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生活化教学,提高盲校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在数学课标中,要求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联,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使其关注生活,学会学习。同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盲校教师也需注意生活化教学,结合教材内容,联系盲生特点,巧妙穿插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使数学教学更具生动性、趣味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唤起学习动机,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生活化的教学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是基本环节。有效的导入,可唤起学生求知欲望。盲生由于视觉缺陷,往往活动不便,甚至产生畏惧学习的心理。这种情况下非但不能忽略盲生的“活动”,反而应当更加重视引导盲生通过“生活”进行思考,获得启发。生活化的课堂导入,可激活学生已有经验与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尤其是盲校数学教学,教师更应注意导入的生活化,以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例如:刚上课时,盲童有些紧张,每天的口算练习容易出错。针对这种情况,我把举手口算的内容改为开火车游戏,并伴以儿歌“呜呜呜,小火车,启动了:小脑筋,开动了。”来进行,如果有盲童答错或者答不出,仍可用“火车断了怎么办?我们一起接起来”的形式全班进行订正。这样,开始的紧张气氛不见了,取代它的是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如学习元角分,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可提问:小朋友,你们去超市购物需要用到什么呢?于是学生自然地答道:需要用钱。师:你们回答的非常正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的钱被称为“人民币”,这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好朋友吧。再如学习《年、月、日》这一知识时,教师可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什么节日,是几月几日?并说明原因。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将数字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纷纷发言,有的学生说喜欢5月1日劳动节,可以和爸妈出去游玩;有的学生说喜欢6月1日儿童节,因为这是属于儿童的节日,在这一天会收到很多祝福与礼物;有些学生介绍农历8月15日中秋节,这一天可以吃月饼,赏月;有的学生说喜欢10月1日国庆节,举国欢庆等。
通过这些生活化导入,有助于架构课堂教学与课外知识的联系,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交流与展示的机会,可调动盲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同时,有助于学生明白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数学知识对于他们回归主流生活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从而激发盲生学习热情。 二、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唤起学生学习主动性
盲童的面部表情比较呆板僵硬,如果用机械地“填鸭”式教学只会导致课堂更加沉闷、呆板,学生感觉学习乏味而枯燥,因而缺乏学习兴趣,了无生气,时间一久,本来就随意注意的注意会更加“随意”,有的学生不由自主的做小动作,有的甚至不知道老师讲到哪里,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在现实生活中存
在着不少的数学现象,若教师能够充分发掘与利用,则可激活课堂,启发学生数学思维,使其敢学,善学。因此,在盲校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选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题材,适当调整、补充、改编教材内容,以增强教学的亲切感、趣味性,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易于理解与接受,使其愿意主动学习。
盲生由于视觉缺陷,无法准确的认识和判断事物。而其观察的手段也很单一,“以手代目”、“以耳代目”,结果往往是以偏概全。 所以数学教学过程应当是充分融合盲生生活认识的过程,让盲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全身心的接触,在头脑中才能形成最完整的表象。例如教学“数轴”时,我发现部分盲生有困难,出现的问题是:正数、负数交错在一起;或者是负数在数轴上的分布位置完全颠倒等。为了让盲生理解这个概念,我决定让他“亲身体验和观察”。我采取的方法是盲生做操的一个生活场景,带领学生来到操场,组成一条直线。学生按照数轴的定义很快的规定了朝南的方向为正方向,xx同学是原点,相邻两个同学间的距离是单位长度。接下来,学生就开始观察自己和他人在这条数轴中的位置,互相的讨论,纠错。结果是全盲学生画出的数轴相当规范,学生也学会了“设身处地”的用“心”去观察生活。
这样生活化以后的教学内容,既增强了教学趣味性,使学生获得知识,也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现实生活,并服务生活。同时,学生在活动中也体验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巩固所学知识。
三、生活化的教学过程,增强学生自主实践体验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互动与发展的过程。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更需引导学生融入学习中,使其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生活。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悟知识。同样,在盲校数学教学中,为了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可将教学过程与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以生活经验作学习铺垫与阶梯,增强知识体验,逐步内化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我曾经安排了一个生活化的数学场景,给学生一个长5米宽3米的房间,要求学生装饰这个房间。学生接到任务后就开始忙活起来。有同学说我们应该给地面铺上地砖,这样会显得很美观。其他同学一致赞成,并且发现了一个数学问题,首先要知道这个房间的面积,当然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又有同学指出我们还应该确定买多大的地砖即地砖的面积是多大,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要买多少块地砖。一个同学补充我们计算好地砖数量还要另外多买几块以备用……整个过程我只是默默的倾听学生的各抒己见,注视着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为我知道学生有能力运用数学也有兴趣运用数学。
这样,通过学生亲自体会与实际学习,可更深刻地认识生活,学会生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