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县域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成因与对策

县域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成因与对策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2009年5月总第141期第3期黑河学刊HeiheJournalMay.2009SerialNo.141No.3县域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成因与对策

刘林艳,郑春芳

(中国人民银行黑河市中心支行,黑龙江黑河164300)

要】通过调查深入分析了县域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成因,提出了“加强信用环境建设,保障银行信贷资

【摘

金安全、高效、运营;积极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充分发挥人民银行‘窗口’指导作用;商业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构建金融服务体系,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中小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县域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问题成因;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

F8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3036(2009)03-0076-02

近几年来,由于受欠发达地区银行授权授信额度、企业现状、业务创新及诚信环境等因素影响,中小企业“贷款,金融机构“难贷款”日益成为制约欠发达地区经济发难”

展的“瓶颈”。为此我们组织了调查组,对银企贷款难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路径。

一、县域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银行在支持欠发达地区县域中小企业发展中一是,县域银行的信贷服务功能呈逐渐弱化态势。表现在:

机构撤并幅度较大,银行机构体系受到削弱。特别是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过程中,大量撤并基层营业网点,不断精减从业人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受到影响。以北安市为例,2001年末,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共有70个服务网点,各项存款余额为216025万元,其中:储蓄四家银行各存款余额177342万元。截至2009年2月末,

项存款余额为575857万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381864万元。分别比2001年增加166.6%和115.3%。而银行服务网点却减少到51个,下降了27.1%,使得县域经济发展中所必须的融资、结算等金融服务质量与数量都不能很好地得到保证。二是,各家银行(除中国银行放一笔10600万元贷款以外)基本处于停贷或少贷状态。截至到2009年2月末,北安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35753万元,比年初增加22455万元,扣除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比年初增加15717万元,各家银行共增加6738万元贷款,且全部为住房公积金贷款。

二、县域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的成因

当前县域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是因企业、银行、政府各自追求的目标不同,利益驱动共同点较少所引起的。

(一)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1.资产规模小,负债比例高,获得银行贷款的条件不够。国有及国有控股的中小企业多数受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长期粗放式经营发展形成了资产负债比例高的现状;而民营企业在发展之初自有资金很少,多数企业靠银行贷款实现自身发展,资产负债比例也比较高。同时,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相应的负债能力较低,可能获得的贷款也少。

2.企业财务制度不规范,信息披露缺乏透明度,真实性不完善,有的民营中小差。许多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

企业几家合用一个会计,财务制度极其混乱,有的缺少基本的财务制度和报表。企业财务信息不对称直接加大了银行贷前考察难度与放贷顾虑。

3.经营风险大,管理水平低。中小企业市场进入与退出的频率较高,使金融部门存在严重的投资顾虑。特别是一些企业管理人员金融知识缺乏,综合运用金融工具的能力不高,使得企业经营存在着严重的管理和投资风险。

4.竞争力弱,缺少优质的贷款载体。中小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科技创新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有一组企业调查数据显示:2000年以前,北安市74%的企业设备等级属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水平,73%的企业没有设立自己的科研开发机构,75%的企业技这使得中小企业,术创新经费占当年销售收入的1%以下,

缺乏一些规模大、有市场、有发展前景的优质贷款载体。

(二)银行方面的因素

1.贷款权限上收,缺少放贷自主权。审慎性的经营原则促使金融业制定了较为严格的经营规则。例如:北安农业银行因为不良资产超过规定比例,上级行明令取消其贷款

【作者简介】刘林艳(1962-),女,黑龙江黑河人,中国人民银行黑河市中心支行货币信贷科长,经济师。郑春芳

),女,黑龙江北安人,中国人民银行北安市支行,货币信贷统计股长,经济师。(1970-

·76·

发放权。贷款终身责任制明确要求实现新增贷款100%按期还本付息,并辅以严厉的处罚措施。这种谨慎的经营方法使得一些中小企业失去了获得贷款的机会。

2.信贷投向集中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缺口。金融机构受利益驱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信贷资金直接向大企业和优势项目集中,例如:省属大型企业北安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各家银行竞相为其贷款,中国银行一次为至今仍有贷款余额10600万元。而对其贷款32000万元,

于一些不知名的中小企业则无人问津,从而使中小企业贷款难。资金紧缺的问题更加突出。

3.社会信用体系缺失,企业变相逃废银行债务现象仍然存在。金融机构债权得不到有效保障,使得基层商业银行宁愿大量资金上存,获取一定数额的利差,也不愿为风险较大的中小企业贷款,进而增加了中小企业贷款的难度。

(三)政府方面的因素

1.未建立系统、完善、稳定的中小企业融资和资金扶持体系。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和政策体系还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政府没有建立对企业的财政支持和担保支持体系,企业流动资金需求只能通过银行贷款解决。

2.金融债权保全中不规范的法律因素加重了银行放贷的顾虑。企业在地方保护下的判决使得金融债权通过法律手段保全效果不理想,银行赢了官司输了钱的现象依然存在。

3.地方财政资金与银行信贷资金没有发挥合力,资金尤其是国有中小企营运效率低。对于地方中小企业而言,

业,其外来资金来源不仅有银行信贷资金,还有一部分财政部门扶持的项目资金。但由于财政与金融部门缺少必要的联系与沟通,两块资金没能发挥其应有的合力作用。

三、改进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信用环境建设,增强信用意识,切实保障银行信贷资金安全、高效、稳健运营

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战略的转移,究其原因是县域经济环境不够理想。因此,地方政府要着眼全局下大力气整治信用环境。一是积极支持、协助金融机构清收、保全信贷资产,积极维护好金融债权。二是执法部门要转变观念,增强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意识,提高工作效率,确保金融诉讼案件高效、公正、圆满解决。三是尽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制度,切实解决县域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四是进一步转换职能,全方位推进企业改革。要让金融机构参与企业改制,一方面落实好债权债务,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为企业发展当参谋,从而走出一条银企双赢之路。

(二)积极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充分发挥人民银行“窗口”指导作用

为更好地促进商业银行和县域经济主体的有机结合,有效的传导货币政策,人民银行基层行要切实加大在货币政策传导方面的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基层人行在支持和促

进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货币政策传导工作提升到应有的高度。会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按照产业政策筛选出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企业和项目,通过组织项目推介会或银企洽谈会等形式,为企业及商业银行搭建信息交流平台,解决银企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商业银行贷款与企业有效资金需求的有机结合。

(三)商业银行应完善信贷管理体制,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一是,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及其基层行信贷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适当下放和延伸基层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批权限,减少信贷审批程序和环节,以适应中小企业贷款金额小、笔数多、时效性强的特点。二是,针对中小企业高成长性、效益性和相对较低的资产负债比例这些特点,制定不同于大企业标准的科学的信用等级评要建立完善级标准,为贷款发放提供可操作的依据。三是,风险约束和激励相对称的信贷管理体制,最大限度的调动和保护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根本上消除信贷员“惧贷、惜贷”心理。

(四)构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1.改进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体制,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政策指导,充分运用经济、法律手段重构对中小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支持的金融服务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

2.整合评估、登记职能,简化抵押登记评估手续。建议政府成立集评估、登记为一体的权威机构,解决目前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多部门评估登记的做法。

3.完善“政银企”协调机制,搞好贷款项目推介。定期组织召开由政府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及中小企业参加的联席服务手会议。银行直接向企业介绍本行的金融服务项目、段及金融业务品种。企业则将好的项目向金融机构进行宣传,提供优质、高效的贷款载体。政府有关部门及人民银行积极参与,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五)中小企业应健全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中小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推出优质新产品,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主动增强自身的风险约束,树立良好的信用观念。不断增强自身积累,规范和完善企业财务规章制度,定期提供全面、准确的财务信息,做到规范发展,产权明晰,提高自身资信等级,在硬件上符合银行贷款条件。同时,加强对有关金融法规的学习,充分尊重银行的债权,不逃废、悬空金融债务,真正在社会上树立起守信用、重履约的良好形象,为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葺

□编

辑/方永祥

·7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