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4--2015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教案及反思

2014--2015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教案及反思

来源:飒榕旅游知识分享网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1单元 大数的认识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掌握亿以内、亿以上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会正确地读写大数。

3、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大数的近似数。

4、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数感。 过程与方法:

创设具体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国的人口状况,渗透国情教育、环保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法。

2、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

课时安排:11课时

第1课时 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内容:课本第2~5页例1、例2,练习一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3、了解中国的人口状况,渗透国情教育。 设计意图 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正确读数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及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3、读数中关于“0”的读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多媒体课件演示主题图中的中国6个省、市、自治区的地理、文化的图片,伴音介绍我国国情,然后通过特写镜头推出6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由学生提出问题,得到了那些信息?发现了什么?揭求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二、探究交流,获取新知 1.以北京市人口数为例,先让学生尝试读一读13819000这个数。 2.计数器操作,认识计数单位。 问题:在这个计数器上,你发现了什么? 用计数器数数: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数,一直数到九千,再拨上一千。 问题: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 认识十个一千就是一万。(板书“万”。)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再加一万,是多少?认识十个一万是十万 板书“十万”。用同样方法,完成一百万、一千万、一亿的认识,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 3.小组讨论学习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问题:大家知道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是什么吗?你们发现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4.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学习数位。将13819000按数位顺序写出。说出每个数字所占的数位名称、计数单位,表示有多少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2)同桌学生互相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3)学习“数级”。介绍我国计数的四位分级法。 5.巩固练习,完成第4页“做一做”。 6.学习读数。 (1)投影出示含两级的数位表,并在相应的数位下面分别呈现教材上的4个数,让学生读一读,并写出读作多少。 (2)小组讨论: A.含两级的数怎么读? B.万级的数和个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不同? C.数位上出现0又该怎么读? (3)反馈交流讨论信息,由学生总结,并订正例题呈现的数的读法。 三、巩固练习,完成第5页“做一做”。 四、本课小结 学生谈谈学习体会、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一的第1~5题。 教学反思: 反思自己的教学,整节课可以说学生在读数方法的指导上做的比较到位,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利用分级的方法来读数,而且孩子也确实发现这样的读数很快,很方便,所以这种化难为简的方法还是十分可行的,只要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去做,效果还是不错的。 对于读数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应该从这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是熟练掌握方法,要求孩子完全明白这个方法的好处和应用;还有分级的准确性要提高,教学时应该首先想到孩子会出现的问题,防患于未然;其次应该多给孩子书写读法的时间,再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及时订正,让孩子少走弯路,提高读数的质量;最后在零的读法上有很大的问题,应该层层递进的给孩子呈现出零在不同的位置的数的读法,这样效果会好些。 作业情况反馈: 分级之前,学生读起来比较困难,分级之后速度明显提高,且理解起来比较简单。在零的读法上有很大的问题,教师应该层层递进的给孩子呈现出零在不同的位置的数的读法。 第2课时 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学内容:课本第6页例3 “做一做” 教学目标: 1、根据数位顺序的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会进行简单的概括、推理。 3、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向学生介绍有关“阿拉伯数字”的历史。 设计意图 向学生渗透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 2、每级开头、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万以内的数是怎样写的?请写出下列各数: 四千零七十 七百八十 四千零三 学生在课堂本上写数后交流。 2、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3: 1、板书:据统计,2000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动,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 问:这些数怎样写? 2、问:这些数的最高位在哪位上?万位上是几?其它数位分别是几?怎样写?板书: 千百十万 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 位位位位 六千八百五十万: 6 8 5 0 0 0 0 0 三千零八十万: 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 六百七十二万三千一百一十三: 3、想一想:整万的数怎样写? 学生归纳:有多少万,就在万级上写多少,再写个级的4个0。 4、巩固练习:完成练习第6题 (二)、讨论 1、谁能说出数位顺序表。请同学上来板书 2、二千零五万四千 五百四十万六千四百 二万零五 问:这些数既有万级又有个级,应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3、检验。 4、含有两级数应怎样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数位没有单位,怎么办? 学生归纳: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5、练习:做一做中的练习。 集体讨论 三、自学板块 “你知道吗?”阅读材料介绍了有关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发展历史。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说吗? 课后作业: 练习一 1——3 提醒学生学生注意在写数时,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个数位上写零来占位。 教学反思: 学生写数比读一个数遇到的问题较多,例如:读数时只有一个零,但是写数时却需要写几个0这样的问题,部分学生出现只写一个0的情况。在之后的练习课上需要对这类型的题加强训练,并强调四位才能分为一级。 学生在开始写数时,使用什么样的方法都有,有的学生尝试对照数位顺序表,先写万级,再写个级,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还有的学生先写个级上的数,然后再写万级上的数;还有个别学生利用划出分级的虚线来试着写数。这时我便给孩子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这几种方法每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各是什么。通过他们自己的讨论,总结出那种方法好,这比教师直接给他们规定某种方法,效果要好得多。 作业情况反馈: 在有关零的读法上,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总是忘了零的占位。教师应提醒学生学生注意在写数时,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个数位上写零来占位。如课本第10页的7、8两题 第3课时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及改写

教学内容: 课本第13、14页的例4、5,练习二的第1~3题 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 1、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会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3、呈现一个讨论交流的学习情境,由学生通过具体的大小比较后归纳比较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 亿以内为数的比较,及会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小黑板、图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投影出示:在○里填上“>”、“<”或“=”。 999○1010 601○564 687○678 说一说各是怎样比较的并说出四位数与三位数比较,四位数比三位数大;两个三位数比较,百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百位上的数相同,十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2、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3、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先试做后看书检验。 4、学生小结: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新知,揭示课题. 老师:刚才我们写的几个数,都是万一内的数的写法.同学们掌握了这些方法,还谈到了写数的体会,并总结出一些经验.很好!这对于我们进一步学习写数很有帮助.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学习新的内容─亿以内数的写法.板书:亿以内数的写法. 2、教学例3. (1)投影出示: 语音播出:”2000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动. ① 尝试写六千八百五十万.(对照数位顺序表) ② 同桌互相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写的? ③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含两级的数的写法.如: 小组讨论后汇报自己组的比较方法,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大数的比较方法。 六千八百五十万含有几级的数?(两级) 你怎么知道?根据什么?(读数时有”万”字) 万级数位上是多少?个级的数是多少? ④ 写数步骤: 先出示数位顺序表. 千 百 十 万 ┆ 千 百 十 个 万 万 万 ┆ 位 位 位 位 ┆ 位 位 位 位 写万级上的数. 问: 六千八百五十万,写在万级上的数字是多少? 生:6850. 板书:(对照数位顺序表)6850 写个级上的数. 问:个级数位上有没有数?(没有) 没有数怎么办?(用0表示或用0占位) 如果不写0,就剩下”6850”性不行?为什么? 板书:(对照数位顺序表)在6850后面写上”0000”,即68500000. ⑤ 读一读. 同样,把68500000分级,在读做:六千八百五十万,然后和原来的读数(原题目)进行比较, 检验. (1) 显示: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 ① 让学生尝试写数; ② 引导启发:含有几级的数; 万级上的数字是多少?个级上的数字是多少? 与上一题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要注意什么? (同样,这也是含两级的数,万级上的数字是”3080”,个级上的数字是”0000”.在写数时要注意:万级上的“零”要用0表示,个级数位上要用0占位.) (2) 写一写: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 六百七十二万三千一百一十三 ① 同样,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让学生学出这两个数; ②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讨论,检验; ③ 提出存在的问题,有同学或来势来讲解; ④ 全班交流,板书正确写法: 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 写作:15693000 六百七十二万三千一百一十三 写作:6723112 ⑤ 看数读一读. 三、巩固练习 1.课文第7页”做一做” (1)由学生独立完成,请4位同学上台板演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3)教师奖品,全班校对. 2.课文第7页:“你知道吗?” 介绍有关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发展历史,对学生形成树感,感受数字的文化内涵提供了素材。 引导学生理解 10000个=一万个 3、练习一的第6题的一、二排 第6题“看计数器写数”要求学生对照计数器上的数位顺序,看珠子写数2、练习一的第7题,本题没有数位表来支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数位线或数位格来代替,逐步过度到直接写出. 四、课后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课程内容很简单,学生基本能够通过讨论、迁移、自学解决本节课的内容,并能用较完整、准确的数学语言,归纳、总结出两个数甚至多个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作业情况反馈: 要提醒学生先分级再改写,有的学生未先分级直接改写,很容易看错做错。如课本14页第二题。

第4课时 “四舍五入法”改写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教学内容:课本第1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非万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2、使学生感受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3、结合具体数,介绍“四舍五入”法,并介绍如何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将非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例6 设计意图 使学生感到直接说出这两个大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比较困难。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如何用“四舍五入”法将非整万的数。 2、学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 1、把下面各数用“万”作单位: 130000= 4070000= 500000= 同学们,在我们的上一节课中讲到,把整万数化为以“万”作单位,但是有一些并不能直接化成,那该怎么办呢? 大家都说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板书:求近似数) 二、出示例6: 1、 请同学们自己写出12756的近似数。 学生写数汇报,为了方便解决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直径的几倍的问题,你会选择哪个数?为什么? 如果是15756这个数呢 2、我们知道太阳的直径是1389000千米,请同学们写出它的近似数,再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指名回答 1389000≈1390000 如果把1383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 探究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先让学生进行讨论,师再进行小结: 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为看省略哪一位后面的尾数,再看省略的尾数中最高位上的数是否满5,如果满5,就向前一位进一,再把它和后面的数全舍去,改写为0,不满5,就把它和右面的数全舍去,改写为0。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1)独立完成,组织交流, 请同学们应用自己探索出来的方法,求出这几个数的近似数。 (2)观察比较,请同学观察1843527的这三个近似数,你有什么想法? 2、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98965○100000 70060○70201 208808○99999 30500000○3050000 3、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的各数。 50500 500500 55000 40005 3、 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 第五次人口普查 上海:16737700 山东:90793100 浙江:46769800 湖南:64400700 广西:44893700 云南:42879000 4、 在○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53780○62500 30300○30030 89500○101210 756420○756542 通过太阳与地球的对话,呈现有关地球、太阳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地球和太阳的直径,太阳与地球的大小关系。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每位同学表现都非常优秀,谁能说一说你的收获是什么? 课后作业: 取近似值精确到某一位时,只要看它后一位数字用“四舍五入”即可。 教学反思: 在教学用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改写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这课时,在课堂上没有很明确地提出要求学生注意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上的数,也没有要求在注意的那个数下先用笔点做一下记号,所以在进行“四舍五入”求近似数时“五入”出现较多的问题。 作业情况反馈: 很多学生在解决类似:将42879000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时,出现42879000≈42870000的情况,学生犯的很粗心的错误都是忘了向前一位进1,很多学生作业中出现了只舍不入的情况。因此学生还需要更多的时间理解、运用知识。但是学生基本上还是能够了解、掌握“四舍五入”的方法。

第5课时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内容:课本第19-20 教学目标: 1、 知道数产生的历史,认识自然数。 2、 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以及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3、通过学生自己完成数位顺序表,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3、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设计意图 展示了古代人们如何计数、如何逐步发明各种记数符号,直观形象地介绍了数的产生、发展的历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自然数的概念。 2、数的发展历史。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生活中的数据信息,谁能把你收集到的信息说给大家听?(让学生汇报) 资料:最近有报道说,一个家庭培养一名大学生大约要19年,其中,幼儿园三年,花费:12324元,小学六年,花费:17868元,初中三年,花费:13146元,高中三年,花费:19872元,大学四年,花费:798024元,共花费148500元。 小小的数字提供给我们这样的信息,那么数字发展到今天到底走过了一条怎样的路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数走的路。 二、探究数走的路。 1、回顾数走的路 那么数走过哪些路呢?是怎样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呢?课前请同学收集,整理了有关的资料,拿出你的资料和组里的同学交流交流,看看数曾经走过了怎样的路。 (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 (1)用实物记数 (2)结绳记数 (3)刻道记数 2、自然数的学习 不论古代记数法,各国的数字,还是现在的这些数,都是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像这样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都是自然数。(板书:自然数) 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呢?请同学说说 在数学上,规定0也是自然数,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4、 十进制计数法 看来,生活中还有更大的数,需要我们进一步认识。 我国人口有:1295330000人 (1)这个数在数位顺序表中应该如何表示呢? (2)我们已经学过了个级和万级以上的数位及计数单位,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把这个数填在所制的数位顺序表中,并且完成数位顺序表。 (3)填完的同学把你的想法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你为什么这样填? 出示数位顺序表,再仔细观察数位顺序表,你还发现了什么呢? 到此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三个数级,还知道了每个数级包含了四个数位,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十,我们把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你知道十进制计数法最早是哪个国家发明的吗?对,是中国发明的。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认识? 课后作业: 查找资料,制作一期数学小报 史。 这些原始的计数方法表明人类很早就产生了一一对应的思想。 让学生明白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这样一节课,深刻了解了数的产生知识和一些初级的代数知识,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到是因为需要才产生了数学这样一门学科。 因此类似于这样的课程内容教学更重要的是将“情感教学”吸纳进我们的数学课堂中。让他们的情绪高涨,学习主动性被激发,心灵被震撼,从而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的热情。 作业情况反馈: 对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対无限的理解。

第6课时 亿以上数的读法

教学内容:课本第21页 例1 教学目标: 1、对照数位顺序表,读出亿以上的数。 2、由学生自己探索出读数的规律,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3、通过地球不堪负人口之重的拟人素材,生动地引入世界人口总数,让学生在感受大数、学习亿以上数的读法的同时,了解人类的生存环境。 4、让学生在学习亿以上数的读法的同时,了解到地球上人口太多了,如不控制将要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渗透有关人口知识和环境保护的教育。 设计意图 利用学生已有知识让学生进行类推、试做,既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体现了自主探索的学习教学重点、难点: 1、对照数位顺序表,读出亿以上的数。 2、由学生自己探索出读数的规律,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请学生读数,我们已经认识了亿以内的数,这几数你们会读吗?(个级和万级) 2.十进制计数法。 3. 写出数位顺序表。 二、探求新知“亿以上数的读法” 1、创设情境 2、读数: 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人吗?(6100000000人)地球说:我快背不动了。 3、让学生自己尝试,自做一个数位顺序表,把数字填上去。 谁来大胆的读一读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6 1 0 0 0 0 0 0 0 0 1 0 0 4 0 0 0 2 0 0 0 4 0 0 3 0 5 0 0 0 0 0 0 4、出示10040002000和400305000000 这两个数又该怎么读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5、分别写出3个数的读作: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亿以上的数该怎样读?(和亿以内数的读法类似) 小结:亿以上的数的读法和亿以内数的读法相似,同学们共同总结出读亿以上的数的方法,真棒。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共同来完成“做一做”。 9200000000 508040000000 26705000000 300200000 说一说,比一比,你是用什么方法能够很快的读出来。 2、一亿是( )个一千万。( )个十万是一百万。 309654007中的3在( )位上,9在( )位上。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 方式 读数还是不够熟练,有的学生没有掌握合适的方法,影响了读数的效率,如:不分级去读数,一个一个的数着读,比较慢;分级有的同学有错误,尤其是末尾5个零的情况孩子就直接把5个零分到一起算一级,出现了错误等等; 教学反思: 基本能够通过知识的迁移进行自学,同时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绝大多数学生能够用流利、完整、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亿以上数的读法。 同前一课一样,通过一些类似489000526和48910526这样的数进行比较,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作业情况反馈: 由于有了前面认识亿以内数的认识的铺垫与学习,所以本节课基本靠学生自主的学习,完成本节课的内容。而且学生也能够将以前的知识迁移到本次学习中来。但是需要特别向学生强调养成认真、仔细得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就像读数时也有同学不是不会读,而是粗心把它读错,如果在读数时先分级,用一条虚线在数字上做一下记号就不那么容易搞错了。

第7课时 亿以上数的写法和改写

教学内容:课本第22页 例2例3 教学目标: 1、将整亿的数改写为以“亿”为单位的数,将非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2、教学形式完全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全班集中反馈,由学生归纳出写亿以上数的方法。 3、由于学生前面学过亿以内数的读写和亿以上数的读法,学生再来学习写亿以上的数,难度一般不大。 设计意图 教学重点、难点: 1、写亿以上的数,将整亿的数改写为以“亿”为单位的数。 2、将非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引导学生回忆亿以上的数怎样读? 读出下面各数。 9200000000 508040000000 26705000000 300200000 二、新授(例题) 1、例2:写出下面各数。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 万 万 万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三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是一九千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____________________ 说一说:亿以上的数又该怎样写? 2、例3: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300000000=3亿 1276270000≈__________亿 20897000000≈_________亿 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①二十五亿 写作:______________ 五千零四亿零七百万 写作:______________ ②46000000000=___________亿 1034500000≈___________亿 705000000000=_________亿 987654000≈____________亿 ③把405690000四舍五入到亿位的近似值是( ) A. 41亿 B. 40亿 C. 4亿 ④下面最接近十亿的数是: A.九亿九千万 B.九亿九千零九万 C.九亿零九万 四、课堂总结: 说说你的收获! 课后作业: 亿以上的写数与亿以内的写数是一样的,在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哪一位上没有计数单位,就要在哪一位上写0。 这3个数,有整亿数,还有不是整亿的数 教学反思: 因为有前面“四舍五入”到万位的基础,学生基本能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将旧知识的学习方法迁移到本节课中,很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吸取上次的教训,本节课特别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上的培养,在解决相关问题时,严格按照解题步骤进行。 作业情况反馈: 写数时也有同学不是不会写,而是粗心把它读错,如果在写数时先分级,用一条虚线在数字上做一下记号就不那么容易搞错了。 第8课时 计算工具的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第P23~25页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计算工具,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2、了解算盘的计数方法,认识计算器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计算器的简单使用;了解计算机在高科技领域的应用,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工具。 3、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欲望。 4、了解古今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使学生对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有初步的认识。 设计意图 为了方便计算,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早在14世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发现一些计算规律。 2、怎样使用计算器。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算一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你们喜欢数学吗?你们的计算能力怎样呢?出示975×18= 哪位同学能够很快的算出来呢?用什么方法?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算盘 说一说对算盘的了解。让学生讲述,而后加以补充。 2、认识计算器 (1)让学生来说一说对计算器的了解 (2)说一说生活中人们在哪些地方运用了计算器? (3)说一说计算器的优点 (4)小组讨论计算中各部分的名称,请几名介绍。 (5)用计算器算账 3、了解计算机 其实计算器是计算工具的一种(板书:计算器),生活中你们还看到过哪些计算工具? 纪,我国就发明了算盘,至今仍在使用。 可以由学生说一个数,老师在算盘上拨珠子表(1)算盘是我国最早使用,至今仍然沿用的计算工具,它历经千年,魅力不减;计算器体积小,携带方便,简单易学,是现在最常用的计算工具;我们用的计算机,可以打字,画画,上网,但是可别小瞧了它的计算功能。 出示计算机的有关信息 (2)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4、合理的选择计算工具 (1)说一说其他有计算功能的工具 (2)比赛:算一算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A) 41×6 441×6 4441×6 44441×6 (B) 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桌交流) (C) 运用自己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444441×6 4444441×6 44444441×6 (D) 上面写出的答案正确吗?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呢? (E) 运用你认为合适的方法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F) 请你运用发现的规律,自己写出几个算式。(小组交流) 三、小结评价: 今天我们一同认识了计算工具,在学习过程中,你的表现怎样呢?你们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能正确的评价自己,真不简单,在以后的学习中相信你们会表现得更好。 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示。 让学生通过计算工具自己探索规律。 教学反思: 学生能够自学了解算盘与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所以这节课主要通过学生课前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把你所认识的计算工具用最清楚的方式介绍给大家,以自学为主。 作业情况反馈: 学生对计算器的使用比较生疏,各功能的作用也不是十分清楚。 第9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26~27页 例1例2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了解运算键的功能,会进行操作。知道按键按的顺序不同,结果也会不一样。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四则基本运算。让学生在认识计算器工具的基础上能正确地进行操作。 2、在教学过程中,要是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的四则运算,了解运算键的功能,会进行操作。 3、加减法根据书上步骤操作,乘除法试题由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练习中呈现两个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四则基本运算。 2、让学生在认识计算器工具的基础上能正确地进行操作。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你们知道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好处吗? 它能使我们的计算更加方便快捷。 复习计算器的按键名称。 二、新授例题 1、 例1 照下面的步骤,用计算器算一算。 386+179= 按键:386+179= 屏幕显示:386+179=565 试一试CE键有什么作用? 2、 反馈练习 825-138= 按键:825-138= 屏幕显示:825-138=687 3、 自主尝试 乘除法计算由学生自己试试看。 26×39=_____________ 312÷8=_____________ 4、 例2 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9999×1=9999 9999×2=_______ 9999×3= _______ 9999×4=________ 5、 巩固提高 6、 不用计算器,你能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 9999×5=__________ 9999×7= ___________ 9999×9= ___________ 三、巩固练习 1、三个人一个小组,我出一组算式,看谁做得又对又快。(一人用笔算,一人用计算器) 2、两人一组,先每人出一道算式,两人先笔算,再互相用计算器验算一遍。 3、做一做: 先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9÷9=1 108÷9=________ 1107÷9=_______ 11106÷9=______ 4、不计算,试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再用计算器检验对不对。 111105÷9=_________________ 1111104÷9=________________ 11111103÷9=_______________ 111111102÷9=_______________ 1111111101÷9=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用小组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寻找规律,并根据规律解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arr.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