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烙饼问题 评课稿

烙饼问题 评课稿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评李玲慧老师的《烙饼问题》

敬爱的领导们,亲爱的老师们,大家早上好。首先感谢教研室搭建了这么一个交流的平台,感谢校领导给予了我这么一个难得的机会。我坐在这里点评李老师的这堂课,其实内心有点惶恐,底气不足。我这算不上点评,只能算是听了李老师这堂课的一些学习体会,想与各位老师分享一下。李老师有许多的地方值得我学习

(一) 重整教材,更好地教学双基。

李老师舍弃了原先教材中烙饼张数1张、2张、3张、4张依次增加的研究方案,首先大胆的创设了两条线索:饼数是双数的烙饼方法和饼数是单数的方法。在经历2张饼的最佳方法后,立刻研究4张、6张、8张、10张等双数张的最佳方法,总结出饼数是双数的规律。接着重点探究3张、5张、7张等单数张的最佳方法。然后借助表格,将两条线索融合成大知识点。通过学生充分的观察、发现各数量间的关系,水到渠成的提炼出了一条规律:烙饼的最短时间=烙饼次数X每一面所需的时间。这样的教学框架,相对磨课时遵循教材的编排设计教学,使得脉络更清晰,环节更紧凑,学生思维更有序,能更有效明确的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 循序渐进,有效突破难点。

众所周知,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是整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李老师下足了功夫。将烙3张饼所关联到的思想、步骤、表达分层分点的逐个突破。在课开始时,就详细研究烙2张饼,对比12分钟和6分钟的区别,追问你喜欢哪种,为什么?提出了“同时”,初步感受“每次锅里放满2张饼,所需的时间就短。”的优化思想。为此,相信学生烙3张饼时,心中有“每次放满2张饼”的念想。避免3张烙饼这环节承受太多的知识点。

探究3张饼时,李老师首先展示了18分钟、12分钟的烙饼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对比,然后提问:你喜欢哪种,为什么?再次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深刻领悟怎样才能是最佳方法。最后才引出9分钟的最佳方法。经历这两次的观察、对比后,探究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相信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了。”再推到5张、7张等单数的方法,最后观察,总结。感觉新知教学环节深入浅出,完整,丰满。体现着高效率性。

(三) 紧抓关键,效果事半功倍。

遵循新课标的指导,李老师不惜花费10分钟左右,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请多位学生上台展示3张的最佳方法,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跟着一起操作。引导学生从看、想、听、说、做等多角度进行学习,巩固烙3张的最佳方案。在学生展示9分钟的烙法时,李老师提问:是怎样的,有什么不同?简短的问话,点明了烙3张饼,最关键点是第2次的“1反3正”。学生恍然大悟,顿时明了于心。3张饼的方法将不是难题。

整堂课中,值得学习的地方还有好多,就不在一一例举。我也有点疑惑的地方,想提出来和大家探讨。

(一) 练习题是否需要加入,借以及时巩固这堂课的知识点,举一反三,尝试用优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 总结规律时,是否需要强调“适用的范围是一只锅最多放两张饼”。是否可以引导出饼的总面数与最短时间的关系,使规律的适用范围更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