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ofWestAnhuiUniversityFeb.,2007Vol.23 NO.1
从《中国古诗精品三百首》看古诗英译中意境的传达
王小卫
(淮北师范学院大学外语部,安徽淮北235000)
摘 要: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诗歌翻译的关键就在于其艺术意境的传达。本文结合许渊冲先生翻译的《中国古诗精品三百首》,对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中通过情感、韵律以及形象来传达意境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意境;情感;韵律;形象
中图分类号:H08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735(2007)01-0118-03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也是古诗的审美评
(Artisticmood)作为文论术语始于价标准。“意境”唐代。盛唐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中提出“张于意而思之于心”、“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的主张,指出诗歌艺术形象所表现的内心感受、体会和认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意境”的定义为“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他认为意境是在文学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又可感可信,且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翻译是一门艺术,是语言艺术的再创作。它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现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作为文学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的翻译难度更大,要求更高。茅盾认为“,文学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感动和美的感受。”诗歌翻译中的难点就在于其意境的传达。
一、意境与情感
诗歌是情感世界的象征。艺术意境则是情与景的交融,形与神的统一,同时也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中国古典诗歌大都是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十分含蓄。这些清新明快含蓄之作,大多借助有关物象去抒发感情,去托物言志。由于处于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具有不同的心理结构,诗人通过以有形表现无形,以实境表现虚境,以有限表现无限,使得诗歌的艺术意境韵味无穷。从而把生活的境界升华为艺术的境界,把蕴含在作者心灵深处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118
来。
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乐游园》写道“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许渊冲在其
所著的《中国古诗精品三百首(英汉对照)》中是这样翻译的:
Atduskmyheartisfilledwithgloom;Idrivemycabtoancienttomb.Thesettingsunseemssosublime,Butitisnearitsdyingtime.
这首诗是作者在政治上屡遭排挤,困顿失意时所作。尤其是后两句,触景生情,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慨叹唐王朝即将倾覆,而自己却对此无能为力的颓废、伤感情绪。译诗成功地译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再现了原诗的意境。这从“gloom”、“tomb”、“sub2lime”和“dying”四个词的翻译上能清楚地看出来。
一词体现了作者忧郁、哀愁的情绪,为全诗奠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象读原作一样得到启发、“gloom”
定了低沉的基调。“tomb”则更使人感到几分悲凉。后两句中的“sublime”和“dying”形成了鲜明的对比。“dyingtime”真实地再现了原诗的内涵———唐朝腐败堕落,面临着覆灭的危险。译者恰当的用词将原诗的意境传达地惟妙惟肖。
诗歌的情感意境最难传达的是双关语。李商隐著名的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收稿日期:2006-05-23
基金项目:淮北煤炭师范学院2005年教研项目(8168)。作者简介:王小卫(1976-),男,陕西宝鸡人,淮北煤炭师范
学院大学外语部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用学和翻译理论与实践。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其中描写的爱情缠绵悱恻、震撼人心。第三句“春蚕到死丝方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丝”,同“思”是谐音,表示诗人的思念悠悠无尽,只有到死才能够完结。这种刻骨铭心的柔情,通过春蚕的形象,让人看得更加真切,感人的力量也更加深厚。许渊冲的译文:
It’sdifficultforustomeetandhardtopart,Theeastwindistooweaktoreviveflowersdead.
Thesilkwormtillitsdeathspinssilkfromlove2sickheart;
Thecandleburnedtoasheshasnotearstoshed.
“以韵译韵”,再现出原诗的意境美。如李白的名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许渊冲的翻译如下:
Abed,Iseeasilverlight,Iwonderifitsfrostaground.Lookingup,Ifindthemoonbright;Bowing,inhomesicknessI’mdrowned.
短短四句诗,境是境,情是情,逼真而又动人。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原诗第
(光”),而译诗是隔行押一、二、四句押韵““、霜”“、乡”
(light”)。译韵“和“bright”、“aground”和“drowned”文的第二、四行的韵脚和原韵“霜”、“乡”的韵母相近,不但传达了原诗的“音美”,而且和原韵“音似”。读起来舒缓、悠长,再结合“月光”(moonlight)、“霜”(frost)等单词更衬托出一种悲凉的气氛,很容易感染读者,其意境让人回味无穷。
再看《诗经》中的佳句《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诗歌通过对戍卒们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他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许渊冲的翻译:
WhenIlefthere,Willowsshedtear.Icomebacknow,Snowbendsthebough.Longlongtheway;Hardhardtheday.Mygriefoverflows.Whoknows?Whoknows?
第一句有两个“难”字,前一个是“难得”,后一个是“难舍难分”,译文用了两个不同的词“difficult”和“hard”,此处用了“等化”的译法。第二句加了一个动词“revive”,译成东风无力使凋残的百花复活的意思,用“weak”“、dead”衬托出离别时凄愁的景象,这与诗人为离别而断肠的心绪是互相配合的,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第三句用春蚕只有到死的时候,才会停止吐丝象征对对方永恒的相思,其中的“丝”译成“silk”,同时又把“思”译成“love2sick”,而“sick”和“silk”音近、形近,使得“思”具有了绵绵不绝的艺术意境。译者运用“深化”的译法通过“音美”“形美”来传达原文双关的“意美”,从而将诗作者的相思之苦表现地淋漓尽致。
二、意境与韵律
中国古典诗歌强调的是音韵(rhyme),而英诗则重视节奏(rhythm)。英诗的押韵格式趋于多元韵式,即同一首诗中,可连续换用若干个韵脚或交叉使用若干个韵脚。这与汉语诗歌常见的一韵到底的一元韵式完全不同。同时两种语言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汉语是描写性极强的语言,词义含蓄、言简意赅,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而英语则是逻辑性很强的语言,词义客观明晰。汉字以元音(韵母)结尾,用做韵脚声音响亮持久,而英语多以辅音(声母)结尾,不如元音响亮悦耳;汉语具有四声组合及跌宕起伏、乐感极强的音韵效果,而英语多为升、降两种声调,所以汉语诗歌的格律为“平仄律”,英语诗歌的格律为“轻重律”,这些都决定了汉语在表达上更富有表现性和美感性。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中诗的音韵,还是英诗的节奏都有助于诗人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表现诗歌独特的意境。因此,在诗歌的翻译中需要尽可能地
译文从头到尾一路用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基本移植了原诗的韵律和节奏。在形神皆似方面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在保持原诗的意境方面也是无懈可击。每行四个音节,与原诗相同。双行压韵,声美、形美。如此的韵体翻译使得译文意韵相谐、音意结合,因此,译诗用韵的音美有助于传达原诗的意美。
三、意境与形象中国古典诗歌不但语言凝练,而且诗人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形象化手段来描绘作品中的文学形象,从而使诗歌的意境跃然而出。另外,汉字的特殊构词方式和字句的对仗本身具有直观的形象美。因此,在
119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翻译时要注意译作与原作“形”与“神”的和谐统一,尽可能地再现原作的艺术意境和风格。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许渊冲的译文:
ThesunlitCenserpeakexhalesawreathofcloud;
Likeanupendedstreamthecataractsoundsloud.
Itstorrentdashesdownthreethousandfeetfromhigh;
AsiftheSilverRiverfellfromazuresky.
Isfishingsnowinlonelyboat.
此诗是柳宗元作于贬官永州期间,全诗勾勒了一幅绝美的独钓寒江山水画。原诗的“对仗”巧妙之极,
(Fromhilltohill”)和(Frompathto“千山”““万径”“);高处(nobird”),远处path”“鸟飞绝”““人踪灭”(noman”),译者完美地传达了原诗的““形美”将这种无生命的活动强调到了极点,读之凄清悲凉。“孤”和“独”译者此处重复一词“lonely”,一字传神,人处寒雪里,傲骨折射出抗争。在朦胧的诗境中,他的清高孤傲跃然于眼前。
中国古典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精华,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诗歌的英译关键要把握好意境的传达。情感是意境的主导因素,要传达原诗的意境,必须译出“情”,同时要注意语言的形象化以及以韵译韵,从而将原诗的意境通过“意美”“音、美”和“形美”尽可能地传达给译文读者。意境的传达是诗歌翻译的永恒追求,这就要求译者在有限的艺术空间里发挥创造,同时最大限度地贴近原作。杰出的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翻译的诗歌不愧为传达优美意境的典范,为传播中国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许渊冲.中国古诗精品三百首(英汉对照)[M].北京:北京
许渊冲此译文的特点是注重“形似”,兼顾“神似”,并能传达“音美”。原诗的第一句写瀑布的背景。
(散发出”)将物(香炉译文用动词“exhales”“或“呼出”
峰)拟人,该动词的一般现在时态既使读者感到景象就在眼前,又如实传译出香炉峰在天地间永存。第二
(被倒置”)这一具有句中译者以英语动词“upended”“
被动含义的过去分词,来形容远望中的瀑布像“倒挂”的飞流。在诗的第三句中,译文以“dashesdown”作谓语,既顺应主语“倒挂的飞流”的走向(飞下),又表达出瀑布凌空而落的磅礴气势,可谓一字千金。最后一句,诗人以化实为虚的手法,从现实生活出发,把喷珠溅玉的瀑布从高空倾泻而下想象成银河自九天而落。译者用英语动词“fall”的虚拟式“fell”,把现实中的瀑布和想象中的银河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不着斧痕,匠心独运,切近真实地传达了“落”字所活画出的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跌宕气势。
再看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Fromhilltohillnobirdinflight;Frompathtopathnomaninsight.Alonelyfishermanafloat,
大学出版社,2004.
[2]邵志洪.翻译理论、实践与评析[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
出版社,2003.
[3]中国翻译编辑部.诗词翻译的艺术[M].北京:中国对外翻
译出版公司,1987.
[4]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增订本)[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
出版社,2002.
[5]董务刚.试论诗歌翻译中意境的传达[J].淮海工学院学
报,1994,(1):103-107.
[6]中国古诗精品三百首(英汉对照)(许渊冲译)[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ConveyanceofYijing(theArtisticMood)intheTranslationof
ClassicalChinesePoems
WangXiaowei
(CollegeEnglishDepartmentofHuaibeiTeachers’College,HuaibeiAnhui235000)
Abstract:Yijing(theArtisticMood)isanimportantconceptinclassicalChinesepoems.InthetranslationofclassicalChinesepo2ems,itisveryimportanttoconveytheartisticmoodtothereaders.Ontheanalysisof300GemsofClassicalChinesePoetrytrans2latedbyXuYuanchong,thispapermakesastudyofhowtoconveytheartisticmoodthroughtheemotion,rhythmandimageofthepoems.
Keywords:theArtisticMood;emotion;rhythm;image
120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