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原子结构说课稿2

原子结构说课稿2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保定市白沟新城第一中学 周海英

我说课的题目《原子的结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节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法、教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七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处于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相对原子质量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形象的介绍了原子的大小,重点介绍原子的构成,同时还介绍了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以及原子最外层电子对原子化学性质的影响。第三部分介绍相对原子质量,由于原子的质量太小,书写和使用都很不方便,于是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教材还通过介绍张青莲教授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 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学难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是一种模型化的方法。

2、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典型元素的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 3、以氯气、氯化氢、氯化钠为例,了解物质形成的过程,从而认识原子最外层电子对原子化学性质的影响。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去探究客观规律;

情感目标: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二.说学情

我校地处农村,学生课外知识有限,而本课题内容又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课堂上需要老师尽可能的多提供一些信息,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好在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在物理课上学习了“电荷”的概念,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不过,他们并不知道原子是否就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原子又是如何构成物质的,它的质量到底有多大,本课题就是要解决学生的这些问题。

三.说学法 1.设计理念: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

1

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亲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相互合作交流得出规律”。通过媒体展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学法指导

以自主探究为主,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归纳——巩固练习。运用了讨论法、自主合作交流探讨法。在课堂上着力开发学生的三个空间:

1)学生的活动空间。以小组讨论为主,全体学生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探究过程,得到发展。

2)学生的思维空间。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感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思维碰撞,培养思维能力。

3)学生的表现空间。通过把自己的想法、结果展示给大家,学习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的愉悦。

四.说教法

教法突出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评价方案,分析讨论,归纳结论。

教学重视三性:生活性、主体性、实践性。即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常见的物质乒乓球.地球的大小对比引出原子的小来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尽量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激发学生的兴趣。从生活到化学多角度、全方位认识原子的特点,在学习与实践讨论中发展学生探究、分析、归纳、迁移的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合作学习,探究新知------内化提高,实际应用------感悟收获,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巩固升华。

1. 引入

复习前面内容,展示图3-8原子的体积很小,提出问题:小小的原子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原子之间能够构成物质的奥秘是什么? 2. 新知识教学

活动一、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原子结构示意图 教师提出问题:1、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

2

2、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是什么关系? 3、你能否用语言简单的描述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学生看到了微观的原子结构,能形象、直观的知道原子是一个什么

样的构成,从而得出详实的结论。

活动二、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教材中的表格3-1 教师提出问题:1、原子种类不同那么就什么不同?

2、质子数和什么数相等,与什么不等? 3、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吗?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并用语言描述出原子的构成。

活动三、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情况及分层排布示意图 教师提出问题:1、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

2、每层电子的数量如何? 3、最外层电子数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得出正确的结果。 活动四、教师播放课件展示物质的微观构成方式

教师提出问题:1、不同的原子通过怎样的方式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从而形成宏观物质?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猜想得出结论。

3、小结 教师、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4、巩固练习:P57第一题

课后作业:查阅资料完成一篇关于原子的科普短文

作业尽量做到少而精,提高作业有效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得知识、习得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的认知过程。

六.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说一下这节课的板书设计,为了使学生对《原子的结构》的知识有个系统全面的掌握,板书如下:

一、原子的结构

质子 带正电荷

原子 中子 不带电

核外电子 带负电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

原子核

二、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电子在原子核外作高速运

动,分层排布;

2、电子尽先排布在离核近的电子层;

3、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

4、在化学反应中,金属与非金属都趋于达到相对稳

定结构。 三、物质的微观组成

原子 稀有气体原子、金属原子

(不需要其它原子的电子) (形成AA制或Aa制协议)

物质 分子 非金属(最外层电子为5、6、7或氢)原子之间 离子 非金属与金属

(得电子 、失电子)

七、自我总结

这节课的教学体现“新课标问题教学法”的课型特点,课堂结构比较完整,围绕“创

设情境,引入新知-----合作学习,探究新知------内化提高,实际应用------感悟收获,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巩固升华”五个环节实施课堂教学,通过创设情景,引出疑问激发求知欲望,创设互动交流合作学习的氛围,实现问题教学解决疑问。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留给学生阅读、分析、讨论和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学生真正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人。但课堂中难免会常出现一些小插曲,影响进程,比如学生讨论时间过长等等,这正是我们的学生在成长,在进步的必经之路,作为一名教师就应有甘做铺路石、引路灯的精神!

谢谢大家!欢迎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