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炳金 河北省青县木门店镇第一中学 【摘 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因特网日益普及,网络正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同时也悄然改变着我们传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这为英语教改带来了新的机遇和途径。本文试图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开放性课堂教学、鼓励合作式学习方式三个方面探讨网络资源在初中英语课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 网络资源 学习兴趣 学习方式 主体地位 一、问题提出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如何正确、科学、艺术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让它完美地与课程整合在一起,是我们当今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对于英语教学,利用网络平台的优点有:
1. 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多途径多角度地学习英语教学领域的最新知识,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更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课堂上,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2.利用网络构建开放性教学模式,加快教学进度,大容量,快节奏,增加信息的真实性,比传统的“五个一”(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支粉笔和一台录音机)教学模式更具有活力;
3.增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合作与探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了教学空间,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对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网络资源的有效应用
无可置疑,网络教学日益显示出它的优异性。如何将网络技术有效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在教学中笔者利用网络进行了以下新尝试。
1.利用网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达到良好的效果,重要的就是如何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把学习视为一种兴趣。教师可以利用Word、PowerPoint或FrontPage等编写教学演示文稿,通过网络教室提供的环境直接呈现给每一位学生。这是一种较为基本的教学方式。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可以选择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如《大嘴英语》、《空中教室》等,也可以利用课件大师、Authorware等软件工具自己动手制作课件。
2.广用网络构建开放性教学
网络中有着海量的信息,教师与学生拥有信息的机会是均等,更多的时候,学生了解掌握的信息可能比教师还要多。因此,教师的任务开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我们不可能再依赖现成的教参把有限的知识和所谓的标准答案传授给学生。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这信息的海洋中筛选、获取有用的信息。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他们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整个教学过程由传统型变为开放型。因此,课堂教学不仅体现在课堂中,也可延伸到课堂外。
通常,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施:
① 课前准备,自主学习
教师课前通过Blog、BBS、MSN等方式发布问题,要学生自己准备课堂学习材料。这一阶段是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要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并进行学习。网络环境下,信息获得的途径有很多,如:计算机目录、本地和网上数据库,让学生可以查阅各类信息。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真伪鉴别,自行组织答案,为下一步的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② 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一个真实的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景。情景呈现的方式可以多样,如: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现实、让学生观看影像资料、浏览相关网站等方式。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向学生抛出多个问题,从而形成多个子课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索,最终为问题的解决做好铺垫。
③ 组建学习小组,分析、解决问题
学习小组的组建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认知风格、学习水平相差较大的学习者放在一个,每个小组人数保持4~6人。小组成员选择一个子课题进行学习,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确定问题的实质,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确定解决问题需要查找的信息方向,大家分工合作,最后形成学习成果。
2.活用网络鼓励学生合作式学习 ① 开展“教师—学生”合作式探究
传统的课程教学结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在这种教学结构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是教学过程中的绝对权威;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教育信息化意味着教师不再拥有控制知识的“霸权”,传授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将走向多元化,网络将代替教师的部分职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将由传统的“教师—学生”关系转向合作与对话。教师在这种关系中起到指导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未来的教育过程中应该学会以一位辅导型和探讨型的对话姿态出现,实现教学活动合作化,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功能。
② 鼓励“学生—学生”合作式探究
学生不仅在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也可以在课堂外不用直接面对交流。教师通过网络把分散在课堂中(家中)的学生链接成小组性的学习团体。他们利用网络来传递声音、文本、图像等各种符号,以此达到在有限的时间里同步传递信息,加强互相交流的目的。利用网络平台,学生与学生合作式探究,对于那些相对胆小上课不敢回答问题或不敢参与活动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可以进行自主学习的好途径。
三、网络环境下对教师的要求
1.在教学过程中,本人深深感到教师不仅要具备文化素养,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还要具备信息素养,信息化的教学理论和实践能力,这不仅仅是因为信息技术是学习的对象,也因为它是学习的工具。比如,我们在网络环境下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时,应当给学生提供相关网站,指出相关网页,提供对网络资源进行信息加工的工具等。
2.教师角色的改变:由教书匠和知识传递者变为专家、指导、顾问和资源。也就是说,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和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和指导者,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
四、结束语
通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笔者所教的学生口语、听力和阅读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在期中期末考试中班级平均分优良率都位于年级前列。但是,在教学中无论是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软件,还是网络资源,都不能完全替代课堂教学。如何正确处理现代课堂教学和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关系,让二者恰当地结合起来,更有效地发挥它们各自的作用,
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更好地组织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效率,今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需要进一步努力去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胡隆 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多媒体和网络的应用[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高瑞利、孔维宏 《网络环境中的教学交往》《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第2期. 3.蔡祖泉 试论信息技术在英语课程中的作用DI.中国远程教育,2002,(10). 4.康双珍 依林浅谈信息技术与英语教育的“一体化” .中国远程教育,2002,(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