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当代日本天皇制度的存在价值

浅谈当代日本天皇制度的存在价值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浅谈当代日本天皇制度的存在价值

摘要:天皇是日本国君主的称号,日本国家的象征。天皇制是世界历史上最长的君主制度。日本天皇制度经历了古代、近代、当代的历史演变,并随着二战的结束,彻底拥有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等无所不包的特权,把一切大权收归天皇的天皇专制主义转变为标榜“主权在民”的象征天皇制。尽管如此,当代天皇在日本人心中仍然是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由于日本天皇制度具有无可比拟的精神作用,将其理解为日本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活着的文化,从这种意义上来看,日本天皇制度完全具有其存在的合理价值。 关键词:日本;天皇制;当代;存在价值 一、日本天皇制度的演变史

天皇一词源于中国,原为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三皇之一,这三皇分别为天皇、地皇和人皇。日本把天皇作为本国皇帝的称号,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它大体上经历了古代、近代和当代三个历史阶段。

公元645年的大化改新标志着古代天皇制的确立。大化改新结束了大和朝廷的历史,开辟了一个以天皇为君主的古代专制君主制确立的新时期。古代天皇制的国家不仅仿唐律令制建立起以天皇为最高统治者的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和制度,而且仿中国皇帝惯例开始制定年号。

近代天皇制从1868年明治维新起到1945年战败为终点。在近代天皇制中,专政统治与一定立宪政治并存,天皇总揽大权与多头分权并存。这就使它既非封建专制体制,也不同于英法美的君主立宪或民主共和体制。它是天皇总揽统治权,又设置各种统治机构,具有浓厚的封建主义、军国主义因素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体制。

1889年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统称明治宪法),正式宣告日本近代天皇制的确立,并在法律上予以固定下来。

宪法明文规定天皇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万世一系”的最高统治者。以近代国家的宪法来保障天皇神化和皇权神授的政治迷信。神道教成了“国教”,天皇成了“活人神”。

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国从其远东战略考虑,看到天皇有利用的价值,于是将天皇制保留下来,揭开了当代天皇的历史。1946年在当时反法西斯盟国(美国)的占领下,废除了明治天皇宪法,颁布新的《日本国宪法》,从而确立了当代天皇制。近代天皇制也随之推出了历史舞台。当代日本天皇制度始于1946年,然而却与近代天皇制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1]。 二、当代日本天皇制度的特征

与近代天皇制相比,当代天皇制的最大特点是标榜“主权在民”的象征天皇制[2]。

当代天皇制由专制主义变为象征制,但是仍具有凌驾于国家机关之上的最高权威性,是日本国家和国民意志的象征。当代天皇制对于战后日本争取国家独立与统一,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日本的国家地位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当代天皇制也在支撑日本的保守体制,帮助日本统治阶级加强统治,并被用来推行新国家主义和复活军国主义,使日本社会不断右倾化,这种消极和反动的作用也是不能低估的。 三、现任日本天皇制度的现状

从日本宪法来看,作为象征性国家元首的天皇是日本的象征和日本国民统合

的象征,天皇及其家族受到优厚的待遇是理所应当的。天皇和皇族没有就学、就职和生活上的忧虑;有专门的皇宫警察和普通警察保护他们的安全;有一千多名国家公务员组成的宫内厅照顾着他们日常起居;他们免交所得税,日本的《关税法》上都明文规定 “天皇和皇族用品免除进口关税”;他们起居的皇宫和各地的离宫、别宫都是国家出钱维护修理,可以这么说,天皇及其皇族是世袭的“国家公务员”,只要日本国家继续存在,天皇和皇族就是无忧无虑的。

在天皇的地位如此崇高的情况下,日本人中居然还有一种“天皇解放论”的思潮,有人不断在出版物、电视讨论会上呼吁 “给天皇和皇族以人权”。

按照君主立宪的原则,天皇只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因此天皇及其家族不能参与国内政治,不能对国内政治指手画脚,这算不上没有“言论自由”,但是日本皇族所受的限制更为彻底,不仅在公开场合不能评论国内政治,而且根本就不能随便说话,所说的话都是被要求说的。

每天皇族都按照已经制定好的活动计划,按照规定的路线,去指定的地方参加预定的活动,或者会见预定的人物,说些按规定要说的话,连说话的节奏也都得按照“皇室的节奏”。无论国内国外的新闻记者们在如何骚扰,皇族们的脸上必须充满 “皇家的微笑”,不能皱一下眉头。皇室成员经常要参加一些文化活动,比如参观画展等。此时皇室成员必须和每一位在场的作者们说同样语气和同样长短的话,不但对于有可能不合自己胃口的作品不能批评,即使自己很喜欢一个作品,也不能多赞美一句,因为这有“可能被人利用”的可能,天皇和皇族的名义决不能为人所用。实际上就连皇族们的食谱也是在一个月以前就已经制定好了,而且对于食物是不是可口,皇族们也不能评价。

天皇是日本的国家元首,哪怕只是象征性的,他也是代表着日本国,必须参加国际活动,这是不可避免的。天皇不能介入政治,不能出于政治目的利用天皇只是对日本国内党派政治而言,这也是不言而喻的。就像民主党的小泽一郎所指出的,天皇是在“内阁的助言和承认下从事国事活动”,而所有的这些国事活动无一不是为了日本的国家利益,如果要完全远离政治的话,天皇就不能进行国事活动。

四、日本天皇制度继续存在的价值

1946年1月1日,当时日本天皇裕仁发布《人间宣言》诏书,否定了天皇作为“人世间的神”的地位,天皇回归为具有普通人性的“人”。 诏书写道:“说朕是神,日本民族有比其他民族更优越的素质,拥有能扩张统治世界的命运,这种架空事实的观念,也是无根据的。”

但是,天皇同时被赋予了“日本国象征”的地位,此后,在对国家高度认同的日本国民心中,天皇绝非简单的“人”。天皇颁发的紫绶奖仍然是日本国民至高的荣誉,内阁成员均是天皇陛下的“大臣”,每年12月23日的天皇生日时全民休假,新年时在皇宫正门举行的天皇一般参贺更成为日本国民期待的盛事。

2011年2月11日,日本建国纪念日时,日本《朝日新闻》调查显示,在日本民众中,天皇制的支持率仍然高达近90%。另外,在日本放送协会等核心电视台,也经常会播放有关皇宫内部的新闻。例如皇太子的女儿感冒,皇太子一家人在林荫大道上散步等一些极其平凡的事情都会被报道。

由此可见日本天皇在日本国民心中仍然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天皇神人的光环仍然没有完全消失。然而,正如第三章中有关现任天皇制度的分析可见,为维持整个皇宫的日常生活,仍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日本完全可以废除现有的日本天皇制度。然而,它的精神作用确是唯一的,具有不可替代性。并且,

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日本天皇制度是日本一个有生命力的活着的文化。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看,日本天皇制度完全具有其存在的合理价值。

参考文献:

[1]「日」吉田茂,《激荡的百年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日」依田熹家,《简明日本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3]于信强 ,《论日本》大众文艺出版社, 2005年版.

[4]孙秀玲,《一口气读完?日本史》京华出版社, 2006年版. [5]杨薇,《 日本文化模式与社会变迁》济南出版社,2006年版. [6]徐海山,《亚洲历史》线装书局,2006年版.

[7]「美」 罗兹?墨菲,《亚洲史》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年版. [8]赵建民 刘予韦,《日本通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作者简介: 李银,(1983年7月15日出生),女(汉族),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日本社会文化、中日同声翻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