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威尼斯的小艇》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威尼斯的小艇》教案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威尼斯的小艇

课文分析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第一课

时】 教学目标】

本文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所作的一篇写景状物散文。课文通过介绍 威尼斯小艇的特点、船夫的驾驶技术以及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作用,展示了威 尼斯这座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所特有的风土人情。作者观察精细独到,文章内 容充实,语言准确生动,词汇丰富,堪称美文佳作,为小学五年

级的学生提供 了绝好的读写范例。教学时,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尊 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感受,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小艇在威尼斯的独特作用,感受 文章的语言美。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会生字新词,并理清文章的脉络。 通过对喜欢的段落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走进文本、品读文本,了解小艇是威 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感受威尼斯的风土人情,领悟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 描写的表达方法。

1.会认 7 个生字,掌握 1个多音字“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自己喜欢

的段 落,积累佳词美句。

3.通过学习课文, 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 小艇的特点及其与威尼

斯的关 系。

4.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 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

达方法, 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土人

情、 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感 受威尼斯的风光美、小1.了解小艇的特

艇的形态美。

以及它同威尼斯的关

点 2.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

教学难点 系 2.学习抓住特点

抓住 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及围描

绕主题从 几个方面描写事物的写写事物及移步换景的法,对学生进 行观察能力的训写

练。

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

出的 喜爱和赞美之情,提升审美情趣。

1

1.会认“尼、艄、翘”等 7 个生字,掌握 1个多音字“哗”,会写“斯、艇、纵”

等 15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弄清作者围绕小艇写了几方面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理清思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划分段落,明确重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 —— 意大利威尼斯的视频或风光照片、小艇照

片,学 生看后谈感受。

导语:同学们, 我们刚才看到的是世界著名的水城——意大利威尼斯的风光。 威尼斯位于 意大利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威尼斯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 它的水道就像我们城市的柏油路, 船是那里唯一的交通工具。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多次 游览威尼斯,认真观察了威尼斯的小艇,并倾情写出了《威尼斯的小艇》这篇美文。今天,让 我们跟随马克·吐温,去看看威尼斯的小艇,去领略那儿独特的异国风情。

2.板书课题,解题设疑。(板书:威尼斯的小艇)

过渡: 请同学们大声齐读课题,并说说课题引发了你怎样的疑问。

预设:课题点明了写作的对象, 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以下疑问: 威尼斯是个怎样的城市? 威尼斯的小艇有什么特点?它在这个城市中起什么作用?

过渡: 同学们解读得很好,问得也好,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到文中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的相关知识。

马克·吐温 (1835—1910)美国著名作家、演说家,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马 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从内容上说,他的 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的现象和人性的丑恶之处, 表达了这位当过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强烈的正 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从风格上说,幽默和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其代表作品有小说《百 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竞选州长》等。

2.简单介绍威尼斯的情况。

2

威尼斯 意大利的一座古城, 位于欧洲亚得里亚海滨。周围被海洋环绕,由 118 个岛屿组 成,只有西北角一条长堤与大陆相通,因此有“水城”“百岛城”之称。全城有

177 条纵横交 错的大小河道,靠 401座桥梁把它们联结起来。 威尼斯风光秀美,古迹甚

多,有 120座大教堂、 120 座钟楼、 64座修道院、 40多座宫殿,是驰名全球的旅游胜地。威尼斯城热闹非凡,但城内 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不见交通灯,小艇就是 “公共汽车 ”。威尼斯的小艇同威尼斯水城一样闻 名于世。

3.教师课件出示学习要求,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边听朗读音频边将生字新词做上记号。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小组内自学生字,交流学习生字的方式方法。 (4)运用联系上下文推断或查字典、词典的方法学习词语,做好笔记,举例运用。 (5)把好句、不理解的句子做上记号,小组内探讨交流。

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卡片,指名认读。学生识记词语,教师纠正。

ní s ī t ǐnɡ z ònɡ sh āo qi ào di àn li án

威 尼 斯 小 艇 纵 横 船 艄 翘 起 皮 垫 窗 帘

mǔ d ǎo ɡù c ù hu á m ǎ l ǒnɡ

保 姆 祷 告 雇船 簇 拥 哗 笑 码 头 笼 罩 ◆识字方法:“翘、哗”是多

音字,可结合语境辨读、识记;“纵、垫、帘、姆”等字可 结合图片来识记;“艄、艇、雇”等字可以与形近字结合记忆。还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其他方法 来识字。

◆需注意的字音:“簇”应读“ cù”,不能读“ zú”;“纵”应读“ zòn

ɡ”,不能读 “cónɡ”。

◆需注意的字形:“艇”的右边是“廷”,不是“延”;“垫”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 右结构。

◆多音字:

qi áo 翘楚 翘望 翘首以待

翘哗

huā哗啦 哗哗

huá喧哗 哗笑 哗众取宠 一片哗然

qi ào 翘起 翘尾巴 翘辫子

◆形近字示例: 艇(舰艇)——挺(挺拔)——庭(家庭)——蜓(蜻蜓)——铤

3

(铤而走险) 艄(船艄)——梢(树梢)——稍(稍微)——哨(哨兵)——捎(捎

带) 码(码头)——蚂(蚂蟥)——冯(姓冯)——玛(玛瑙)——吗(好吗)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纠正坐姿、握笔姿势、书写错误等。 (3)理解重点词语。

[纵横错误] 横的和竖的交错在一起。 [耸立] 高高地直立。

[操纵自如] 文中指船夫驾驶小船熟练灵活,得心应手。 [手忙脚乱] 形容做事慌张,没有条理。 [祷告] 向神祈祷求保佑。 [哗笑] 喧哗嬉笑。

[簇拥] (许多人)紧紧围着。文中是聚集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学生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把不懂的词句画出来。结合课文内

容 试着提出疑问,用笔做上记号,自学后进行小组交流。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并交流: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威尼斯的小艇的?

3.给课文划分层次,并归纳每一层的意思。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概括写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 第二部分(第 2~4 自然段):写小艇的样子和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

第三部分(第 5、6 自然段):写小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小组合作探究:找出印象最深的句子,说说透过小艇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威尼斯。 5.教师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提出需要思考的问题。

思考:课文是围绕哪个自然段写的?这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课文是围绕第 1自然段写的。 这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 说明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

4

交通工具。作用:总起全文,点明主题。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简单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威尼斯的

风光是多么优美啊! 威尼斯的小艇对人们的生活是多么重要啊! 在威尼斯, 我们看不到其他城市的车水马龙, 但那一艘艘精致的小艇使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更具风情。 下 节课我们将深入课文, 进一步了解小艇对人们的生活发挥的重要作用, 更深刻地感受威尼斯的 独特魅力。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 了解了生字的写法和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 同时还划 分了课文的层次,初步掌握了课文大意。课堂上,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 错, 。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交流识字方法,熟读课文。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自制小艇,真实地感受小艇的特点。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事物及将人的活动与景物、风情结

合 起来描写的写法。

2.认识小艇在威尼斯的作用,体会威尼斯美丽、独特的风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析生动、优美的语句,体会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及独特作用,学习作者将人的活动与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

写 的写法。

2.体会威尼斯的风情及课文语言的优美。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学生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

纵横 船艄 垫子 窗帘 操纵 保姆 簇拥

5

沉寂 停泊 码头 笼罩 手忙脚乱

小结: 在书写词语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如本课中“垫子”的“垫”不要写成“热”; “窗帘”中“窗” “帘”的部首都是“ ”,不要写成“ ”;“簇拥”的“簇”不要写成“民 族”的“族”;等等。只有认真审视字形,把握每个字的结构,才能正确书写。

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 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 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威尼斯河道纵横,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 通工具,人们乘小艇去上学、上班,每一天的生活都和小艇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近距离接 触小艇,认真体会小艇在威尼斯的独特地位。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浏览课文,说一说哪部分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学生

自 由发言。)

2.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印象最深的段落分组学习。

(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2)看一看,把你学懂的地方展示出来。 (3)说一说,把你心中的感受说出来。

(4)画一画,把你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 3.全班交流汇报,教师引导探究。 (1)学习第 1 自然段:小艇堪比汽车。 教师出示语段,引导学生思考。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错, 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等于大街上的 汽车。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预设:小学阶段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把握各种修辞手法的 特点及作用,再结合语句具体分析。

明确:这句话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威尼斯的河道比作大街,把小艇比作汽车,形 象地写出了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作用。

( 2)学习第 2、 3 自然段:小艇的样子和坐在船舱里的感觉。 ① 小艇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预设:第 2 自然段描写的是小艇的样子,第 3自然段写的是坐在船舱里的感觉。综

6

合这两 个自然段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明确:样子奇特,感觉舒适。

② 小艇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让学生把事先做好的小艇模型拿出来,用课文中的句子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小艇。

③ 出示句子,男女学生朗读比较表达效果。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 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威尼斯的小艇又窄又深,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行动轻快灵活。 学生讨论、交流:哪组句子的表达效果好? 明确:第一组句子的表达效果好。第一句话中,“二三十英尺长”点明了小艇的大小,“像 独木舟”说明小艇“又窄又深”。第二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像“新月”说明小艇“两 头翘起”,生动地写出了小艇的外形特征;像“水蛇”说明小艇“行动轻快灵活”。这样的表 达形象生动,比平实的描述更能吸引人。

教师小结: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了小艇的样子。今后,我们要学习这种 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也同样会生动形象。

③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并思考:如果有这么一艘小艇摆在我们面前,你想不 想体会一下坐在小艇里面的感觉呢?

过渡:好,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模拟情景”的小表演。假设大家就坐在这样一艘小艇中, 我们现在正顺流而下。我读课文,大家做动作。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拿着自制的小艇做相应 的动作。)坐在小艇里是不是舒服极了?

(3)学习第 4自然段: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①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一段主要写的是船夫的驾驶技术,突出“高超”二字。第一句话是本段的中心句。 ②哪些词语说明了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明确:操纵自如、挤过去、平稳、急转弯等。 ③理解“操纵自如”一词。

预设:引导学生拿着自制的小艇,演示船夫的“操纵自如”,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从而理 解词语在句子中的准确含义。

明确:“操纵自如”指掌握、运用或驾驭得心应手,毫无阻碍。该词在文中指船夫驾驶小 艇熟练灵活,得心应手,说明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7

④ 作者是如何描写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的?

预设:认真品读第 4 自然段,从多角度思考作者的描写技巧。 明确:作者采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 直接描 写:船夫的动作——“左拐右拐”“挤”“平稳地穿过”“能急转弯”。间接描写——两边的

建筑、“我们”的眼睛。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具体写出了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③ 引导学生朗读第 4自然段,并拿小艇表演,完成学生活动卡。

在什么情况下 河上行船速度极快的时候 船夫能怎么样 说明了什么 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明确:拥挤的时候——能够左拐右拐地挤过去;行至极窄的地方时——能够平稳地穿过, 还能急转弯。这些都说明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4)学习第 5、6自然段:小艇在威尼斯的作用。

③ 这两个自然段写了哪些人坐小艇?人们坐小艇去干什么? 明确:商人、青年妇女、孩子、保姆、老人、看戏的人。做生意、郊游、去教堂、看戏、 回家。

延伸:想想还有哪些人坐小艇去干什么。(课件出示不同行业的人坐小艇的图片) 示例:邮递员、教师、学生、医生、旅游者,坐着小艇做各种各样的事。 ②课件出示表格,引导学生根据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完成表格。

过渡:当小艇行驶在水面上时,威尼斯热闹非凡;当小艇“休憩”时,古老的威尼斯在柔 柔的月光下沉沉地入睡。威尼斯的动,威尼斯的静,都充满着情趣。无论是动还是静,威尼斯 都是那么美。

这两个自然段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威尼斯的美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8

预设: 从这两个自然段中找出表示时间的词,体会它们展现威尼斯的美的技巧。 明确: 这两个自然段是从白天和夜晚两个方面表现威尼斯的美的。 白天,注重写各行各业 的人的活动;夜晚,除了人的活动,还有静寂的城市夜景。作者既写白天,又写夜晚,更能体 现人们的生活与小艇是分不开的。

④课件出示重点语句及威尼斯人歇、艇停、城静的夜色图,引导学生品析:这句话是如何 描写夜晚的威尼斯的?

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明确:这句话把威尼斯拟人化,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夜晚的威尼斯的静谧, 进一步突出了威 尼斯的美。

(5)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探讨交流。

①假如你坐在小艇上游览威尼斯,会有怎样的感受?

示例: 船舱里的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非常舒适。小艇在河道上行驶,轻快平稳, 灵活自如。水道好似公路,小艇恰如汽车。不同的是,这里没有喧闹的喇叭声和车辆行驶的声 音,也没有弥漫在空气中的汽油味,这儿的空气异常清新。小艇的速度非常快,平静的水面被 冲出一圈一圈的波纹。 两岸如画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坐在小艇里游览风光秀美的威尼斯, 欣 赏这独有的异国风光,真有无穷的情趣。

②用示意图反映本文的主要内容。

三、了解写法,学以致用 过渡:在课前的预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解课文的写法也是本文学习的一个重点。现在 我们回头再看一下作者是如何把威尼斯的小艇写具体的。

1.引导学生从整体上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写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抓住

特点,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 这是本文的一个重要写法 运用这种写法,不仅使要描写的事物特点更突出,而且使文章充满生气。

2.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

明确:( 1)认真观察。本文作者之所以能把威尼斯的小艇及与小艇有关的事物写得具体、 生动,是他认真观察的结果。课文融入了作者多次观察的体验和感受,因为只有这

9

样,课文才 能如此生动、形象、具体。

(2)善于捕捉景物(风情)最主要的特征,尤其是抓住景物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 系的那些特点,不必面面俱到,要围绕重点,学会取舍。

(3)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并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和动静结合的写法,把作者的情感融 入景物描写中,这样文章才富有感染力,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3.引导学生把文中学到的写作技巧运用到以后的习作中,不断提升作文水平。

四、拓展阅读,赏析名段

过渡:威尼斯这座世界名城已被许多人写入文中,摹在画上,摄入镜头,展现出独特的魅 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朱自清就是他们之中的一位。他曾经在游览了威尼斯后,用一种 独特的视角描写了威尼斯的风景、人情。

1.出示课外阅读片段,指名朗读。

威尼斯不单是明媚,在圣马可方场走走就知道。 这个广场南面临着一道运河; 场中偏东南 便是那可以望远的钟楼。 威尼斯最热闹的地方是这儿, 最华妙庄严的地方也是这儿。 除了西边, 围着的都是三百年以上的建筑, 东边居中是圣马可堂, 却有了八九百年——钟楼便在它的右首。 再向右是“新衙门”;教堂左首是“老衙门”。这两溜儿楼房的下一层,现在开满了铺子。铺 子前面是长廊,一天到晚是来来去去的人。紧接着教堂,直伸向运河去的是公爷府;这个一半 属于小方场,另一半便属于运河了。

——选自朱自清《威尼斯》

2.阅读与交流。 (1)这个片段是以什么为中心来描写的,是从哪个角度来描写的?

(以圣马可方场为中 心,按空间转移的顺序进行描写。)

(2)这个片段中所提到的威尼斯的建筑有什么特点?(历史悠久。) 五、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过渡: 在我国江南水乡,也有一座名城,它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东方威尼斯”,你们知道 它是哪儿吗?(学生答:苏州。)不错,就是苏州。苏州风景优美,人文内涵丰厚,和威尼斯 一样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想不想拿起笔来写一写它呢?

1.教师出示“小练笔”,学生练习写话。

小练笔: 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写号称“东方威尼斯”的苏州。

2.教师出示写作要求,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写作要求: (1)选取能表现苏州特点的风景、建筑来写;( 2)重点突出苏州城的某一特 点;(3)描写生动,语言优美; (4)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 5)表达出 自己的喜爱、自豪等情感。

3.指名展示自己的小练笔,其他学生评点。

10

示例:提到威尼斯,人们就一定会想起那里的水、 桥、依水而建的人家和穿梭其间的小艇。 在中国,也有一个被称为“东方威尼斯”的地方——苏州。

苏州人临水而居,在老城区里的一些地方,门前就是河。在苏州有一种独特的船叫画舫。 四四方方的船底,呈漏斗形,两端微微向上翘起,漏斗上托着两个像小亭子样的“房间”,被 一个回廊串起, 亭子和廊里摆放着桌椅。 坐在画舫里,感觉倒也自在, 坐久了仿佛在家里一样。 若坐在临窗的位置,打开窗户,风就会钻进来,带着江水的清鲜,带着江岸柳叶的嫩香,让你 感受到苏州的美好。睁开眼远眺,具有江南风韵的古屋上升起缕缕炊烟。时不时还会有人划着 自家的小舟来往穿梭,船夫会笑着向你招手问好,或者用并不熟练的普通话问声:“侬好!” 六、搜集积累,作业设计

1.搜集、积累关于船的成语、诗句。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威尼斯的小艇》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教学时,我从欣赏威尼斯的风 光,感受独特的异国风情入手,抓住题眼,把握重点,从整体上理清文章的脉络,从思路上了 解文章的顺序,把读书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件展示,激发情感。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虽然课前查 阅过资料, 但学生缺乏直观感受, 因此完全有必要让学生先对该水上城市的奇特风光有个大体 的感性认识。教学之初,我让学生通过欣赏威尼斯的风光、“游览”威尼斯水城谈感受,从而 激发学生学习全文的冲动。

用课件辅助教学,成为理解内容与激发情感的工具。当学生体会威尼斯城夜的宁静时, 我 再一次用图片展示威尼斯人歇、 艇停、城静的美丽夜色。两处用上风景图片展, 使“动”与“静” 形成强烈对比,加深了学生对小艇在威尼斯的作用的体验,感情上起到了“呼应”的作用。

(二)、自读自悟,启迪思维。为了节省时间,也为了真正检验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教 学本课时, 我大胆地采用了直接检查课文脉络的方法,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从哪几

11

个方面介绍威 尼斯的小艇,并通过列表引导学生学会提取、整合、归纳有用信息,并在“自我评价、学生评 价、老师评价”中提高能力,活跃课堂气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读,我提出一个契领整个教学 的问题:找出印象最深刻的句子,说说透过小艇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威尼斯,充分发挥其主导作 用,把学习的感受和文本结合起来,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课堂可以看出,几个学生的 发言各有侧重,各有千秋,感悟较好,说明学生真正学懂了课文,受到了美的熏陶。

(三)、师生合作,共同学习。在教学课文时,我先出示学习提纲,给学生指明学习的方 向。教学第 1 自然段,我主要从修辞手法入手,引导学生明白威尼斯小艇的重要作用。教学第 2、3 自然段,我主要通过句子的对比朗读, 让学生体会课文优美生动的语句; 通过创设情境, 让学生感受乘坐在小艇里的舒适感受, 引发共鸣。教学第 4 自然段,我引导学生抓住段落中心 句,通过“小艇演示”,再结合表格,入情入境地感受船夫驾驶技术之高超。教学最后两个自 然段,我引导学生由表格、图片想象等方式体会白天、夜晚的威尼斯风光,学生充分发挥学习 的主体性,积极参与进来,完成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但在(教学过程 ),因时间问题,还有一些环节没有落实。学习课文的写法时,虽然让学生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会“抓住事物的特点写”的方法,但“纸上得来终觉浅”,一部分 学生并不能自觉地把这种方法内化, 还没有完全掌握抓住事物的特点写的方法, 这些都是在以 后的教学中应注意的。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