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干线公路工程 〔328国道至将垛段〕
为了确保圆管涵施工质量,特编制此质量控制要点。圆管涵〔倒虹吸〕质量控制要点
1.方案报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材料检验合格,水泥混凝土配合比经过验证符合要求后即可进行圆管涵的施工作业。
2.测量放样
每个涵洞至少应放出中心桩及两端轴线护桩,并提供测设坐标。复检确认后承包人应对护桩妥善保护,供控制与检测使用。为控制方便,对控制点较远的涵洞附近应引测一临时水准点,精度须满足四等以上水准精度并经监理复核确认,位置应放在巩固并不易损害处。
3.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前测量地面高程,控制开挖深度,开挖范围应按根底尺寸两侧各放宽30cm,边坡1:1进行。基坑开挖用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开挖至设计标高上20~30厘米时,改用人工清理至设计标高,整平后检查基坑平面尺寸、位置、标高是否符合图纸设计,合格后进行下步工序。基坑开挖后,应核对地基情况,检查基底土质的均匀性、地基稳定性及承载力〔地基检验,一般采用直观或触探方式,必要时可进行土壤分析试验和试压试验〕。开挖后的基坑底面应平整、巩固、枯燥,基底承载力应满足〔圆管涵〕和Mpa〔箱涵〕以上,如基底不能满足这个要求时,应采取措施,加强排水,铺设垫层并夯实,确保根底混凝土浇筑在平整、巩固的基底上。
4.垫层施工:
基坑开挖完成后,先进行垫层施工,分层回填碎石并夯实,压实度满足标准和设计要求。垫层厚度为50cm。碎石垫层应为压实的连续材料层,不得有离析现象。
5.根底施工
1/4
1 / 51
圆管涵施工质量控制点
〔1〕根底放样
基坑挖好后,应重新放设涵洞的纵、横轴线,同时用经纬仪、钢尺对根底平面尺寸进行准确的细部放样。并用水准仪按涵洞分节抄平,逐节钉设水平桩,控制基底和基顶标高。〔2〕水泥混凝土管座:
水泥混凝土由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所用砂石料、水泥均应符合标准要求,严格按试验室给定的施工配合比拌制砼,拌和均匀。按施工图纸和技术标准的要求浇筑管座根底。管基分两次浇筑,先浇筑底下局部,混凝土浇筑的技
术要求须满足技术标准的要求。注意预留管基厚度及安放管节座浆混凝土2~3cm,待安放管节后再浇筑管底以上局部。
6.钢筋混凝土圆管的预制
〔1〕管节由监理工程师认可的预制厂制作。
管节所用钢筋材质和结构与设计一致并满足标准要求。管节所用混凝土及原材料满足标准与设计要求。管节的抗压强度要满足设计要求;
〔2〕钢筋混凝土圆管成品应符合以下要求
:
管节端面应平整并与其轴线垂直,斜交管涵进出水口管节的外端面应按斜交角进行处理,内外管壁应平直圆滑;如有蜂窝,每处面积不得大于
30×30mm2,深度不得超过10mm,总面积不超过全面积的1%并不得露筋,蜂窝处应修补完善前方可使用。
7.钢筋混凝土管节安装及浇筑剩余根底混凝土
安装管节采用人工配合吊机安装,安装时从下游开始,使接头面向上游,每节涵管应紧贴于基座上,使管节受力均匀;所有管节应按正确的轴线和图纸所示坡度敷设。敷设时应保证内壁齐平,管内清洁无赃物,无多余的砂浆及其它杂物。管节安装完成后,浇筑剩余根底混凝土。安装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应注意按涵顶填土高度取用相应的管节。
2〕各管节应流水安装平顺,管节必须垫稳坐实,管道内不得遗留泥土等 杂物。
2/4
2 / 52
圆管涵施工质量控制点
3〕管节沉降缝与根底沉降缝的端面必须严格一致,不得有犬牙交错现象,非沉降缝的管节接缝,应尽量顶紧。
4〕圆管在运输、装卸过程中应防止碰撞,防止管节损坏或产生裂纹。
5〕接缝宽度不大于10mm,并用钢筋网片和水泥混凝土〔C20〕制作抹带,形成密封层。
8.沉降缝施工
涵洞洞身、洞身与端墙、翼墙、进出水口、急流槽交接处必须设置沉降 缝。
具体设置位置视结构物和地基土的情况而定。
〔1〕沉降缝设置
沉降缝在中央分隔带中心设一道,然后向两侧每隔6米左右设一道。应以设在路基中部和行车道外侧为宜。沉降缝均垂直于洞身轴线,要求洞身、钢筋连
同根底一同断开。
〔2〕沉降缝的施工方法
每道圆管涵设置沉降缝3~4道,沉降缝必须贯穿整个断面〔包括根底〕。沉降缝的施工,要求做到使缝两边的构造能自由沉降,又能严密防止水分渗漏。
〔3〕沉降缝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a、根底局部
根底沉降缝宽3厘米,采用沥青木板预留,沉降缝内用砂子填实,也可将沥青木板留下,作为防水之用。
b、涵身局部
涵身沉降缝宽
1~厘米,缝外侧以热沥青浸制的麻絮填塞,用直径
厘
2米麻绳绕沉降缝一周,外包四层沥青浸制麻布,用粗铁丝绑扎结实。
3 / 53
圆管涵施工质量控制点
3/4
4 / 54
圆管涵施工质量控制点
〔4〕沉降缝的施工质量要求
沉降缝端面应整齐、方正,根底和涵身上下不得交错,应贯穿,嵌塞物紧密填实。
9.涵洞进出水口
4/4
5 / 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