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南京长江大桥第5孔开通上行通道可行性研究

南京长江大桥第5孔开通上行通道可行性研究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2016年7月 水运工程 Port&Waterway Engineering Ju1.2016 No.7 Serial No.517 第7期总第517期 舅 南京长江大桥第(长江5南京孔航道开林局 ,通江强苏 上南京行2101通) 道可行性研究 摘要:目前南京长江大桥上行通航孔通过能力不足。充分利用大桥通航桥孔、增加开通上行通航孔.对于改善桥区航 段通航环境、保障大桥及船舶通航安全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南京长江大桥所处航段的航道自然条件.通过分析不同年份河 床演变及水流条件,提出大桥第5孔开通上行通道的可行性及开通方案。结果表明,南京长江大桥第5孔与现通航孔跨度相 同,大桥河段水深槽宽,具备开通为通航孔的基础条件。建议近期只开通第5孔为大型船舶上行通航孔,未来可根据船舶通 航情况适时调整 关键词:南京长江大桥;第5孔;上行通道;可行性;水流条件 中图分类号:U 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4972(2016)07.0077.06 Feasibility of upstream channel opening of the fifth navigable bridge in Nanjing Yangtze River bridge LIN Qiang (Chan ̄iang Nanjing Waterway Bureau,Nanjing 21001 1,China) Abstract:In view of the lack of navigation capacity of the upstream channel opening of Nanjing Yangtze River Bridge,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navigation environment and guarantee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bridge and ship by making full use of the bridge navigable bridge opening and increasing the navigable upstream opening hole.According to the natural channel conditions of the Nanjing Yangtze River Bridge section,and based on the bed evolution and lfow conditions in different years,we propose the seheme and probe into the feasibility of opening the bridge upstream channel at the 5th opening hol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5th hole of the Nanjing Yangtze River Bridge has the same span as the current navigable hole,and the bridge sec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deep and wide channel,SO it bears the basic condition for opening the navigable hole.It is suggested to just open the 5th hole as the upstream navigable hole,and in the future it can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vessel trfaifc situation. Keywords:Nanjing Yangtze River Bridge;the fifth navigable bridge;upstream channel;feasibility;flow condition 南京长江大桥是连通南京市下关区和浦口区、 航桥孔。近年来,随着内河水运在国民经济发展 连接津浦铁路与沪宁铁路是长江上第1座由我国 中的地位的逐步凸显,长江水运已进入高速发展 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l】。. 期[2。】。南京长江大桥作为长江黄金水道的重要通 目前,南京长江大桥机动船通航桥孔主要有 航节点,近年来船舶通航密度显著增大。大桥仅 2下1上共3个桥孔.其中第6、8孔为机动船 有的4孔上行通航孔通航压力和风险不断加大。 (队)下行通航桥孔,第4孔为机动船(队)上行通 由于通过能力不足,上行船舶经常出现船舶排队 收稿日期:2016.02.05 作者简介:林强(1983一),男,工程师,从事航道工程管理工作。 第7期 林强:南京长江大桥第5孔开通上行通道可行性研究 呈上提下挫,幅度在400 m范围内。 因近年来潜 2.2桥区水域水流条件变化 洲分流比的趋稳,左右摆幅较小。 为全面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第5孔水流条件。 该段10 ITI深槽与上下游(梅子洲汊道的左 收集了2010--2012年中、洪水期表面流速流向资 汊、八卦洲汊道的右汊)始终贯通,10 m深槽宽 料,从实测的表面流速流向来看(表1),南京长 约1 000 m左右,该段还存在20 rn深槽,槽首分 江大桥桥区水流流向基本与桥轴线法向一致。由 别延伸至左汊浦口的棉麻码头上游及潜洲右汊三 表1可见,由于主流区位于第5孔和第6孔范围 汊河口附近,延伸至潜洲右汊的20 m槽首多年来 内,第5孔和第6孔水流流速比其他桥孔略大。 变化相对较小,而处于潜洲左汊的20 m槽首 中高水期,第5孔水流流速为1.14 2.79 m/s,水 1959--1985年间上提下挫的幅度很大。约4.9 km; 流流向与桥轴线法向夹角在4。~8。;第6孔水流 1985年后整个20 m槽的平面形态呈基本稳定.虽 流速为1.O0~3.37 m/s,水流流向与桥轴线法向夹 然有一定程度的冲淤,但幅度较小;20 m槽槽尾 角在5。~8。。枯水期夹角略大,随着水位的上升, 位于南京长江大桥以下,1985年前呈一定的速度 水流流速逐渐增大,水流流向与桥轴线法向夹角逐 下延。在八卦洲洲头分水鱼嘴工程实施后.槽尾 渐减小。当水位达到4 m以上时,第5孔和第6孔 的下移速度趋缓.1997年后与八卦洲右汊20 m槽 范围内水流流速基本超过2.0 m/s。有可能对部分 连通。 小型船舶或船队上行造成一定困难。 表1 南京长江大桥桥区水域水流条件 注:夹角指水流流向与桥轴线法向夹角。 3第5孔开通上行通道可行性分析 桥孔和第6孔294 kW以上单船和顶推船队下行通 1)南京长江大桥第5孔与现通航孔跨度相 航桥孔之间,其跨度与第4孔和第6孔相同,均 同,具备开通为通航孔的基础条件。 为160 m,两侧桥墩均具备一定防撞能力,具备开 南京长江大桥正桥共有9墩10孔(图2),浦 通为通航孔的基础条件。 1 11 O1 O 0104 ̄ 口岸(北岸侧)第1孔(桥孔顺序:自浦口岸桥头 堡至第1 桥墩为第1孔,第1 桥墩至第2 桥墩为 浦口 第2孔,其余自北向南顺序类推)为跨度128 m 的简支桁梁,其余9孔为三联3 mx160 m的连续 13 l舻 5 3 l 03#05#0105 钢桁梁。第5孔位于第4孔机动船(队)上行通航 图2南京长江大桥桥跨布置 水运工程 2)大桥河段水深槽宽, 具备开通为通航孑L的水深条件。 南京长江大桥位于下关浦口束窄段。根据河 床演变分析可知,该段岸线在20世纪50年代进 行护岸以后基本稳定,10 1TI深槽与上、下游始终 贯通,年际间变化幅度较小,深槽宽约1 000 m, 左侧i0 in等深线位于南京长江大桥第3孔附近。 变化范围也基本在第3孔附近,第5孔范围内水 深常年维持在30 In以上,基本具备开通为通航孔 的水深条件。 3)第5孔范围内在高水期水流流速相对略 大,为开通通航孑L的敏感因素。 根据实测的南京长江大桥枯、中、洪水位期的 表面流速流向资料,在不同水位期,水流流向与桥 轴线法向夹角在4。~8。,枯水期夹角略大,随着水 位的上升,水流流速逐渐增大,水流流向与桥轴 线法向夹角逐渐减小,当水位达到4 m以上时, 第5孔范围内水流流速基本超过2.0 m/s,有可能 对部分小型船舶或船队上行造成一定的困难,成 为影响第5孔开通为所有船舶混合通行通航孔的唯 一限制因素,宜开通为大功率大型单船通航孔。 4开通方案研究 4.1代表船型确定 据查询相关资料。因为建成最早,南京长江 大桥无设计代表船型,参照上游大胜关长江大桥、 南京长江三桥的设计代表船型均为5 000吨级海 轮。本报告选择5 000吨级海轮作为第5孔开通的 设计代表船型,结合桥位河段船舶通航现状及大 桥第5孔的水深条件.若船舶桅杆高度满足通航 净空高度的要求,可通航1万吨级船型,因此选 择1万吨级海轮作为兼顾船型。船型尺度见表2。 表2代表船型尺度 m 4.2航道水深 按GB 50139--2014《内河通航标准》有关规 定,航道水深是设计船型在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时, 须保证的航道最小水深。可按下式计算: 日=T+AH (1) 式中:H为航道水深(m);T为船舶吃水(in),根 据航道条件和运输需求可取船舶、船队设计吃水 或枯水期减载时的吃水;△H为富裕水深(1TI),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海事局船舶航行安全富余水 深管理规定》(2007.12.28)实施:船舶淡吃水在7 m 及以上不足9.7 1TI的,富余水深不小于0.7 1TI。 按上述规定计算.设计代表船型5 000吨级海 轮计算航道水深为7.7 m;兼顾船型1万吨级海轮 计算航道水深为9.2 1TI。结合该段航道综合考虑一 定水位,第5桥孔航道水深仍取目前航道维护水 深,即中枯水期实际维护水深为9.0 m,洪水位期 为1O.5 1TI。 4.3航道宽度 依据GB 50139--2004《内河通航标准》第 5.2.2条规定:当水上过河建筑物轴线的法线方向 与水流流向的夹角不大于5。时.通航净宽可按标 准附录C的方法计算。 附录C.0.1通航净宽计算公式如下: B单:BI+AB +Pd (2) B双:2Bi+b+ ̄B +Pd+P (3) B/=B +Lsin/3 (4) 式中: 堕为单向通航孔净宽(in);B 为船舶或船 队航迹带宽度(1TI);△ 为船舶或船队与两侧桥墩 间的富裕宽度(m),I~V级航道可取0.6倍航迹 带宽度;P 为下行船舶或船队偏航距(m),可按 表4.4—2取值;B双为双向通航孔净宽(m);b为 上下行船舶或船队会船时的安全距离(in),可取 船舶或船队宽度;P 为上行船舶或船队的偏航距 (1TI),可取0.85倍下行偏航距;日 为船舶或船队 宽度(m);L为顶推船队或货船长度(m); 为船 舶或船队航行漂角(。),I—V航道取6。; 第7期 林强:南京长江大桥第5孔开通上行通道可行性研究 根据第5孔桥区河段实测流速流向资料。表面 流速取3.0 m/s,水流流向与桥轴线法线交角取6。, 其横向流速v =0.31 m/s>0.3 m/s,根据规范要 求,需加宽,加宽值取30 m,计算5 000吨级海轮 和1万吨级海轮单向通航宽度分别为86 m和96 m。 南京长江大桥第5孔跨度为160 m.去除桥墩宽度 及紊流宽度,第5孔桥跨宽度可满足设计代表船 型5 000吨级海轮和1万吨级海轮单向通航要求。 综合大桥第5孔通航净空宽度及计算值.确 定第5孔桥区范围单向航道有效宽度取100 m。 4.4航道弯曲半径 航道最小弯曲半径 是指保证标准船队安全 通过弯道的最小弯曲半径。从便利航行考虑,航 道弯曲半径越大越好.南京长江大桥第5孔航道 开通弯曲半径仍取不小于1 050 m。 4.5航道布置设计 船舶定线制遵循大船小船分流、避免航路交 叉、各自靠右航行及过错责任原则。为改善南京 长江大桥桥区航段通航环境.保障桥区船舶通航 安全,桥区航道也宜实行大小船分流,即大、小 船舶分孔航行,避免争抢一孔过桥,即与第6孔 为294 kW以上单船和顶推船队下行通航桥孔、第 8孔为机动船(队)下行通航桥孔对应,第5孔开 通后,有2个通航孔为上行通航孔,294 kW以上 单船和机动船(队)分孔航行。但第5孔开通后具 体如何布置上、下行通航孔,给出以下2种方案。 1)方案1。 ①保持现有的下行通航桥孔不变,即仍然保 持第6孔和第8孔为下行船舶通航,其中第6孔 供294 kW以上单船、顶推船队选择通过: ②开通第5孔供上行大型船舶和重载海船通 航,上行小型船舶仍从第4孔通过。 2)方案2。 ①目前通航规定考虑到下行第6、8孔的安全 分隔,故将第7孔作为下行大、小船舶的分隔带, 未开通为通航桥孔。但从相关资料分析可知.大 桥第7孔与第6孔跨度均为160 m,水流条件也基 本一致。其同样具备开通为下行通航桥孔的可行 性。为保证第5孔开通后上下行通航的安全分隔, 方案2考虑取消第6孔为通航孔。将供294 kW以 上单船、顶推船队选择通过的第6孔下行通航孔 调整至第7孔,第8孔仍为机动船(队)下行通航 桥孔。 ②开通第5孔供上行大型船舶和重载海船通 航,上行小型船舶仍从第4孔通过。 3)方案比选。 上述2个方案中。开通第5孔供上行大型船舶 和重载海船通航。上行船舶和下行船舶均有2个通 航桥孔,既符合定线制大小船舶分流的原则,又 大大提高了船舶通过桥区的通航效率.对船舶和 桥区的航行安全大大有利,从理论上讲,2个方案 都可行,但是其优缺点如下: ①若采取方案1.只需开通第5孔为上行通航 孔,但开通后,第5孔和第6孔两个桥孔分别为 上、下行通航孔,船舶在进出两桥孔过程中,在 船舶会船时相距较近,尤其是在高水位期,水流 流速较大,上行船舶速度相对较慢,而下行船舶 自第6孔通行后,受流的作用,船舶再向右转向 迟缓时,易与第5孔上行船舶会遇。甚至出现船 舶交叉,从而对船舶通航安全造成一定影响。 ②若采取方案2,开通第5孔、第7孔分别供 上、下行大型船舶通过。中间有第6孔作为分隔 带,将上、下行船舶分开,对船舶的通航安全有 利;但该方案使第7孔原来作为下行大、小船舶 的分隔带作用随之取消.同时,采取该方案对大 桥航行规定调整较大。对习惯于该航段的船舶航 法调整较大。 总体来看,从船舶通航安全、船舶驾驶人员 实际操作角度来看,方案2优于方案1,但实施方 案2对南京长江大桥现行航路航法改变较大.实 施难度较大,建议近期试验性采取方案1,即只开 通第5孔为大型船舶上行通航孔,若经过实际操 ·82· 水运工程 2016.雏 作,第5孑L和第6孔上、下行互相影响较大,可 再适时实施采取方案2。 孑L,若经过实际操作,第5孔和第6孔上、下行 互相影响较大,可再适时实施采取方案2。 5结语 参考文献: [1] 张建宁,李兆梅.南京长江大桥[J].档案与建设, 2007(2):33. 1)目前南京长江大桥上行通航孑L通过能力不 足,充分利用大桥通航桥孔,增加开通上行通航 孔,满足日益增长的船舶通航密度,改善桥区航 段通航环境,保障大桥及船舶通航安全是十分必 要的。 [2] 何远成,董千里.长江水运战略地位研究[J].交通企业 管理,2008(12):36—37. [3] 晏绪煌.长江水运建设的若干问题[J].中国水运, 1998(9):6-7. 2)南京长江大桥第5孔与现通航孔跨度相 同,大桥河段水深槽宽,具备开通为通航孑L的基 础条件。但第5孔范围内在高水期水流流速相对 略大,宜开通为大功率大型单船通航孔。 3)提出2个航道布置方案。建议近期试验性 采取方案1,即只开通第5孔为大型船舶上行通航 [4】 陈勇保,王瑞勤.关于南京长江大桥通航桥孑L调整的必 要性与可行性探讨【c】//中国航海学会.中国航海学会 内河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2010:17—18. [5】 胡一民周烨,陈斌.海船上行安全距离驶经南京长江 大桥桥墩对策[J].中国航海,2013(3):1 1-16. (本文编辑郭雪珍) (上接第76页) 3)针对荆江河段岸坡特点,揭示了高滩守护 工程岸坡渗流机理。一方面,复杂的二、多元地 质条件导致了岸坡地下水较难排出;另一方面, 三峡蓄水进一步加快了河段汛后退水速度.以及 【3] 刘红星,夏金梧,王小波.长江中下游岸坡变形破坏的 主要型式及处理[J].人民长江,2002,33(6):8-27. [4] 谢礼明,李少雄,易发武.荆江河段岸坡破坏类型、影响 因素及治理措施[J].人民长江,2009,40(20):4-7. 荆江河段强度较大频率较高的降水,进一步增加 了岸坡地下水渗透比降。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 [5] 高志锋.浅析船舶尾轴流对护岸稳定性的影响及改善 措施[J1.中国水运,2013(10):156—160. f61 李文全.长江中下游采砂对航道演变及整治工程影响 荆江河段岸坡渗流破坏现象较易发生。 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4. 【7] 赵龙,陈捷,陈冬,等.江苏省内河航道护岸常见病害及 参考文献: 【1] 周应虎.江河大堤渗流破坏机理和控制措施研究【D】.合 HE:合肥工业大学,2006. 【2] 谢立全,于玉贞.渗流作用下的岸坡泥沙起动条件『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6(9):1 532.1 537. 维修加固技术研究[J】.中国水运,2015(4):238—239. 【8] 仲伟斌.长江航道整治建筑物坝体损毁原因及维修对 策研究『J1.交通科技,2014(3):196—199. (本文编辑郭雪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