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 浅谈损伤检测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陈 颖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江苏盐城 224001 摘要:本文就土木工程损伤技术的现状进行阐述,从传统的结构损伤检测技术方法的概念、应用、缺点等进行讨论总结并提出相关意见。 关键词:土木工程;损伤;检测 一、前言 任何土木结构都会由于材料本身老化、 过度使用、环境侵蚀、缺乏维护等因素的影 响而失效,对土木工程结构进行有效损伤检 (2)声发射检测法:是利用物体受到外力 或内力作用产生变形或断裂,造成应力松弛, 储存的部分能量以应力波形式释放出来的现 象。声发射应力波的声源是物体内部的微裂 的;(3)是这类方法是定期的人工检测方法, 要求结构的一些功能在检测期停止使用或工 作,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4)是不能及时发 现间隔期内的损伤;(5)是不能对结构实施实 测能够地诊断出缺陷(裂纹,锈蚀等)的位 置和程度,使结构能得到及时的修复和加固, 以确保结构的可靠性。随着结构的老化及病 害事例的增多,土木工程损伤检测技术的重 要性已逐渐被人们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 断发展,土木工程结构的损伤检测技术从方 法简单的原始专家经验方法过渡到依靠科学 仪器检测的规范方法。对既有结构物的可靠 性评定,也已越来越依赖仪器进行检测和实 验了。传统的损伤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外观检 查、微破损检测、现场荷载试验以及在特殊 情况下进行抽样破坏性试验等。一般来说, 传统检查的方法对结构具有一定的破坏性, 且难以得到结构的全面信息,尤其是结构中 的隐蔽部位。而且检查结果的准确程度往往 依赖于检查者的工程经验和主观判断,难以 对结构的安全储备及退化的途径做出系统的 评估 于是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学者一直在 寻找更为方便、快捷的检测方法。目前,普 遍认可的一种最有前途的方法就是结合系统 识别、振动理论、动测试技术、信号采集与 分析、智能型传感器等跨学科技术的试验模 态分析法,这种方法在发达国家已被广泛应 用于航空、航天、精密机床等领域的故障诊 断、载识别和动力修改等问题之中。 目前,这种基于现代检测技术的损伤检 测方法也应用到土木工程领域中。这种方法 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即静态检测方法和动 态检测方法。其中静态检测方法有射线检测 法、超声波检测法、声发射检测法、雷达波 检测法、红外检测法等。而动态检测方法主 要是基于结构振动的损伤识别方法。 二、静态检测方法 f1)射线法:是利用x射线或y射线以及 中子射线易于穿透物体,且在穿透过程中受 到吸收和散射而衰减的性质,在感光材料中 获取与材料内部结构和缺陷相对应的透射相 片,从而检测出物体内部的缺陷情况。这种 方法的缺点是所需的设备笨重,且对建筑物 有一定程度的破坏(如需要钻孔放置底片 等)。而且,由于建筑物对x射线或Y射线的 吸收问题,使得穿透深度很小而得不到广泛 应用。因此,这种方法对于大型建筑物或大 型横梁、桥墩、水库堤坝的非破损检测效果 不理想。 纹、位错或内部有微观、宏观变化的部位。 因此,声发射是从获得的信号中探求声源性 质的方法。该方法自l964年声发射被首次证 明可用于工程结构以来,有关声发射的研究 比较缓慢,主要原因是声发射信号的复杂多 变难以提取和易受外界干扰造成信息的失 真。 (3)超声波法: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无 损检测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介 质中的传播特性,依据声学规律,超声波的 声学量,如超声声速、传播时间、超声衰减 和频谱等与物体的几何、力学量相联系,因 此,通过分析超声波波形特点和测量这些声 学量来确定物体或材料的几何、力学特性及 内部缺陷的大小和方位。一般来说,它只适 用于检查几何形状比较简单的小型构件。 (4)雷达波法:是利用发射天线将高频电 磁波(10.20oOMHz)以宽频带短脉冲形式送 入介质内部,经目标体反射后回到表面,回 波信号由接收天线接收。电磁波在介质中传 播时,其路径、电磁场强度及波形通过介质 的电性性质及几何形态变化,根据接收反射 回波的双程走时,幅度和相位等信息,对介 质的内部结构和缺陷等进行准确定位。目前 该方法主要用于检测一些地下隐蔽设施和道 路工程。 (5)A#I-检测理论基础:热辐射定律和热 传导微分方程。红外辐射是由原子或分子的 振动引起的。自然界中的任何温度高于绝对 零度的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红外辐射功率 与物体表面温度密切相关,而其表面温度场 的分布直接反映了传热时材料的热工性质、 内部结构及表面状况对热分布的影响。因此, 红外检测法是把来自目标的红外辐射转变成 可见的热图像,通过直观地分析物体表面的 温度分布,推定物体表面的结构状态和缺陷, 并以此判断材料的性质和受损情况的一种无 损检测方法。红外法可定性定量地分析和诊 断火灾混凝土的损伤情况,对火灾检测是一 大进步。 上述局部无损检测方法在应用上有很多 共同的局限:(1)是要求事先知道损伤的近似 位置及损伤的结构可以接近;(2)是结构的一 些部位难以到达,对于一些大型结构特别是 比较复杂的大型结构检测其损伤是不可能 时、在线、连续的监测。 三、动态检测方法 动态检测方法即基于结构振动的损伤识 别方法。它是利用结构的振动响应和系统动 态特性参数来进行结构损伤检测。其基本原 理是:结构模态参数(如固有频率、模态振 型、模态阻尼等)是结构物理特性(如质量、 刚度和阻尼)的函数,因而结构物理特性的 改变会引起结构振动响应的改变。这种损伤 探测方法属于整体检测方法,相对于前述的 局部无损检测方法而言,它能够检测一些较 大形体的复杂结构及其构件。目前该方法已 经被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以及精密机械结 构等方面。除了整体检测的优点外,对于石 油平台、大型桥梁等大型土木工程结构,可 以利用环境激励引起的结构振动来对结构进 行检测,从而实现实时监测,这是很吸引人 的。 但是对于大型土木结构,该方法目前还 存在一定的困难。进入实际应用还有很多研 究工作要做,主要体现在: (1)土木结构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复杂的 工作环境以及大型性导致结构的动力特性测 量精度低,损伤识别困难; (2)目前该方法对结构损伤的识别灵敏度 过低,与早期发现损伤这一目标差距较大; (3)有关方法往往要求提供结构早期信 息。基于振动的损伤识别方法是一种有着良 好前景而又远未成熟的方法,必须进行更深 入的研究。 四、结语 从上述列举的土木工程无损检测技术可 以看出,这些技术只是在某时刻对结构性能 进行的检测与评估 对于复杂结构,仅仅依 靠偶尔地检测是不能够获得结构实时信息 的。实时了解结构工作性能,对结构安全性 做出及时地评估才是该项技术的长远发展趋 势。因此,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应运而生。结 构健康监测的思想是在结构上永久性安装传 感器,对结构在正常环境下运营的物理与力 学状态以及附属设施的工作状态、结构构件 耐久性和工程结构所处环境条件等进行实时 监测,通过现场安装的监测仪器和计算机辅 助完成结构的健康监测和损伤识别,为结构 的维护、维修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和指导。 商品与质量 2013年第2期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