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职业教育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及发展对策

论职业教育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及发展对策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0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2006年第4期 【农村职教】 论职业教育在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中的作用及发展对策 黄荣春,林素川 (福建师范大学教科院,福建福州 350007)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必然趋 势。本文阐述了职业教育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过程中的作用,同时在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背景下,对职业教育存 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职业教育应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职业教育;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16(2006)04—0030—0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有9亿多人,农 迪农民的思想、增强农民的谋生技能、增加农村劳动 业劳动力则超过4.5亿人。1998年农村剩余劳动力 力的收入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作为教育 已达1.52亿,到2010年预计将达到1.9亿。大量 事业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部分, 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存在,不仅影响农民收入的提高, 职业教育在加快工业化进程、推进城镇化发展、促进 也会由此而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影响我国经济 农村劳动力转移从而缓解农村就业压力等方面正发 的发展。因此,中国的发展必须解决农村劳动力转 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 移的问题,能否成功解决这一主要问题,必将影响 (一)职业教育增加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可能性 “三农”问题、农村人口问题、教育问题的顺利解决, 随着经济和工业的发展,传统农业必须要转变 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 为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是农业科学技术 程。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又与农村劳动力的素 的不断进步,大量农民要转向第二、三产业。在这种 质密切相关,调查表明,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较过去 情况下,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教育可以改变 有所提高,但从总体素质来看,仍然较低。农村劳动 人的理性,使得农民更容易打破那些阻碍社会进步 力素质低,一方面难以接受科技知识,农业生产率难 的传统文化和习惯的束缚。教育亦可改变人的价值 以提高;另一方面,使得农村劳动力适应不了非农产 观念和抱负,同时还可增强农民向城市转移在城市 业的发展要求,农村劳动力进入非农产业比较困难。 扎根的信心。就我国国情而言,要求多数农民接受 作为教育事业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最直 高等教育还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而职业技术教育因 接的部分,职业教育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过程 其投入较少、培养面广、针对性较强、培养目标明确, 中承担着艰巨的历史使命。 能使更多的农村劳动者获取参与流动的条件和机 一、职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推动作用 会,因而深受农民钟爱。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启 劳动力转移的地域、户口等门槛已逐步消失或大大 收稿日期:2006—04—18 作者简介:黄荣春(1973一),男,福建尤溪人,福建师范大学教科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2004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 究方向为教育与法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4期 黄荣春,林素川:论职业教育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及发展对策 31 降低。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和技术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 培训无论是在质量和数量,还是在规模和结构上都 存在的问题 尽可能满足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使更 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把沉重的农村 多农村的孩子在接受义务教育后,可以通过职业教 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首先要提高农村人 育和培训提高职业技术素质,增加获取参与人口流 口的文化素质。理论上而言,职业教育应在这一转 动的条件和机会,进而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职业教育自身存在的问 (二)职业教育可延长青少年的受教育年限,减 题使其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其存在的问题表 少新增加的农村劳动力,缓解农村就业和劳动力转 现为: 移的压力 (一)传统偏见和“精英教育”思想的负面影响 我国的义务教育年限较短,特别是农村地区,许 由于传统的偏见,以及长期实行的“精英教育” 多青少年初中甚至是小学毕业后就步人社会,成为 ,导致的投入对普通教育、高等教育过分倾 新增的农村劳动力。而这些新增劳动力中的很大一 斜,使得职业教育的供给不足。近年来,我国的职业 部分会加入到需要转移的劳动力大军中去,增加了 教育虽有所发展,但主要体现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压力。因此,通过发展职业教育, 展规模和速度上,总体而言,农村和中等职业教育规 特别是农村地区的职业教育,不仅可推迟农村青少 模还处在发展的边缘,同普通高中的发展相比,产生 年的就业年龄,还能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推迟婚龄 越来越突出的不平衡,既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 和节制生育,这样就能大大减少每年新增的农村剩 需要,更无法适应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的需要。 余劳动力,从而有效缓解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压力。 (二)专业和课程设置存在着缺陷 (三)职业教育有助于转移后的农村劳动力获 专业设置不符合实际需求,课程脱离社会实际。 得稳定的职业和较高的收入 许多职业学校所办专业对农村青年和就业市场的需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中部地区到 求不适应,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城镇化 沿海打工已明显出现中专学生替代农民工成为主体 进程中第三产业飞速发展的需要。学校和专业发展 的现状,许多农民工岗位遭遇替代,被迫重新回流农 定位不明确,人才培养流程重理论体系,轻实践技 村。农村劳动力“低素质屏障”成为制约他们获取 能,缺乏必需的实践教学资源,使职业教育的原有专 业和课程设置优势正在嬗变为办学的包袱和改革的 更高收入的最主要因素。对已转移的农村劳动力 阻力。 回流的一组数据分析,文盲高达21%,初中以下为 (三)办学模式僵化,农村职业培训未得到充分 17.16%,而初中以上只占9.46%,中专及大专以卜 的重视 转移后又回流的则很少。这说明受过教育和培训后 职业学校办学模式僵化,片面追求学历层次,忽 转移出的农村劳动力职业稳定性较高。根据调查, 视职业培训,办学局限于高中阶段或职业高中,忽略 四川省外出务工农民中,经过培训的农民工找工作 了广大农村青年对各种不同程度的职业培训的需 相对比较容易,其年平均收入可达4 800元;而没有 要。致使许多职业学校出现“无生可招”而广大农 经过培训的农民工不仅找工作比较困难,而且年平 村青年却“无学可上”的矛盾。这种供需严重脱节 均收入也只有3 300元左右。 现象的长期存在,暴露出职业教育办学和机制 (四)职业教育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和 上存在的重大缺陷。 合理的转移 三、职业教育应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我国农民的外流突 对策 变为近年的“民工潮”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适应市场经 中的突出问题。这种盲目、无序的流动与缺乏职业 济的要求,进一步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劳动力,把 指导密切相关。职业教育的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职 人口数量优势变为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是关系到 业指导,职业学校通过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可以及 我国农村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及发展的重大战略问 时、及早地让学生获得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信息。 题。而发展职业教育,减少素质偏低的劳动力供给, 从而使学生较早地确定就业方向,强化自己特定的 则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治本之策。职业教 职业素质,从而有序、合理地转移劳动力。 育要想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服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2 黄荣春,林素川:论职业教育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及发展对策 第4期 务中扮演重要角色,和各级各类职业学校还应 等,提高求学者的心理素质和对发达省市的适应能 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力,增强求学者的法制意识和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 (一)应加大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 己权益的能力,为他们在新环境生存、创业、发展奠 我国的国情决定职业教育的投入还必须以 定良好基础。 投人为主。我们应强化职能,切实把各类职业 (四)职业教育应积极推动办学模式的灵活性 教育纳入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 和多样性 入各级的考核目标。各级要明晰责权利, 教育部门在着重发展正规的职业学校的同时, 合理调整布局,增强职业学校办学活力,确保有限的 要鼓励、扶持各种非正规的职业培训。要形成全日 职教资源的合理配置。特别是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上 制、业余、脱产、半脱产等多种形式结合,学历教育与 更要重视职业教育和培训,在保证正常人员经费的 各种技能培训相互配合,学历证书和非学历证书并 同时,逐步增加专项经费的投入,使财政扶持经常 重的职业教育体系。农村职业学校在招生上要取消 化、制度化。各级要制订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所 年龄,简化入学手续,有条件的学校可实行注册 需要的中初级人才培养战略规划,树立终身职教观, 入学制度,免试招收农村应届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同 推行多证书制度、劳动准人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 等学历的农村青年入学,允许他们分阶段完成学业。 度,形成教育一培训一再教育一再培训的螺旋式上 要根据求学者的实际情况,从有利于他们完成学习 升的受教育观。 (二)职业教育要适应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 发展需要 任务的角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籍管理办法。在教 学管理上要实施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实行全日制学 习与部分时间制和业余学习并举。求学者学习期 满、学分修满或者培训课程结束并通过考核者,学校 应当发给其毕业证书或其他相关的培训结业证书, 明确职业教育的本质是解决受教育者的就业问 题。受教育者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机会和就职后 的发展前景是职业教育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因此, 对产业结构及其就业结构产生的影响,了解服务业、 并积极组织他们参加有关技术等级鉴定,以取得相 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上要认真研究工业化、城镇化 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建筑业、制造业的市场就业信息和社会用工情况,调 参考文献:整专业结构,使职业教育能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1]韩云鹏.关于农村职教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服务的思 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为农村社会的转型作出贡献。 (三)职业教育应深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 职业学校的课程开发和设置要多考虑农村剩余 考[J].职教通讯,2002,(11). [2]王金台.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05,(2). [3]刘惠林.中国的发展与教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 劳动力就业的职业岗位需要,重点培养职业岗位能 版社,2000. 力,教育与培训的内容要以职业标准为导向。在进 [4]黄晓霞.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思考[J].南 行岗位能力培养的同时进行职业(就业)指导,即职 方农村,2004,(4). 业道德、劳动保护、安全生产、职业选择和心理咨询 On the function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ransferring rural abundant labor forces HUANG Rong—chun,LIN Su—chuan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007,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economy and urbanization,transferring abundant labor forces from rural areas to urban areas is an inevitable trend.This article interprets the fun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ransferring rural abundant labor forces.It also analyzes existing problem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Based on these analyses,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its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as wel1. Key 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rural abundant labor forces;transferring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