机械加工设备》(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和《工矿企业供电》(电气自动化专业);在共享实训室基础上,通过新建工业自动化控制实训室,满足专业群的实训需要;培养专业带头人3名,聘请行业协会、企业的骨干技术人员15人作为兼职教师,选派有潜力的专业骨干教师12名重点培养,双
21
师素质教师要达到95%。
2.建设内容
(1)专业群优质课程及教材建设
根据机电专业群中各专业的职业能力的要求,将机电专业群中相关专业所需的共性知识和技能进行提炼,选择《机械制图》和《电工与电子技术》2门课程作为专业群优质课程,对专业群课程进行统一规划,集中建设,使专业群课程资源共享。
针对专业群中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差异性,突出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在专业群平台课程的基础上建设各专业的优质主干课程《数控机床编程、操作与加工》(数控技术专业)、《机械加工设备》(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和《工矿企业供电》(电气自动化专业)。
课程建设内容如表4-1-12所示。
表4-1-12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课程建设内容
项目 课程名称 建设内容 开发能力训练项目; 编写能力训练模块讲义; 完成电子教案和课件建设; 制定能力考核标准; 建设课程网站; 完成课程教学标准和能力测试体系建设。 开发能力训练项目; 编写能力训练模块讲义; 完成电子教案和课件建设; 制定能力考核标准; 完成课程教学标准和能力测试体系建设; 编写校本教材; 建设课程网站。 负责人 合作单位 中煤北京煤矿机械责任有限公司 机械制图 平台 课程 电工与电子技术 黄宇 李德俊 北京京门电气公司 机械加工设备 主干课程 数控机床编程、操作与加工 工矿企业供电 金英姬 北京现代汽车公司 SMC(中国)有限公司 京煤集团 唐正清 禹春梅 (2)师资队伍建设
在机电一体化技术重点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引领下,推进专业群中支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依据重点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模式,使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师资参与支撑专业的相关教学工作,将重点专业建设理念贯穿于各个训教环节,带动支撑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注重培养支撑专业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通过赴国外研修、下企业锻炼和专业技术培训等方式,使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通过3年的建设,机电专业群支撑专业共培养专业带头人3人,培养骨干教师12人,聘请行业协会、企业的骨干技术人员15人作为兼职教师,双师素质教师要达到95%,形成专业方向涵盖面广、知识结构优化、年龄结构合理、能够承担较高水平课题的教学
22
科研梯队。
(3)实训室建设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基地为核心,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作用,在教学、培训过程中,实行统一管理、统一使用,专业群中各专业资源共享,在技术服务方面,做到相互配合,提高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在原有的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建设工业自动化控制实训室,设备明细清单见附表4-1-4。
五、项目资金预算及建设进度表
本专业建设项目总资金为1370万:中央财政465万,地方财政905万,各个项目资金安排如下:
中央财政:用于教学实训条件建设:220万,用于师资队伍建设:65万,用于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135万,用于教学实训软件建设:45万。
地方财政:用于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674万,用于师资队伍建设:135万,用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教材和资源库建设:96万。
项目资金预算见附表4-1-1,建设进度见附表4-1-2。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项目建设组织领导,保证建设项目有序进行
提高专业领导业务水平,建设富有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整合社会教学资源的能力,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勇于探索的学院项目组织机构。
建立机电技术专业示范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专业建设规划的可行性、专业建设的质量评审以及绩效考核,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建立激励机制,实施绩效考评,保证建设项目优质高质
学院建立激励机制,制订并认真实施项目建设绩效考评制度,定期对项目进行考评。
(三)加强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保证建设项目按期完成
学校将在师资培养和引进、实训实习条件改善等方面重点投入,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前提条件。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条件建设、东西部合作招生和就业合作项目、职业技能鉴定等,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完善规章制度,实行阶段性目标管理,加强对专项经费的使用和管理。
(四)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与行业企业共同建设
23
示范专业建设取得行业和企业的广泛支持,在现有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基础上吸纳企业专家,完善以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及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广泛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专业建设。从人员、设备、资金诸方面引进企业资源,制定示范专业建设规划,从方案制订、论证到计划实施行业企业人员全方位参与。将实训基地作为专业教学改革、课程开发与优化、开发学生潜能、评价学业成绩与专业提升的平台,实现校企互动、互利、共赢。
七、预期效果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经重点建设后,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将超过700人,带动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3个专业的发展,建成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核心资源共享的教学平台。
(一)形成符合机电人才培养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形成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工学交替”和“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和机电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
(二)建成北京和华北地区机电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专业实训基地的完善与建设,为地区和煤炭企业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技能人才的训练和培养提供了必备的硬件条件,使得机电一体化职业培训与鉴定服务实现了规模化,可面向机电一体化技术重点专业与专业群在校学生、企业员工和社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
(三)共享型专业资源库将带动高职相关专业教学质量提高
电气控制与PLC、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单片机控制技术、自动化生产线安装维修等7门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核心知识与技能培养的关键性课程。以7门核心课程网站为重点的专业资源库的建设,使区域职业院校同类专业能够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四)辐射和带动机电一体化相关专业的发展
机电一体化技术重点专业的建设,可以辐射到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相关专业,实现校内实训基地设备的充分共享。重点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教师可依托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良好的设备条件,紧跟最新技术的发展,更好地开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研究工作,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
24
附表4-1-1 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项目资金预算及年度经费安排明细表
资金预算及来源 项目 类别 建设内容 中央财政投入(万元) 北京市财政投入(万元) 合 计 07 合 计 1.液压和气压传动实训室(扩建) 2.电工与电子实训室(扩建) 3.工业机器人实训室(新建) 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4.机电一体化设备实训中心(扩建) 5.自动化生产线实训中心(扩建) 6.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小 计 1.培养专业带头人 2.建设骨干教师队伍 师资 队伍 建设 3.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4.聘请企业兼职教师 小 计 1.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2.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3.专业教学资源库 小 计 工业自动化控制实训室(新建) 专业群建设 课程建设及教材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 小 计 08 276 154 20 174 5 10 7 10 32 10 40 20 70 09 小计 162 66 20 86 5 3 5 10 23 3 30 20 53 465 154 66 45 265 10 15 15 25 65 15 75 45 135 07 55 2 5 2 10 19 5 5 6 16 10 10 20 08 610 340 160 500 5 10 5 10 30 3 5 12 20 30 30 60 09 240 84 84 3 10 3 10 26 2 5 3 10 90 10 20 120 小计 905 84 340 160 584 10 25 10 30 75 10 15 21 46 90 50 60 200 1370 154 66 84 340 160 45 849 20 40 25 55 140 25 90 66 181 90 50 60 200 27 5 5 2 3 5 10 2 5 5 12
25
附表4-1-2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进度表
重点专业名称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2007年12月 预期目标:完善“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验收要点: ①深入企业调研,完成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能力分析的研制,探索“工学交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②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订单培养合作企业2家,建立与 “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制度。 建设负责人:冯海明、牛小铁、张春芝 2008年12月 预期目标:开发以能力为主线、双证融合的课程体系,建立与“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验收要点:①依据职业能力标准,构建以能力为主线、双证融合的课程体系,完成专业课程框架构建;②建立适应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管理制度,开展新型教学模式管理制度的监控。③课程体系在机电技术专业08级实施。 预期目标:课程项目化开发,建立课程教学标准,启动课程资源库建设,建设3门专业核心课程。 验收要点: ①按照职业标准,将岗位能力分解为若干个能力模块,结合生产实际和能力训练要求,开发相应的项目任务;②完成《单片机控制技术》、《电气控制与PLC》、《自动化生产线安装维修》工学结合电子教案编写;③完成《单片机控制技术》工学结合校本教材编写;④制定融合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能力训练模块考核标准、考核方法。 预期目标:完善教学资料、文件和标准,建设2门网络课程,拍摄1部录像片,初步建立专业开放式教学网站。 验收要点:①完善《电机与拖动》和《电工与电子技术》2门课程全套教学文件,包括课程标准、电子教案、工学结合教学进度表、试题库、专业书籍、资料和考核标准等;②以生产中的技术或技能运用为内容,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摄制1部实训教学录像片;③开发《电机与拖动》和《电工与电子技术》2门网络课程;④初步建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开放式教学网站。 2009年12月 预期目标:完善以能力为主线、双证融合的课程体系;完善与“工学交替”、“订单培养”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验收要点:①以合作企业及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检验和完善课程体系;②同类院校中有3个以上采用或借鉴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并有良好的信息反馈。③完善适应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管理制度,形成制度配套的激励措施。 预期目标:完成3门工学结合校本教材编写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验收要点:①完善《单片机控制技术》、《自动化生产线安装维修》、《电气控制与PLC》等3门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和考核标准的建设;②完成《电气控制与PLC》、《自动化生产线安装维修》工学结合校本教材编写;③完成《单片机控制技术》、《电气控制与PLC》、《自动化生产线安装维修》专业核心课程多媒体课件。 预期目标:建设1门网络课程,拍摄1部录像片,完成专业开放式教学网站。 验收要点:①完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全套教学文件,包括课程标准、电子教案、工学结合教学进度表、试题库、专业书籍、资料和考核标准等;②以生产中的技术或技能运用为内容,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摄制1部实训教学录像片;③开发《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网络课程;④完成包括《单片机控制技术》、《电气控制与PLC》、《自动化生产线安装维修》等课程在内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开放式教学网站。 1.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课程体系与 教学内容改革 预期目标:完成3门体现“工学结合”要求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并进行一期建设。 验收要点:①进行《单片机控制技术》、2.建设工《电气控制与PLC》、《自动化生产线安装学结合优维修》3门核心课程相关教学资源的收集,质专业核确定建设进度;②依据职业岗位要求,与企心课程3门 业专家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完成《单片机控制技术》、《电气控制与PLC》、《自动化生产线安装维修》核心课程教学标准的制订。 预期目标:完成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规划、初步建立。收集资料,完善教学资料、文件和标准,建设1门网络课程。 验收要点:①收集国内外同类院校现有教学资源,进行内容的翻译、整合、引用和消化吸收;②完善《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课程全套教学文件,包括课程标准、电子教案、工学结合教学进度表、试题库、专业书籍、资料和考核标准等;③开发《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网络课程。 3.专业教学资源库
26
附表4-1-2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进度表(续)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2007年12月 预期目标:培养1名自动化生产线方向专业带头人。 验收要点:①攻读高一级学位;②专业带头人行使相关职责,提出本专业跨越式发展的中长期发展思路及措施;③通过参加行业协会,担当大赛评委,专业技术交流,专业带头人在行业内扩大影响力。 2008年12月 预期目标:培养1名自动化生产线方向专业带头人。确定培养1名机电一体化设备方向的专业带头人。 验收要点:①攻读高一级学位;②到校外实习基地参加生产实践3个月;③培养对象与拓展3家以上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并积极开拓本业横向项目1项;④组建一支有创新特色的教学和科研团体;⑤专业带头人出国培训3个月,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开发、教学方式、本专业企业现状,提高外语教学能力,提交1篇以上论文或学习报告;⑥专业带头人拥有个人网页。 预期目标:培养6名骨干教师。 验收要点:①攻读高一级学位、到企业锻炼3个月;②教学考核3人以上为优秀;③3人以上累计为企业做培训200学时以上;④6人参与教科研项目,为企业服务解决企业技术难题3项;⑤3人参加专业技术培训,短期出国学习国外职教理论;⑥3名骨干教师有个人网页。 预期目标: 4人企业锻炼或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认证证书,增加经验,提高能力。 验收要点:①4人到企业半年或3个月工作,参与企业生产运行和技术开发,实践单位出具的评价材料;②2人参加企业专业培训并取得职业认证证书; ③行业知名人士来校讲学2人次;④60%教师参加专业技术培训。 2009年12月 预期目标:继续培养1名自动化生产线方向专业带头人,培养1名机电一体化设备方向专业带头人。 验收要点:①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继续攻读高一级学位,到企业锻炼3个月;②专业带头人出国培训3个月,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开发、教学方式、本专业企业现状,提高外语教学能力,提交1篇以上论文或学习报告;③培养对象与3家以上企业建立紧密联系,负责开拓本专业横向项目1项;④专业带头人拥有个人网页。 预期目标:继续培养6名骨干教师。 验收要点:① 攻读高一级学位、到企业锻炼3个月;②培养对象教学考核2年内必须取得1次以上优秀;③ 3人以上累计为企业做培训200学时以上。④ 6人参与教科研项目,为企业服务,解决企业技术难题3项。⑤ 3人参加专业技术培训,短期出国学习国外职教理论;⑥6名骨干教师有个人网页。 预期目标:4人企业锻炼或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认证证书,增加经验,提高能力。 验收要点:①4人到企业半年或3个月工作,参与企业生产运行和技术开发实践单位出具的评价材料;②2人以上参加企业专业培训并取得认证证书; ③行业知名人士来校讲学3人次;④100%的专任教师参加专业技术培训。 1.培养专业带头人 师资 队伍 建设 预期目标:确定6名骨干教师,制定培养计划。 2.培养骨干教师 验收要点:①从专业教师队伍中,选拔6名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培养;②结合专业教师建设规划,制定6名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预期目标:确定8名教师加强双师素质培养,制定培养计划。 3.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验收要点:①从专业教师队伍中,选拔8名教师加强双师素质培养;②结合专业教师建设规划,制定8名教师培养计划。
27
预期目标:企业调研,收集资料,制定兼职教师聘任标准。 验收要点:①企业调研,收集企业技术人员的资料;②结合专业教师建设规划,制定兼职教师聘任计划;③确定各个专业方向兼职教师聘任标准。 预期目标:聘请兼职教师6人,完善兼职教师库,使兼职教师人数达到20人。 验收要点:①聘请熟悉自动化生产线、机电一体化设备技术的高级技术人员2人;②聘请熟悉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自动化生产线电气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煤炭机电设备制造的能工巧匠4人;③兼职教师6人承担专业教学任务,教学质量达到专业教学要求;④完善兼职教师库,包括名单、聘书、职称证书、毕业证书、有关的成果证书等复印件、教学任务书。 预期目标:继续聘请兼职教师6人,完善兼职教师库,使兼职教师人数达到26人。 验收要点:①聘请熟悉自动化生产线、机电一体化设备、煤矿机电设备技术的高级技术人员3人;②聘请熟悉自动化生产线电气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煤炭机电设备制造的能工巧匠3人;③兼职教师6人承担专业教学任务,教学质量达到专业教学要求;④完善兼职教师库。 4.聘请企业兼职教师
28
附表4-1-2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进度表(续)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2007年12月 2008年12月 2009年12月 预期目标:开发机电一体化高级职业资格认证标准中液压和气压传动培训及鉴定内容模块,依托建成的机电实验室开展机电一体化高级工液压和气压传动模块的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 验收要点:①按机电一体化高级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完成液压和气压传动培训及鉴定的标准文件;②完成机电一体化高级职业资格液压和气压传动技术应用能力模块培训指导书;③开展对外技术支持和服务,年对企业培训员工达到50人次;④进行职业技能鉴定120人次。 预期目标:完成工矿企业供配电实训室的扩建,成为具有真实生产环境的实训室,可进行40工位进行相关实训。 验收要点:①完成设备购置及安装调试;②满足学生开设专业实训课程的需要;③制订实训室设备操作规程;④完善电工与电子实训项目任务,完成实训教学指导书;⑤开展对外技术支持和服务,年对企业培训员工达到60人次;⑥进行职业技能鉴定200人次。 预期目标:实训设备到位,并对本专业开设机器人实训课程,完成机器人实训教学资源建设,开展课外机器人创新活动。 验收要点: ①完成设备购置及安装调试;②完成机器人实训指导书;③可开展40个工位的实训教学;④为机器人协会开展活动提供一定的设备和场地;⑤为本专业10名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提供平台支持。 预期目标:市场调研,收集资料,制预期目标:完成液压和气压传动实训室扩定液压和气压传动实训室建设规划。 建,设备到位,面向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开设实训项目。 验收要点:①结合专业实训条件建设规划,制定液压和气压传动实训室建设验收要点:①在现有场地面积200m2上完1.扩建液压和气规划,确定专职负责人;②市场调研,成设备购置、安装和调试;②制订液压综合压传动实训室 收集设备资料,通过论证、可行性分析,实验操作规程和气压综合实验操作规程;③确定购置设备具体参数和性能指标。 完成液压和气压传动综合实训指导书;④完成本专业4个班液压和气压传动技术教学任务和8周的液压气压技术综合实训,专业群3个班实训,年培训量达到300人次。 预期目标:市场调研,收集资料,制预期目标:完成年度实训室基建工作,实定电工与电子实训室建设规划。 训场地规划,开发实训项目任务,编写实训讲义。 验收要点:①结合专业实训条件建设验收要点:①200m2实训场地按筹建方案完教学实训基2. 扩建电工与电规划,制定电工与电子实训室建设规划,确定专职负责人;②市场调研,收成设备布置规划;②开发电工与电子实训项子实训室 地建设 集设备资料,通过论证、可行性分析,目任务,编写实训讲义。 确定购置设备具体参数和性能指标。 预期目标:市场调研,收集资料,制预期目标:完成机器人实训室基建工作,定工业机器人实训室建设规划。 初步完成实训室布置规划,确定设备具体参数指标。 验收要点:①结合专业实训条件建设规划,制定工业机器人实训室建设规验收要点:①实训场地200m2建设,布置3.新建工业机器划,确定专职负责人;②市场调研,收规划;②通过论证、可行性分析,确定购置人实训室 集设备资料。 设备具体参数和性能指标。
29
4.扩建机电一体化设备实训中心 预期目标:市场调研,收集资料,制预期目标:完成年度实训室硬件建设,面预期目标:开发机电一体化高级职业培训认证标定机电一体化设备实训中心建设规划。 向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开设机电一体化设准中设备组装、调试、故障诊断与维修培训及鉴定备组装、调试、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训项目,内容模块,开展机电一体化高级设备组装、调试、验收要点:①结合专业实训条件建设开展机电一体化创新活动。 故障诊断与维修模块的职业培训与鉴定。 规划,制定机电一体化设备实训中心建设规划,确定专职负责人;②市场调研,验收要点:①400m2设备组装、调试、故障验收要点:①完成机电一体化高级职业培训认证收集设备资料,通过论证、可行性分析,诊断与维修实训室场地;②购置、安装和调标准中设备组装调试、故障诊断与维修培训及鉴定确定购置设备具体参数和性能指标。 试机电一体化设备实训装置50套及其他设备的标准文件;②完成机电一体化高级职业培训认证仪器工具;③容纳40人实训教学,开设机电设备组装、调试、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应用能力模设备组装、调试、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训课程;块培训指导书;③开展对外技术支持和服务,年对④为机电一体化协会开展活动提供一定的设企业培训员工达到40人次;④进行机电一体化职业备和场地;⑤开发实训项目,编写实训讲义;技能鉴定200人次。 ⑥进行机电一体化职业技能鉴定150人次。 预期目标:市场调研,收集资料,制预期目标:完成年度实训室基建工作,实预期目标:建成本专业具有真实工作环境的自动定自动化生产线实训中心建设规划。 训场地规划,设备到位,开展教学和培训。 化生产运输系统,满足本专业及专业群学生进行机电一体化生产性综合实训实习教学要求,并对外开验收要点:①结合专业实训条件建设验收要点:①400m2实训场地按筹建方案完展技能培训与鉴定。 规划,制定自动化生产线实训中心建设成设备布置规划;②完成设备到位、安装和规划,确定专职负责人;②市场调研,调试;③开发实训项目任务,编写实训讲义;验收要点:①按筹建方案布置完成,可同时容纳收集设备资料,通过论证、可行性分析,④制订实训室实训设备操作规程;⑤完成本40人进行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②完善实训室实训确定购置设备具体参数和性能指标。 专业4个班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维修教学任设备操作规程;③完成实训教学指导书;④开展对务,年培训量达到160人次;⑥进行机电一外技术支持和服务,年对企业培训员工达到30人体化职业技能鉴定100人次。 次;⑤进行机电一体化职业技能鉴定100人次。 预期目标:初步建成机电一体化技术预期目标:建成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预期目标:完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管专业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基地管理制度。 理制度。 验收要点:①建立实训基地设备管理验收要点:①制定实训教学组织管理制度;验收要点:①完善实训基地设备管理制度、学生制度;②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②制定教师校内实训与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制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校内实训管理制度;②完善兼③制定学生校内实训管理制度。 度。③制定兼职教师实训指导管理制度。 职教师实训指导管理制度、实训教学组织管理制度和教师校内实训与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制度;③3个以上同类院校采用或借鉴本专业的管理制度,并有使用情况反馈。 预期目标:开发技能培养项目,编写预期目标:编写技能训练指导教材,开发预期目标:编写技能训练指导教材,开发技能培重要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 技能培养项目,制订考核标准。 养项目,完善考核标准。 验收要点:①开发岗位基本技能训练验收要点:①开发岗位基本技能和综合技验收要点:①开发岗位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训练项目20个;②编写重要设备的安全操能训练项目50个;②编写实训项目操作流程项目50个;②编写实训项目操作流程和工艺标准作规程。 和工艺标准50个;③编写岗位基本能力和综50个;③编写岗位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训练指导教合能力训练指导教材2本;④修订岗位基本材2本;④完善重要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⑤完善能力和综合能力考核标准。 岗位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考核标准。 5.扩建自动化生产线实训中心 1.制定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2.编写技能训练指导教材,开发技能培养项目,制订考核标准。
30
附表4-1-2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进度表(续)
专业群所覆盖专业的名称 建设内容 数控技术专业 电气自动化专业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 2007年12月 2008年12月 建设负责人:唐正清、禹春梅、金英姬 2009年12月 工业自动化控制实训室 预期目标:市场调研,收集资料,制定工业预期目标:确定购置设备具体参数和性能指标,完成预期目标:完成实训室扩建,建成本专业具有真实自动化控制实训室建设规划。 年度实训室基建工作,实训场地布置规划。 工作环境的自动化生产控制系统,进行实训实习教学,对外开展技能培训与鉴定。 验收要点:①结合专业实训条件建设规划,验收要点:①通过论证、可行性分析,确定购置设备制定工业自动化控制实训室建设规划,确定专具体参数和性能指标;②200m2实训场地建设,按筹建验收要点:①成套设备安装到位:②按筹建方案职负责人;②市场调研,收集设备资料。 方案完成设备布置规划。 布置完成,可同时容纳40人进行工业自动化控制综合实训;③制订实训设备操作规程;④完成实训教学指导书。 预期目标:建设《数控机床编程、操作与加预期目标:建设《工矿企业供电》主干课程,建设《机工》主干课程。 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2门优质平台课程考核标准、项目开发和电子教案建设。 验收要点:①完成《数控机床编程、操作与加工》课程标准、项目开发和电子教案建设;验收要点:①完成《工矿企业供电》课程标准、项目课程建设及教②编写《数控机床编程、操作与加工》课程讲开发和电子教案建设;②编写《工矿企业供电》课程讲材建设 义;③完成《数控机床编程、操作与加工》课义;③完成《工矿企业供电》课程考核标准和综合测试程考核标准和综合测试体系;④完成《数控机体系;④完成《工矿企业供电》课程课件和课程网站建床编程、操作与加工》课程课件和课程网站建设;⑤完成《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2门优设。 质平台课程考核标准、项目开发和电子教案建设。 预期目标:建设《机械加工设备》主干课程,编写3本课程教材,完成《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2门优质平台课程课件和课程网站建设。 验收要点:①完成《机械加工设备》课程标准、考核标准、项目开发、电子教案和综合测试体系;②完成《机械加工设备》课程课件和课程网站建设;③编写《数控机床编程、操作与加工》、《机械加工设备》、《工矿企业供电》3本校本教材;④完成《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2门优质平台课程课件和课程网站建设。 预期目标:提高专业群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验收要点:①继续培养专业带头人3名,通过参加行业协会、担当大赛评委、专业技术交流,专业带头人在行业内扩大影响力;②聘请8名行业协会、企业的骨干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建设专业群兼职教师库;③选派有潜力的专业教师7名到国内外院校进修;④选派中青年教师到企业锻炼和师资培训基地学习,使“双师素质”教师要达到95%。 验收要点:①培养专业带头人3名,专业带头人行使相关职责,提出本专业跨越式发展的中长期发展思路及验收要点:①从专业群教师队伍中,选拔具措施;②聘请7名行业协会、企业的骨干技术人员作为师资队伍建设 有发展潜力的优秀教师培养;②结合专业群各兼职教师,建设专业群兼职教师库;③选派有潜力的专专业教师建设规划,制定教师培养计划和兼职业教师5名到国内外院校进修;④选派中青年教师到企教师聘请计划;③企业调研,收集企业技术人业锻炼和师资培训基地学习,使“双师素质”教师要达到员的资料,初步建立专业群兼职教师库。 85%。 预期目标: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教师,制定专业群各专业教师建设计划和兼职教师聘请计划。 预期目标:提高专业群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31
附表4-1-3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室(中心)主要设备清单 单位:万元
序 号 项目 设备名称 液压实训台 扩建液压和气压传动实训室 (计划154万) 气动实训台 液压气动元器件 液压气动软件 其他配套设施 参考型号 FESTO FESTO FESTO FESTO 合 计 振动分析仪 加速度计 电涡流传感器 设备故障诊断逻辑测试笔 与维修检测仪超声波探伤扩建机电一器工具 仪 体化设备实电刷镀机 训中心 万用表 (计划340示波器 万) 工具 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实训装置 机电一体化设机电一体化备 设备仿真组装软件 铁谱分析仪 VM2001 B&K L14 DO-02 FM-llle TTL/CMOS 欧能达5100 TD-150 FLUK1E80 F123S 小计 天津龙洲 50套 6 1台 10个 2个 1台 6个 1个 1个 10个 1个 3.5 0.06 0.05 7.88 0.1 5 1.5 0.08 1.6 数量 6套 6套 1套 50套 单价 12 10 10 0.2 金额 72 60 10 10 2 154 3.5 0.6 0.1 7.88 0.6 5 1.5 0.8 1.6 8.42 30 300 经费来源 中央 地方 财政 财政 154 采购 年度 2008 2008 2008 2008 2008 2008 2008 2008 2008 2008 2008 2008 2008 2008 2008 2008 1 2 天津龙洲 小计 合计 1套 10 10 130 340 340 84 2008 2009 2009 2009 2009 2009 2009 2009 2008 2008 2008 2008 2008 2008 2008 2008 2008 灭火机器人 足球机器人 爬行机器人 计算机 机械手 创新实践平台 创新组装套件 THWZJ-1 VT-99D AS-EIM AS-ROBEI 合计 4 4 4 12 10 15 5 0.4 0.9 0.5 0.5 3 2.5 0.66 5 30.8 5 4 29 1.5 8.2 2.5 9 1.6 3.6 2.0 6 30 37.5 3.3 84 5 30.8 10 4 29 1.5 8.2 2.5 9 3 新建工业机器人实训室 (计划84万) 4 组合货架 GWH2005-II 1套 自动化GWD2005 1套 堆垛机 立体仓扩建自动化货物交换台 GWJ2005 2套 库 生产线实训控制软件 GWHK2005 1套 中心 混合式流水线 1套 (计划160颜色分拣单元 1套 万) 识别系统 1套 终端控制系统 1套 控制软件 1套
32
5 MOTOMAN-UP20 AGV小车 系统仿真软件 FLEXIM3.0 电脑 合计 供电系统操作控制屏 电工技能实训柜 照明电路实训柜 GGD 低压配电柜 高压开关柜 GG-10 BQJZ-300/66真空磁力启动器 0 真空馈电开关 DW80-200 电钻综合保护器 ZBZ 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ZBZ8 置 JY82-380/ 检漏继电器 660A 主令控制器 LK18-KL 时间继电器 DS-120 扩建电工与电流继电器 DL-20C/2 电子实训室 过流继电器 GL-10 (计划66万) 电压继电器 DY-30 热继电器 JR36 信号继电器 DX-11 DZ-50 中间继电器 功率方向继电器 LG-11 差动继电器 DCD-5 螺旋式熔断器 RL1 有填料快速熔断器 RS0 有填料管式熔断器 RT0 跌落式熔断器 HRW10 螺栓连接熔断器 RT15 交流接触器 CJ20 断路器 DZ47LE 搬运及堆垛机器人 各种导线和电缆 合计 1套 1套 1套 6台 1个 25台 26台 4台 4台 10台 10台 10台 10台 10台 40个 40个 40个 40个 40个 40个 40个 40个 30个 30个 40个 40个 40个 10个 40个 40个 40个 若干 30 20 7 0.5 4 0.8 0.5 0.8 0.8 0.2 0.2 0.2 0.2 0.1 0.1 0.02 0.015 0.04 0.012 0.004 0.005 0.005 0.02 0.02 0.005 0.005 0.009 0.2 0.02 0.01 0.005 0.2 30 20 7 3 160 4 20 13 3.2 3.2 2 2 2 2 1 4 0.8 0.6 1.6 0.48 0.16 0.2 0.2 0.6 0.6 0.2 0.2 0.36 2 0.8 0.4 0.2 0.2 66 66 160 2008 2008 2008 2008 2009 2009 2009 2009 2009 2009 2009 2009 2009 2009 2009 2009 2009 2009 2009 2009 2009 2009 2009 2009 2009 2009 2009 2009 2009 2009 2009 2009
经费来源 项目 设备名称 参考型号 数量 单价 金额 地方 财政 工业自动化控1 制实训室 (计划90万) 附表4-1-4 机电专业群实训室主要设备清单 单位:万元
序 号 采购 年度 工业全数字直流调速系统实验台 工业全数字交流调速系统实验台 全集成自动化系统 计算机 THNA-1 6套 4 24 2009 THND-1 6套 4 24 2009 联想方正 1套 24台 30 0.5 30 12 2009 2009
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