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生化组室内质控管理程序
【目的】
控制本实验室检测工作的精密度,确保常规检测工作结果的一致性。
【职责】
1.实验室工作人员均应熟知并严格遵守本SOP,室负责人监督落实。
2.本SOP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
室负责人、科主任。
负责生化室室内质控的测定、质控图的绘制、失控原因分析及处理。
【适用范围】
临床生化学实验室。
【室内质控制度】
1、做好开展室内质控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对质控的重要性、基础知识及一般方法有充分的了解,建立一套完整的标准操作规程等等。
2 、质控品:质控品检测的全过程必须严格按质控品说明书操作,不使用超过保质期
的质控品,并与病人标本同样测定条件下进行,不能任意更改。更换质控品应在前一批号使用完之前,以保证新旧批号同时使用一段时间,并在更换之前须重测均值、标准差、OCV、RCV,观察均值的持续性。质控品的订购、保存由专人负责管理,要备有足够量的质控品,确保室内质控的连续性,做好记录,包括质控项目、质控品来源、质控品批号和有效期。
3 仪器的检定和校准:对测定临床样本的仪器要按一定要求进行校准,同类仪器和同类项目的测定,每三个月比对一次,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4、室内质控方法: Levey-Jenning法:
4.1 质控图的绘制:
以个项目的Ⅹ作为靶值线,X±2S作为警告线,X±3S为失控线绘制一张空图,每天每个项目测定一次,每台仪器设置不同质控编号,仪器测定完成后将自动传输至质控空图上,经计算机处理完成质控图的绘制。
4.2质控评价方法和分析:
要满足质控规则的要求,正常的质控图各点应分布在均值的两侧,如果点在X±2S线以外,或出现连续6点以上再X一侧等规律性变化,应查找原因,但当天的报告一般可以发出;如点在X±3S线以外,则为失控,应迅速查找原因后,重新作质控,在控后重测标本,方可发出报告,并将失控情况、查找过程、原因及处理措施等详细记录在室内质控记录本上。
5、质控规则
5.1 正常的质控图各点应分部在均值的两侧,在±2S之间,RCV值应在我国推荐的RCV
适用范围内,每月允许一次在± 3S之内。
5.2 超出 ±3S为失控。
5.3 当出现“曲线漂移”、“趋势性变化”、连续多点(一般为6点)分布在靶值一侧时(大于1S),
非随机性误差,应及时查找原因,如果质控结果与 偏差并不大,一般化验单报告可以照常填发;
质控结果超出±3S时即为“失控”,一定要检查原因后,重新测定,使质控样品在控制适用范围内,才能发出化验单报告。
6.室内质控数据的管理:
6.1 每月室内质控数据统计处理:
每个月的月末,对当月的所有质控数据进行汇总和统计学处理,计算的内容包括:
6.1.1 当月每个测定项目原始数据的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6.1.2 当月每个测定项目除外失控数据后的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6.1.3 当月及以前每个测定项目所有质控数据的累积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6.2 每月室内质控数据的保存:
每个月的月末,应将当月的所有质控数据汇总整理后存档保存,存档的质控数据包括:
6.2.1 当月所有项目原始质控数据。
6.2.2 当月所有项目质控数据的质控图。
6.2.3 所有计算的数据(包括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及累积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
6.2.4 当月的失控报告单(包括违背哪一项时空规则,失控原因,采取的纠正措施等)。
6.3 每月上报质控数据图表:
每个月的月末,将当月的所有质控数据汇总整理后,将以下汇总表上报试验室负责人:
6.3.1 当月所有测定质控数据汇总表和质控图。
6.3.2 所有测定项目该月的失控情况汇总表。
7.室内质控数据的周期性评价:
每个月的月末,都要对当月室内质控数据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及累积平均值、
标准差、 异系数进行评价,查看与以往各月的平均值之间、标准差之间、变异系数之间是否有明显不同。如果发现有显著性的变异,就要对质控图的均值、标准差进行
修改,并要对质控方法重新进行设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