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玉,武丽,桑美英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29)
摘要:货物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密切,货物运输量的变化可为经济发展提供研判。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对货物运输与
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基于国内外两个角度,从理论上解析运输货运量的结构特征与国民经济发展特征变化之间的关系。从国际比较研究的视角,归纳运输货运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剖析不同运输方式与产业结构演变、工业化过程不同阶段国际化等现象之间的关联,从理论上解析货物运输量与经济发展阶段之间的长期关系,为构建货物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奠定基础。
关键词:交通运输;货物运输量;国民经济发展;理论研究中图分类号:U294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货物运输量与国民经济关系密切,货物运输量指标是宏观经济发展变化的重要参考依据。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显示,铁路货运量与经济增长变化趋势大体相似:1998—2007年,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铁路货运量增速也由1998年的低点回升,中间尽管有所波动,但整体上保货运量增速回落明显;2011—2014年,经济增长放缓,铁路货运量增速也出现回落。计量分析表明,1998—2014年,铁路货运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相关系数达到0.6。2009年9月,国家统计局下发了《地区季度GDP数据审核评估方法(试行)》,公路货物运输量特别是周转量增速成为各地GDP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印证了公路货物运输量与国民经济的密切关系。
货物运输量指标已被用于客观反映宏观经济发展变化。李克强任辽宁时,经常通过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贷款发放量三个指标分析当时辽宁省经济状况,2010年英国著名政经杂志《经济学人》将铁路货运量与另外两种指标推出用于评估中国GDP增长量(克强指数),货物运输量已成为宏观经济发展变化的重要参考依据。
持较快增长;2008—2009年,受经济增长放缓影响,铁路
三,研究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客运量等实物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利用这些实物量来研判宏观经济形势。
2货物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理论研究综述
亚当·斯密[1]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指出交通运输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交通运输的进步,可以促进社会分工,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从而实现经济增长。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2]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经济体系》指明了交通运输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他提出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幅提升。B·豪伊尔[3]指出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双向促进关系,交通运输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经济发展的原因。
从20世纪90年始,国外学者开始关注货物运输量与国民经济的关联关系,不过他们更多是基于“耦合”和“解耦”概念开展研究的。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欧盟经济一体化极大地刺激了货物运输的增长:随着1993年边境控制的解除和运输管制的放松,公司成为了生产和分销的基础,产品的原材料和市场不再限于国界。货物流动更加方便,运输线路也得到了延展。欧盟的扩容以及产能向中欧和东欧转移进一步增强了一体化带来的货运效应,所以这段时期欧洲各国的货物运输增速较快。货运发展的同时,欧盟委员会设法解决交通系统自身的效率问题和大量货运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并于2001年交通EuropeanTransportPolicyfor2010:TimetoDecide中首次提出促成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解耦的战略,列举了60多项措施,意欲打破交通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该报告预测未来交通运输增长可能会持续慢于经济增长。在此背景下,欧洲涌现出一批关于货物运输和经济增长解耦的研究。
1货物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现状
交通运输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行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学者们从不同的理论基础出发,从不同的问题角度切入,得到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关注交通运输行业对经济发展的整体贡献,突出行业对GDP、就业、税收等宏观指标的支撑保障作用;第二,关注交通运输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测算交通投资的拉动效应;第
收稿日期:2018-12-21
作者简介:陈嘉玉(1993—),女,北京人,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方向为交通运输经济。
33
总497期
2019年第11期(4月中)
在众多理论研究中,2005年PetriTapio[4]发表于Trans⁃portPolicy的TowardsaTheoryofDecoupling一文最受关注,文中使用货物运输量对GDP的弹性系数来量化货物运输与经济之间的耦合/解耦关系,并给出定义其关系性质的阈值。在此基础上,他描述了1970—2001年欧盟15国的旅客周转量、货物周转量以及交通运输系统CO2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一些解耦的原因。此外,还有排放量与GDPJérôme之Verny[5]从地理经济学的理论出发,研究欧盟15国货运与经
济的解耦现象,认为产业空间布局分散和多种运输方式联运导致欧盟货运距离延长和货运链节点增多,丰富了解耦理论。Mckinnon[6]探析了1990年代以来英国道路货物周转量和经济增长的解耦现象,通过指标的递进分解搭建了货物运输与经济增长的分析框架,进而在理论上得到了货物运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12个影响因素。
关于解耦,也有少数国内研究成果。荣朝和[7]
从运输化理论出发,总结世界各国与地区运输业发展的趋势,认为在经济发展和运输化的较高级阶段,经济增长与货物运输量之间关系会出现明显的解耦现象,即以GDP增长为主要指标的经济增长与货物运输量增长二者之间,由初步运输化阶段货运量的增长率长期高于GDP的增长率;到完善运输化阶段二者关系趋于平衡,即总货运量的增长率放缓并与GDP的增长率大体相当,其中铁路货运量甚至已经开始下降;而在后运输化阶段,经济增长对货物运输的依赖程度不断变化,表现在GDP继续增长但总货运量出现增长停滞甚至已经开始下降。
3货物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实证研究综述
从综合运输量角度看,熊浩等[8]对1978—2007年我国货运量进行协整分析,结果表明货运量与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占比和第三产业占比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GrangerGranger因果检验揭示了第一产业产值对货运量存在单向的统的主要指标建立典型相关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浙江省的因果关系。何满喜[9]对浙江省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系
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密切而且基本协调。李芬等[10]
利用河北省1990—2009年数据,基于VAR和VEC模型,对交通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开展定量研究。研究表明,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行业的拉动作用弱于交通运输行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但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行业的基础设施在建规模、基础设施的分布、运力等具有稳定的均衡关系。薛盘芬[11]从货运量与国民经济的因果关系、两者的先行关系、两者的长期走势关系三个层面对货物运输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利用协整分析及因果关系检验、货运服务指数分析和库兹涅茨曲线分析定量分析了以上三个层面的关系。
从分方式运输量角度看,卢毅等[12]对我国公路货运量、燃油价格与国民经济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公路货运量对GDP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马秋卓[13]研究五种运输方式与GDP间系统的关联,通过协整检验和方差分
34
解分析探究6个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关系。叶昌友等[14]采用空间面板模型,研究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结论表明,1997—2010年我国地区间的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与公路运输业相比,铁路运输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明显。闫莉等[15]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进行建模,研究不同运输方式的货运量与工业经济之间的关联机制。结论显示,民航货运量不受其他变量的显著影响,公路货运量、铁路货运量和工业增加值之间都存在长期协整机制,铁路货运量与工业经济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雷天等[16]研究“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13个节点城市的公路运输与三大产业的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公路货运量与第一、第二产业产值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与第三产业产值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近年来,国外学者的实证研究多是基于“耦合-解耦”的理论展开。DavidBanister等[17]研究发现,不仅是在欧盟,美国和加拿大货物运输与经济增长之间也发生了解耦。有欧洲学者研究瑞典1980年以来公路货物周转量和经济增长的情况,认为导致两者解耦的因素主要有三点:第一,经济一体化使得经济体辐射的地域范围扩大,公路货运的运输距离明显拉长;第二,瑞典的交通基础设施规划效果好,提高了货运效率;第三,货运强度低的服务行业占GDP比重提升。Kveiborg等[18]用经济生产的道路运输强度来评估货运与经济之间的联系,他认为道路货运强度受平均运距、道路运输市场份额、工业占比和工业生产等四个因素影响。欧洲多国的面板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平均运距上升和道路运输市场份额增加导致道路货运强度加大,工业占比下降和工业产值减少则相反。Alises等[19]对1999—2007年间英国和西班牙的情况加以比较,发现GDP结构变化是影响货运经济弹性的重要因素。Gomez等[20]利用1990—2011年期间西班牙的收费公路数据,使用动态面板数据方法,对重型车辆的货运需求进行研究,试图找到能够更好地解释收费公路重型车辆需求演变的变量。结果显示,并非GDP业)能很好地解释重型车辆货运需求的变化。,而是那些对运输有较大影响的行业(如建筑业或工Alises[21]利用扩展的投入产出模型研究欧盟道路货物运输与经济增长解耦的驱动因素,量化比较了这些解耦因素在不同欧洲国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国家向服务型经济体转型越快或者经济系统对物质资源依赖水平越低,解耦的驱动力越强。
4结语
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对货物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基于国内外两个角度,从理论上解析运输货运量的结构特征与国民经济发展特征变化之间的关系。从国际比较研究的视角,归纳运输货运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剖析不同运输方式与产业结构演变、工业化过程不同阶段国际化等现象之间的关联,从理论上解析货
物运输量与经济发展阶段之间的长期关系,为构建货物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原因与性质研究[M].武汉:
中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22-24.
[2]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自然体系[M].北
京:商务印书馆,1997:71-72.
[3]B·豪伊尔.运输与发展[M].伦敦:麦克米伦出版公
司,1973:9.
[4]TAPIOP.TowardsaTheoryofDecoupling:Degreesof
DecouplingintheEUandtheCaseofRoadTrafficinFinlandBetween1970and2001[J].TransportPolicy,2005,12(2):137-151.
[5]VERNYJ,GRIGENTINC.ContainerShippingonthe
NorthernSeaRoute[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2009,122(1):107-117.
[6]MCKINNONAC.DecouplingofRoadFreightTransport
andEconomicGrowthTrendsintheUK:AnExploratoryAnalysis[J].TransportReviews,2007,27(1):37-.[7]荣朝和.对运输化阶段划分进行必要调整的思考[J].北
京交通大学学报,2016,40(4):122-129.
[8]熊浩,孙有望.我国货运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
析[J].系统工程,2010(9):46-50.
[9]何满喜.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关
系的研究[J].生态经济,2014,30(1):100-103.[10]李芬,冯凤玲.综合交通运输建设规模与经济增长的
关系研究——基于VAR和VEC模型的实证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35(3):110-115.[11]薛盘芬.货物运输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D].西安:长安大学,2012.
[12]卢毅,彭伟,王礼志.道路货运量、燃油价格与国民
经济的协整分析[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0,10(1):28-32.
交通世界TRANSPOWORLD[13]马秋卓.五种运输方式货运周转量与国民经济关系研
究[J].物流技术,2010,29(20):29-32.
[14]叶昌友,王遐见.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运输业与区域
经济增长——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面板模型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3(2):40-47.
[15]闫莉,张浩,刘泽军,等.货运量与工业经济关联机
制研究[J].物流技术,2015,34(24):94-97.[16]雷天,许金良,单东辉,等.公路基础设施投资与产
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协整分析——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例[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6,13(1):187-195.
[17]BANISTERD,STEADD.ImpactofInformationand
CommunicationsTechnologyonTransport[J].Trans-portReviews,2004,24(5):611-632.
[18]KVEIBORGO,FOSGERAUM.DecomposingtheDe-couplingofDanishRoadFreightTrafficGrowthandEconomicGrowth[J].TransportPolicy,2007,14(1):39-48.
[19]ALISESA,VASSALLOJM,GUZMÁNAF.Road
FreightTransportDecoupling:AComparativeAnalysisBetweentheUnitedKingdomandSpain[J].TransportPolicy,2014,32:186-193.
[20]GOMEZJ,VASSALLOJM.EvolutionoverTimeof
HeavyVehicleVolumeinTollRoads:ADynamicPanelDatatoIdentifyKeyExplanatoryVariablesinSpain[J].TransportationResearchPartA:Policy&Practice,2015,74:282-297.
[21]ALISESA,VASSALLOJM.ComparisonofRoad
FreightTransportTrendsinEurope.CouplingandDe-couplingFactorsfromAnInput-OutputStructuralDe-compositionAnalysis[J].TransportationResearchPartA:Policy&Practice,2015,82:141-157.
(编辑:唐勍勍)
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