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政府和市场的关系_一个经济学说史的考察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_一个经济学说史的考察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2014年11月第11期

总第249期

理论学刊TheoryJournal

Nov.2014No.11Ser.No.249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一个经济学说史的考察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

〔摘

要〕在经济学说史的视域下,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发展作历史的考察,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和市场的

关系认识的变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和复杂的演化。政府和市场关系认识上的分歧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对这一认识深化的结果。政府和市场关系理论认识上的变化,也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不同时期实践的理论反映。在这个过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同,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不同。因此,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政府和市场关系,而总是在变化中不断提示着我们,在对待政府和市场关系问题上,必须遵循历史、理论和现实的统一,使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政府和市场关系;经济学说史;历史考察〔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909(2014)11-0054-09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一经济思想和政策史

上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在当前进一步成为了学术和实践中的热点。其全球范围内的原因是,自肇始于2007年下半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再一次沉重打击了西方社会主流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特别是新自由主义倡导的强调市场调节、反对政府调控干预的政策主张显示出了极大的缺陷。由此也引发了世界各国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新认识。而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期的核心问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题就是

”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经济思想演变过程的启示中,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并且更加科学务实地理解政府和市场关系。

一、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历史演进

“在经济学中,没有比政府应当在经济中发挥

[1](Pix)

。从柏拉图什么样的作用更基本的问题了”

开始,经由霍布斯、洛克、休谟、卢梭等哲学家都讨论

过政府的职能,不过主要关注的是政府的政治职能。有关政府经济职能的讨论涉及很多更具体的问题。比如,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应当做什么?有多少社会问题应交给市场和个体或群体自由地经济决策?政府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政府在发挥自身作用时,应当使用什么样的工具?政府在市场经济中作用的广度和深度如何?有关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如同人类活动中的许多其它问题一样,秘密在于

[1](Pix)

。找到正确的平衡”54

经济被视为是更大的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

社会体系的一个构成部分,政治经济学研究被视为是更广泛的社会理论的一个方面。随着商业社会的出现和经济活动的组织更明显地在市场的背景中进行,把经济领域视为是一个近似独立的社会体系的一部分的认识开始流行。这种认识的兴起有着深远的含义,早期的经济学文献设想了一种体制,在这种体制中,政府和经济内在地联系在一起。后来的经济学文献开始把政府和经济,或者说政府和市场,视为各自独立的行动领域。认识上发生这种变化后,相应的问题也发生了变化,此时重要的问题成了在多大程度上,一个领域应当“闯入或入侵”另一个领域,即有关政府在经济体制中适当的角色问题。前古典经济学思想的一个典型特征是它们的自然主义取向,这种取向很明显地反映在前古典经济学有关政府职能的认识上。在这一时期,有关政府职能的探讨基本上采取了一种先验的方法,也就是“把政府职能视为是预先给定的,说而不是某种权衡或考量的结果。这一时期的文献中,很难发现有什么深刻的论述政府行为的经济理论,而且在前古典作者们的著作中也缺乏对政府完成有关(这些作。由者赋予政府的)任务的能力进行的严格分析”于他们把经济问题视为是经济增长令人不悦的后

果,他们的分析“围绕着建立包含合理的经济福利。对柏拉水平的相对稳定的经济活动展开”图和亚里士多德而言,最直接的实现他们所追求的

[2](P429)

理想状态的手段,是对商业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国家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实行严格的限制。在他们看来,应该构造一种能够推动对所有公民而言有着合理的经济福利水平的稳定状态的法律体系。而亚里士多德干脆把市场视为是“国家的产物或创造物”

[3](P237)

。无论是柏拉图还是亚里士多德都反对分工的国际化,他们认为这种国际化会对社会产生

不良的影响,因此不同的政府行动被用来弱化通过国际贸易获取私人利益的激励。他们一般对商业活动持反对态度,在最好的意义上也只是把商业活动视为一种必要的邪恶。政府政策主要是用来控制商业活动的,这些政策包括禁止借贷、取消利润和通过立法固定价格等。

经院哲学经济学家是有教养的传道士,他们试图提供用于世俗活动的宗教指导方针。经院哲学经济学家的

“目的不是分析发生了什么样的少量经济活动,而是订立与宗教教义相一致的经济行为规则”

[4](P39)

。无论对古希腊还是经院学者而言,他们

都深信相对广泛的政府活动是创造和谐的社会经济

秩序的必要条件。

在突破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的各种壁垒时,最有力的突破口出现在传统的链条最薄弱的地方。市场经济一旦从中世纪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人们一旦将经济活动从伦理学的、法学的观点中独立出来进行探讨,商人和行政官员们就能够开始进行切合实际的思考了。在此基础上与近代国家的形成紧密结合在一起,建立起了常被称作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这一思想脉络最初可以追溯到15世纪后半期,当时各国加强了财政、贸易管理体制。一般认为,重商主义的时代是在这之后,直到其后18世纪中期出现重农学派和斯密所主张的经济自由主义,前后经历有三个世纪。

重商主义政治经济学区别先前的经济学的地方首先在于,重商主义不再把重点放在价值和分配问题上,重商主义者民族国家建设的目标和他们有关国家政治经济力量的扩大要求获得用金块支付的贸易剩余结合在一起,造就了一种观点,即政府政策包含对经济事务的广泛的管制。重商主义把政治和经济政策统一在国家的旗帜下。对重商主义者而言,对政策建议的检验就是政策对国家贵金属储备的影响。拉史·曼格尼松指出,重商主义者偏离了先前把经济体制视为“有着其自己独特规律的独立领域”的观点。从而,经济福利“主要取决于政治家根据独立的经济领域的法则进行统治的能

力”

[5](P6-8)

。对重商主义有关国家与市场关系的分析,奥克肖特给出了最简洁准确的评价,他认为重商

主义者“启发了这样一种信念:统治一个‘国家’应该是一项‘科学’操作,一项‘社会工程’活动。而

且,这里所需要的科学被理解为‘管理科学’

”[6](P380)

。而重农主义者则认为,

世界是由一系列从自然法则中产生的自明的真理构成的,这些自然法则延

伸至经济体系中,农业生产是经济活动的基石,只有农业领域产生净产出(超过投入的剩余产出),而制造业是非生产性的,净产出是为增加生产率的投资提供资金的惟一来源。根据重农主义者的这种认识,所有的政策建议都是通过它们对净产出产生的影响来判断的。因此,重农主义者反对限制农业生产支持制造业的一切政策,比如禁止农业出口以保持食品低价,从而保持制造业低工资的政策。魁奈

认为国家的惟一功能是提供安全—

——国防和适当的法律体系。重农主义者对政府干预商业的反对体现

在魁奈的论文《谷物》中,在这篇文章中,他认为“所有贸易都应该是自由的,

……政府看管好王国财产收益的扩张就够了,不要在产业发展的道路上设置任何障碍,给人们去按他们所选择的方式去花费的

机会”

[7](P79)

。但重农主义者对自由放任的支持是选择性的。除了放松对农业生产的限制,重农主义

者肯定农业价格支持;主张对利息率施以法律限制以最小化农业业主的借贷成本;主张限制制造品的出口,因为这种出口会产生降低食物价格的政治压力。萨缪尔斯指出,重农主义者虽然提出了自由放任的口号,但他们远远不是最小政府和消极国家的支持者,他们旨在“通过政治国家的力量”实现他们的目标,用支持农业部门以及代表农业部门利益的

政策取代重商主义的政策[8]。

在古典经济学中,斯密对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

的财富观都提出了批评。国家的财富在于它的制造

物的价值而不是国家的贵金属储备或农业净产出,政府的职能在于推动国民财富的增长。在《国富论》中,斯密向读者保证他的经济成功的模型或者说“一个治理得很好的社会”将导致“普遍的富裕扩

展到了最底层的劳苦大众身上”

[9](P11)

。在斯密看来,对自利的个体而言,每个人都在不断努力为自己

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尽管每个人所考虑的是自身的利益,而不是社会的利益。但是,他对自身利益的关注自然会,或者说,必然会使他青睐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这样,自利不再是值得谴责的东西,无论是从道德上,从对国家利益的不良影响

55

上,还是从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冲击上讲都是如此。自利作用的自由发挥有助于社会整体的利益。因此,斯密认为,不是因为政府不能通过其职能改善市场的功能,而是因为存在着“无形的手”的市场体制不要求这种公开的指导,政府试图规范自利的个体行动往往会阻碍而不是提高财富的增长。斯密说“关于把资本用于哪类能够生产最有价值的产品的国内产业上面这一问题,显然每一个身临其境的人都能做出比政治家或立法家更好的判断。如果政治家企图指导私人应如何运用他们的资本,那不但是自寻烦恼,而且是沽名钓誉,想要得到一种权力,一种不能放心地委托给任何人、也不能放心地委托与任何委员会或参议院的权力。把这种权力交给一个大言不惭而又自认为有资格行使权力的人,是再危险不过的了”

[10](P327)

。斯密给出了自己有关政府经

济职能的基本框架:“根据自然自由的制度,君主只

有三种应尽职责。这三种职责虽然极其重要,但对于常人都是简单易懂的。第一,保护社会不受其它独立社会的侵犯;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任何成员不受其他任何成员的侵犯或压迫,即设立完全公正的司法机构;第三,建立和维护个人或小团体所不感兴趣投入的某些公共设施和公共机构,因为这些设施和机构产生的利润不可能补偿个人或小团体的投入,尽管对于社会整体来说常常是不仅能收入投入

而且还能得到大得多的利益”

[10]

(P494)①。从19世纪开始,

人们对任何形式的政府都抱着蔑视态度,而且至少任何一个政论家都对经济自由

和个人积极性的优点抱着无限的信心。但该世纪却是在人们要求国家干涉一切有关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问题的一片喧嚣声中结束的。出现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尽管“如何规定在财富的生产和分配方面,政府行为的界限是政治经济学领域内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但是,“这问题的解决不仅取决于纯粹的经济因素,而且还取决于社会和政治因素,以及个人对普遍利益的特殊看法和他对政府

的性质和能力所能寄予的信任程度”,而且“这问题是经常在变化的,在一个新型社会产生时或一个新

政府成立时,就需要有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来对付改

变了的情况”

[10](P475)

。如果把问题限定在斯密所规定的范围内,一些热烈的争论也许是可以避免的。

斯密的支持自由放任的论点大体上属于经济性质。但在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日益增长的影响下,对一切国家行为的轻视,逐渐代替了对早期理论较为慎重的论争,而在非经济性问题上个人行为所占的优56

势成了所有政论家承认的公理。这种看问题的角

度,在巴师夏那里非常突出,巴师夏认为,政府只有两项职能:确保公共安全和管理公有土地。“从这角度看,政府干涉不属于纯经济性质的问题,而变成了决定国家的性质、目的和职能的问题,而个人的性情和社会的传统要比经济现象的作用或任何经济论证占更为重要的地位。因此,难怪有些学者认为经济

学的惟一目的是保护个人的自由和权利”

[11](P475)

。然而,在19世纪也可以看到一些经济学家虽然接受斯密的基本概念,但逐渐主张限制应用斯密的

自由放任原则。他们认为自由放任的优越性不能从科学上加以论证,而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某种形式的国家干预是必要的。

斯密是把公众利益和个人利益假定的一致性作为他的自由放任倡议的依据。而马尔萨斯和李嘉图两人尽管都是个人自由学说的忠实信徒,但他们的学说却推翻了斯密意义上的利益一致性原则。西斯蒙第从经济伦理的角度强调竞争的弊病,并说明社会的不平等必然造成弱者屈服于强者的意志,他的著作只是在反驳斯密的乐观主义。李斯特则把自己的学说建立在指导个人行为的眼前利益与国家长远利益之间的对立上,而国家的利益只能由政府来考虑。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小穆勒在他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则认为,利益一致学说是根本站不住脚的。穆勒指出

:“虽然组织地较好的政府会使人们不再那么强烈地反对增加政府的职责;但即使如此,在所有较为文明的社会,政府插手做的绝大多数事情,还是不如由或者让具有最大利害关系的个人来做得那么好

”,“在个人具有足够的创业精神和能得到全部必要手段的那些方面,政府几乎无法

在常见的对斯密的解读中,

往往把“看不见的手”放在最突出的地位,因此,《国富论》被称为资产阶级的圣经,

斯密被视为是最小国家的坚定支持者,是原教旨主义的自由

市场的支持者等等。这些常见的认识存在大量的问题,至少对前者而言,斯密在《国富论》中对商人的批判,对分工可能对工人身心造成的影响都表明这些认识存在误解;而斯密对国家职能的分析则表明他对市场可能存在的不足或缺陷有较为充分的认识。考虑到牛顿对斯密的影响,考虑到斯密的著作对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完美结合,可以说,斯密远远不是一个自由放任的教条主义的支持者。斯密内在地怀疑政府适当管理经济事务的能力,但是他承认一些政策能够提高国民福利。而且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于,斯密认识到没有政府的话,市场是无法运作的。事实上,这一点在斯密把政治

经济学称为“政治家或立法家的科学的一个分支”[10](P309)

已经体现得非常清晰了。

与个人展开竞争”,而且“应该记住,尽管政府在智

力和知识方面要强于某一个人,但它肯定不如全体

个人”

[11](P536)

。穆勒认为“政府对社会事务的干预”应该“限制在最小范围”,在所有情况下

,“都应由主张政府干预的人而不是反对政府干预的人来证明自

己有理由”

。穆勒总的意见是,“一般应实行自由放任原则,除非某种巨大利益要求违背这一原则,否

则,违背这一原则必然会带来弊害”[12](P539-540)

。总体上看,像斯密一样的古典学者,都认识到了

市场作为一种配置机制的优点,但是他们也理解只有在法律的、道德的、政治的框架内,市场才能有效地运行,也就是说才能真正协调自利个体的行动和作为整体的社会的利益。事实上,把古典经济学家

描绘为自由放任的支持者是不正确的

,“表面上看起来在古典经济学中,对政府的敌意表现得很明显(这

是斯密对重商主义严厉批判的一项遗产),但是对古典经济学文献的仔细研究表明,古典派对政府的经济

职能持有一种实用主义的观点”

[12](P435)

。罗宾斯甚至认为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事实上是政府自身:它

不是上帝之手或独立于人类努力的自然实体;它是立法者之手,是从对个体追求自己的利益的领域消除

那些不能和公众利益相和谐的可能性的手”[13](P56)

。总之,对于古典经济学家而言,政府既不是单纯

的守夜人,也不是一个全面的计划者。政府的最基本的职能是建立和实施法律体系,这套法律体系能够控制、引导和约束个体行动,从而个体对自我利益的追求能够创造最大的幸福。而要真正实现最大的幸福,除了建立便利市场运行的法律体系外,还要实现斯密所说的国防、正义和提供一定的公共品。

“边际革命”推动了经济学家对政府经济职能分析的转变。这主要表现在,对政府职能的规范分析开始逐渐淡化,论述公共财政的著作很大程度上不再讨论政府的适当职能,而是局限于关注如何提

高发挥政府职能所需的必要税收的增加[13](P154)

。与此同时,福利经济学的兴起使得对政府职能的规

范讨论的任务转向了福利经济学家。福利经济学理论证明完美市场可以运作良好,不完美市场的运行存在缺陷,完美的政府能够使得不完美市场有效地发挥功能,这种见解成为教科书中的模型和基本常

识。庇古特别指出,“在任何产业中,若有理由认为,自利心的自由作用会使资源投入数量不同于最

有利于国民所得所需的数量,表面上就有理由进行

政府干预”

[14](P348)

。在古典经济学中表现得非常明显的,对政府有能力纠正市场失灵的怀疑,开始逐渐

消失。相对于市场,政府的职能不再是一些先验的

主张,不再是建立在因果经验之上的观点,有关政府职能的认识从此可以在科学的意义上被证明了。

一般地说,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通常希望国家的经济职能尽可能的小。市场被认为是有效的,而且能够为人们带来尽可能大的福利,任何国家允许市场作用不受限制地发挥,那么就能够获得更快的增长和更高程度的繁荣。这种认识源自于新古典经济理论最基本的原理,那就是非强迫性的贸易将使交易的参与者都获益,因为交易的参与者只有在能够从交易中获益时才会从事交易活动。

上述还只是从积极的意义上理解的市场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已经可以使大多数人能够理解为什么拥护自由市场。但是问题还存在另一面,或者说新古典理论走得更远,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国家干

预经济事务会减少个人自由

[15](P32)

。国家干预经济还会导致踏上通向奴役的道路[16](P124)

。因此,毫无

疑问,他们赞同自由放任(laissez-faire)的政策取

向。但即使是如此,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反对国家的

任何职能:国家必须保护产权、必须制定合适的行为规则。因为在国家没有发挥作为“守夜人”的功能时,成功的企业有可能会遭到盗窃。或者说,他们赞同国家在为自由放任的市场提供一个基本的法律框架上的功能。另外,国家在反对垄断上的作用的发挥,是大多数新古典经济学家赞同的。根据新古典理论,自由市场作用充分发挥的一个特征是不存在强迫性,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够给交易各方带来利益。拥有垄断力量的企业能够对消费者索取更高的价格,强迫工人接受低工资,或者只提供恶劣的工作条件。因此,政府必须确保公司或企业不能获得这种垄断力量。在存在重大的外部性和溢出效应时,政府采取行动也是可取的。在存在外部性时,政府必须通过内部化负的外部性,或者提高人们意欲得到但是私人企业不愿意提供的商品。最后,在消费者无法获得足够多的关于商品和服务的信息时,新古典经济学家赞同政府的干预。比如,如果消费者无法了解一种新式药物的有关信息时,他们很可能会成为医疗实验的受害者。

二、政府和市场关系理论的现代发展从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至20世纪20年代,强调市场作用和主张自由主义的思想占据主流地位。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导致了西方经济学说的重大转变,即占统治地位一百多年的斯密自由经济学说让位于凯恩斯的政府干预主义。危

57

“机向人们表明,自由放任主义者所说的资本主义经济具有的自律性调节机制失效,经济学家不得不寻求新的经济理论和政策。新的经济理论以凯恩斯的政府干预主义为标志。

凯恩斯作为政府干预主义的代表,把国家看作是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国家也代表着一种积极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被用于提高总体经济的绩效。凯恩斯反对自我调整的经济能够在较低的通货膨胀水平上实现充分就业的观点,其在1926

年发表的《自由放任主义的终结》一文中,表达了放弃自由放任主义的原则。他认为自由放任主义建立

在两种假设之上,一是不断改善的环境是由不可阻挡的自然选择产生的;二是存在着无限的供私人牟利的机会,其效验和必要性激励着人们去尽力而为。经济学家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假设作为出发点,是因为这些假设最为简单明了,而不是因为它最接近现实,这种假设不以事实为基础,而且不考虑社会福利,只是迎合了当时商界的需要和希望。所以,凯恩斯怀疑自由放任主义是否能带领人们进入“经济天堂”。我们时代许多最为严重的经济弊病,都是起因于冒险、不确定性和无知。这是由于某些居于优越地位、能力较强的个人,能够利用这种不确定性和无知来牟利,也是由于在同样的原因下,大企业常常是前途难卜,并造成财富分配的严重不均。同样的因素还造成了失业、合理的企业预期的落空、效率和产出的滑坡。然而,治疗的措施正在这些个人活动之外。对个

人利益的孜孜以求,也许甚至加重了病情。

”[17](P317-318)

相反,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

《通论》)中解释了经济为什么以及如何会长期保持在高水平的失业率上,提出了通过政府的干预扩大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的理论观点。政府发挥着对经济进行微调(fine-tuning)的作用。

众所周知,在20世纪70和80年代,凯恩斯主义者有关国家经济职能的观点遭到了批判。公共选择和理性预期理论对凯恩斯有关政府政策制定的观点的根本假设进行了质疑,其代表人物分别为布坎南和卢卡斯,尤其是著名的“卢卡斯批评”对凯恩斯主义甚至是致命的。与此同时,表现不佳的总体经济使得经济学家们开始寻求理解宏观经济问题的新方法,并试图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后凯恩斯主义者对批评作出了回应,他们认为所有对凯恩斯主义理论进行批判的理论均存在一个重大的问题,那就是经济理论中的一个传统假设。58

凯恩斯尤其关注这个假设,这个假设认为个体经济

行为人是理性的,而且他们拥有有关经济是如何运作的完全知识。而事实上,这些假定中的每一点都无法准确地描述真实世界。经济理论中对理性假设的批评已经很多了。我们只需要举博弈论中囚徒困境的例子以及其他一些博弈中的矛盾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有学者认为自我一致的理性假设是存在问题的。在金融市场上,较新的行为金融学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证据表明现实情况和理性假设存在冲突。谢勒说明了证券价格的波动建立在某种时尚或暴民心理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对所有可得的信息的理性应

用的基础之上[18]

。此外,即使我们赞同新古典主义者的观点,所有理论研究都必须建立在假设的基础

之上,而且理性选择框架能够在大多数情况下提供对人类行为很好的描述,从而接受理性假设,这仍然不意味着国家政策制定者不需要通过政策去提高经济福利水平。因为自利的个体关注的不仅仅是金钱上的收益,他们在乎声誉、历史对他们的评价等,这都是他们行为动机的基础。

除了理性假设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更重要的是经济中存在的具有根本性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的概念破坏了理性预期和公共选择学派的基础。如果不确定性是经济环境的典型特征,那么和布坎南的观点相反,政策制定者将无法确定什么是符合他们自己利益的政策。……同样的,如果个体经济行为人面临着具有不确定性的未来,理性预期将

不会使政策变得无效”

[19](P108)

。在面临不确定性时,后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人类行为是由习惯、制度、

从众行为和“动物精神”驱动的。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完全无法预见到我们的行为将会引起何种结果,

因为未来是不确定的。后凯恩斯主义者对经济分析中的决策采取了一种行为主义的态度,而不是遵循理性假设的指导。

普雷斯曼在是否倾向于采取凯恩斯的政策建议的基础上,研究了二战后几个发达国家的宏观经济绩效,他发现当政府以一种类似于凯恩斯推荐的方式在赤字的基础上运行时,经济表现得更好。相反,20世纪70年代的滞涨和20世纪80年代的增长缓慢是因为未能够有效地运用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在这段时期,政府集中关注降低预算赤字而不

是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时候扩大它[20]

。从经济实际来看,人们并不像新古典经济学认为的那样理性,他

们面临不确定性的世界会犯下系统性的错误。“后凯恩斯主义者把国家看作是一种减少不确定性的制

““度”

[19](P111)

。通过减少不确定性,国家能够增加人

们的信心并提高经济绩效。对后凯恩斯主义者而言,国家必须承担起自己在提高经济绩效方面的责任,因为没有适当的国家行动,经济问题不会自己消失而只会继续存在。

总之,在有关国家的经济职能上,后凯恩斯主义者坚持和凯恩斯主义者一样的观点,只不过他们对凯恩斯理论的批评者进行了反批评,重新从凯恩斯的见解中找到新的理论依据支持他们政府干预的观点。

新自由主义者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理解,也是众所周知的。既然都赞同在世界经济的范围内,市场的地位得以重新巩固,那么新自由主义是如何理解市场的本质及其和国家的职能之间的关系的呢?新自由主义的兴起,除了我们在其它地方分析的经济理论方面的基础和1970—1980年代的经济事实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就是在20世纪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行对抗时围绕经

济计划展开的讨论取得的一些结论的影响。“一些最著名的和有着持久影响的新自由主义的著作集中

关注了经济计划问题———比如,米塞斯论述社会主义的著作和哈耶克的《通向奴役之路》。从而,理解这些著作中反对经济计划的观点事实上将会把新古

典主义经济思想的核心原则揭示出来”

[21](P155)

。在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对政府职能的强

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得战后经济理论和政策实践领域,国家干预主义盛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战后重建,亚洲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从殖民主义中解放出来,致使紧接战后的时期,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被迫并且

愿意采取高度干预主义的立场”

[22](P2)

。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凯恩斯的追随者们对《通论》中的若干论

点的理解和现实问题的看法发生了分歧,逐渐形成

了两个对立的派别,一个是新古典综合派(Neoclas-sicalSynthesis)

①,另一个是新剑桥学派。而制度学

派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复杂的认识。奥利维尔·

布兰查德认为:“与老的新古典经济不同的是,新古典综合派并不认为在自由放任的条件下充分就业就

会出现。但是它却相信,通过适当地使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早期古典主义的真理就仍然会恢复它

的理性。

”[23]

(P680)20世纪60年代后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导致资本主义黄金期经济管理的干预主义模式开始变得日

益困难。在许多经济学家看来,对待政府的态度发

生的显著变化,原因之一在于“支持干预主义政策

的理论是不充分的”[24]

。一直流行到20世纪70年代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支持政府干预的共识是存在问题的,因为它解释了市场失灵(因公共物品、外部性、不完全竞争、有限信息、短视等等),忽视了政府失灵。在战后的共识中,人们通常假定政府只关注最大化社会福利,而且认为政府拥有它们意欲实现这个目标的全面信息。作为对政府干预的理论和实践的反应,很多经济学领域放弃了这种认识。

随着资本主义黄金期的不断展开,欧洲和北美的长期战后繁荣结束了,造成这种结束的现实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耗尽导致的利润压缩,资本主义黄金期的过度积累,德国和日本等新工业化国家兴起导致的国际竞争加剧,以及资本全球化使得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变得不再那么有效。随着大规模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分配冲突加剧,有关建立在统合主义讨价还价和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管理基础之上的福利国家的共识开始破碎,随之而产生的是对政府职能的理论共识的破灭。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新自由主义成为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以英国撒切尔夫人倡导的货币主义和美国里根总统信奉的供给学派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政策,使西方经济暂时摆脱了滞涨,并保持了一个较长时期的低速增长。同时,也形成了高财政赤字、高债务、高失业的恶果。20世纪90年代初西方经济陷入衰退,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相继爆发,采纳华盛顿共识”的苏东和拉美分别经历了倒退的十年和失去的十年,日本经历了爬行的十年。新自由主义的失败为凯恩斯主义的复出提供了条件。新凯恩斯主义继承了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传统,并在理论上有所突破,一度成为克林顿政府经济学的基础。其中,斯蒂格利茨和克鲁格曼关于政府干预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斯蒂格利茨认为,市场与

政府都不是完美的,二者需要结合

。“既然这只看①

萨缪尔森首创了新古典综合一词,

在其《经济学》第3版(1955)中,他把自己的理论体系命名为

“新古典综合”。新古典综合”的实质就是将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

与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1970年的《经济学》第8版中,萨缪尔森又使用了“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这一提法。在《经济学》第12版中,这一理论体系更名为“现代主

流经济学的新综合”

。59

““不见的手已经不大灵便,那么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

可能不是最坏的选择,

……不限制政府的干预作用以修正包括失业在内的市场失灵的消极作用,可能

是聪明的政策”[25]

。克鲁格曼在其许多著作中都对自由市场原教旨主义进行了批评

,“自由市场的思想观念看起来虽然如此稳固,其实只是棵虽死犹立的树:一旦被大风刮到,就会发现里面早已空空如也”

[26](P150)

。市场的错误令人胆战心惊,“外汇市场预期错误的最终结果是导致投资资源大量、很大程度

上不知不觉地错误配置”

[27](P90-91)

。在亚洲金融危机时克鲁格曼甚至高呼“一旦危机的威胁来临,实施紧

急的资本管制不光是国家的利益,也是投资者的利益。……甚至可以说,在必要时实施外汇管制,不但不会减少长期性投资的进入,一旦它们习惯了临时管

制的正面稳定作用,还会增加它们的信心”

[28](P226-227)

。新凯恩斯主义的贡献是对政府与市场的折中,

认为在这个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中,政府扮演着有限但却关键的角色。要使经济强劲增长并持续改进,关键是要理解政府的适当作用。这一新观点包含关于政府的一种新概念,即政府既要认识到市场的效率又要看到市场的不完善性。政府有时可以使市场运行得更好,但政府很少能代替市场,政府有选择的、恰当的干预可以使市场的运行更为流利。

对20世纪发展现实的考察,对这一时期有关国家和市场关系理论研究的梳理,使人们认识到无论市场或政府都无法单独解决人类秩序问题。市场和政府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在社会和经济治理中,既存在市场失灵,也存在政府的局限(如下图)。这种认识既为人们讨论国家和市场之间关系的平衡奠定了基础,也为人们积极寻找整体性的治理模式提供了契机。经济学家们承认

:“无论是集权式的中央计划还是普遍的市场体制都不是人们正在寻求的提升自己福利的一般工具,真正重要的是国家干预和分权调整之间的适度的平衡。……在新凯恩斯主义者那里,国家权威的功能主要是矫正市场不完善。对制度主义者来说,政治秩序是经济激励的催化剂。从而,经济的整体绩效是由激励体系决定的。并不存在引导发展的效率的绝对标准和选择

经济体制的绝对标准”

[29](P41)

。从政策层面看,一般说来,在20世纪末和21世

纪初,美国经济顾问委员会(CEA:CouncilofEco-nomicAdvisers)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成了一种大多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政策制定者普遍赞同的一

种观点:“政府的作用……不是通过公共支出去刺60

激经济活动,而在于通过一种更为微妙的方式,为个人和公司提供他们所需的使他们的努力得到更好回报的工具。……政府应当成为市场的补充而不是去取代市场和私人部门。这是政府经济战略的基本指

导原则”[30]

市场的失灵和国家的局限

[29](P41)

三、政府和市场关系理论兴衰更替的基本总结

20世纪和21世纪的经济学围绕市场主导还是政府主导的争论旷日持久。纵观经济学各分支各流派的思想,都可以归结到自由放任、政府干预或折中这三种观点之中。

表1

20世纪初期20—30年代旧制度学派:凡勃伦、康芒斯、米塞斯政府干预

主义:庇古、凯恩斯

大危机以来西方主要经济学流派的观点汇总

30—40年代

40—50年代

50—60年代

70—80年代

90年代

干预

折中

(偏干预)

瑞典学派:威克赛尔、缪尔达尔、林达尔

新古典综合派:萨

缪尔森、托宾;新剑桥学派:罗宾逊;新制度学派:加尔布雷斯、格雷尔;瑞典学派:林德贝克新制度经济学:科斯、诺斯、威廉姆森;公共选择学派:布坎南

新自由主义-芝加哥学派:弗里德曼、卢卡斯、贝克尔

新自由主

义-供给学派:拉弗

新凯恩斯主义:斯蒂格利茨、克鲁格曼

折中(偏市场)

新自由主义-弗莱堡学派:欧肯、罗普凯、艾哈德

新自由主义-伦敦学派:坎南、罗宾斯、哈耶克;新自由主义-奥地利学派:哈耶克、米塞斯

自由放任

新自由主义-新货

币主义:弗里德曼

*备注: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凯恩斯主义学派、后凯恩斯主义学派、制度学派、新制度学派、瑞典学派在某种程度上承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缺陷和矛盾,认为市场机制已经失灵,只有借助国家积极调节社会经济过程,才能巩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但它们并不是完全否认市场机制的作用,不同的分支对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也存在一定差异。奥地利学派、供给学派、芝加哥学派、伦敦学派、弗莱堡学派和公共选择学派继续坚持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正统理论,把资本主义看作是能够自行调节的最理想的制度,主张自由经营,否定国家干预经济。新古典综合派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的观点总体上介于两者之间,他们不认为市场是完美的,通过看不见的手就可以将整个经济的运行处理得完美无缺,也不认为经济的发展和运行需要政府全面的干预,而主张政府有所为,同时有所不为。

在各个时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各学派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观点如表1所示。在主张国家干预与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的交替轮回中,上述勾勒仅仅是极其简单粗糙的几次换位的轮廓。事实上,每一次国家干预主义或自由放任主义的交替反复,并不是简单的轮回往复,而是一个升华和发展过程,都是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

可以说,如今的发达国家主要以市场机制为基

础,并且在不同程度上重视国家干预的作用,国家干预主义和市场自由主义日益融合。各学派之间的区

“是市场还是政府”别,不是的问题,而是“政府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其职能”的问题。正如刘易斯所说:

“聪明人不会去争辩取得经济进展是由于政府进行活动的缘故还是个人发挥主动性的缘故;他们知道,这是由于两个方面的缘故,他们只是想提出这样的问题:两者作出什么样的贡献才是适当的贡

[31](P463)

。上述的总结也可以看出这种趋势。献”

在诸多流派里面,主张政府和市场折中的逐渐

占主流。经济学家都认识到如果没有政府的积极推动,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经济上取得进展;政府干预过多也会导致政府低效率,政府做的过多或过少都有可能导致政府失败。那么,面临的问题不是政府是否应当干预的问题,而是应当如何干预的问题;市,场与政府究竟应当如何去“分工”政府应当如何发

“比较优势”,挥自身的才能有益于社会福利增进的问题。这方面的最佳例证是弗莱堡学派即德国新自

由主义在德国实施的现行政策。社会市场经济主张将市场经济与社会指导有机结合,将自由的市场力量与政府干预相融合去实现社会目标。以新古典综合派理论为指导的克林顿政府积极推行国家干预的

61

政策,但其并不是凯恩斯主义的完全回归,而是介于

政府干预和自由主义之间的“第三条道路”。这都为我们今天探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及其付诸实

践给予了积极的参考和启发。

参考文献:

[1]VitoTanzi,GovernmentversusMarkets:TheChangingEco-nomicRoleoftheState[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11.

[2]WarrenJ.Samuels,JeffE.Biddle,andJohnB.DavisEdi-ted,ACompaniontotheHistoryofEconomicThought[M].Oxford:BlackwellPublishingLtd.,2003.

[3]Lowry,S.T.,TheArchaeologyofEconomicIdeas:The

ClassicalGreekTradition[M].DurhamNC:DukeUniversi-tyPress,1987.

[4][美]哈里·兰德雷斯,

大卫·C·柯南德尔.经济思想史[M].周文.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5]Magnusson,L.,MercantilistEconomics[M].Boston:Kluw-er,1993.

[6][英]迈克尔·奥克肖特.政治思想史[

M].秦传安.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2.[7]Meek,R.L.,TheEconomicsofPhysiocracy:Essaysand

Translations[M].London:GeorgeAllen&Unwin,1962.[8]Samuels,W.J.,Thephysiocratictheoryofeconomicpolicy

[J].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962,(76).[9][美]亚当·斯密.国富论[M]

.唐日松.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4.[10][法]夏尔·季德,夏尔·利斯特.经济学说史[

M].徐卓英.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6.[11][英]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下卷)[

M].胡企林.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1.[12]WarrenJ.Samuels,JeffE.Biddle,andJohnB.DavisEdi-ted,ACompaniontotheHistoryofEconomicThought[M].Oxford:BlackwellPublishingLtd.,2003.

[13]Baumol,W.J.,WelfareEconomicsandtheTheoryofthe

State[M].London:LondonSchoolofEconomicsandPolit-icalScienceandLongmans,Green,1952.

[14][英]

A.C.庇古.福利经济学(上卷)[M].朱泱.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15]Friedman,M.,CapitalismandFreedom[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62.

[16]Hayek,F.,TheRoadtoSerfdom[M].Chicago:University

ofChicagoPress,1944.

[17][美]

J.M.凯恩斯.预言与劝说[M].赵波,包晓闻.南京:62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8.[18]Shiller,R.(2000)IrrationalExuberance,Princeton:Prin-cetonUniversityPress.

[19]StevenPressman,Theroleofthestateandthestatebudget

[A].RichardP.F.HoltandStevenPressman,Anewguidetopostkeynesianeconomics[C].London:Routledge,2001.

[20]Pressman,S,TheCompositionofGovernmentSpending:

DoesItMakeAnyDifference?[J].ReviewofPoliticalE-conomy,6,1994,pp.221-239.Pressman,S,Deficits,FullEmploymentandtheUseofFiscalPolicy[J].ReviewofPoliticalEconomy,7.1995,pp.212-226.

[21]RaymondPlant,TheNeo-liberalState[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10.

[22]Ha-JoonChangandRobertRowthorn,TheRoleofthe

StateinEconomicChange[M].Oxford:ClarendonPress,1995.

[23]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3卷[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8.[24]RogerE.Backhouse,TheRiseofFreeMarketEconom-ics:EconomistsandtheRoleoftheStatesince1970[J].HistoryofPoliticalEconomy,2005,(5).

[25]Greenwald.BandStigliz,J.Keynesian,NewKeynesianand

NewClassicalEconomics[R].NBERworkingpaper,1987.

[26][美]保罗·R.克鲁格曼.流行的国际主义[

M].张兆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27][美]保罗·R.克鲁格曼.汇率的不稳定性[

M].张兆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28][美]保罗·R.克鲁格曼.萧条经济学的回归[M]

.朱文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29]RobertBoyer,Halfacenturyofdevelopmenttheories:an

institutionalistsurvey[A].GeorgeStathakisandGianniVaggi.EconomicDevelopmentandSocialChange:Histori-calrootsandmodernperspectives[C].NewYork:Rout-ledge,2006.

[30]CouncilofEconomicAdvisors,EconomicReportofthe

President[Z].WashingtonDC:U.S.GovernmentPrintingOffice,1998.

[31][英]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

M].周师铭.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作者简介:张

旭(1970—

),男,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

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及其相关问题。

责任编辑:张蕴萍

ENGLISHABSTRACTSOFSOMEMAJORTREATISES

ResearchonPeripheralOrganizationsofCommunistLeague

XiaoTiejian,XuYanhong

(SchoolofMarxismofCentralSouth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083)

Abstract:SincethedayCommunistLeaguewasfounded,therehavebeenmanyimportantperipheralorganiza-tionswhichwerenotonlynecessarytounitemoreworkers,butalsoprovidedpublicplacesfortheactivitiesofsecretCommunistLeague.Withworkersunionasthemainformofperipheralorganizations,undertheleadershipofCom-munistLeaguetheseperipheralorganizationsplayedanactiveandirreplaceableroleinspreadingcommunistideas,educatingthemasses,attractingtheexcellentandstrengtheningtheproletarianparty.ResearchontheperipheralorganizationsisofgreatsignificancefortheCPCtostrengthentiesbetweenthePartyandthepeople,toexpandtherulingbasisandtointegratesocialforces.

Keywords:CommunistLeague;peripheralorganizations;function;revelation

InnovationandPerfectionofLocalLegislativePower

———AlsoonPerfectionandDevelopmentofLocalSystemofPeople'sCongress

XiaoJinming

(SchoolofLawofShandongUniversity,JinanShandong,250100)

Abstract:Asthetenthconferenceofthe12thNationalPeople'sCongresshasbeenconductingtheinitialdelib-erationofAmendmenttoLegislationLawofPeople'sRepublicofChina(Draft),theamendingofourLegislation

Lawhaspracticallybegun.TheamendmentofLegislationLawisrelatedtotheperfectionanddevelopmentoflocallegislativepower.Locallegislativepowershouldbegiventoallthecitieswithsubordinatedistrictsscientificallyandreasonably,whichistheimportantcontentofbuildinglocallegislativepower.Attentionshouldbepaidtothecon-cernscausedbytheamendmentofLegislationLaw,buttherealisticimportanceofthisamendmentshouldnotbedeniedforthisamendmentisofgreatsignificancetotheinnovationoflocalsystemofpeople'scongressaswellastothepromotionofmodernizationoflocalandnationalgovernance.Inasense,amendmentofLegislationLawandin-novationandperfectionoflocallegislativepowershowthatlocalsystemofpeople'scongressadvanceswiththetimes.

Keywords:locallegislativepower;thesystemofpeople'scongress;localgovernance

RelationshipbetweenGovernmentandMarket:

AReviewofHistoryofEconomics

ZhangXu

(SchoolofMarxismStudiesofRenmin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872)

Abstract:Undertheperspectiveofhistoryofeconomics,wecanseethattherelationshipbetweengovernmentandmarketgoesthroughlongandcomplicatedevolutionandourunderstandingofthisrelationshipalsochangesac-cordingly.Differentopinionsabouttherelationshipbetweengovernmentandmarketarenottotallyoppositeandare

127

alsotheresultsoffurtherunderstandingofthisrelationship.Changesofthetheoriesabouttherelationshipbetweengovernmentandmarketarealsothetheoreticalreflectionofmen'spracticeindifferentdevelopingperiodsofsocialeconomy.Inthiscourse,thereisdifferencebetweendevelopedcountriesanddevelopingcountriesaswellasbe-tweencapitalistcountriesandsocialistcountries.Therefore,thereisnochangelessrelationshipbetweengovernmentandmarket.Thisconstantlychangingrelationshipremindsusthatindealingwiththerelationshipbetweengovern-mentandmarketwemustinsisttheunityofhistory,theoryandrealitysoastointegrategovernmentandmarketandmakethempushforwardthedevelopmentandprogressofsocialeconomy.

Keywords:therelationshipbetweengovernmentandmarket;historyofeconomics;historicreview

EthicalPolicy:PhilosophicalPursuitofStateGovernance

ChenXiang

(SchoolofMarxismofNanjing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NanjingJiangsu,210023)

Abstract:Astheunityofethicsandpolicy,stategovernanceissuretohavethebasisofmoralphilosophyfortheharmoniousdevelopmentofmodernsociety.Stategovernanceandethicalpolicyhavesomethingincommon.Andwithobviouspresetmeaning,valueguidanceandultimateconcern,stategovernanceshowsmoreandmoretendencytowardethics.Therefore,duringthecourseofstategovernance,policymakersshouldgobeyondthedilemmaofgen-eraloutlookonsuitabilityandadvantage,dealproperlywith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governmentandindividu-als,thegovernmentandthesociety,thegovernmentandtheeconomy,andformareasonablestructureofhumani-ties.

Keywords:ethicalpolicy;stategovernance;moralphilosophy

FriendshipbetweenMenandControversybetweenMen

ControversyaboutOuYangxiu'sFanGongBeiandItsRevelation

QinqZhenxuan,NiuSiren

(SchoolofLiteratureofLanzhouUniversity,Lanzhou,730030)

Abstract:InFanGongBei,OuYangxiushowsthegentlemanshipembodiedbyFanZhongyanandLvYijianwhomethappilytodiscusnationalaffairstogether.Buttherealtruthbehindhasstillbeenamysterycausingvariousexplanations.HistoricalmaterialsrevealthatFanZhongyanandLvYijiansetasidethehatredforthesakeofnation-alaffairs.ThedisputebetweenZhuXiandZhouBidaalsoshowsthatspecialeventsinspecialtimeembodynotonlythegenerosityofcertainhistoricalfiguresbutalsomoralsofanationincertaintime.Andthisisofrealisticimpor-tanceforliftingthenationalspiritandimprovingthenationalmorals.

Keywords:OuYangxiu;FanGongBei;controversy;revelation

(翻译:赵纪萍)

本刊责任编辑邮箱

songxiena@sina.com宋协娜[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学]穆

mumin@sddx.gov.cn敏[党史]zhaolina@sddx.gov.cn赵丽娜[经济、管理]benxiu@sddx.gov.cn吕本修[哲学]

魏谭

weileiabc@126.com磊[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学]tanjian@sddx.gov.cn建[党建、法学]

yunping@sddx.gov.cn张蕴萍[经济、管理]pcy1961@163.com裴传永[历史、文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