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二)能力目标

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二)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谈话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总括必修一、二,引入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将在个体和群体水平上认识生命系统内部的调节机制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先看几幅图引入第一章内容。

2009年12月29日,“黑河好八连”的战士在界江哨位上站岗执勤。当日,地处中俄边境的黑龙江黑河市气温达到零下三十五、六度。 2004年7月28日下午3时,天气闷热难当。重钢股份公司炼钢厂,炼钢炉内的温度高达1600℃,炉前起码超过100℃。 1.无论是在冰天雪地的边防线上巡逻的战士,还是在炼钢炉前挥汗如雨的工人,体温都是37℃左右,这是为什么? 2.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时,需要及时补充含 盐的水(比如喝电解质饮料),这又是为什么? 问题导入:

1.人体的体温不论外界环境是什么样,正常情况是多少? 2.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时,需要补充什么?为什么?

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

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 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教学 过程 新知讲授 1.图一和图二中各是什么细胞? 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它们有什么异同? 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 问题导入: 组成我们身体的绝大多数细胞没有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这些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什么?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问题:《红楼梦》里有句话:“女人是水做的”。那男人是什么做的呢?阅读相关信息,得出结论。 成年男性体内含水量大约是体重的60% 成年女性体内含水量大约是体重的50% 出生一天的婴儿体内含水量大约是体重的79% 教师活动 问题探讨: 学生活动 回答问题 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 学生回答, 阅读、分析、感悟,自己得出结论:不论男女体内都含有大量的水份。 引入概念 细胞内液(2/3) 体液 血浆 细胞外液(1/3) 组织液 淋巴 学生观察回忆 指出细胞外液就是内环境,具体描述“内环境”的含义 提问: 3.血液的成份有哪些? 4.血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什么? 5.水泡中的液体来源于哪里?是什么细胞外液? 归纳内环境的组成:图片展示: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三者之间物质交换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出三者的关系。 黑板写出: 血浆 组织细胞 组织液 淋巴 提问巩固内环境的有关知识: 6.血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什么? 7.淋巴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什么? 8.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什么? 9.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什么? 10.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直接生活环境是什么? 得出:内环境=细胞外液 已有的知识说出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学生讨论:根据原有的知识应该能说出细胞中的液体来源于细胞之间的组织间隙中。 学生思考回答 11.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是不是内环境? 鼓励学生能就这方面的知识提出一些问题,并进行解答或 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答案。 以上为外界环境,外界环境与内环境有何差异?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带领学生观察第4页的资料分析 引导学生总结得出血浆的化学组成, 阅读第4页资料分析 引导学生比较组织液、淋巴、血浆的成份---------血浆中含 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总结提出: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洋,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三、细胞外液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问题导入: 12.分析如果把红细胞分别放在清水、浓度高 、浓度低的溶液中 会是什么现象? 学生阅读课本13.为什么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而不使用蒸馏总结渗透压的水?生理盐水的浓度是多少? 提问: 14.人体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与什么有关? 15.人体血浆的PH为多少?如何保持其相对稳定? 16.人体细胞外液温度是多少? 师生共同总结: 14.血浆渗透度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15.血浆PH为7.35—7.45。乳酸如何中和讲解。 16.人体温度维持在37.0C左右。 四、内环境是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的媒介 概念、大小 提出话题讨论:我们每天要呼吸、要摄取一定量的食物为 机体提供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如何到达组织细胞? 引导学生回顾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等相关知识,展开 小结作业 讨论,引导学生用简图表示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 程,在教师引导下,总结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的过程 呼吸系统 完成第 6页的 总结本节课四点知识。 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内容,及课后习题。 课本练习巩固本节课内容

七、板书设计: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