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美食随笔73】
说起面条,自然以为北方面条稍有名气,品类繁多,杂样百出,这也只是惯性思维,不能一概论之,南方也有很多好吃的面。我一个星期总会吃上几回面,每到一处总会打听哪里有好吃的面条。想要吃到正宗好吃的面,得有耐心去找,或在一条深巷,或某个社区腹中,或在学校门口,看似很不起眼,却真正的地道正宗。花上十几块钱就能美美的吃上一顿。
面条能够看出一个地方上的文化。就如山东打卤面,山东人膀大腰圆,威武豪迈。宽宽的面条,打点卤子,又快又好吃,关键是挡饱,对于粗狂的山东人来说,这无疑是上佳之选。北京炸酱面就不同了,公子王孙,大商富贾,没事净琢磨点吃的。面条在水里汆好之后,炸上点不同的酱,研究点不同的菜码,大碗少盛,调起来是一种讲究,吃起来更是一种享受了。对他们来说,重要的是做面过程,品着味道,聊着,俨然成了一种皇城根底下的符号。上海的阳春面又是另一番滋味,细细的面条,清澈的面汤,热滚滚的出了锅,搭配上老板吴侬软语的叫卖声,顿时就柔到骨子里去了。
在我说吃过的面中最有故事的当属陕西的biangbiang面,一般字典找不到这个字。倒是有一顺口溜是关于它的,“一点飞上天,黄河两道弯。八字大张口,言字中间走。左一扭右一扭,你一长我一长,中间加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一个小勾挂麻糖,坐个车子回咸阳”。说的是一个穷苦书生流落咸阳,身无分文,衣不遮体,食不充饥,走投无路之时,来到一家面馆,点了碗面吃,吃完后无钱付账,便假问老板叫什么面,老板常年只顾经营面馆,却忘了给这面取个名字,于是说不上来。想起进门时老板在案板做面发出
biangbiang的声音,书生手蘸面汤边写边说下了这个顺口溜,并起名biangbiang面,老板大喜,免了书生的饭钱。
这或许是店老板为自己的品牌杜撰的一个故事,当然也许并非无中生有,说不定正是这位书生屡试不第开了这家面馆,为了显示出自己特色,跟大家玩了一个文字游戏,所谓的顺口溜和故事也只是调侃自己。不管怎么说biangbiang面口味还是不错的,面条宽大,斗笠大的碗盛起来,加上各种材料,几缕青菜,滚烫的油浇到上面,长长的筷子一拌,香气扑鼻。端起大碗,恍然有一种大秦勇士的感
觉。面固然好吃,故事更是好听,关中一带历经几千年华夏文明的洗礼和沉淀,关于这一个小小的面又何足道哉。
产醋的地方一般都会有好吃的面,大概是人们习惯在吃面的时候加上点醋,显着更香醇可口,就像山西刀削面和镇江锅盖面,也是名扬四海。山西面继承了北方传统面食的宽大厚。在面的制作上讲究便捷,把面和好,用铜板唰唰唰往锅里涮,那是一门技术。吃刀削面得守着锅吃,一早起来,找一家山西面馆,老板早就扎着围裙站在门口的大锅前面招呼客人了,一开口就一股酸味。找个地方坐下来,看着老板一边聊天,一边半举着面团往热气腾腾的汤里削面,不一会一碗刀削面摆在面前,老陈醋点一点,热乎乎热乎乎的吃上一碗,面好,老板也好,热乎。
镇江面就不同了,面条制作稍微考究,必须是手擀面,面条做好之后还要团成团放在搭布底下醒醒,高汤是用秘方熬制而成。关键是煮面的锅里永远是放着一块木锅盖,就连捞面的工具也得木质工具,面条煮好后就显着清爽,略放点菜头,秘制高汤浇上,吃的时候可以根据喜好再加上特质材料,如肴肉、肥肠、熏鱼等各式,自然美
味无穷。要是不怕酸,你就尽管点上点镇江醋,真可谓是一种享受。 日期:2015-12-30 13:27:02 点击:2808 好评:0 人的口味,受家庭影响最甚,特别是小时候父母喜爱的美食,常常成为你此后的念想,令你终生难忘。
日期:2015-12-30 10:04:48 点击:1117 好评:0 清朝重臣左宗棠在担任陕甘总督时,曾经很赏识一个姓吴的部下,这人是世家子弟,非常有才华。一次,左宗棠打算将一件重要的差事交给吴某完成,却有好几个人表示反对,因为他们都发现吴某有一个怪毛病,那就是他在饮食方面非常挑剔,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对...
日期:2015-12-02 14:41:54 点击:2580 好评:0 人生做的事,没有比吃的次数更多。
日期:2015-11-24 15:17:17 点击:3010 好评:0 【 1 】 印度飞饼是两个人,曾经是情侣的人。
【篇二:美食随笔73】
随笔散文;邂逅美食! 随笔散文;邂逅美食!天天好味道
百家号 10-16 17:00出门旅行的时候,脚在旅行,眼睛在旅行,我总是没忘把我的舌尖也调拨在旅行状态。山水风物是眼睛的风景,而食物则是舌尖的风景,眼睛赏美景,舌尖尝美食,调动全身感官去
感受那跟我们生活的地方不一样的一切,方不枉舟车劳顿出去一趟吧。
在山西晋祠大门口的摊档上,摆放着各种当地小吃,肚子并不饿,但一碟白嫩嫩、青翠翠、红艳艳、香辣辣的凉皮摆在面前,让人难以抗拒,于是要了一碟,品尝起来。这一吃就吃到了有生以来最好吃的凉皮,我无法描述这个凉皮跟我以前吃过的凉皮味道上的不同之处,只能说在广东吃到的凉皮,味道就是一般般,我基本上每次是浅尝辄止,而这里的凉皮,一经入口,舌尖就那么激动而惊喜,唾液哗哗涌出,舌尖的大动作,惊动了脑神经,它立即指挥着手臂快速度输送食材,于是不一会,盘空见底,干净如洗,只剩我一声满足的叹息:原来真正的凉皮是这样的啊!再端详那凉皮的模样,跟全国各地所见的凉皮看起来是一模一样的啊,一样的白如玉的米皮,一样的清爽爽的青瓜丝,一样的酱油和陈醋,一样的白芝麻……,可口感却怎么就如此不同呢?看来只能从这句话中得到答案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所以啊,才有正宗与不正宗的区别,才有说不完道不尽的饮食文化。吃下了这碟大西北的凉皮,我恍然大悟,如果到了大西北不吃凉皮,到了成都不吃麻辣烫,到了北京不吃烤鸭,到了我的老家澄海不吃卤鹅,到了……,那不就像到了桂林不看山水,到了黄山不看山,到了敦煌不看壁画,到了拉萨不看布达拉宫一样傻吗?所以,当你懂得了这个道理,你花了钱费了力去旅游的时候,还会对当地特色美食视而不见吗?还会顾了眼睛忘了舌头吗?
宿之地,是草原上的一家家庭旅馆。从车上下来,睁着迷瞪瞪的眼睛,眼前的景象让我以为没睡醒,在做梦,只见一个童话般的庭院出现在眼前,庭院四周,木屋环围,院子里鲜花盛开,还有瓜黄菜绿辣椒红茄子祡,也许因为地处高原,花卉格外鲜艳夺目,真个姹紫嫣红,惊艳醉人。当晚我们将下榻于此。大家欢呼雀跃,心花怒放,纷纷拍照留影。下午到草原上骑马,在高处欣赏湿地风景和落日。夜幕降临了,草原继续向我们奉献惊喜,在那童话般庭院的餐厅里,一只香喷喷的烤羊摆在我们面前。男士们就不必说了,我们几个女的,有的平时不爱吃肉,有的信佛,平时以吃素为主,有的十分注意形象,为了身材,平时对荤食十分有节制,这时大家都好像换了一个人,一经开动,就不停地切,大口地吃,大声地赞叹,吃得那么豪气而忘情。没办法,实在是太好吃了。我想说的是,姐
吃的不是肉,吃的是大自然的精灵,是阳光雨露日月精华,它是如此的干净鲜美清香,任何煎炒炖等等五花八门的做法对它来说纯属多余,大块肉火上一烤,水里一煮,简单蘸点调料,就足以让你永远齿颊留香了。要知道,这是“吃着中草药,喝着矿泉水,住在风景区”的羊哦。饭后,篝火晚会开始了,来自全国各地素不相识的旅人,老朋友般地手拉手,围着篝火跳舞唱歌,五彩的光柱在空中飞舞,缤纷的光斑在空中跳跃,与草原夜空灿烂的星星月亮交相辉映,人们开心地笑着,欢叫着,在古老的草原祖母般的温暖怀抱里,尽情地享受草原赐予的欢乐!而我这时打了一个响亮的饱嗝,刚刚吃下的美味又在口腔中萦回。
一个大饼是我在大兴安岭难忘的艳遇。当时我们行走在大安兴岭的林间小路,要去探访古老神秘的敖鲁古雅驯鹿部落。突然发现有个团友不见了,左等右等,才见她手里捧着一个黄澄澄的大饼子急匆匆地赶上来。那个饼子十分诱人,队友把饼撕开,每人分一块,吃的大家啧啧称赞不已:好吃,太好吃了。那饼松软柔韧,有一股新鲜甜蜜的麦香奶香味。若我又说,这是我有生以来吃过的最好吃的面饼,你可能认为太夸张了,但我只能告诉你,这是大实话。大家纷纷问团友饼在哪里买的,都要去买,团友说,在进入山林的大门口买的,边烤边卖,排队买饼的人排成长龙,她好不容易才买了这一个。时间有限,意犹未尽的馋鬼们只好作罢。据说饼中的奶香为鹿奶,难怪风味如此独特,令人回味无穷。
旅途中,也在富丽堂皇的高级饭店吃过讲究的大菜,那些经过复杂程序制作的菜肴为什么如过眼云烟,几乎在记忆中不留痕迹,而记住的却是这些最质朴的、最普通的食物?原来真正的美食是不需太多雕琢加工的,它美味天成,它是灿烂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干净的水、肥沃的土壤、没有污染的环境共同孕育的优秀孩子。它们是食物的本真之味,可我们的味蕾已习惯了太多失去真味的食物,以至当我吃到了这样的真物,竟大喜过望,念念不忘,喋喋不休。 我将继续带着我的舌尖去旅行,我相信,在那山山水水之间,我将时不时就与一些质纯味真的天然美食不期而遇。就如我相信人间尚有净土,有原生态大自然,有素颜天然真美女。 天天好味道
百家号 最近更新: 10-16 17:00简介: 带你领略美食的好味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